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对肝脏超声诊断教学质量的影响评估
1
作者 何鑫 周茹 +2 位作者 张洁 余珊珊 姜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2期228-231,共4页
评估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对肝脏超声诊断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实习生10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 评估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对肝脏超声诊断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实习生10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习后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后检查、操作,诊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言、提问、小组讨论参与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在肝脏超声教学中应用能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AI辅助的ct/mri-US影像融合系统 肝脏超声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X线、CT及MRI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丽 夏浪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X线、CT及MRI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山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90例,分别给予X线、CT、MRI检查方式,对比X线、CT、MRI检查结果以及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 目的:比较分析X线、CT及MRI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山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90例,分别给予X线、CT、MRI检查方式,对比X线、CT、MRI检查结果以及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9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52例患者为肩锁间距增宽,38例患者为喙锁间距增宽。采用病理检查发现,阳性70例,阴性20例。MRI检查灵敏度(97.14%)、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X线(82.86%vs 75.56%)与CT(85.71%vs 77.78%)检查方式,而且漏诊率2.86%明显低于X线(17.14%)与CT(14.29%)检查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影像诊断中,X线、CT及MRI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该病症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MRI的诊断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三种检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应采取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增加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X线 ct mri 影像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期宫颈癌患者MRI与常规CT检查影像学特点
3
作者 钱煜佳 《贵州医药》 2025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常规CT与MRI检查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72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统计分析CT与MRI检查病灶检出率、术后病理检出率及其诊断效能,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 72例患者中,病理检查ⅠA期、ⅠB期、ⅡA期病灶检... 目的 分析常规CT与MRI检查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72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统计分析CT与MRI检查病灶检出率、术后病理检出率及其诊断效能,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 72例患者中,病理检查ⅠA期、ⅠB期、ⅡA期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77%%、41.67%%、55.56%%。CT与MRI联合检查病灶检出率高于单独检查,MRI检查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CT与MRI联合检查ⅠA期、ⅠB期、ⅡA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查,MRI检查ⅠB期、ⅡA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病理检查间质浸润、阴道侵犯、宫体侵犯、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检出率分别为83.33%、55.56%%、41.67%%、41.67%%、6.94%%。CT与MRI联合检查间质浸润、阴道侵犯、宫体侵犯、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查,MRI检查术后病理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CT与MRI联合检查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查,MRI检查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常规CT与MRI联合检查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查,MRI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早中期 常规ct检查 mri检查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三维适形治疗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姚原 吴国华 +3 位作者 夏士安 周仁华 韩增伟 孙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98-5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最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 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 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最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 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 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位患者的CT模拟定位和MR I扫描的图像,然后在CT、MR I和CT/MR I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都做2个治疗计划:①用CT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②用CT/MR 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70 Gy,然后,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D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MR I上的肿瘤靶区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53.5%,但并不一定包括CT上的肿瘤靶区。用CT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是满意的,但以上治疗计划应用于CT/MR 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的剂量分布较低(59.78 Gy)。用CT/MR 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则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有些治疗计划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 I融合图像有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但也造成GTV扩大,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但周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t mri 影像融合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汁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影像融合对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洋 李香兰 +1 位作者 王业伟 周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6-48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一直是放射治疗的关键,CT/MRI融合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肺癌脑转移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增强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一直是放射治疗的关键,CT/MRI融合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肺癌脑转移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增强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分析最大平均误差及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小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存在明显影响。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肺癌脑转移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ct/mri影像融合 靶区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曰圆 李俊 +6 位作者 陈刚 李国栋 祝源 李欢欢 汤伟 金二亮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 目的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应用。结果患者为25岁女性,车祸多发伤入院,经术前DSA检查为左侧大脑前A2段及胼周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术前经3D-DSA与CT融合影像确定出血责任动脉瘤,经3D-DSA与MRI融合影像解决了精确定位,在神经导航指引下,一期手术完成了两个动脉瘤夹闭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结论DSA与CT融合图像可以帮助判定多发动脉瘤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DSA与MRI融合图像输入神经导航为脑深部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开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 DSA ct mri 融合影像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韦可 姚国杰 +6 位作者 龚杰 杜威 李成才 陈大瑜 肖炳祥 向伟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其中2例将融合的数据通过Dicom格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除1例外展神经麻痹未改善外余原有颅神经损害均恢复,且无并发症,MRI复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结论术前MRI与Dyna-CTA/3D-DSA三维融合影像,尤其是动态融合影像上,可在融合影像的冠状位、矢状位与轴位上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 Dyna—ctA 3D—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影像融合在鼻咽癌适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苑仁冰 庄永志 徐丽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CT/MRI图像融合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35例经鼻咽镜活检病理和鼻咽部CT/MRI证实为Ⅰ~Ⅳa期的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35例,分别对患者的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进行靶区勾画,... 目的探讨CT与CT/MRI图像融合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35例经鼻咽镜活检病理和鼻咽部CT/MRI证实为Ⅰ~Ⅳa期的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35例,分别对患者的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进行靶区勾画,并制定IMRT治疗计划。然后比较两个计划中95%靶区容积(D95)所受的剂量,以及各期鼻咽癌CT与CT/MRI融合图像的靶区相容情况。结果用CT图像上勾画的GTV做IMRT治疗计划时,GTV得到的平均D95剂量是67.78Gy,而CT/MRI上的GTVf的平均D95剂量是60.03Gy,这说明GTVf内有一部分肿瘤处于低剂量区。而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f做IMRT治疗计划时,二者的剂量分布基本相同。结论 CT图像上勾画的GTV包含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f主要集中在T1和T2病变,而T3、T4病变主要是GTVf包含GTV。而且在不同的分期,GTV与GTVf之间均具有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图像融合 鼻咽癌 适形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结合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秦汉 胡军民 +4 位作者 秦海林 别毕洲 向伟楚 秦尚振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在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鼻蝶切除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与Dyna-CTA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关系,并将融合数据输入... 目的 探讨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在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鼻蝶切除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与Dyna-CTA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关系,并将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中脑脊液漏1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1例患者再次手术,1例行γ刀治疗。结论 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动态融合影像,可全方位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显微手术 经蝶入路 mri Dyna-ctA 三维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影像融合对微血管减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健 刘敏 +8 位作者 丁慧超 杜浩 向伟楚 黄成 黄河 孙荣辉 何远志 徐国政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597-599,6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影像融合对微血管减压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例拟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术前行Dyna-CTA与MRI融合,了解责任血管的走向及其与绒球小结叶的相对关系,并对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后颅窝扁平程度等... 目的探讨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影像融合对微血管减压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例拟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术前行Dyna-CTA与MRI融合,了解责任血管的走向及其与绒球小结叶的相对关系,并对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后颅窝扁平程度等影响手术难易程度的参数进行测量评估,与显微镜下手术操作时间作比较。结果所有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融合后影像特征相符。责任血管与绒球小结叶的相对关系、术侧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后颅窝扁平程度是影响手术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影像融合为微血管减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微血管减压术的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mri Dyna-ctA 三维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戈欣 《中国数字医学》 2009年第9期52-54,共3页
由于CT影像软组织密度分辨率低,在颅内肿瘤、前列腺肿瘤方面,单靠CT影像往往无法分辨颅内肿瘤界限,无法辨析前列腺精细结构及明确肿瘤部位,更无法分辨穿越前列腺部尿道的具体位置。而MRI影像在这方面显示了很好的优越性,以CT与MRI... 由于CT影像软组织密度分辨率低,在颅内肿瘤、前列腺肿瘤方面,单靠CT影像往往无法分辨颅内肿瘤界限,无法辨析前列腺精细结构及明确肿瘤部位,更无法分辨穿越前列腺部尿道的具体位置。而MRI影像在这方面显示了很好的优越性,以CT与MRI影像同时采集、融合,利用这两种影像协同定位,可大大提高颅内肿瘤勾画的精度,同时明确前列腺肿瘤结节具体位置及其与尿道关系,为放疗后期保护尿道着重针对肿瘤结节的增量治疗提供可能。以两例患者通过CT、MRI影像融合技术引导放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阐述该技术对临床放射治疗引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ct MRT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与CT影像融合探讨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胜业 杨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CT影像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LAEC)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LAEC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进行常规MRI和CT及DWI检查,将图像融合后由3名...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CT影像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LAEC)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LAEC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进行常规MRI和CT及DWI检查,将图像融合后由3名放疗医师将靶区勾画出来,分别记录为甲乙丙三组,比较以CT作为基础勾画的图像和融合图像的勾画差异。结果:以CT作为基础勾画的靶区GTV和CTV体积、长度、厚度均高于融合图像,甲乙丙三组的CV值、Ratio值高于融合图像,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CT影像技术,在LAEC患者的放疗靶区勾画中不同医师的数据保持一致性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 ct影像融合技术 局部晚期食管癌 放疗靶区勾画 用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13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肝硬化合并肝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及比较研究
14
作者 刘华梅 孙家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I检查在诊断肝硬化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于我院肝硬化结节患者资料,均予以CT与MRI诊断,对比检测结果。结果:42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16例、良性结节26例,CT诊断准确率为83.33%、敏感性为81.25%... 目的:分析CT与MRI检查在诊断肝硬化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于我院肝硬化结节患者资料,均予以CT与MRI诊断,对比检测结果。结果:42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16例、良性结节26例,CT诊断准确率为83.33%、敏感性为81.25%、漏诊率为18.75%、特异性为84.62%、误诊率为15.38%,阳性预测值为76.47%、阴性预测值为88.00%;MRI诊断分别为85.71%、81.25%、18.75%、88.46%、11.54%、81.25%、88.46%;CT联合MRI检测诊断分别为97.62%、100.00%、0.00%、96.15%、3.85%、94.12%、100.00%;MRI检测效能较对CT检测更高,但是数据差异不明显,二者联合检测数据更为理想,且准确率较单一检测更高(P<0.05)。结论:CT与MRI两种检测方式均有较为理想诊断效果,而联合检测更能够发挥检测优势,准确判断肝硬化结节性质,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准确影像参考,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肝硬化 肝脏结节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的细胞角蛋白19状态
15
作者 方威扬 肖慧 +2 位作者 王爽 林晓明 陈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8-1751,共14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以及统计学分析筛选的与CK19状态显著相关的临床参数特征,建立了单序列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MSFF-IResnet)和多尺度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MMFF-IResnet)。通过模型间的分类性能对比评估,突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术前预测HCC的CK19状态的有效性。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升高的NLR值(P=0.029)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P=0.028)是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均取得了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基线模型的分类结果,且最终的MMFF-IResnet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性能,其AUC为84.2%、准确度为80.6%,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的多尺度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成功预测了HCC的CK19状态,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结合MRI影像和临床参数在术前预测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mri影像 细胞角蛋白19 多尺度特征融合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枝婉 覃关道 陈源凯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共15例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患者,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能。结果15例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经病理诊断,其中癌变为4例,占比为26.6... 目的分析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共15例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患者,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能。结果15例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经病理诊断,其中癌变为4例,占比为26.67%,良性病变1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CT联合MRI诊断率93.33%,高于CT 60.00%、MRI73.33%(P<0.05);15例病变部位分别为直肠、结肠,为10例、5例,在病变段上,上、中、下段分别为5例、7例、3例。结论在直肠之中,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好发,特点为单发,此时在组织结构之中,呈现出肠腔内类圆形、扁平状等,边界构造清晰、边缘光滑,CT检查联合MRI检查能够有效做出良恶性判断,及时鉴别疾病,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 ct mri 影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媛 钱伟军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与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或MRI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CT影像中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且肿瘤边界不清,多呈不规则形态,部分患者病灶周边存在骨质破坏情况;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MRI影像中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稍高信号,且信号表现不均。结论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单独应用的准确性表现,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明确患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情发展情况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卓越 梅昕 李学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均实施CT、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结果...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均实施CT、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结果:200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153例;CT检出恶性138例,误诊1例,漏诊16例;MRI检出恶性147例,无误诊,漏诊6例;MRI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直径<1 cm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两种方式对直径1~3 cm、<3 cm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患者时,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整体诊断价值更高,其可明确病灶供血动脉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微小病灶的检出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信息,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 mri 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
19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2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实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生成MRI。该算法弥补了现有CT生成MRI中病灶信息不足和边缘模糊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在CT上应用影像组学定位病灶,借助特征图辅助MRI生成,并提出边缘感知扩散GAN以提升生成MRI的边缘感知。实验证实,生成的MRI在峰值信噪比(PSNR)方面达到69.607,结构相似性(SSIM)为0.821,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为0.974,显著优于现有模型。医生评估显示生成的MRI不存在错误病灶,阳性/阴性分类准确度高达87.91%,表明这一创新性算法为解决在MRI不适用的特殊情况下的脑卒中诊断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iffusionGAN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与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林峰 杨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2例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以膝关节镜检查结...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2例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42例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确诊38例;CT检查准确检出韧带损伤患者30例,MRI检查准确检出韧带损伤患者36例;MRI检查的灵敏度94.74%、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24%、阳性预测值100.00%及阴性预测值66.67%均高于CT检查的78.95%、75.00%、78.57%、96.77%、27.27%,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表现中,韧带局部断裂可见韧带增宽、边界模糊,完全断裂可见韧带增宽且挛缩,并且可见低密度影。MRI影像学表现中,韧带部分撕裂可在冠状位观察到韧带变细与局部信号增强,可在矢状位观察到韧带整体变细、局部增粗,但依旧呈连续状,并在走形区信号增高。韧带完全撕裂可在冠状位上观察到不连续韧带与韧带附着位置团块状影,信号弥散状增强;可在矢状位上观察到韧带波浪状,信号增高。结论: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实施CT、MRI检查可获得有效诊断价值,并且MRI相比CT检查具有更强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并且可以获得更加清晰且完整的软组织图像,不容易受到水肿、脂肪等因素的影响,可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膝关节韧带损伤 影像学表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