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热物理技术在植物GABA富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子晴 姚继成 +2 位作者 张盛怡 张清源 郑煜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6页
对GABA的合成路径、非热物理技术富集GABA的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简要概括,并且探讨了非热物理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植物富集GABA新技术研究和富含GABA的新型食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思路。
关键词 非热物理技术 GABA 富集机制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书炜 邹正 周国燕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142-144,149,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与国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等有着直接联系。鉴于食品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发展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文章综述了电子鼻技术在典型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 食品安全问题与国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等有着直接联系。鉴于食品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发展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文章综述了电子鼻技术在典型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电子鼻的检测性能特点,并将其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总体来看,电子鼻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无损等优势,有望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食品微生物检测 无损检测 智能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湾区县域耕地“非粮化”驱动机制与治理路径
3
作者 张晓雯 侯丽 岳文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0-287,共8页
为探究耕地“非粮化”的形成机制,该研究以大湾区某县级行政区A为研究案例,采用GIS空间信息分析、多项Logistic回归等研究方法,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并提出大湾区某县级行政区A耕地“非粮化”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201... 为探究耕地“非粮化”的形成机制,该研究以大湾区某县级行政区A为研究案例,采用GIS空间信息分析、多项Logistic回归等研究方法,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并提出大湾区某县级行政区A耕地“非粮化”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20年,A区耕地“非粮化”比率稳定在65%左右,其中,微弱损害类占比六至七成。2)以耕地地块为分析单元,探究自然、区位、制度等多因素对耕地“非粮化”利用的影响,对耕地“非粮化”转化贡献排前3的因子分别是耕地质量等级、距镇中心距离、是否位于高标准农田内。3)提出对不同类型耕地非粮化现象采取差异化行政管制措施,制定“监测-评价-预警-调节”的框架流程,对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管控。因此,耕地“非粮化”现象在大都市郊区应当差异化行政管控,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测、评价、预警、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驱动机制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俞姝含 陈采儿 +2 位作者 李欣然 刘禹希 孙倩 《乡村科技》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在粮食安全视角下,结合耕地“非粮化”研究现状,以粮食自给率较低、耕地“非粮化”变化分异显著的江苏省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和定量分析,研究2012—2020年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耕地“非... 在粮食安全视角下,结合耕地“非粮化”研究现状,以粮食自给率较低、耕地“非粮化”变化分异显著的江苏省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和定量分析,研究2012—2020年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耕地“非粮化”动态监测体系和时空分析框架,探究耕地“非粮化”的演变规律。鉴于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梯度分异,耕地“非粮化”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次递减的特征。将江苏省分为苏北、苏中、苏南等3个区域,分析家庭特征、耕地禀赋、经济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对其时空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耕地 “非粮化” 江苏省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2年我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分析
5
作者 邹留文 肖智 韦冬露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耕地过度“非粮化”将不利于粮食生产,甚至威胁粮食安全,通过探究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有利于进行科学管控。本文基于2002-2022年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迁移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及转移路径,以... 耕地过度“非粮化”将不利于粮食生产,甚至威胁粮食安全,通过探究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有利于进行科学管控。本文基于2002-2022年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迁移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及转移路径,以及时掌握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演变情况,为耕地“非粮化”管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面积与“非粮化”率均为先升后降,然后缓慢上升,期间耕地“非粮化”总面积增长1.8%,“非粮化”率下降2.43%。耕地“非粮化”空间特征以“H-H”“L-L”聚集为主,高比例“非粮化”呈现“西北-东南”对角式地理分布格局,低比例耕地“非粮化”主要聚集在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非粮化”重心具有从中部地区迁移至南部,并向西北部地区扩散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粮食安全 时空演变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特种乳中牛乳的掺伪
6
作者 李威 孙国栋 +2 位作者 鹿嘉榕 赵仲凯 杨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4,共12页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乳制品的检测要求。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牛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牛乳中的DNA,与非目标动物无交叉反应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real-time PCR方法对于牛乳DNA的检测限分别为1 pg(SYBR Green)和10 pg(Taq Man),且均可以最低检测出特种乳混合物中0.1%(m/m)牛乳成分掺伪。为评估掺假模拟的重现性,在3 d内共进行了9次重复实验,验证了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同时,为检测本研究中所建立实验方法的可用性,对20种商业加工特种乳制品进行了真实性分析,其中在7种产品中检测出牛乳成分,显示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乳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品掺假 真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CCP·TACCP的HACCP体系建立与实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倩 王文枝 +5 位作者 杨中 杨超一 李立 刘俊 孙利 侯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究如何在脆弱性评估和关键控制点(VACCP)与威胁评估和关键控制点(TACCP)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能解决包括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全过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方法]选取20家不同类别的... [目的]探究如何在脆弱性评估和关键控制点(VACCP)与威胁评估和关键控制点(TACCP)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能解决包括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全过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方法]选取20家不同类别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对比试验,每家企业建立4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别为单一HACCP体系,基于VACCP的HACCP体系,基于TACCP的HACCP体系,基于VACCP、TACCP的HACCP体系。针对这4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体系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企业管理人员打分的方法,对体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利用权重计算方法计算每个企业每个体系的评价分数,最后计算平均数。[结果]单一的HACCP体系以预防控制为主,难以解决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打分最低;基于VACCP的HACCP体系可以解决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故意污染,基于TACCP的HACCP体系可以解决意识驱动型的蓄意破坏,两者相对于单一HACCP体系都有补充,但是都不全面,打分均高于单一HACCP体系,两者比较,基于VACCP的HACCP体系分数更高一些;基于VACCP、TACCP的HACCP体系打分最高,可以解决全链条的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结论]建立与实施基于VACCP和TACCP的HACCP体系可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P TACCP HACCP 故意污染 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阐释、实践困境与制度构造
8
作者 李冰强 杨越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4年第2期221-238,316,317,共20页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价值目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兼顾耕地财产权益、生态利益等多元价值需求。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关键在于协调国家耕地管制权与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利益冲突。目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在法治保障方面主要存...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价值目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兼顾耕地财产权益、生态利益等多元价值需求。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的关键在于协调国家耕地管制权与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利益冲突。目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在法治保障方面主要存在耕地种植法律制度与管控的适配性不足、耕地种植调控手段与管控的针对性欠缺、耕地种植条件损害与司法救济的缺位等问题。对此,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治化路径要实现事前规范、事中调控、事后救济三个环节的全流程法治保障。立法制度层面应当重点建立耕地种植的分类管控制度、差别化的利益补偿制度、进出转用审批制度;行政调控层面要坚持政府管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法治化手段,加强对耕地种植类型的引导和监管,建立耕地种粮的激励性补偿实施机制;司法救济层面要积极利用环境司法手段保障受损耕地生态恢复,为耕地非粮种植行为引发的耕地种植条件破坏提供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 用途管控 非粮化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验证与测量
9
作者 熊伟 黄媚娇 +1 位作者 钟诗瑶 罗筱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3-889,共7页
饮食在地域之间不断交融,跨越国界、民族及社区,既成为一种表征的文化意义结构,也成为非表征的日常参与和实践,在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具体内容值得探讨。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对饮食地域刻板... 饮食在地域之间不断交融,跨越国界、民族及社区,既成为一种表征的文化意义结构,也成为非表征的日常参与和实践,在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具体内容值得探讨。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对饮食地域刻板印象进行验证和测量。子研究1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检验外显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子研究2采用语义启动的实验范式检验内隐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研究发现,被试在内隐和外显层面均持有饮食地域刻板印象,主要包括主食偏好、口味偏好、份量偏好和具体菜品4个维度。本研究验证了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具有外显和内隐、经验与情景并存的特征,这扩展了表征与非表征理论相结合的饮食社会文化地理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非表征 饮食地域刻板印象 网络文本分析 语义启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喂频率下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鱼粉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涵 刘昊昆 +5 位作者 杨云霞 金俊琰 张志敏 韩冬 朱晓鸣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30%、60%和90%的鱼粉的四种等氮等脂饲料(D1、D2、D3和D4),设置3个投喂频率(1、2和4次/d)。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体重为(14.23±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室外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RE)显著低于D1—D3组,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2和4次/d投喂组(P<0.05)。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D1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大口黑鲈血浆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和4次/d组(P<0.05),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投喂1次/d的处理组中,摄食D4饲料组的全鱼粗脂肪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投喂频率下,D4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D2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2次/d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次/d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在摄食不同饲料条件下,投喂2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肌层厚度和绒毛表面积显著高于投喂1次/d,投喂4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隐窝深度显著低于1次/d(P<0.05)。综上所述,以2次/d投喂60%替代水平新型蛋白源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鱼粉替代 非粮蛋白源复合物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技术在食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红欣 唐兴萍 +3 位作者 杨正明 张菊 陆娅娟 吴文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357,共8页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 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费时、低效、操作繁琐和不客观,因此探究无损、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客观等特点,为食品领域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论文介绍了MSI成像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多光谱技术在水果的品质评估、蔬菜分级、肉制品掺假和水产品的腐败变质检测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多光谱技术在未来食品的内部品质和外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技术 无损检测 食品安全 食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迁移及潜在危害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杰 黄佩硕 +3 位作者 谢艳姣 何诗慧 罗尔伦 郭启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1期127-132,共6页
近年来,邻苯类塑化剂不断被曝出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使用已经被严格限制。与此同时,非邻苯类塑化剂由于具有比邻苯类塑化剂更低的毒性,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青睐,被广泛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然而,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 近年来,邻苯类塑化剂不断被曝出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使用已经被严格限制。与此同时,非邻苯类塑化剂由于具有比邻苯类塑化剂更低的毒性,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青睐,被广泛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然而,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使用量的持续增加,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的迁移情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绝不能忽视。本文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的相关概念及种类、迁移情况、潜在危害、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非邻苯类塑化剂 迁移 潜在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制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明威 孙思勉 +1 位作者 杨时茂 陈国强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1436,共18页
以微生物或酶为基础的生物制造,正以其绿色、环保、可持续等优势逐渐替代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的传统化工生产模式。然而,传统工业生物技术存在易染菌、设备复杂、难以连续发酵等劣势。相较而言,“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利用以嗜盐菌... 以微生物或酶为基础的生物制造,正以其绿色、环保、可持续等优势逐渐替代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的传统化工生产模式。然而,传统工业生物技术存在易染菌、设备复杂、难以连续发酵等劣势。相较而言,“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利用以嗜盐菌、嗜热菌和嗜酸碱菌等极端微生物作为底盘细胞,使用廉价底物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开放、无需灭菌、连续发酵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嗜盐菌、嗜热菌和嗜酸碱菌极端微生物的定义以及在高盐、高温、极度酸碱等极端环境下快速生长的特性。随后总结了目前极端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手段例如启动子工程、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命运共同体策略、稳定质粒载体等,代谢工程手段例如增加碳源前体、敲除旁路代谢、减少副产物、提高转运等,以及极端微生物生产的多种产品例如PHA、蛋白质、氨基酸及小分子衍生物等。同时概括了目前在极端微生物底盘细胞改造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多种优秀的质粒载体、质粒转化效率低、缺乏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其他非嗜盐菌生长发酵周期较长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极端微生物的特性生产优势产品,推动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物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微生物 嗜盐菌 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 聚羟基丁酸 基因工程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学 无灭菌发酵 非粮生物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在冷链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松松 王宏宇 +3 位作者 吴子健 刘健宇 方成 戴泉玉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7-425,共9页
冷链食品的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但对嗜冷菌等特种病原菌的抑制及灭活作用有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冷链食品领域的非热物理杀菌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包括辐照、紫... 冷链食品的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但对嗜冷菌等特种病原菌的抑制及灭活作用有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冷链食品领域的非热物理杀菌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包括辐照、紫外线、臭氧、高压电场、脉冲磁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基于其高效杀菌且处理过程中无热效应的特性,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可有效解决果蔬、生鲜肉品以及奶制品等冷链食品腐败菌的低温消杀及品质损耗减少的挑战。该文重点从作用机理、对细菌微生物的消杀效果以及品质影响等角度,阐述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在冷链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多种非热物理杀菌技术协同下的应用效果以及发展趋势,为未来冷链食品的高效安全杀菌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食品 非热物理杀菌 多技术协同应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俣 袁伟东 +5 位作者 周禹 张聪 王大臣 蒋雪松 周宏平 姜洪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1-391,共11页
高效获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信息是实现食品在线检测和智能分选的基础。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HSI)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微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传统检测手段,可精确提供... 高效获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信息是实现食品在线检测和智能分选的基础。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HSI)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微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传统检测手段,可精确提供食品细胞及组织层面的微观结构信息。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microscope imaging,HMI)集成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获取样品的光谱和空间信息,还可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HMI能够实时获取食品样品的丰富信息,并实现多维分析,为食品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测提供更全面、准确和高效的手段。因此HMI在食品质量分析与安全检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研究者正不断开展相关研究。该文旨在介绍HMI的原理与系统组成,并总结其在食品质量监测和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现阶段的应用瓶颈也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拓展检测适应性和与其他技术联用的兼容性等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HMI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高光谱成像 红外光谱 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亚博 范胜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研究耕地“非粮化”驱使下的农田生态碳足迹变化,可为建设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福建省2000-2020年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碳源、利用作物产量估算碳汇,计算各年份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结合耕地...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研究耕地“非粮化”驱使下的农田生态碳足迹变化,可为建设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福建省2000-2020年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碳源、利用作物产量估算碳汇,计算各年份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结合耕地“非粮化”趋势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设低碳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碳足迹提高与粮作比例降低高度吻合,VAR结果表明粮作比例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因果关系,且粮作比例的提升会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政府部门应设立精准补贴政策,完善落实自身耕保责任制,制度与低碳技术融合,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碳足迹 VAR 福建省 L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验机构样品管理不符合项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群 伊芳 陈淑琴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3期236-240,共5页
样品管理贯穿于食品检验机构检测全过程,是食品检验机构质量体系管理的关键环节,规范有效的样品管理是实现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不符合项分析,梳理了样品管理开出不符合项的分类,分析了产... 样品管理贯穿于食品检验机构检测全过程,是食品检验机构质量体系管理的关键环节,规范有效的样品管理是实现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不符合项分析,梳理了样品管理开出不符合项的分类,分析了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样品管理的方法和路径去解决产生不符合项样品管理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食品检验机构提高样品管理水平,实现样品管理科学、规范、高效运转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管理 不符合项 食品检验机构 资质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遏制耕地“非粮化”吗?
18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非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黄鳝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程静 李丰 顾永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大蒜素对黄鳝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体重20.25±0.71 g的黄鳝为研究对象,将0(S_(1))、25(S_(2))、50(S_(3))和100(S_(4))mg/kg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添加到黄鳝基础饲料中,网箱饲养60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免... 为研究大蒜素对黄鳝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体重20.25±0.71 g的黄鳝为研究对象,将0(S_(1))、25(S_(2))、50(S_(3))和100(S_(4))mg/kg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添加到黄鳝基础饲料中,网箱饲养60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随着大蒜素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时效果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组相关免疫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饲喂时间越长,差异相对越明显;第60天,试验组S_(3)和S_(4)血清中的T-AOC、SOD、CAT和LSZ活性均明显高于S_(1)组(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大蒜素可促进黄鳝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添加量在50~100 mg/kg为宜,为寻求新型、无毒害的黄鳝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黄鳝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利剑 王增生 +1 位作者 唐曾民 杨平平 《包装学报》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水凝胶因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食品包装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水凝胶作为一种软材料,在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坏,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自愈合水凝胶是一种在物理损伤... 水凝胶因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食品包装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水凝胶作为一种软材料,在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坏,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自愈合水凝胶是一种在物理损伤后可以恢复到原始结构和功能的智能水凝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基于可逆共价交联和可逆非共价交联自愈合水凝胶的修复机制与制备方法,介绍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潜在应用,最后总结了自愈合水凝胶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自愈合 可逆共价 可逆非共价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