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e core extraction at Naimona’nyi Glacier
1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年第1期8-9,共2页
Headed by YAO Tandong,director of the CAS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and Prof. Lonnie Thomp-
关键词 CORE Ice core extraction at naimona nyi glac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ciochemical records from Naimona’Nyi ice core in the Himalayas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Yongqin YAO Tandong +2 位作者 TIAN Lide XU Baiqin WU Guangj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465-471,共7页
A 6-m ice core was recovered in 2004 from the Naimona'Nyi Glacier, the middle Himalayas.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on the major ion reveals that EOF1 represents the variations of majority of ions... A 6-m ice core was recovered in 2004 from the Naimona'Nyi Glacier, the middle Himalayas.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on the major ion reveals that EOF1 represents the variations of majority of ions which may be originated from crustal aerosols. Comparing 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Naimona'Nyi with these from Dasuopu, East Rongbuk and Guliya ice cores, it is observed that calcium,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input of crustal aerosol in snow, concentrates mostly in the Guliya ice core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Himalay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MALAYAS ice core naimona'nyi ion concentration crustal aero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 被引量:23
3
作者 姚檀栋 蒲健辰 +4 位作者 田立德 杨威 段克勤 叶庆华 Lonnie G.Thomp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08,共6页
2004年和2006年对青藏高原西南部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在过去几十年内,许多支冰川已经和纳木那尼主冰川分离,冰川末端形成大量不连续的冰塔林,冰川末端在1976—2006年平均退缩速度为5 m.a-1左... 2004年和2006年对青藏高原西南部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在过去几十年内,许多支冰川已经和纳木那尼主冰川分离,冰川末端形成大量不连续的冰塔林,冰川末端在1976—2006年平均退缩速度为5 m.a-1左右,2004—2006年后退速度达到7.8m.a-1,表现出近期加速后退态势.考察发现,冰川表面由于强烈消融而形成数量众多的融化坑,冰川表面强烈减薄,2004—2006年期间冰川冰舌段海拔5 800 m处冰体厚度减薄率为1.42 m.a-1,在海拔6 050 m冰川大平台处为0.67 m.a-1.冰川物质损耗严重,利用现有花杆资料计算2004—2006年年均冰川物质平衡为-685 mm水当量.邻近纳木那尼冰川的普兰县气象站观测资料表明,近30 a来气温呈快速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急剧减少,气候暖干是造成纳木那尼冰川强烈亏损的主要原因.如果近期气候暖干态势持续加剧,必然导致该区冰川更加强烈的物质损耗,冰川萎缩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那尼冰川 冰川退缩 物质平衡 喜马拉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叶庆华 陈锋 +4 位作者 姚檀栋 王景华 刘强 张雪芹 康世昌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图谱这种数据集成的方法明显优于直接将各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的传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纳木那尼峰地区的冰川以广泛退缩为主,但北部也有少量前进冰川存在。自1976年到2003年,冰川面积从84.41km2减少到77.29km2,各时段分别以平均0.17km/a,0.19km/a和0.77km/a的速度在退缩,冰川退缩明显加速。冰川退缩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明显比高亚洲冰川平均退缩比例(7%)大,表明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退缩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GIS RS 图谱 基本单元 纳木那尼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川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建强 易朝路 +1 位作者 L.A.Owen N.Davi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9,共9页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次冰期发育了规模最大的冰原冰川,倒数第2次冰期时冰原缩小并逐渐解体,末次冰期以来完全解体为山谷冰川。根据本地区槽谷的形态特征及冰川堆积物的分布,认为本地区末次间冰期前后有一次活跃的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演化 纳木那尼峰 槽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信息的综合提取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仲振维 叶庆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724,共8页
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峰地区为例,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ND-SI指数法等多种方法,自动提取冰川信息,对比分析各方法在山体阴影与非阴影区冰川提取的优势和局限,并集成各方法的优势综合提取该地区的冰川.结果表明,... 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峰地区为例,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ND-SI指数法等多种方法,自动提取冰川信息,对比分析各方法在山体阴影与非阴影区冰川提取的优势和局限,并集成各方法的优势综合提取该地区的冰川.结果表明,在阴影区ASTER3/ASTER4波段比值法提取的冰川信息更准确,而在非阴影区,NDSI指数法的提取结果较准确.综合波段比值法和NDSI指数法在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优势,分别提取阴影区和非阴影区的冰川,集成两部分结果,并采用掩膜方法剔除高海拔基岩区的积雪,得到了研究区的冰川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冰川 ASTER NDSI 波段比值法 纳木那尼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DEM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冰川体积变化——以青藏高原那木纳尼峰地区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祎婷 陈秀万 +1 位作者 柏延臣 黎新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冰川储量变化对全球水循环、能量平衡和区域水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当前冰川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提出一种结合多源DEM数据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冰川体积变化的方法.以青藏高原那木纳尼峰地区冰川为例,通... 冰川储量变化对全球水循环、能量平衡和区域水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当前冰川变化监测技术与方法,提出一种结合多源DEM数据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冰川体积变化的方法.以青藏高原那木纳尼峰地区冰川为例,通过MSS/TM遥感数据识别冰川范围,以地形图DEM和SRTM-DEM计算出两时期冰川厚度变化信息,从而计算冰川体积变化值.计算过程中,对冰川范围识别、遥感数据不同时相、不同源DEM数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控制.结果显示,1976—2001年的25a间该地区冰川体积减少了3.060km3,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消耗,冰川年损耗速率为0.1224km3.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冰川监测 数字高程模型 体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yoSat-2数据的纳木那尼冰川冰面高程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澍 熊章强 +1 位作者 李新武 傅文学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1期189-192,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亚地区大部分冰川逐渐变薄。高海拔山地冰川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海平面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高精度的地表高程观测数据来监测冰面高程变化。本文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为例,基于CryoSat-2卫...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亚地区大部分冰川逐渐变薄。高海拔山地冰川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海平面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高精度的地表高程观测数据来监测冰面高程变化。本文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为例,基于CryoSat-2卫星雷达高度计SARIn模式数据,修改了伪重复轨平面拟合方法,并计算了从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的冰面高程变化。纳木那尼冰面平均高程变化率为-0.47±0.44 m/year,整体呈现变薄趋势,与前人文献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ryoSat-2数据在山地冰川使用伪重复轨平面方法估算高程变化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那尼冰川 冰川高度变化 伪重复轨平面方法 DEM CryoS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纳木那尼冰芯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意义初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立德 姚檀栋 +3 位作者 文蓉 翁永标 赵中平 曲冬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纳木那尼冰川是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之一,也是开展冰芯气候意义研究有重要潜在价值的冰川。但由于纳木那尼冰川位于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影响范围的交界带,不同的环流系统所输送的水汽带来不同的降水稳定同位素信号。因此确... 纳木那尼冰川是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之一,也是开展冰芯气候意义研究有重要潜在价值的冰川。但由于纳木那尼冰川位于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影响范围的交界带,不同的环流系统所输送的水汽带来不同的降水稳定同位素信号。因此确定纳木那尼冰芯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意义是开展该地区冰芯气候记录研究的前提条件。2008年在该冰川积累区所钻取的8.78m浅冰芯为这一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能。本文对该冰芯的稳定同位素记录以及普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同位素的年际变化与当地普兰县气象站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可能与当地降水受到夏季季风的影响较小有关。测量结果表明早期的深冰芯钻取点位于冰川的消融区,而冰川的积累区仍位于冰川更高的区域,而且积累区冰川厚度更大,更有可能保存更长时间尺度的冰芯记录。这也为以后开展新的纳木那尼深孔冰芯及气候意义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那尼冰川 冰芯 氧稳定同位素 气温 气候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