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HOP RELAYING IN 5G: FROM RESEARCH TO SYSTEMS, STANDARDS, AND APPLICATIONS
1
作者 lei guo keping long +1 位作者 kumudu munasinghe xuetao we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In recent years,the demands of high traffic transmission motiv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access techniques,and it becomes promising to design the fifth generation(5G)wireless networks.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recent years,the demands of high traffic transmission motiv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access techniques,and it becomes promising to design the fifth generation(5G)wireless networks.Essential requirements for 5G involve higher traffic volume,indoor or hotspot traffic,and spectrum,energy,and cost effici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hop relaying IN 5G STANDARDS AND APPLICATIONS FROM RESEARCH TO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ure Wireless Multicasting through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 with Multi-Hop Relaying
2
作者 Md. Mizanur Rahman Md. Zahurul Islam Sarkar Mohammad Mahmud Hasan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3年第5期177-193,共17页
The additional diversity gain provided by the relays improves the secrecy capacity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 significantly. The multiple hops in the relay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improve this diversity g... The additional diversity gain provided by the relays improves the secrecy capacity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 significantly. The multiple hops in the relay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improve this diversity ga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aly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ensuring security in multicasting through fading channels incorporating this benefit of multi-hop relaying is still an open problem. Motivated by this issue,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ecure wireless multicasting scenario employing multi-hop relaying technique over frequency selective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 and develops an analy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gainst multiple eavesdroppers.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losed-form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probability of non-zero secrecy multicast capacity (PNSMC) and the secure outage probability for multicasting (SOPM) to ensure the security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eavesdropper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fading parameter of multicast channel, the number of hops and eavesdropper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urity in multicasting through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 with multi-hop relaying system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number of hops and eavesdroppers. The fading of multicast channel helps to improve the secrecy multicast capacity and is not the enemy of security in multica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multi-hop relaying Probability of Non-Zero Secrecy Multicast Capacity Secure Outage Probability for Multi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band full-duplex MIMO PLC systems for relaying networks
3
作者 Francisco J.Canete Gautham Prasad Lutz Lamp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2025年第1期145-159,共15页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PLC),there are regulatory masks that restrict the transmi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o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reasons,which creates coverage issues despite the not too long distances...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PLC),there are regulatory masks that restrict the transmi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o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reasons,which creates coverage issues despite the not too long distances.Hence,PLC networks often employ repeaters/relays,especially in smart grid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s.Even in broadband indoor PLC systems that offer a notable data rate,relaying may pave the way to new applications like being the backbone for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to support the Internet-of-things paradigm.In this paper,we study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PLC systems that incorporate inband full-duplex functionality in relaying networks.We present several MIMO configurations that allow end-to-end half-duplex or full-duplex operations and analyze the achievable performance with state-of-the-art PLC systems.To reach this analysis,we get channel realizations from random network layouts for indoor and outdoor scenarios.We adopt realistic MIMO channel and noise models and consider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PLC standards.The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is work can be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future PLC relay-aided network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at look for a coverage extension and/or throughput:smart grids with enhanced communications in outdoor scenarios,and“last meter”systems for high-speed connections everywhere in indoor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MIMO relaying networks OFDM Spatial correl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hop quantum teleportation based on HSES via GHZ-like states
4
作者 She-Xiang Jiang Xiao-Long Wei +1 位作者 Jin-Huan Li Shuai-Shuai Li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Implementing quantum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global quantum network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eight-level GHZ states as quantum channels to realize multi-hop quantum... Implementing quantum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global quantum network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eight-level GHZ states as quantum channels to realize multi-hop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utilize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of each node to derive the unitary operation performed by the end node. The hierarchical simultaneous entanglement switching(HSES) method is adopted,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consumption of classical information compared to multi-hop quantum teleportation(QT)based on general simultaneous entanglement switching(SES).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simulated on the IBM Quantum Experiment platform(IBM QE). The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are analyzed using quantum state tomography, which verifies the protocol's good fidelity and accuracy. Finally, by calculating fidelity,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noise(phase-damping, amplitude-damping, phase-flip and bit-flip) in this protoc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hop quantum teleportation GHZ-like state hierarchical simultaneous entanglement swapping IBM Quantum Experiment platform quantum state tom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RelayingMolecular Communications for Nanomedical Applications
5
作者 Eman S.Attia Ashraf A.M.Khalaf +4 位作者 Fathi E.Abd El-Samie Saied M.Abd El-atty Konstantinos A.Lizos Osama Alfarraj Heba M.El-Hoseny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2期1259-1275,共17页
Recently,nano-systems based on molecular communications via diffusion(MCvD)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 variety of nanomedical applications,most notably 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scenarios.Furthermore,becaus... Recently,nano-systems based on molecular communications via diffusion(MCvD)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 variety of nanomedical applications,most notably 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scenarios.Furthermore,because the MCvD is unreliable and there exists molecular noise and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cooperative nano-relays can acquire the reliability for drug delivery to targeted diseased cells,especially if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nano transmitter and nano receiver is increased.In this work,we propose an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no system using cooperative molecular communications with a nano relay scheme,while accounting for blood flow effects in terms of drift velocity.The fractions of the molecular drug that should be allocated to the nano transmitter and nano relay positioning are computed using a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solved by theModified Central Force Optimization(MCFO)algorithm.Unlike the previous work,the probability of bit error is expressed in a closed-form expression.It is used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velocity of the drug molecules and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at the nano receiv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bit error can be dramatically reduced by optimizing the drift velocity,detection threshold,location of the nano-relay in the proposed nano system,and molecular drug bud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dical system molecular communication cooperative rela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戴志辉 耿宏贤 +3 位作者 刘媛 吴道钰 刘悦 杨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将系统运营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建模为优化目标。优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优化中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确定性优化,生成具有规定功率储备要求的发电机组组合。在第二阶段优化中考虑预测不确定性,对运行计划进行调整,使用可控发电机来处理预测偏差。将不同方法下可用运行储备功率、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仿真中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大数据技术及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继电保护系统历史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提供了支撑,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文章针对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进行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实现。系统在原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可视化,从统计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角度对保护设备进行评估,实现了设备失效数据的统计计算、设备缺陷关联性分析、运行水平评估以及设备状态检修功能。系统实现了继电保护设备运维全流程管理,最终服务于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能够为运行人员状态检修提供参考,对于减小维修的盲目性、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ACCESS数据库 关联规则 可靠度函数 状态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
7
作者 许家焰 武芳瑛 +1 位作者 李瑞 胡波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出现失效风险,会给保护功能造成隐患,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系统性预警虚回路失效风险,及时发现虚回路故障。首先,通过分析虚回路对象,梳理虚回路显性缺陷... 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出现失效风险,会给保护功能造成隐患,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系统性预警虚回路失效风险,及时发现虚回路故障。首先,通过分析虚回路对象,梳理虚回路显性缺陷和隐性缺陷,构建二次虚回路失效风险预警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包含二次回路链路故障识别和二次回路功能故障识别。对于二次回路链路故障识别,通过装置断链告警处理、端口光功率分析、光纤损耗评估等技术监测端口,并通过判据监测异常报文。对于二次回路功能故障识别,监测保护功能有关的跳合闸回路、检修压板状态、虚回路软压板状态。最后,通过智能录波器的技术应用,验证该技术可行、方法正确。该技术为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在虚回路失效风险方面提供助力,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二次虚回路 失效风险 智能录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分析与提高方法
8
作者 李密 齐予 +3 位作者 易亨瑜 尚建力 黄吉金 匡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激光无线传能的距离不够远、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次提出了以掺Yb光纤激光器为光源、InGaAs光伏电池为光电转换模块,同时使用激光中继技术以实现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技术路线。根据激光无线传能的工作流程,调研了激光产生、传输、接收和光电转换等流程的效率,在忽略天气状况、跟踪瞄准误差和激光强度不均匀等因素的前提下推算出使用激光对相距60 km的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电-激光-电的转换效率)可达11%~14%。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进行定量计算的公开文献。同时,对提高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未来开展高功率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技术研究和设计激光无线传能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无线能量传输 光伏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激光中继技术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保护装置递推算法的容错机制
9
作者 王亮 吕航 +2 位作者 顾乔根 张晓宇 李力 《电气技术》 2025年第2期81-84,共4页
递推傅里叶算法是常用的继电保护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其特点是利用上次计算结果推算本次结果,优点是计算效率非常高。但是,递推算法具有记忆效应,偶然因素导致的错误会一直保持且不易察觉,给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本... 递推傅里叶算法是常用的继电保护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其特点是利用上次计算结果推算本次结果,优点是计算效率非常高。但是,递推算法具有记忆效应,偶然因素导致的错误会一直保持且不易察觉,给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递推算法的容错机制,可消除递推算法的记忆效应,防止因偶然出错导致不可恢复的计算偏差,从而有效防范此类问题引发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递推算法 容错 记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换流站容量和过渡电阻影响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纵联保护
10
作者 王要强 李亚玺 +3 位作者 梁军 韩婧 陈剑 吕忠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化;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时间窗内不同时刻的电流采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对线路两侧暂态电流进行线性拟合,基于直线斜率构造故障识别和故障选极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导致的电气量相关性变化的问题,在不同的采样频率、噪声干扰和线路分布电容影响下均可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网 纵联保护 继电保护 故障特征 过渡电阻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
11
作者 戴志辉 张富泽 韩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语言模型与余弦相似度算法,实现同源录波数据的通道匹配。然后,利用重采样技术和曼哈顿距离完成波形的采样频率统一与时域对齐。最后,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提出改进算法,并结合采样点偏移量共同设置采样回路的异常判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录波数据的同源通道匹配,实现波形的一致性对齐,并且相比于传统DTW算法,改进DTW算法对异常状态识别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根据异常判据能够有效检测继电保护采样回路的异常状态,确保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装置 采样回路 异常检测 改进DTW算法 录波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通信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12
作者 陈智雄 刘宗山 +1 位作者 金鑫 冯俊豪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8-1680,共13页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协作通信的研究进行整理,从物理层技术、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硬件设计及通信标准等主要方向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最后从中继系统性能分析、中继机器学习优化处理、多模通信MAC接入机制、中继系统跨层设计、感知和通信协同等5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协作通信 中继 M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多级无线供电系统设计与一体化绝缘子装置研制
13
作者 张民 张鑫 +3 位作者 刘野然 李勇 何正友 吴宁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3,I0115,共11页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方案,并研制了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一体化绝缘子装置。首先,基于系统电路模型,以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输入为目标,设计了五线圈-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电容参数,并给出了功率变换电路设计方案;其次,给出了多中继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一体化封装方案和封装流程,并制作了一套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恒压特性,并且通过高压实验验证了融合多中继线圈的一体化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以及在高压环境下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输出功率达到44.38W,传输效率达84.5%,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满足35kV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 多中继无线供电 一体化绝缘子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罩密封电磁继电器有限体积负载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14
作者 张永健 由佳欣 +3 位作者 吴迪 薛雨同 龚诗家 战肖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5年第2期15-23,46,共10页
航天航空领域中使用的密封电磁继电器具有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针对继电器有限体积下高负载能力的需求,首先分析继电器高负载工况下的产品失效机理,基于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以电磁系统保持力与吸合电压最大阈值为上下限,确定影... 航天航空领域中使用的密封电磁继电器具有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针对继电器有限体积下高负载能力的需求,首先分析继电器高负载工况下的产品失效机理,基于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以电磁系统保持力与吸合电压最大阈值为上下限,确定影响空间最大化形位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触点开距增加的最大化设计方案。接着,分别尝试加装散热片方案、增加SF 6灭弧气氛方案,以及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永磁体灭弧等方案。基于试验结果比对,确定了有限体积内的继电器设计,制作原理样机并进行生产试验。最终,根据高温寿命试验结果确定加装散热片为最优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电磁继电器 负载能力 失效机理 有限体积 可靠性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送出线路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不正确动作机理分析
15
作者 戴志辉 韦舒清 柳梅元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6,共13页
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场景。在此背景下,受新能源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进一步探究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下降机制,基于电压平面分析可知,在光伏场站控制策略... 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场景。在此背景下,受新能源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进一步探究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下降机制,基于电压平面分析可知,在光伏场站控制策略的作用下,光伏场站馈出正序电流表征为相位、幅值皆受控的非线性变量,造成保护补偿电压大小随故障工况变化且矢量方向发生不确定性偏转,导致保护动作可行域不明确,从而造成基于传统整定判据下的阻抗继电器性能严重劣化。在此基础上,借助距离保护正确动作边界条件与光伏场站接入容量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适用性快速评估与保护失效边界接入容量计算方法。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光伏场站送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大量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保护 工频变化量 相间阻抗继电器 不正确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注射泵临床使用有效性评价研究
16
作者 董晶 马海红 +3 位作者 代洪然 秦龙 张玉琪 王华枝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对注射泵的主要有效性评价功能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反映其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性能表现,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3种品牌(M、F、L)注射泵共计37台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对注射泵的主要有效性评价功能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反映其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性能表现,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3种品牌(M、F、L)注射泵共计37台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的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别在5、25和50 mL/h 3种流速下,获得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来测试注射泵快速启动的性能差异,计算流速平均值、相对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来测试注射泵注射精度的性能差异;分别在5、10和15 mL/h 3种流速下,获得注射泵的流速波动下限和间歇时间来测试注射泵联机中继的性能差异。结果在快速启动功能方面,设定流速越大,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越短,且在3种流速下,M品牌注射泵出第1滴液的时间和响应时间都最短(P<0.05)。在注射精度功能方面,在3种流速下,M和L品牌的流速控制性能和示值稳定性都显著优于F品牌(P<0.05)。在联机中继功能方面,人工模拟联机中继功能导致的流速波动下限和间歇时间差异显著(P<0.05),且设定流速越大,实时流速从下降到恢复设定值需要的间歇时间就越短。另外,M品牌的自动联机中继功能可有效解决前序泵与后序泵中继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流量抖动或间断,但有瞬时流速上升,相对能够保证药物流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结论使用正确的基于RWD的注射泵临床使用评价方法不仅能够规范临床应用行为,还能够为注射泵的评价、准入/淘汰和集中采购/价格谈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注射泵 临床使用有效性评价 快速启动 注射精度 联机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类电源接入条件下传统方向元件适应性分析
17
作者 高厚磊 袁通 +1 位作者 彭放 李林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逆变类电源(IBS)接入场景下,传统方向元件逐渐暴露出适应性问题,目前缺乏全面的理论分析。为此,结合逆变器控制策略和我国对IBS低电压穿越的最新要求,推导得出了IBS的故障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IBS和负荷在传统方向元件下所呈现出的... 逆变类电源(IBS)接入场景下,传统方向元件逐渐暴露出适应性问题,目前缺乏全面的理论分析。为此,结合逆变器控制策略和我国对IBS低电压穿越的最新要求,推导得出了IBS的故障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IBS和负荷在传统方向元件下所呈现出的相位特征,进一步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定量给出了含IBS线路中传统方向元件的角度变化范围;利用PSCAD/EMTDC和现场录波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IBS接入场景下,传统方向元件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再成立,易导致误判发生,不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类电源 正序故障分量方向元件 90°接线方向元件 适应性分析 低电压穿越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及保护新方案
18
作者 张艳霞 宋金孺 张子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和交流重新馈入充电阶段。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直流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的电流成分和变化规律,得到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非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振荡衰减分量特征的结论;利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交流重新馈入充电的时刻,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计算了过渡过程持续的最短时间。基于子模块电容放电开始时刻至交流重新馈入充电时刻这一段的暂态特征提出单极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直流母线出现的零模电压启动保护,利用零模电压极性实现故障选极,利用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绝对值的第一个积分时段值大于非故障馈线的值、且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选出故障馈线。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分析结果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配电网 直流中性点不接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单极接地故障 暂态特性 零模分量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经构网柔直送出系统中交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9
作者 李岩 周博昊 +2 位作者 何佳伟 曹润彬 郑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9-506,共18页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能源经构网柔直外送是偏远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远距离外送的优选方案。一方面故障特征显著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继电保护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威胁系统安全...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能源经构网柔直外送是偏远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远距离外送的优选方案。一方面故障特征显著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继电保护的难度大幅提升,从而威胁系统安全恢复。为此,聚焦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经构网柔直送出场景,首先梳理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柔直构网送出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围绕如何精确揭示故障特性、如何精准辨识故障区域与如何保障系统快速安全恢复等3个关键问题展开,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内针对故障特性算不准、故障区域辨不明、故障安全恢复难等3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最终从模型融合迭代、依赖与不依赖电源特性融合统一、主动支撑型控保协同策略等3方面展开,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思路。研究内容可为沙戈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外送系统的控制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 继电保护 新能源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控保协同技术 故障特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组网测控同频中继射频自干扰抑制技术
20
作者 刘柳 刘田 +2 位作者 李洋 潘文生 张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5,共9页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将一定时延扩展范围内的所有阵元等效为一个阵元,从而降低射频干扰抑制的分析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抑制技术在阵列天线中仍然能够实现自干扰抑制,性能与抽头个数强相关,且每个抽头的时延、相位以及幅度的范围选取与子阵划分相关。针对256阵元发射阵面和256阵元接收阵面的场景,仿真对比不同抽头数下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对载波频率为26.8 GHz,带宽为200 MHz的自干扰信号抑制能力大于47 dB;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进行自干扰射频重建,自干扰抑制能力大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组网测控 中继节点 同频中继 射频自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