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为例
1
作者 孙奎利 佟家琪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6期43-47,共5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建设地铁空间时更加注重其文化属性带给游客的情感共鸣,但由于设计环节缺乏文化和情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介入,致使地铁空间出现“标准化”、“同质化”的问题。通过剖析北京地铁19号线公共空间现状以及各站点...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建设地铁空间时更加注重其文化属性带给游客的情感共鸣,但由于设计环节缺乏文化和情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介入,致使地铁空间出现“标准化”、“同质化”的问题。通过剖析北京地铁19号线公共空间现状以及各站点所蕴含的城市文化,结合空间叙事学理论,探索可行的地铁空间与叙事性理念结合的思路,并分析其设计理念、营造手法、艺术形式等方面在空间叙事性视角下的应用。空间叙事性设计对于地铁空间有良好的普适性,能为城市地铁空间的建设和更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理论 地铁公共空间 艺术化设计 北京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与地铁及地下空间的共建案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智涛 郑文玺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87-95,277,共10页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差别大且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对于综合管廊此类线性市政工程,在通过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区段时,常常被迫中断。深圳地铁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结合了地铁车站的建筑特点与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实现了设计统筹,为...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差别大且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对于综合管廊此类线性市政工程,在通过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区段时,常常被迫中断。深圳地铁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结合了地铁车站的建筑特点与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实现了设计统筹,为综合管廊与地铁及地下空间的共建提供了标准的解决方案。综合管廊位于地铁车站附属下方共建时空间布局最合理,可以节省20%~38%的投资,同时综合管廊与地铁区间及地下空间共建时,也可以节省投资2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地铁车站 地铁区间 地下空间 统筹设计 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杭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3
作者 陈思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地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在地下空间的延伸,也是城市文明在地下的延伸。文章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杭州地铁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指出杭州地铁公共空间在地域特色文化表达与转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内外优秀案例解析... 地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在地下空间的延伸,也是城市文明在地下的延伸。文章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杭州地铁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指出杭州地铁公共空间在地域特色文化表达与转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内外优秀案例解析,提出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杭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以期杭州地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特色文化 杭州地铁 地铁公共空间 设计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4
作者 张悦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114-116,共3页
介绍了地铁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及关注点,包括因地制宜设计、综合安全防护设计、地铁建筑标识设计、地铁建筑服务体系设计,论述各项关注点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分析了地铁建筑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自动化技术和节能技术设计,对自动化... 介绍了地铁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及关注点,包括因地制宜设计、综合安全防护设计、地铁建筑标识设计、地铁建筑服务体系设计,论述各项关注点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分析了地铁建筑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自动化技术和节能技术设计,对自动化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类型、原理以及实际效益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建筑设计 空间布局 建筑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瑞玲 刘春尧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在文化自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坚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与文化载体,地铁为乘客保障出行的同时也为民俗文化传播作出了贡献。文章首先对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民俗文化在地铁空... 在文化自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坚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与文化载体,地铁为乘客保障出行的同时也为民俗文化传播作出了贡献。文章首先对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民俗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思路,并从静态与动态介入两个方面探讨民俗文化在地铁站空间各要素中的应用与体现。以期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地铁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铁空间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模块化设计更新策略
6
作者 安从工 张金博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65-69,共5页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步行是人们乘坐地铁出行时衔接城市地铁交通最主要的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地铁站域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规划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提升地...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步行是人们乘坐地铁出行时衔接城市地铁交通最主要的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地铁站域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规划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提升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多功能性。采用ArcGIS软件对天津市地铁进行核密度分析,选定3个地铁站点为研究样本,运用语义分析法设计站域步行空间环境评价体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站域步行空间的使用者进行环境评价感知的心理感知调查,通过SPSS软件分析评价数据。结合样本站域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应用模块化设计提出优化策略,提升站域步行空间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便利的交通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域 步行空间 模块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地铁站地面接驳空间的优化导向——基于社会设计的思考
7
作者 杜怡恒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51-153,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扩张,地铁已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站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场所,其地面接驳空间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现状杂、相似性高等特征。文章提出在“城市微更新”背景下,针对地铁站地面接驳空间的复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扩张,地铁已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站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场所,其地面接驳空间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现状杂、相似性高等特征。文章提出在“城市微更新”背景下,针对地铁站地面接驳空间的复杂特征,从“社会设计”视角分析地铁站地面接驳空间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优化方向,采用多元化微更新模式进行优化,促进地铁站接驳空间社会设计的微更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设计 微更新 地铁站 接驳空间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西安地铁导向标志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魏天刚 王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170,共5页
在分析西安地铁站的空间信息构成与规划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理念,脱离现有的标志设计理念,对西安地铁空间元素、标志设施进行整合,重构地铁空间的信息系统,提出全站空间信息可视化思路,从而解决西安地铁空间导向标志信息的识别... 在分析西安地铁站的空间信息构成与规划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理念,脱离现有的标志设计理念,对西安地铁空间元素、标志设施进行整合,重构地铁空间的信息系统,提出全站空间信息可视化思路,从而解决西安地铁空间导向标志信息的识别性、文化性的问题,为乘客提供人性化、系统化的信息识别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可视化 地铁空间 导向标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公益类信息设计的思维解构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彭 易晓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4,共4页
我国地铁空间环境设计步入了一个应注重满足乘客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时代,公益信息是传递城市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国内公益信息设计并未获得足够重视。以地铁空间环境中公益信息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问... 我国地铁空间环境设计步入了一个应注重满足乘客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时代,公益信息是传递城市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国内公益信息设计并未获得足够重视。以地铁空间环境中公益信息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提出根据地铁公益信息的特点运用解构思维的方法,从概念、受众、空间载体、表达方式4个方面分析地铁空间中影响公益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并列举成功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解构思维为设计人员提供正确的设计思路,并将创造性思维专注于确定的领域,从而使公益信息设计更符合地铁空间的传播特征,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公益信息 地铁空间 解构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空间设计探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的空间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行政中心站所处的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以及空间构成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地铁空间的合理设计,需要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基础上...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的空间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行政中心站所处的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以及空间构成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地铁空间的合理设计,需要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公共空间的界面、导向、灯光等元素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提升地铁站的空间品质、突出空间的可读性,更能带给乘客丰富的乘车体验和地域感受。对国内地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域性 空间设计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201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中几个线路设计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睿 欧阳全裕 杨作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7,共3页
结合地铁工程设计实际,深入分析了201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中的相关专业部分尚不明确或不尽完善之处。对最小线间距的确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及线间距加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关键词 地铁 设计规范 线间距加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地铁空间设计新理念 被引量:17
12
作者 章明 《时代建筑》 2000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从地铁的设计策略、空间与结构的感性、空间与功能的多义性、空间与载体的多元性及空间与动线的引导性等方 面探讨地铁空间设计的新概念。
关键词 地铁空间 设计策略 新理念 多义性 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意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2期10-11,共2页
公共艺术作为展示城市形象与人文环境的艺术作品,反映着城市民众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实现交通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在国外早已成型,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地铁在公共艺术上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但在... 公共艺术作为展示城市形象与人文环境的艺术作品,反映着城市民众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实现交通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在国外早已成型,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地铁在公共艺术上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但在表现形式上仍然缺乏融合创新与地域特色。因此,研究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新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挖掘出极具代表性的徐州本土地域文化——"汉文化、山文化、水文化、巷文化"从"文字、造型、色彩、纹样"四个主体方向提取出极具象征徐州"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设计元素符号与设计表现思路并运用到地铁空间中主要装饰界面,体现出徐州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公共艺术设计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斌 倪振杰 吕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从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入手,介绍了配线上方商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地铁配线的商业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并对配线及客流动线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得出目前开发客流动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线上方商业开发的设计原... 从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入手,介绍了配线上方商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地铁配线的商业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并对配线及客流动线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得出目前开发客流动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线上方商业开发的设计原则,并从动线尺度、动线形式、动线上的要素等三个方面提出客流动线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配线上方 商业空间 客流动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基地盖下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斌 高和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2,共6页
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后,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处理不当,会大幅降低盖下工作环境的品质。针对这一问题,以优化盖下空间人性化设计为目的,运用扎根理论和IPA分析法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扎根理论... 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后,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处理不当,会大幅降低盖下工作环境的品质。针对这一问题,以优化盖下空间人性化设计为目的,运用扎根理论和IPA分析法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得到盖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评价指标,将其划分为两个主范畴,据此构建盖下空间人性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IPA分析法对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所得的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盖下工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为轨道交通长期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辆基地 盖下空间 人性化设计 扎根理论 IP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地下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玉香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形式和地下空间设计的特点探讨换乘站快捷、高效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地铁换乘站 地下空间 人性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南昌地铁4号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丹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90-94,共5页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城市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通过解读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南昌地铁现状,并以南昌地铁4号线的部分站点为例,提出了将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南昌地铁的建设提供一些...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城市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通过解读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南昌地铁现状,并以南昌地铁4号线的部分站点为例,提出了将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南昌地铁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文化 南昌地铁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域土地效能最大化开发利用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湘生 《江苏建筑》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到目前,几乎和境外一样,几乎没有全成本盈利的。一方面是其准公益性属性和内部效益外部化、经济效益社会化使建设的巨大投资难以回本,另一方面是把它作为纯一交通工具,没有和城市土地资源立体利用与城市空间重塑...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到目前,几乎和境外一样,几乎没有全成本盈利的。一方面是其准公益性属性和内部效益外部化、经济效益社会化使建设的巨大投资难以回本,另一方面是把它作为纯一交通工具,没有和城市土地资源立体利用与城市空间重塑、与居民职住紧密协同而产生巨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改变传统模式,按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结合土地资源立体综合利用并与城市空间、居民需求协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最后以深圳为例说明该模式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规划 地铁设计 土地立体综合利用 地铁域地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洞密贴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方案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湘生 王雷 +3 位作者 阳文胜 苏栋 吴永照 刘树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9-1098,共10页
为解决采用较小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大断面装配式地铁车站的难题,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沙三站为工程背景,对双洞密贴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方案及其力学性能开展研究。首先,介绍该新工法的设计理念及总体方案,包括车站断面分割、结... 为解决采用较小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大断面装配式地铁车站的难题,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沙三站为工程背景,对双洞密贴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方案及其力学性能开展研究。首先,介绍该新工法的设计理念及总体方案,包括车站断面分割、结构转换及施工工序等,结合新型结构体系特点,提出双洞车站子结构向整体车站结构转换的竖向、横向受力体系转换方法,并对相应的施工工序进行介绍;然后,介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管节分块、接头和结构防水体系等方面的设计;最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基于荷载-结构法的车站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施工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弯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车站左、右洞子结构在各施工工况下弯矩峰值变化不大,说明了施工工序设计的合理性;2)由于左、右洞子结构接头位置的非对称设计和施工时边界条件的不同,其弯矩具有较大的差异,设计时需注意对控制截面的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密贴矩形顶管 装配式地铁车站 接头 结构设计 结构转换 防水设计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整合脉络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勤 邓艺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9,共6页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公共艺术设计 整合规划 主题整合 项目整合 空间整合 造型整合 整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