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期胃癌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士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病理检查与MSCT增强扫描检查,对MSCT的影像学特征与癌肿穿透浆膜的关联性进行观察比较,同时...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病理检查与MSCT增强扫描检查,对MSCT的影像学特征与癌肿穿透浆膜的关联性进行观察比较,同时观察周边脏器侵袭情况。结果:经病理检查显示,40例为穿透浆膜,30例为未穿透浆膜,在局部浆膜面征象对癌肿穿透浆膜诊断中,MSCT检查方式具有灵敏度、准确度与特异性均较高的特点;经病理检查显示,在胰腺组织中,24例发生受侵现象、46例未发生受侵现象,在横结肠与系膜组织中,28例发生受侵现象、42例未发生受侵现象,在脾组织中,9例发生受侵现象、61例未发生受侵现象,MS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与特异性。结论:进展期胃癌MS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够明确病灶侵袭与浸润情况,同时能够为临床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msct增强扫描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学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探讨
2
作者 胡敬梅 李欢 王龙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203-2211,共9页
目的:探讨评估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的影像学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评估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的影像学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141例HC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分为MVI阳性组77例,MVI阴性组64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预测MVI,使用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特异度和灵敏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筛选出MVI的临床和影像学独立危险因素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 400 ng/ml、瘤周低密度环和肝外生长。结合这三个因素构建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730,特异度为0.625,灵敏度为0.727。结论:由AFP联合影像学特征(瘤周低密度环和生长方式)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前MVI状态,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策略。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multiphase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 in predicting preoperativ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construct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for 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 status. Methods: Clinic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41 patients with HCC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VI-positive group (n = 77) and MVI-negative group (n = 64).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VI were screen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a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predict MVI, and 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e model was assess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valu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VI identified from both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included AFP ≥ 400 ng/ml, peritumoral hypodense halo, and extrahepatic growth.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 value of the model combining these three factors was 0.730, the specificity was 0.625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0.727. Conclusion: The regression model incorporating AFP levels and key imaging features (peritumoral hypodense halo and extrahepatic growth) demonstrates moderate predictive value for preoperative MVI status, which may assist in optimizing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微血管侵犯(MVI) 多期动态增强CT (CECT) 影像特征 甲胎蛋白(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MRI与MSCT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
3
作者 刘守标 张功霖 +1 位作者 张红雷 范怀晋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7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高度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 目的:分析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高度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I与MSCT检查。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与MSCT检查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阳性诊断结果及病变信息诊断结果,计算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高场强MRI检查隐匿性骨折阳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31%、93.75%、95.00%、98.39%、83.33%,与MSCT的92.19%、93.75%、92.50%、98.33%、7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场强MRI与MSCT检查关节积液、韧带损伤、骨髓水肿、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MRI与MS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其病变信息的诊断中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均能对关节积液、韧带损伤、骨髓水肿、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等病变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膝关节 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特征
原文传递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弘 陈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非周围型肺癌58例,包含15例结核球,24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周围型肺癌102例,包含13例小细胞肺癌,54例腺癌,35例鳞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6.27%、特异度为81.03%、准确率为84.38%,均高于胸部平扫CT诊断的67.65%、72.41%、69.38%,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象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胸部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周围型肺癌 影像特征分析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增强CT扫描的作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小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扫描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并对疾病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和增强CT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分析增强CT扫描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并对疾病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和增强CT扫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32例为乳腺良性疾病,68例为乳腺癌;3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38例未转移。增强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局部肿块、边缘模糊、毛刺征和钙化灶的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门厚度不均匀、淋巴结门密度增大和腋窝淋巴结结构改变占比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结论:增强CT扫描可提供与疾病有关的影像学特征,准确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增强CT 诊断效能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吴明彪 唐雪 +2 位作者 兰莹 龙成 梁家浩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6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疾病转归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6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疾病转归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未复发或未因脑膜瘤死亡)与预后不良组(17例,复发或因脑膜瘤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5 cm、入院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评分量表(KPS)评分≤80分、有瘤周水肿、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Ⅱ~Ⅲ级、手术切除程度为部分切除、纵向弛豫时间(T1)增强像不均匀强化、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入院KPS评分≤80分、瘤周水肿、WHO分级为Ⅱ~Ⅲ级、手术切除程度为部分切除、T1增强像不均匀强化、DWI为高信号是影响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预后与肿瘤直径、入院KPS评分、瘤周水肿、WHO分级、手术切除程度、T1增强像、DWI等有关,临床可对上述指标进行密切关注,尽早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脑膜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影像学特征评分系统对评估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准确度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徐宇翔 叶涛生 +3 位作者 刘伟坚 李金沛 曾旋 黄河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支气管镜肺活检准确性的因素,以及基于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评分系统在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构建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准确率的预测模型及简易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 目的探究影响支气管镜肺活检准确性的因素,以及基于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评分系统在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构建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准确率的预测模型及简易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肺部病变查因、行薄层CT及行经支气管镜活检成功的454例患者,根据患者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是否吻合分为阳性组(323例)和阴性组(131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及胸部CT征象。基于胸部CT影像征象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评估经支气管镜活检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454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吻合即阳性组323例,经支气管镜活检准确率总体为71.15%。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病灶大小、支气管分级、有无支气管充气征及病灶形态特征等胸部CT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支气管分级和有无支气管充气征是预测活检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支气管分级及有无支气管充气征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0.787(95%CI 0.737~0.836,P<0.001),最后建立的简易评分公式ROC曲线下面积0.735(95%CI 0.684~0.786,P<0.001)。结论支气管分级和支气管充气征是预测经支气管镜活检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基于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评分系统在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特征 支气管镜活检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疾病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王金成 房国成 许晓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胰腺囊性疾病(PCL)诊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接诊的78例可疑PCL患者,全部患者分别采取增强CT检查、DCE-MRI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胰腺囊性疾病(PCL)诊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接诊的78例可疑PCL患者,全部患者分别采取增强CT检查、DCE-MRI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在PCL诊断中的效能、检出情况、检查时间,并观察DCE-MRI检查PCL的影像学特征。结果:78例可疑PCL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0例,增强CT诊断PCL的准确率为84.61%,特异度为50.00%,灵敏度为88.57%,Kappa值=0.315,一致性较差;DCE-MRI诊断准确率为94.87%,特异度为75.00%,灵敏度为97.14%,Kappa值=0.721一致性尚可。与增强CT比较,DCE-MRI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准确率更高(88.57%vs 97.14%,P<0.05);DCE-MRI的检查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L的诊断中,DCE-MRI的诊断价值要高于增强CT,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更准确地判断PLC类型,进而为不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疾病 磁共振动态增强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连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37-138,153,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且均经组织病理确诊的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转移瘤的位置、大小、密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86例结直肠癌肝...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且均经组织病理确诊的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转移瘤的位置、大小、密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位于右侧29例,其中横结肠5例,升结肠21例,盲肠3例;左侧57例。其中乙状结肠21例,直肠19例,降结肠7例。86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现肝转移灶363个,经MSCT诊断,诊断正确的有331个,总诊断准确率为91.18%。其中左侧结肠254个,右侧结肠109个,左、右叶肝转移灶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病灶特征,原发病灶与肝转移病灶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多层螺旋CT 增强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价值分析
10
作者 郑建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98-20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价值,以优化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策略并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广宗县中医医院接收的54名疑似急性期脑梗死... 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价值,以优化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策略并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广宗县中医医院接收的54名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MRI单独及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能与一致性程度,并解析CT与MRI在展现急性脑梗死影像学特征方面的表现。结果 临床综合诊断共检出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计39例。相较于单一检测手段,联合应用CT和MR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灵敏度(94.87%)与精确度(94.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的比较上,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CT与MRI联合诊断的一致性优于单独使用MRI(Kappa值=0.570)或CT(Kappa值=0.450),联合检查的Kappa值达到0.8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特征方面,CT检查可见梗死灶处呈现低密度表达,脑白质、皮质分界不清等特征;MRI检查则呈现DWI高信号,T1W1、T2W1、FLAIR序列异常信号表达等特征。结论 MRI与CT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能够更全面地展现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因此,MRI与CT联合检查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优化诊断策略并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急性脑梗死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胃癌HER2表达
11
作者 宋田君 薛冰 胡春峰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基于多期相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术前预测胃癌患者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状...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基于多期相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术前预测胃癌患者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状态。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70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18)和测试集(n=52)。应用PyRadiomics从多期相CECT图像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结合显著的临床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三个单期相模型、多期相模型、临床联合多期相特征的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和验证并比较模型的预测性能及临床实用性。结果:融合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判别性能,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AUC为0.895及0.874,优于其他模型(Delong检验,训练集及测试集P均小于0.05)。校准曲线显示融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训练集P=0.346,测试集P=0.58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融合模型鉴别HER2阳性和阴性的净收益优于其他模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中融合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有望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工具,用于预测HER2表达状态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影像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多期相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征及CT、MRI诊断效能分析
12
作者 李立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84-087,共4页
探讨CT扫描与MRI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的有效性,并对其成像特点进行详尽分析。研究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通过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CT检查组(共46人)与MRI检查组(共46人)。其中... 探讨CT扫描与MRI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的有效性,并对其成像特点进行详尽分析。研究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通过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CT检查组(共46人)与MRI检查组(共46人)。其中,CT检查组接受了64层螺旋CT的扫描,而MRI检查组则进行了1.5特斯拉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影像特征呈现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组在诊断准确率(95.65% vs 86.96%,P<0.05)、敏感度(97.67% vs 88.37%,P<0.05)和特异度(93.75% vs 85.71%,P<0.05)方面均高于CT组。MRI对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神经根受压等特征(P<0.05)。CT在显示骨质增生、钙化等方面优于MRI(P<0.05)。结论 MRI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整体效能优于CT,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临床上应合理选择和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丽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6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其进行检测,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 目的:分析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其进行检测,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发现病灶共计64个,MRI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为60个,准确率为93%,320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为52个,准确率为81%,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于小肝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RI增强扫描诊断结果更为精确,值得在医学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螺旋CT MRI增强扫描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广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分析MS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在我院诊治的1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为样本,时间2019年8月-2022年8月,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已出现肝转移,均接受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评估肝脏内转移灶数目、大... 分析MS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在我院诊治的1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为样本,时间2019年8月-2022年8月,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已出现肝转移,均接受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评估肝脏内转移灶数目、大小、位置、分布、形态、密度、增强方式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36例位于右半结肠,处于升结肠、横结肠、盲肠者分别为10例、22例、4例,64例位于左半结肠,处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分别为28例、32例、4例;100例患者中,肝转移灶为单发者31例、肝转移灶为多发者69例,共发现转移灶230个,多发转移灶患者中,转移灶2-4个、5-8个、>8个例数分别为61例、6例、2例;MSCT诊断,其中212个病灶诊断正确,检出准确率92.17%;MSCT诊断中,162个转移灶位于肝左叶、68个位于肝右叶,对比左、右叶分布率,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灶分布及特征存在一定规律可循,能够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灶 msct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MSCT影像学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久臣 陈华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影响SRHC患者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SRHC患者(出血组)及同期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匹配的84例肝癌无自发... 目的分析老年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影响SRHC患者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SRHC患者(出血组)及同期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匹配的84例肝癌无自发性出血患者(未出血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影像学特征,随访统计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预后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肝癌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出血组甲胎蛋白(AFP)>400μg/L、肝功能B级患者占比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肿瘤最大径≥10cm、肿瘤跨叶分布、弓弦比>1、膈肌侵犯、肝硬化、肿瘤外凸占比≥25%、有门静脉阻塞患者的占比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48±2.04)个月、(25.06±1.39)个月,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1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4%、20.4%和85.7%、46.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12.82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FP>400μg/L、肿瘤最大径≥10cm、微血管侵犯、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影响老年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MSCT多种影像学特征与老年肝癌患者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密切相关,且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影响老年肝癌总体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破裂出血 肝癌 老年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肺癌术前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唐德强 王淑静 +1 位作者 袁彬洁 牛欢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16-818,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肺癌术前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121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采用卡帕(kappa)检验分析M...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肺癌术前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121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采用卡帕(kappa)检验分析MS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参照TNM分期标准进行判断,比较MS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T分期。分析MSCT在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MSCT检查发现周围型肺癌47例,中央型肺癌74例;漏诊/误诊7例,诊断准确率为94.21%,与病理检查kappa检验一致性为0.68(P<0.05)。MSCT检查术前诊断肺癌T1-T2期、T3期、T4期准确率分别为90.38%、94.54%及89.63%。4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MSCT影像可见,30例出现分叶征现象,19例出现胸膜凹陷与血管集束征,27例出现毛刺征现象,13例存在空泡征与支气管充气征。78中央型肺癌MSCT影像可见,不规则或环状肺门肿块;肿块出现分叶征现象;肺门阴影随边缘脐窝的变化而增大、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支气管呈截断征;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呈不均匀。结论:MSCT检查在肺癌术前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MSCT检查可完全显示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可为术前TNM分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肺癌 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刘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60-0164,共5页
探讨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盲选法,抽取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入院时间2022年8月-2023年12月,所有患者都进行增强扫描,以入院顺序分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病例数各有100例。参照组患者在... 探讨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盲选法,抽取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入院时间2022年8月-2023年12月,所有患者都进行增强扫描,以入院顺序分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病例数各有100例。参照组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根据患者身心需求,结合增强扫描的要求施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分析连照顾护理后心理状态(焦虑、抑郁),依从性情况、造影剂外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造影剂外渗和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增强扫描时,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和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患者保持积极良好心态面对检查,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外渗 不良反应 影像检查 护理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周颖 杨影 陈琪 《交通医学》 202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图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规范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图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规范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Luminal A型26例、Luminal B型3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19例、三阴性18例。比较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因素及其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四者联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准确率分别为72.0%、88.6%、84.2%、73.7%,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0.6%。结论:肿瘤最大径、子灶、周围血管增多及乳头改变可有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苏萱 方长海 陈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转移灶分布情况。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左侧55例,右侧20例。癌肿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9...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转移灶分布情况。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左侧55例,右侧20例。癌肿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6例,直乙交界处5例,盲肠5例,直肠2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7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的患者有3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的患者有17例。共发现了320个转移病灶;经MSCT诊断正确的病灶有279个,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7.19%。原发病灶有25例位于右侧,50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征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婵 沈长青 闫建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肺隔离征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隔离征患者39例,总结肺隔离征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病理检查情况。结果多数患者病变部位病变均... 目的探讨肺隔离征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隔离征患者39例,总结肺隔离征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病理检查情况。结果多数患者病变部位病变均位于下叶基底段,CT平扫可见下肺近肺门肿块混杂密度影,软组织密度伴囊变8例,图像示薄壁囊性肿块、周围斑片状实变或磨玻璃影、大片状混杂密度影者各4例、5例、5例;病变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呈现明显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中央低密度区的强化值均<20HU,连续层面或重建图像观察均可见供血动脉,供血动脉直径4-15mm,多层螺旋CT对39例肺隔离征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43%(38/39)。结论肺隔离征以肺组织发育不良、异常动脉供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肺隔离征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对于无法评估异常动脉供血者可进一步行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征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影像特点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