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g-treatment on transformation of oxide inclusions in X80 pipeline steel
1
作者 Ping Shen Hao Zhang +3 位作者 Kang Xu Shuai Liu Jin-xing Jiang Jian-xun Fu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802-2814,共13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odification behavior and regularity of inclusions in X80 pipeline steel by Mg-treatment, the comparative industrial experiments of Mg-treatment and Ca-treatment in X80 pipeline steel were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odification behavior and regularity of inclusions in X80 pipeline steel by Mg-treatment, the comparative industrial experiments of Mg-treatment and Ca-treatment in X80 pipeline steel were carried out. Mg and Ca were added to the steel in the form of cored wire after RH (Ruhrstahl-Hereaeus vacuum degassing) process. After adding Ca-containing cored wire, the inclusions were transformed into CaO–Al_(2)O_(3) in the steel. With the progress of smelting, the cleanliness of molten steel became worse, and the equivalent diameter of inclusions was at a higher level. Mg-treatment had a good effect on the modification of inclusions. After Mg-containing cored wire was added to the steel, Al_(2)O_(3) and CaO–Al_(2)O_(3) in the steel were transformed into MgO, MgO·Al_(2)O_(3), and CaO–MgO–Al_(2)O_(3) inclusions, which were basically spherical. The initial precipitated MgO became the core of other inclusions in the steel, which promotes the precipitation of MgO·Al_(2)O_(3). After Mg-treatment, almost no unmodified calcium aluminate inclusions existed in the hot rolled plate, and the cleanliness of the steel was improved. The effect of Ca and M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clusions in pipeline steel was studied by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result of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steel mg-treatment Ca-treatment Calcium aluminate MgO·Al_(2)O_(3)
原文传递
Y添加和热处理对Al-Mg-Si-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毕晓勤 张森 +3 位作者 郑泽远 齐玉蕾 付莹 徐琴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制备了Al-0.6Mg-0.5Si-xY(x=0,0.1,0.2,0.3,0.4)合金,并进行T6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后合金的组织演变、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添加Y的合金晶界处形成了AlSiY相,晶内析出颗粒状和棒状的AlSiY相,基体弥散分布着白色颗粒状的M... 制备了Al-0.6Mg-0.5Si-xY(x=0,0.1,0.2,0.3,0.4)合金,并进行T6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后合金的组织演变、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添加Y的合金晶界处形成了AlSiY相,晶内析出颗粒状和棒状的AlSiY相,基体弥散分布着白色颗粒状的Mg2Si相。热处理后合金平均晶粒尺寸较铸态增大,且Y添加量越多,合金平均晶粒尺寸越小。热处理后合金导电率随Y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添加0.3%Y时,导电率最高为55.2%IACS,较铸态提高1.7%。热处理后合金晶粒增大使晶界减少,且固溶Si原子的析出降低固溶畸变,从而提高合金导电率。热处理态合金抗拉强度和硬度较铸态提高,且随Y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0.3%Y时,分别达最高值206.2 MPa和91.3 HV0.1,较铸态提高36.6%和40.5%。热处理态合金的伸长率较铸态有明显下降。热处理后,合金中大量的析出相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而晶界减少、析出相增多使热处理态合金伸长率较铸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Y添加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r含量对固溶态Cu-Ni-Co-Si-Mg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世恒 冯江 +5 位作者 张彦敏 张朝民 赵培峰 单运启 皇保欢 宋克兴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Cu-Ni-Co-Si-Mg-xCr(x=0%、0.15%、0.32%、0.4%)4种合金,热挤压后对其在950、980和1010℃进行1.5 h的固溶处理。采用能谱分析铸态合金中Cr的存在形式,分析不同Cr含量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维氏硬度仪和电导仪测... 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Cu-Ni-Co-Si-Mg-xCr(x=0%、0.15%、0.32%、0.4%)4种合金,热挤压后对其在950、980和1010℃进行1.5 h的固溶处理。采用能谱分析铸态合金中Cr的存在形式,分析不同Cr含量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维氏硬度仪和电导仪测试不同状态下合金的硬度及导电率。结果表明:Cr与Co、Si元素偏聚产生Co_(6)Cr_(8)Si_(5)金属间化合物,且占比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晶粒中未回溶第二相和Co_(6)Cr_(8)Si_(5)金属间化合物逐渐减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且Co_(6)Cr_(8)Si_(5)金属间化合物由于钉扎作用有效抑制合金晶粒的长大。固溶处理后,元素及第二相粒子回溶降低弥散强化效果,提升固溶强化效果,此消彼长导致硬度变化无规律,导电率整体下降。Cu-Ni-Co-Si-Mg-xCr(x=0%、0.15%、0.32%、0.4%)合金经980和1010℃固溶处理1.5 h,可使晶粒尺寸无剧烈长大的条件下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增加后续时效析出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o-Si-Mg-xCr合金 固溶处理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均匀化处理及轧制对Al-Mg-Sc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鹏辉 边丽萍 +3 位作者 于培文 雒宝权 王涛 梁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6,共4页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513.93 MPa、6.84%,强度是铸态合金的1.78倍,且塑性良好,大幅提高了Al-Mg-Sc合金的力学性能。450℃×4 h均匀化处理使铸态合金晶粒得到细化,同时晶内析出了大量细小、分散的Al_(3)(Sc,Zr)弥散颗粒,显著提高了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位错累积速率,抑制了晶界/亚晶界迁移能力,获得了存在大量位错的细小亚晶组织,大幅提高合金的强度。高含量Mg溶质原子的固溶强化和高密度Al_(3)(Sc,Zr)纳米析出相的析出强化也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合金 均匀化处理 轧制 Al3(Sc Zr)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系铝合金性能优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作者 周莲 李发国 张佼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94-108,122,共16页
Al⁃Zn⁃Mg⁃Cu系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兼具优异的耐腐蚀能力和热加工性能,在航空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热处理一直是Al⁃Zn⁃Mg⁃Cu系铝合金的研究重点,对提升合金强度、韧性和腐蚀性能的优化匹配发挥着巨大作用。新的制备技术能... Al⁃Zn⁃Mg⁃Cu系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兼具优异的耐腐蚀能力和热加工性能,在航空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热处理一直是Al⁃Zn⁃Mg⁃Cu系铝合金的研究重点,对提升合金强度、韧性和腐蚀性能的优化匹配发挥着巨大作用。新的制备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合金化和热处理的局限,为提升Al⁃Zn⁃Mg⁃Cu系铝合金的综合性能提供新的路径,计算材料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本文介绍了热处理、增材制造技术及计算材料学对Al⁃Zn⁃Mg⁃Cu系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热处理 增材制造 计算材料学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吉祥 毛盼 +1 位作者 柏松 刘志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渐溶解,Ω相尺寸和数量逐渐增大,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抗晶间腐蚀性能显著降低。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与基体的电位差是增大晶间腐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PFZ宽度对抗晶间腐蚀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固溶处理 Ω相 无沉淀析出带 晶间腐蚀 残余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固溶对Al-Mg-Si-Sn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柳旭 刘春辉 +2 位作者 马培培 湛利华 尹焯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 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固溶温度对Al-Mg-Si-Sn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溶处理(ST)温度从560℃提高到590℃(强化固溶温度)显著延缓了Al-Mg-Si-Sn合金的自然时效(NA),合金固溶淬火后,自然时效硬度峰值时间从3 d延缓到13 d,然而,强化固溶没有明显改变人工时效(AA)样品的峰时效态析出相的尺寸和峰值硬度;空位占比大于1的Sn-空位复合体更加稳定,说明强化固溶通过同时提高空位浓度和Sn的溶解度,增强Sn元素对空位的束缚,从而延缓自然时效团簇的形成;人工时效强化相主要为在含Sn团簇上异质形核形成的β"/β'复合相;由于强化固溶只能略微增加Sn的溶解度,因此,对峰值时效析出的影响很小;Sn元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导致强化固溶对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固溶处理 Sn元素 自然时效 时效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8Gd-2Nd-1Sm-0.5Zr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代跃飞 李全安 +1 位作者 陈晓亚 陈培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拉伸实验机等研究了热处理对Mg-8Gd-2Nd-1Sm-0.5Zr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偏析在晶界处的半连续网状共晶相组成;...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拉伸实验机等研究了热处理对Mg-8Gd-2Nd-1Sm-0.5Zr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偏析在晶界处的半连续网状共晶相组成;固溶处理后,共晶相溶入基体中,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Mg_(41)RE_(5)相组成;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5)RE相和Mg_(41)RE_(5)相组成。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48 MPa、295 MPa和6.2%,与铸态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55%、38.5%和26.5%,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断裂方式主要为脆性断裂。分析并计算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中各强化机制的贡献,时效态合金中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拥有较高的贡献比,贡献强度为169.8 MPa,占比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Nd-Sm-Zr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原文传递
Cu含量对高真空压铸Al-9Si-Mn-Mg-xCu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杨冬雪 朱德智 +2 位作者 吴勇池 聂德键 罗铭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22,共13页
采用高真空压铸工艺制备了不同Cu含量Al-9Si-Mn-Mg-xCu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含量与峰时效处理对高真空压铸Al-9Si-Mn-Mg-xCu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真空压铸的Al-9Si-Mn-Mg-xC... 采用高真空压铸工艺制备了不同Cu含量Al-9Si-Mn-Mg-xCu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含量与峰时效处理对高真空压铸Al-9Si-Mn-Mg-xCu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真空压铸的Al-9Si-Mn-Mg-xCu合金存在α(Al)、Al-Si共晶、α-Fe、θ相和Q相。峰时效处理后合金中的Al-Si共晶发生了明显的球化,主要析出相为Q'相和θ'相,相比压铸态合金,峰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均增加。随着Cu含量的升高,Al-9Si-Mn-Mg-xCu合金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其中,高真空压铸Al-9Si-Mn-Mg-1.5Cu合金(峰时效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91MPa、300 MPa和10%,实现了高强度与高塑性的平衡。TEM分析认为,Cu原子促进了纳米析出相Q'相和θ'相的形成,提升了合金的强度与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压铸 Al-9Si-Mn-Mg-xCu合金 峰时效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9Gd-1.5Zn-0.3Al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盼盼 陈君 +3 位作者 李全安 陈晓亚 张震 郭希宽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机等研究了热处理对Mg-9Gd-1.5Zn-0.3Al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组织主要由α-Mg、Mg_(5)Gd、(Mg,Zn)_(3)Gd、Al_(11)Gd_(3)和Al_(2)Gd相组成。固溶处理后,(...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机等研究了热处理对Mg-9Gd-1.5Zn-0.3Al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组织主要由α-Mg、Mg_(5)Gd、(Mg,Zn)_(3)Gd、Al_(11)Gd_(3)和Al_(2)Gd相组成。固溶处理后,(Mg,Zn)_(3)Gd和Al_(11)Gd_(3)相消失且产生了新相LPSO(Mg_(12)Gd(Al,Zn))相。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组织主要由α-Mg、Mg_(12)Gd(Al,Zn)、Mg_(5)Gd和Al_(2)Gd相组成。合金的最佳固溶处理工艺是520℃×10 h,最佳时效处理工艺是220℃×12 h。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都明显高于铸态合金,分别从158.1 MPa、104.8 MPa和4.3%增加至214.6 MPa、162.8 MPa和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9Gd-1.5Zn-0.3Al合金 固溶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LPSO相
原文传递
变形对Al-Zn-Mg-Cu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影响
11
作者 燕丽娟 张永超 +3 位作者 孙艳蓉 王帅 汤慧珍 葛炳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相同时效处理工艺下,变形与未变形的Al-Zn-Mg-Cu合金样品中的纳米析出相进行了形貌、尺寸的统计分析和结构的原子分辨率表征,分析了变形对Al-Zn-Mg-Cu合金时效析出相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影响后续时效过程... 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相同时效处理工艺下,变形与未变形的Al-Zn-Mg-Cu合金样品中的纳米析出相进行了形貌、尺寸的统计分析和结构的原子分辨率表征,分析了变形对Al-Zn-Mg-Cu合金时效析出相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影响后续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形貌,使得板条析出相的数量下降,圆形析出相的数量上升。此外,板条析出相的尺寸倾向于在厚度方向增加,长度方向减小。变形导致析出相结构改变,形成多块非连续的局域性的纳米畴。这可能是由于位错切割析出相后析出相部分溶解,继续时效时不同区域生长速率和生长方向改变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结构演化 变形
原文传递
时效处理对石墨烯/Al-Zn-Mg-Cu合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郝莹 王明伟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Al-Zn-Mg-Cu合金粉为基体,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制备0.5wt%石墨烯增强Al-Zn-Mg-Cu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固溶时效处理,研究时效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石墨烯对Al-Zn-Mg-Cu基体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在12... 以Al-Zn-Mg-Cu合金粉为基体,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制备0.5wt%石墨烯增强Al-Zn-Mg-Cu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固溶时效处理,研究时效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石墨烯对Al-Zn-Mg-Cu基体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在120℃时效24 h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505.92 MPa。由显微组织表征可知,120℃时效24 h条件下复合材料中黑色块状第二相最多,主要是石墨烯以及少量的析出相,石墨烯增强相弥散分布于大晶粒的晶界处,会钉扎晶界,减少亚晶界的合并,从而阻碍位错运动。经T6时效(120℃×24 h)的石墨烯/Al-Zn-Mg-Cu复合材料中MgZn_(2)相和Mg_(2)Si相较多。石墨烯的加入也有利于第二相的析出,更容易钉扎晶界,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Al-Zn-Mg-Cu复合材料 时效热处理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表征
原文传递
固溶处理对Mg-1.5Er-1.0Zn-0.3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贺俊光 冯武云 +2 位作者 文九巴 龚圆 郑向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化学实验和拉伸实验等研究固溶处理对Mg-1.5Er-1.0Zn-0.3Zr合金组织、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3)Er_(2)Zn_(3)、Mg_(24)Er_(5)和MgErZn_(2)...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化学实验和拉伸实验等研究固溶处理对Mg-1.5Er-1.0Zn-0.3Zr合金组织、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Mg_(3)Er_(2)Zn_(3)、Mg_(24)Er_(5)和MgErZn_(2)相组成。经固溶处理后,第二相逐渐溶解在镁基体中,且合金平均晶粒尺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合金经460℃固溶处理8 h后的综合性能较好,其腐蚀速率为(0.44±0.051)mm/y,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27.97±4.84)MPa、(137.96±5.03)MPa和(14.4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5Er-1.0Zn-0.3Zr合金 固溶处理 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T6态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14
作者 王莹 陈立佳 +2 位作者 周舸 张浩宇 张思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了揭示经过T6处理的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变形与断裂行为,对T6态热挤压合金进行了室温和200℃条件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200℃下合金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Coff... 为了揭示经过T6处理的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变形与断裂行为,对T6态热挤压合金进行了室温和200℃条件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200℃下合金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Coffin-Manson公式,而弹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Basquin公式;合金在室温和200℃下低周疲劳变形时,在较低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平面滑移,而在较高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波状滑移;室温和200℃下合金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疲劳试样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T6处理 低周疲劳 循环硬化 循环稳定 疲劳寿命 变形机制 疲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6.5Zn-2.3Mg-2.5Cu-0.1Zr-0.2Sc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双钱 戴志勇 王子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281,共8页
为了满足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的轻量化需求,开发Al-Zn-Mg-Cu-Zr-Sc系铸造铝合金。熔炼铸造了Al-6.5Zn-2.3Mg-2.5Cu-0.1Zr-0.2Sc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及固溶时效(T6)处理。对T6态合金在室温和200℃拉伸性能测试,并用光学显微镜、... 为了满足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的轻量化需求,开发Al-Zn-Mg-Cu-Zr-Sc系铸造铝合金。熔炼铸造了Al-6.5Zn-2.3Mg-2.5Cu-0.1Zr-0.2Sc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及固溶时效(T6)处理。对T6态合金在室温和200℃拉伸性能测试,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其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20℃时效10 h时,晶内析出相主要为GP区。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部分GP区转变成η′相,在时效22 h时能够明显观察到η′相的存在,在时效34 h时,部分η′相逐渐长大转变成粗大的η相。200℃拉伸试验结果表明,22和34 h时效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为617.7和575.9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600.5和560.7 MPa,断裂机制均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Zr-Sc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预时效挤压态Mg−Gd−Y−Zn−Zr合金的再结晶行为和强化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健 郑杰 +5 位作者 刘莞尔 黄有旺 闫钊鸣 张治民 王强 薛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80-503,共24页
通过控制预时效时间制备3种不同状态的试样,研究不同预时效状态对挤压态Mg−9.5Gd−4Y−2.2Zn−0.5Zr(质量分数,%)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DRX)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欠时效挤压(UAE)样品的细晶体积分数为17.4%,而峰时效挤压(PAE)和过时效挤... 通过控制预时效时间制备3种不同状态的试样,研究不同预时效状态对挤压态Mg−9.5Gd−4Y−2.2Zn−0.5Zr(质量分数,%)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DRX)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欠时效挤压(UAE)样品的细晶体积分数为17.4%,而峰时效挤压(PAE)和过时效挤压(OAE)样品的细晶体积分数分别达到89.7%和50.4%。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处分布的致密、细小的β颗粒相通过粒子激发形核机制显著提高了形核位点和位错密度。然而,致密针状γ'相抑制位错滑移,延迟DRX形核。PEA和OAE样品中细小晶粒的差异归因于原始颗粒相的数量和尺寸的不同,而其拉伸性能的差异归因于不同的显微组织。由于晶界强化和析出强化机制的贡献更大,PAE样品具有更优异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Zn−Zr合金 预时效处理 再结晶行为 强化机制 粒子刺激形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3Sn-2Al-1Zn-5Li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绪军 杨旭光 +1 位作者 戴益波 郭宇航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对Mg-3Sn-2Al-1Zn-5Li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金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对Mg-3Sn-2Al-1Zn-5Li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金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固溶态的Mg-3Sn-2Al-1Zn-5Li合金有着最佳的耐蚀性能;合金的腐蚀特征为丝状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Sn-2Al-1Zn-5Li合金 热处理 电化学分析 腐蚀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热处理对Mg-7Zn-0.3Li-xNd合金组织的影响
18
作者 黄晓锋 张鑫涛 +3 位作者 陶伟 贺光亮 陈宣宇 何丹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25-3338,共14页
使用等温热处理法对不同Nd含量的Mg-7Zn-0.3Li-xNd合金(x=0.1, 0.3, 0.5, 0.7)进行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的热处理,研究保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Mg-7Zn-0.3Li-xNd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分析非枝晶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Mg-7Zn-0... 使用等温热处理法对不同Nd含量的Mg-7Zn-0.3Li-xNd合金(x=0.1, 0.3, 0.5, 0.7)进行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的热处理,研究保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Mg-7Zn-0.3Li-xNd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分析非枝晶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Mg-7Zn-0.3Li-0.5Nd合金在580℃保温30 min后得到理想的球状非枝晶颗粒,其固相率、平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分别为71.9%、47μm和1.85。随着保温温度的增加或保温时间的延长,非枝晶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固相率则持续降低。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枝晶的粗化,分离与球化,合并与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7Zn-0.3Li-xNd 等温热处理 半固态 非枝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家威 朱聪聪 +2 位作者 吾志岗 董瑞煌 高文理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2,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由500℃升高至545℃时,合金的共晶硅尺寸逐渐减小,545...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由500℃升高至545℃时,合金的共晶硅尺寸逐渐减小,545℃时共晶硅平均尺寸达到最小,超过550℃合金会发生部分过烧现象;固溶温度为545℃时,固溶时间由2 h增加至16 h,共晶硅尺寸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固溶时间为12 h时,共晶硅的平均尺寸最小;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显著提升,时效温度由155℃升高至185℃时,峰值时效时间从8 h减少至4 h,在175℃时效时合金的峰值硬度最高;155℃时效时合金的组织中仅观察到β″相,在高于155℃峰值时效时组织中均观察到β″相与θ′相,实现了双析出相强化,175℃峰值时效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365 MPa,但断后伸长率下降至2.1%。综合考虑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为545℃×12 h+165℃×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Cu合金 热处理工艺 显微组织 析出强化
原文传递
Mg处理对高碳工具钢75Cr1热轧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徐光 齐江华 +3 位作者 马英建 彭志贤 黄峰 刘静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通过添加不同长度的含Mg包芯线对高碳工具钢75Cr1钢中夹杂物进行改性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喂入长度下的夹杂物形态和微观组织变化规律;结合力学试验和形貌表征,研究了Mg处理对于试验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处理有利于... 通过添加不同长度的含Mg包芯线对高碳工具钢75Cr1钢中夹杂物进行改性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喂入长度下的夹杂物形态和微观组织变化规律;结合力学试验和形貌表征,研究了Mg处理对于试验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处理有利于细化夹杂物,可以将夹杂物核心部分改性为MgO·Al_(2)O_(3)或MgO,并形成以CaS包裹的小尺寸球型“核-壳”夹杂物;改性后的小尺寸夹杂物有利于钉扎晶界细化奥氏体晶粒;同时,小尺寸夹杂物还会阻碍钢中碳原子扩散从而降低珠光体形成孕育时间,减小珠光体片层间距,提高材料塑韧性。75Cr1高碳工具钢最佳包芯线喂入长度为2~2.5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Cr1钢 Mg处理 夹杂物 力学性能 珠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