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mopane worm(Imbrasia belina) harvesting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 被引量:1
1
作者 L.J.S.Baiyegunhi B.B.Oppong M.G.Senyol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In South Africa,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especially mopane worms (Imbrasia belin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and cash income for rural people living in or near the mopane woodlands. However, the co... In South Africa,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especially mopane worms (Imbrasia belin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and cash income for rural people living in or near the mopane woodlands. However, the continued harvest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the mopane woodlands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South Africa. In order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mopane worm harvesting and biodiversity, an understand- ing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arvest at household level is vital to reducing depletion and overex- ploitation of the mopane woodland resourc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mopane worm harvesting decisions in rural households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 using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a household survey of 120 respondents. Age, gender, education, income from mopane worm sales, social capital (group affiliation), household size, lack of institution/law to regulate use,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har- vesting site, and regional loc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mopane worm harvest decision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FPS mopane worm HARVESTING LIVELIHOOD CONSERVATION South Afr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ass Prediction Equation for Colophospermum mopane (Mopane) in Botswana
2
作者 Patrick S. Mutakela Joyce P. Lepetu +2 位作者 Gofaone Rammotokara Melusi Rampart Sarah Assem Ibrahim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6期1-22,共22页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biomass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Colophospermum mopane (mopane) based on the pooled data from three study sites. The mopane woodlands in Botswana represe...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biomass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Colophospermum mopane (mopane) based on the pooled data from three study sites. The mopane woodlands in Botswana represent 14.6% of Botswana’s total area. The woodland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support the livelihood of the majorit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by providing wood and non-wood products.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pattern, trends and distribution of woody biomass production and their primary,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determin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Botswana. Al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destructive sampling from three study sites in Botswan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based on the stem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1.3 m from the ground or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 total of 30 sample trees at each study site were measured, felled and weighed. The data from the three sites were pooled together, and the study employe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five independent variables: 1) total tree height;2) crown diameter;3) stem diameters at 0.15 m;1.3 m (DBH) and 3 m from the ground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all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However, DBH emerged 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total tree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mopane. The equation lnBiomass=-1.163+2.190lnDBH was adopted for use in the indirect estimation of total tree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mopane in Botsw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swana Colophospermum mopane Crown Diameter Stem Diameter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of Wanli Mopan Mountain Forest Park
3
作者 KUANG Ye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5期107-109,共3页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new form of tourism and a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Mopan Mountain Forest Park in Wanli District of Nanchang City is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and the excav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new form of tourism and a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Mopan Mountain Forest Park in Wanli District of Nanchang City is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and the excavation of its cultural elements is analyzed.It is thought that cultural elements can revitalize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encourage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cultural innovation,design services and tourism products,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level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pan Mountain Forest Park AI park Yuedao Twelve Realms Steel framed hollow foot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forming fluid from the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Mopan mine area,Guangxi Nandan
4
作者 Santigie Kekuda Sesay Ou Zheng +2 位作者 Wei Chongtao Luo Jun Bao Y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5期607-611,共5页
Fluid inclusions from samples from the layered and veined mineralized belt in the Mopan mine area were studied using microscop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Further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 Fluid inclusions from samples from the layered and veined mineralized belt in the Mopan mine area were studied using microscop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Further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 of the ore forming fluid and on the mechanism of deposit 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inclusions that occur in both the layered and veined ore body.These are liquid inclusions,CO 2 inclusions with a liquid phase,and NaCl-H 2 O multiphase inclusions.The fluid inclusions in both the layered and veined ore bodies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The ore forming fluid is strongly reducing,was exposed to low to medium temperatures,salinity,and pressures.The source of this ore forming fluid was a mix of submarine volcanic spring(blow-piping),magmatic hydrothermal jet,and undergroun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deposit Ore forming fluid Ore formation mopan mine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5
作者 涂晓云 赵洋毅 +3 位作者 王克勤 欧阳田甜 李志成 和娴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共12页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云南玉溪磨盘山的典型森林,包括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PF)、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混交林(PBMF)和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EBF),应用时域反射法与经典统计学分析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测量样地0~60 cm土层内每1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探析森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气候干湿分明、干旱频繁的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储水量在时间上呈中等变异且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随演替进行,年均土壤储水量为EBF最大,MPBF次之,PF最小。EBF与PBMF全年土壤储水量较PF分别平均增加31.24%和15.22%。2)3种演替阶段森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比50~60 cm土层低45.22%,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3)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林分密度、树高、胸径、土壤密度、土壤砂粒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土壤孔隙度、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云南玉溪磨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年、干湿季和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9.86%、17.31%、14.06%和20.58%,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异质性,随演替进行森林土壤储水能力不断增强。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砂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森林演替 时空异质性 磨盘山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磨盘山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欧阳田甜 赵洋毅 +3 位作者 涂晓云 和娴越 王帅兵 段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共10页
为探明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结构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滇中磨盘山处于演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种典型林分为对象,量化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多个指标变化规律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差... 为探明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结构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滇中磨盘山处于演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种典型林分为对象,量化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多个指标变化规律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借助冗余分析探究二者间相互作用关系;再利用多元分布对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全面描述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在不同演替阶段林分中差异显著,群落演替对树种混交度、林层差异度的影响最大,均在演替后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703、0.511;综合比较多元分布结果发现,3种林分类型中,以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相对最为合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演替进展而上升,并在常绿阔叶林中各指数最高;树种隔离程度是影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是胸径结构及林分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林分结构调整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多元分布 群落演替 磨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盘柿的二氧化碳脱涩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冷平 李宝 +1 位作者 张文 贾克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对采收适期磨盘柿进行CO2 脱涩处理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 2 2℃条件下 ,95 %CO2 处理 2 0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7d ;85 %~ 90 %CO2 处理 2 4~ 2 8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5~ 6d ;... 对采收适期磨盘柿进行CO2 脱涩处理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 2 2℃条件下 ,95 %CO2 处理 2 0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7d ;85 %~ 90 %CO2 处理 2 4~ 2 8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在室温下保持硬脆状态 5~ 6d ;80 %CO2 处理 4 8h ,磨盘柿完全脱涩 ,脱涩后保持硬脆状态 3d左右 ;6 0~ 70 %CO2 处理 72~ 96h ,磨盘柿完全脱涩 ,保持硬脆状态 1~ 2d ;≤ 5 0 %CO2 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二氧化碳脱涩技术 采收 栽培品种 生长发育 硬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和薄膜包装对磨盘柿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鹏 李江阔 +1 位作者 孟宪军 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3,143,共5页
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涩柿脱涩保脆集成技术,对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磨盘柿采用PVC袋自发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两种方式,在室温条件下果实的生理变化规律及脱涩保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MCP结合单果真空包装处理有效抑制了柿果实硬度的... 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涩柿脱涩保脆集成技术,对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磨盘柿采用PVC袋自发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两种方式,在室温条件下果实的生理变化规律及脱涩保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MCP结合单果真空包装处理有效抑制了柿果实硬度的下降、乙烯生成量和呼吸强度的增加、果实丙二醛(MDA)和果皮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防止贮藏期间果实水分的散失,促进果实可溶性单宁向不可溶性单宁的转化,可使磨盘柿常温货架寿命延长14 d。0.5~1.0μL/L1-MCP结合单果真空包装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1-MCP 真空包装 脱涩 保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磨盘柿果实软化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宝东 梁冰 +2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陈绍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冷藏、冰温贮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采后柿果硬度和软化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与冷藏处理相比,冰温贮藏有效抑制了乙烯生成,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淀粉酶... 目的:探讨冷藏、冰温贮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采后柿果硬度和软化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与冷藏处理相比,冰温贮藏有效抑制了乙烯生成,抑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淀粉酶活性的增加,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升高,延缓了果肉硬度的降低,而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柿果实硬度的保持、抑制PG、Cx、淀粉酶活性升高的作用好于冰温单一贮藏,因此,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是保持柿果实硬度较为适宜的贮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1-甲基环丙烯 冰温贮藏 硬度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结合冰温贮藏磨盘柿的防褐保鲜效果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鹏 李江阔 +1 位作者 陈绍慧 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柿果贮藏品质和衰老褐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冰温贮藏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较高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单宁含量,较好地保留果实原有的营养成分;抑制了贮藏后期丙... 研究了1-MCP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柿果贮藏品质和衰老褐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冰温贮藏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较高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单宁含量,较好地保留果实原有的营养成分;抑制了贮藏后期丙二醛和膜相对电导率的增加、总酚含量的降低和PPO活性的上升,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和褐变的发生,贮藏期可延长60 d。因此,1-MCP结合冰温贮藏是有效延长贮藏期的保鲜集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1-MCP 冰温贮藏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贮藏对柿果褐变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长林 李江阔 +2 位作者 张鹏 张平 农绍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7,共5页
以磨盘柿和次郎甜柿为试材,分析其贮后褐变指数、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褐变底物及相关酶系的变化,探讨不同贮藏环境对2种柿果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0.5~-0.2)℃条件下,磨盘柿和次郎甜柿的褐变指数均低于冷藏(0&#... 以磨盘柿和次郎甜柿为试材,分析其贮后褐变指数、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褐变底物及相关酶系的变化,探讨不同贮藏环境对2种柿果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0.5~-0.2)℃条件下,磨盘柿和次郎甜柿的褐变指数均低于冷藏(0±1)℃果实,且磨盘柿褐变指数低于次郎甜柿。冰温处理减缓了2种柿果的总酚含量和水分含量的下降,抑制了PPO的活性、乙醇含量的积累、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有效抑制了柿果褐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次郎甜柿 褐变 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不同成熟度冰温贮藏磨盘柿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寇文丽 李江阔 +2 位作者 张鹏 张平 农绍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为了探讨冰温贮藏过程中1-MCP对不同成熟度磨盘柿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磨盘柿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磨盘柿用1-MCP处理后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贮藏品质、生理代谢及软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MCP可以有效延缓不同成熟度柿果冰温(-0.5~-... 为了探讨冰温贮藏过程中1-MCP对不同成熟度磨盘柿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磨盘柿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磨盘柿用1-MCP处理后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贮藏品质、生理代谢及软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MCP可以有效延缓不同成熟度柿果冰温(-0.5~-0.2℃)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乙醇含量、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降低PG、PE、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八成熟柿果软化衰老较慢,贮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1-MCP 冰温贮藏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对磨盘柿脱涩保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成红 张平 +1 位作者 李江阔 黄艳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4-247,共4页
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柿果真空包装在室温条件下的脱涩保脆效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可以明显促进柿果实由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同时有效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及失重率和膜相对透性的升高,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 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柿果真空包装在室温条件下的脱涩保脆效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可以明显促进柿果实由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同时有效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及失重率和膜相对透性的升高,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控制柿果的软化及生理病害的发生,有效延缓柿果的后熟和衰老进程。但成熟度较低柿果的真空包装效果不理想,柿果难以实现正常转色,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柿果贮藏后期黑斑病、果肉褐变等生理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包装 磨盘柿 采收成熟度 脱涩 保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磨盘柿货架期果实保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江阔 李爽 +2 位作者 张平 黄艳凤 纪淑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以磨盘柿为试验材料,利用1-MCP(1-methylcyclopropene)和PVC自发气调保鲜袋综合处理技术,观察室温条件下的柿果实货架保脆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明显控制果实的转软率及生理病害的发生,有效延缓了果实的后熟和衰老进程,明显抑制... 以磨盘柿为试验材料,利用1-MCP(1-methylcyclopropene)和PVC自发气调保鲜袋综合处理技术,观察室温条件下的柿果实货架保脆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明显控制果实的转软率及生理病害的发生,有效延缓了果实的后熟和衰老进程,明显抑制柿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及乙烯和呼吸强度的变化,但对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采用0.50μL.L-1 1-MCP和0.03mm厚PVC自发气调保鲜袋综合处理技术可使柿果实常温货架期延长2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1-methylcyclopropene) 磨盘柿 保脆 货架 自发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盘柿果实处理方式与衰老褐变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长林 李江阔 +2 位作者 张鹏 农绍庄 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3-208,共6页
以"磨盘柿"为原料,分析其贮后褐变指数与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褐变相关酶系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磨盘柿果实贮后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盘柿"在贮藏过程中褐变指数与丙二醛(MDA)、PPO活性呈显... 以"磨盘柿"为原料,分析其贮后褐变指数与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褐变相关酶系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磨盘柿果实贮后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盘柿"在贮藏过程中褐变指数与丙二醛(MDA)、P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冰温库结合柿子专用保鲜袋、气调箱包装及液浸处理与冷库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褐变,其中冰温结合柿子专用保鲜袋包装处理褐变指数最小,效果最好,其余依次是冷库对照、冰温液浸和冰温气调箱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褐变 冰温 磨盘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云利 汤昕明 +4 位作者 杨珍福 郭相 马明 陈正启 桂明英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7,共9页
采用随机踏查,调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大型真菌。首先,观察采集标本的子实体形态、大小、质地、颜色、有无附属物等,菌肉的颜色、质地,菌柄、菌托及假根的特征和孢子印的颜色等;其次,观察子实层、担子、担孢子、子囊孢子及子囊的... 采用随机踏查,调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大型真菌。首先,观察采集标本的子实体形态、大小、质地、颜色、有无附属物等,菌肉的颜色、质地,菌柄、菌托及假根的特征和孢子印的颜色等;其次,观察子实层、担子、担孢子、子囊孢子及子囊的显微结构;最后,对不能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种类的标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鉴定标准采用《菌物字典》(第10版)的分类系统编排科属,参照http://www.indexfungorum.org确定真菌资源的拉丁名,一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01种,隶属于44属28科,其中子囊菌1种,担子菌10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和真空包装对半脱涩磨盘柿常温保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寇文丽 李江阔 +2 位作者 张鹏 张平 农绍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217,共5页
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室温条件下1-MCP和真空包装对半脱涩柿果的保硬保脆效果以及柿果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MCP结合真空包装可以有效抑制半脱涩柿果硬度的下降,呼吸强度的增加和细胞膜透性的上升,促进柿果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 以磨盘柿为试材,研究室温条件下1-MCP和真空包装对半脱涩柿果的保硬保脆效果以及柿果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MCP结合真空包装可以有效抑制半脱涩柿果硬度的下降,呼吸强度的增加和细胞膜透性的上升,促进柿果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可溶性单宁在7 d时下降到0.03%,硬度为18.63 kg/cm,42d时硬度为17.52 kg/cm,对照在21d可溶性单宁为0.02%,果实已完全软化,1-MCP结合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延长室温贮藏期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1-MCP 真空包装 半脱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磨盘柿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绍艳 王文生 董成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201,共4页
为探讨臭氧对磨盘柿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0±0.5)℃冷藏,(0±0.5)℃冷藏配合每3 d用0.85μL/L臭氧处理9 min、(0±0.5)℃冷藏配合每3 d用1.88μL/L臭氧处理3 min 3种处理。结果表明,与(0±0.5)℃冷... 为探讨臭氧对磨盘柿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0±0.5)℃冷藏,(0±0.5)℃冷藏配合每3 d用0.85μL/L臭氧处理9 min、(0±0.5)℃冷藏配合每3 d用1.88μL/L臭氧处理3 min 3种处理。结果表明,与(0±0.5)℃冷藏相比,采用冷藏加臭氧处理,显著抑制了磨盘柿的呼吸强度、PPO和POD活性,并明显降低了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单宁含量的下降幅度,2种臭氧处理相比,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比高浓度短时间处理对抑制磨盘柿采后成熟衰老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臭氧 冷藏 呼吸强度 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涩方法对磨盘柿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桂霞 王巍 +2 位作者 龚无缺 任志雨 王英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7-40,共4页
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材,探讨不同脱涩方法对柿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柿果脱涩提供相关实用技术。结果表明:温水脱涩、凉水脱涩、自然放置脱涩、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品质较好;其中温水脱涩和凉水脱涩柿果较脆,其... 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材,探讨不同脱涩方法对柿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柿果脱涩提供相关实用技术。结果表明:温水脱涩、凉水脱涩、自然放置脱涩、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品质较好;其中温水脱涩和凉水脱涩柿果较脆,其它3种方法脱涩后柿果软化;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具有特殊的味道;温水脱涩所需时间较短,自然放置脱涩所需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柿 果实 脱涩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磨盘柿果实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鹏 李江阔 +3 位作者 孟宪军 张平 王宝刚 冯晓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3-425,428,共4页
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与磨盘柿果实硬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评价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磨盘柿硬度的应用价值。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570~1848nm),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数学建模算法、不同导数处理方法和不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的磨盘柿... 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与磨盘柿果实硬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评价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磨盘柿硬度的应用价值。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570~1848nm),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数学建模算法、不同导数处理方法和不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的磨盘柿果实硬度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处理和标准正常化和散射处理所建柿果实硬度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优,模型的相关系数(Rc2)为0.7992,均方根误差(RMSEC)为2.0642;用该模型对40个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其相关系数(Rp2)为0.826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0223。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磨盘柿果实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磨盘柿 硬度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