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记中的时空之舞——电影《少年闵子骞》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吟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电影《少年闵子骞》在弘扬主旋律、净化观众心灵等方面发挥了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影片的作用与功能。影片运用字幕转换、多重时空交汇、承接因素等手法,将时空性的材料整合安排于事件因果链条之中,一步步将叙事推向终点。影片通过对少年闵... 电影《少年闵子骞》在弘扬主旋律、净化观众心灵等方面发挥了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影片的作用与功能。影片运用字幕转换、多重时空交汇、承接因素等手法,将时空性的材料整合安排于事件因果链条之中,一步步将叙事推向终点。影片通过对少年闵子骞"单衣顺母"故事的呈现,将少年闵子骞的善良、仁义、勤奋等优秀品质展现于观众面前,使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播。同时,中国传统由善到美的美学追求通过影片细节的设计与意境的营造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闵子骞》 人物传记电影 叙事结构 叙事手法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祭与私祭相交流的当代中国闵姓氏族祭仪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靖 邢光太 周琳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70-88,共19页
传统的宗族祭仪往往是由地方宗族发动并举办的祖先祭拜活动和宗亲联谊,但2017年3月在山东鱼台发生的闵子骞祭仪和宗亲联谊,则是由一个地方宗族发起,全国闵姓代表参加的姓氏族群活动,而最终又由地方行政介入并接管,从而演绎成了公祭与私... 传统的宗族祭仪往往是由地方宗族发动并举办的祖先祭拜活动和宗亲联谊,但2017年3月在山东鱼台发生的闵子骞祭仪和宗亲联谊,则是由一个地方宗族发起,全国闵姓代表参加的姓氏族群活动,而最终又由地方行政介入并接管,从而演绎成了公祭与私祭相结合的地方文化活动方式。政府和民间在不同的空间设祭,祭拜的内涵和目的也不一样,但二者又通过一个共同的符号链达成某种文化合作。公祭和私祭相结合是这场仪式的最显著看点。比较其传统的政府与民众合作模式来说,其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这种创新性很大程度上是因应时代变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子骞 公祭 民间祭祀 宗族 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辽金行孝图中的社会性别观分析——以闵子骞与丁兰行孝图为中心
3
作者 程郁 《都市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02-121,共20页
汉至宋代孝子故事及图像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可洞见社会性别观念的嬗变,唐宋是一系列变化的关键点。闵子骞行孝图由故事的前半段变为后半段,更强调父不慈皆因后母狠毒;丁兰妻由孝行的无关者、助祭者变为破坏者;说明后世更突出女性对父家... 汉至宋代孝子故事及图像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可洞见社会性别观念的嬗变,唐宋是一系列变化的关键点。闵子骞行孝图由故事的前半段变为后半段,更强调父不慈皆因后母狠毒;丁兰妻由孝行的无关者、助祭者变为破坏者;说明后世更突出女性对父家长制的祸害。闵子骞行孝图中父怒母泣及休妻的场景,丁兰行孝图中畏缩的妻子,都说明宋士大夫压制妻子的主张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而有关后母的孝行故事又显示出伦理的复杂性,它并未完全依照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 行孝图 闵子骞 丁兰 二十四孝
原文传递
闵子骞生年及家庭出身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冬冬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二千余年来,闵子骞作为儒家先贤、道德楷模,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备受尊崇。然而由于史料中关于闵子骞的记载较少,对于闵子骞生年、家庭出身等问题的认识往往只能简单依据现存的闵氏宗谱、地方志等,史料来源较为单一,且颇多矛盾之处... 二千余年来,闵子骞作为儒家先贤、道德楷模,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备受尊崇。然而由于史料中关于闵子骞的记载较少,对于闵子骞生年、家庭出身等问题的认识往往只能简单依据现存的闵氏宗谱、地方志等,史料来源较为单一,且颇多矛盾之处。目前关于闵子骞生年与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闵子骞生于鲁昭公五年,系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子;另一种是闵子骞生于鲁昭公七年,系鲁国委吏闵仲滨之子。通过考证,可以确定闵子骞生于鲁昭公五年,但其系闵马父之子的说法有误,其系鲁国委吏闵仲滨之子的说法则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子骞 生年 家庭出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闵子骞遗迹考证
5
作者 张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宿州境内的闵子骞和墓的正统地位历来受到学界的质疑。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宿州境内的闵子骞祠的正统地位和大致建祠时间作出考证;同时对宿州境内的闵子骞墓的正统地位作出考证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闵子骞 闵子骞祠 闵子骞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大学闵子骞祠堂东汉墓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继习 李铭 +5 位作者 常祥 王兴华 何利 吴桂荣 仝艳峰 崔大庸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2-49,F015,F016,共10页
2000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在山东大学闵子骞祠堂院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墓葬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前、中、后三室和两个耳室构成,平面为凸字形。墓内出土陶器、铜钱等遗物60多件,其中陶禽、畜的数量较多。另外,还出土了4块画像石。根... 2000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在山东大学闵子骞祠堂院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墓葬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前、中、后三室和两个耳室构成,平面为凸字形。墓内出土陶器、铜钱等遗物60多件,其中陶禽、畜的数量较多。另外,还出土了4块画像石。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和画像石的特点,推断该墓为东汉晚期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 东汉 闵子骞祠堂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