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中Lorentzian曲面的S_t^1×S_s^1-值光锥Gauss映射的奇点分类
1
作者 于海鸥 高瑞梅 +1 位作者 孔令令 裴东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5,共11页
利用Arnol'd的Legendrian理论,对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中Lorentzian曲面进行了研究.引入光维高度函数概念研究了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Lorentzian曲面的S1t×S1s-值、光锥Gauss映射的奇点,进行了奇点分类,揭示了类光Causs-kr... 利用Arnol'd的Legendrian理论,对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中Lorentzian曲面进行了研究.引入光维高度函数概念研究了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Lorentzian曲面的S1t×S1s-值、光锥Gauss映射的奇点,进行了奇点分类,揭示了类光Causs-kronecker曲率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Lorentzian曲面的一些基本几何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entzian曲面 三维Anti DE SITTER空间 St1×Ss1-值光锥Gauss映射 lorentzian光维高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的LED铁路信号机透镜结构优化设计
2
作者 贺清 张正琳 康耀军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色灯信号机是我国铁路信号室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光源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因大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而导致输出光线与司机实际识别颜色不符,为了保证光源能传送正确的行车信号,在现有LED铁路信号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信... 色灯信号机是我国铁路信号室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光源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因大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而导致输出光线与司机实际识别颜色不符,为了保证光源能传送正确的行车信号,在现有LED铁路信号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信号机透镜结构优化设计方案。依据斯涅耳定律对透镜透射部分及反射部分的自由曲面进行迭代计算及数值拟合,计算所得透镜母线导入SolidWorks 3D建模软件完成三维透镜的建模,并结合TracePro光学软件对LED灯珠和灯珠嵌入透镜的效果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嵌入自由曲面透镜的LED灯珠相较LED光源直接出射,其接收面上总光通量的最大值提升了近500倍,LED光源的光束散角从90°减小到了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铁路信号现场的灯盘设计,并与蜂窝状透镜进行对比。光学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自由曲面透镜结构配光均匀性优于蜂窝状透镜,新型LED铁路信号机光学性能满足TB/T 2353-2018《铁路信号灯光发光强度》的要求,可实现光源光色经大气溶胶散射和吸收后仍能正确传递到司机视线范围内,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LED铁路信号机 自由曲面 透镜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僵蚕多肽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性活性研究
3
作者 汪艳平 韦正 +4 位作者 蓝建京 黄显卓 韦云娇 谢晓微 张世浩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章以脱脂后的僵蚕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作为关键指标,对多种水解蛋白酶进行筛选,旨在确定最佳的水解蛋白酶。运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法,探究了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9.0、底物质... 文章以脱脂后的僵蚕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作为关键指标,对多种水解蛋白酶进行筛选,旨在确定最佳的水解蛋白酶。运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法,探究了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9.0、底物质量浓度26 g/L、加酶量1.50 g/L。在此最佳条件下,实际测得的水解度为7.76%,该数值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所预测的值极为相近。文章还进一步探究了僵蚕蛋白在上述最佳酶解条件下,不同时间段酶解液所具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达到4 h时,酶解液呈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于常见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均展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分别达64.87%、52.80%和8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多肽 酶解 响应曲面 制备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四边形为边界的双重直纹曲面建模方法研究
4
作者 尚仁杰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双重直纹曲面具有造型优美、传力明确等优点,已经在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推导了以任意空间四边形为边界的双重直纹曲面所满足的条件,给出了不依赖坐标系,基于形状因子-1≤k≤+1的双重直纹曲面建模方法。任意空间四边形... 双重直纹曲面具有造型优美、传力明确等优点,已经在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推导了以任意空间四边形为边界的双重直纹曲面所满足的条件,给出了不依赖坐标系,基于形状因子-1≤k≤+1的双重直纹曲面建模方法。任意空间四边形为边界的双重直纹曲面的形状由形状因子k唯一确定;当k=-1和k=+1时,曲面分别为以一条对角线为折线的两个平面,当k从-1向+1变化时,曲面形状逐渐光滑过渡,可根据双向曲率要求选择合适的k值进行建模。双重直纹曲面保证了曲面的光滑性,单一因子k大大减少模型的存储空间,为复杂建筑造型的四边形网格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四边形 双重直纹曲面 双曲抛物面 单叶双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二次曲面”教学设计及实践
5
作者 董小燕 王颖 崔丽敏 《高等数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关于“二次曲面”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及相应实践情况,对实践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该教学设计方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聚焦学生学习难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目前“二次曲... 本文介绍了关于“二次曲面”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及相应实践情况,对实践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该教学设计方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聚焦学生学习难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目前“二次曲面”教学中存在的因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接受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及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而导致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二次曲面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路径优化与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志旭 何丽娟 《模具制造》 2025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通过直线段逼近法、样条曲线法以及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形法等路径规划算法,对加工轨迹进行优化,以适应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需求。采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加工路径的优化。针对数控机床在加工... 通过直线段逼近法、样条曲线法以及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形法等路径规划算法,对加工轨迹进行优化,以适应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需求。采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加工路径的优化。针对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的几何、热和动态误差,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的综合误差补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复杂曲面加工 路径优化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轴数控技术的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精度提升研究
7
作者 郭慧静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98-200,共3页
为提升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研究五轴数控技术在复杂曲面零件加工中的应用。通过优化工艺设计和应用智能化夹具,结合自适应粗加工和振动抑制精加工技术,显著提升零件的加工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降低复杂曲面零件的轮廓... 为提升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研究五轴数控技术在复杂曲面零件加工中的应用。通过优化工艺设计和应用智能化夹具,结合自适应粗加工和振动抑制精加工技术,显著提升零件的加工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降低复杂曲面零件的轮廓度偏差、螺距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技术 复杂曲面零件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锌还原过程的研究
8
作者 何昶浩 陈为亮 +4 位作者 金诗尧 杨长江 李云 闵小波 曾平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五水平的优化实验方案;其次,对优化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回归模型;最后,利用回归模型对氧化锌还原过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还原过程模型精度高,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锌还原率的影响显著,在还原温度为1 422 K、还原时间为18.7 min、2.94倍理论配炭量的优化条件下,锌还原率的预测值为94.13%,验证实验值为94.36%,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4%,说明优化方案准确、可靠,并达到了优化工艺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还原 响应曲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双层壁结构的内外复合流动及综合冷却特性数值研究
9
作者 张垲垣 栗智宇 +1 位作者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0,共11页
针对双层壁在曲面条件下的内、外流动与冷却耦合特性不明晰的问题,在3种典型冷气吹风比0.4、0.6和0.8下,采用共轭传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验证,研究了平面和凹、凸曲面双层壁的内、外流动相互影响规律和综合冷却特性。结果表明,曲面显著... 针对双层壁在曲面条件下的内、外流动与冷却耦合特性不明晰的问题,在3种典型冷气吹风比0.4、0.6和0.8下,采用共轭传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验证,研究了平面和凹、凸曲面双层壁的内、外流动相互影响规律和综合冷却特性。结果表明,曲面显著改变了双层壁的孔内入侵、冲击腔室横流和外壁冷气贴壁特性。低吹风比下,凹面双层壁的气膜孔出流面积最大,冲击驻点区域的冷气横流强度和换热效果显著提升,外壁平均综合冷效能够达到0.54;凸面双层壁的下游气膜冷却和冲击冷却有所增强,同时主流入侵能够到达气膜孔下部;高吹风比下,凹面双层壁气膜孔下方冷气出流区的二次涡面积最大,出射角增加导致气膜孔下游冷却效率略低;凸面双层壁冲击腔内冷气向上游回流最弱,在冲击腔内获得最强的横流累积效果,凸壁面平均综合冷效在第4排孔能达到0.73。研究结果对于叶片等曲面部件的双层壁结构布局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双层壁 流动交互 气膜冷却 冲击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梯度多孔支架力学及渗透性能研究
10
作者 秦世坤 段明德 +2 位作者 梁士杰 张辉 张壮雅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骨支架结构,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设计不同孔隙率、单胞尺度下的P型、FRD型匀质多孔支架,以及P&FRD梯度多孔支架;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探究单胞类型、孔... 为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骨支架结构,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设计不同孔隙率、单胞尺度下的P型、FRD型匀质多孔支架,以及P&FRD梯度多孔支架;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探究单胞类型、孔隙率及单胞尺度对TPMS多孔支架力学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PMS建立的匀质和梯度多孔支架内部孔道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多孔支架的力学性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但渗透性则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提高;增大单胞尺度可以明显提高多孔支架的渗透性;梯度多孔支架的渗透率还受渗流方向的影响;梯度多孔支架能综合各匀质单胞结构的性能特点,在支架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更接近人体骨骼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梯度多孔支架 力学性能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谱的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评估
11
作者 熊广林 李垚 +3 位作者 邓月 黄东 吴行 朱才朝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针对复杂工况下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雨流计数法和Goodman平均应力方程,建立轮齿接触静力学模型,提取接触齿面载荷-时间历程,编制准双曲面齿轮载荷谱;研究基于载荷谱的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采用有限... 针对复杂工况下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雨流计数法和Goodman平均应力方程,建立轮齿接触静力学模型,提取接触齿面载荷-时间历程,编制准双曲面齿轮载荷谱;研究基于载荷谱的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轮齿在载荷作用下的啮合/接触过程,揭示疲劳损伤准则对齿轮疲劳寿命预测的影响机制。所提方法对指导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评估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接触疲劳 载荷谱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环面/自然二次曲面及圆环面/圆环面的显式相切条件及切点公式
12
作者 李政 杨子函 +1 位作者 汪瑜 陈小雕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2,共14页
相切条件及切点计算在曲面/曲面间求交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中讨论了圆环面S1和圆柱面、球面、圆锥面及圆环面的求交问题的相切条件及切点计算.注意到圆柱面、球面、圆锥面及圆环面的offset曲面仍为相同类型的曲面,将对应的相切条件... 相切条件及切点计算在曲面/曲面间求交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中讨论了圆环面S1和圆柱面、球面、圆锥面及圆环面的求交问题的相切条件及切点计算.注意到圆柱面、球面、圆锥面及圆环面的offset曲面仍为相同类型的曲面,将对应的相切条件转化为S1的大圆C和另一曲面的offset曲面的相交或相切条件,从而得到对应的显式相切条件,以及相切时切点的解析表达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相切条件和显式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面 自然二次曲面 相切条件 offset曲面 解析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增材制造Inconel 718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13
作者 宋善奇 金成哲 +1 位作者 李良良 鑫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的Inconel 718零件不满足技术要求时,需应用铣削等方法进行加工。本文以切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和轴向切削深度a_(p)为切削参数优化设计变量,以切削力作为响应性能指标,设计响应曲面法方案,建立了铣削增材制造I...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的Inconel 718零件不满足技术要求时,需应用铣削等方法进行加工。本文以切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和轴向切削深度a_(p)为切削参数优化设计变量,以切削力作为响应性能指标,设计响应曲面法方案,建立了铣削增材制造Inconel 718的响应分析模型,得到优化设计变量的响应函数解析式,研究了各优化设计变量的交互作用对优化目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切削力方差分析,模型R^(2)=0.954,P=0.0007<0.05,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各优化设计变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小按照每齿进给量>轴向切削深度>切削速度的顺序排列;以切削力为优化响应性能指标的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为v_(c)=80 m/min,f_(z)=0.02 mm/z,a_(p)=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Inconel 718 铣削 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的设计及力学性能
14
作者 朱文博 张旭婧 +1 位作者 许燕 石欣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49-3457,共9页
背景:现阶段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弹性模量与天然骨软骨相差较大,植入人体后会引起应力遮蔽现象,从而导致植入物松动变形,影响骨软骨组织修复。轴向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可与人体骨软骨组织孔隙率及弹性模量相匹配,为骨软骨支架设... 背景:现阶段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弹性模量与天然骨软骨相差较大,植入人体后会引起应力遮蔽现象,从而导致植入物松动变形,影响骨软骨组织修复。轴向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可与人体骨软骨组织孔隙率及弹性模量相匹配,为骨软骨支架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目的:研究不同晶胞种类和孔径结构对晶胞梯度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Gyroid(G)型、Diamond(D)型Primitive(P)型3种基础晶胞,通过三周期极小曲面数学建模,在梯度区域使用不同尺寸、不同种类晶胞,共计构建6种晶胞梯度支架(G-2P-4D、P-2D-4G、D-2P-4D、G-2D-4P、P-2G-4D、D-2G-4P),进行力学实验及仿真模拟实验,评估支架的力学性能,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支架内流体的流动性能参数。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力学仿真和轴向压缩实验表明,P-2G-4D型与P-2D-4G型梯度支架的弹性模量相较高,分别为148.67 MPa和152.1 MPa,能够承受较高的轴向载荷,提高植入物的力学稳态;D-2P-4G型梯度支架应力分布最为均匀,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使得连接函数区域均能够有效传递应力,减少应力遮蔽;G-2D-4P型梯度支架流动速率变化最小,为0.10-0.48 mm/s,渗透率较高,有利于植入后体液在支架内部流动。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晶胞梯度支架设计为骨软骨支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仿真分析结果也为支架植入人体后的骨整合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晶胞梯度 连接函数 骨软骨支架 力学性能 流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本构关系修正湍流模型的曲面乘波进气道性能分析
15
作者 王刚 张帅 +2 位作者 宋晓啸 张继发 郑耀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0,共16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湍流修正模型(SA-QCR2020)。采用两种标准验证算例表明,SA-QCR2020湍流模型能够更接近真实的流动物理,对计算算例性能模拟更为准确。随后本文采用该修正湍流模型对曲面乘波进气道在侧滑角为0°,4°,8°,攻角为-8°,0°,8°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内从喉道处产生三维涡,并向后发展,随流动扩散至整个流场区域。侧滑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不大,攻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较大,且攻角越大,前缘激波越强,对来流的减速增压作用越强。研究揭示了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规律,并表明该进气道能够在大攻角、大侧滑角工况下保证飞行器推进系统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乘波进气道 二次流 进气道性能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Bézier测地三边形的B-B曲面优化设计
16
作者 马乐婷 杨火根 孙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对满足测地三边形约束的3条首尾相连的五次Bézier曲线,提出了插值以该三边形曲线为曲面边界测地线的Bernstein-Bézier参数曲面(简称B-B曲面)优化设计算法。首先由边界测地线插值条件确定曲面边界线及邻接边界线的2排控制顶点... 对满足测地三边形约束的3条首尾相连的五次Bézier曲线,提出了插值以该三边形曲线为曲面边界测地线的Bernstein-Bézier参数曲面(简称B-B曲面)优化设计算法。首先由边界测地线插值条件确定曲面边界线及邻接边界线的2排控制顶点;然后给出极小化曲面Bending能量泛函和Dirichlet能量泛函优化确定曲面内部剩余的控制顶点;通过分步优化方法确定曲面控制顶点实现算法。所构造的B-B曲面全次数为8,具有能量极小最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曲面 插值 测地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调整参数对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性能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伦 陈书涵 肖泽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69,共5页
基于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原理和五轴机床的空间运动特性,建立了齿面数学加工模型。根据齿面接触分析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轨迹及传动误差数学模型,分析了机床调整参数的变化对齿轮接触区的影响规律。进而通过建立齿... 基于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原理和五轴机床的空间运动特性,建立了齿面数学加工模型。根据齿面接触分析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轨迹及传动误差数学模型,分析了机床调整参数的变化对齿轮接触区的影响规律。进而通过建立齿面失配图,阐述了机床调整参数对齿面轮廓形成的影响规律,与理论齿面接触分析结果一致,为提高准双曲面齿轮啮合传动性能,调整机床加工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 准双曲面齿轮 机床调整参数 接触轨迹 传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奖励函数的PPO曲面覆盖方法
18
作者 李淑怡 阳波 +2 位作者 陈灵 沈玲 唐文胜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4,共9页
针对机器人清洁作业过程中现有曲面覆盖方法难以适应曲面变化且覆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奖励函数的近端策略优化(PPO)曲面覆盖方法(SC-SRPPO)。首先,将目标曲面离散化,以球查询方式获得协方差矩阵,求解点云的法向量,建立3D曲面... 针对机器人清洁作业过程中现有曲面覆盖方法难以适应曲面变化且覆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奖励函数的近端策略优化(PPO)曲面覆盖方法(SC-SRPPO)。首先,将目标曲面离散化,以球查询方式获得协方差矩阵,求解点云的法向量,建立3D曲面模型;其次,以曲面局部点云的覆盖状态特征和曲率变化特征作为曲面模型观测值以构建状态模型,有利于机器人移动轨迹拟合曲面,提高机器人对曲面变化的适应能力;接着,基于曲面的全局覆盖率和与时间相关的指数模型构建一种自适应奖励函数,引导机器人向未覆盖区域移动,提高覆盖效率;最后,将曲面局部状态模型、奖励函数、PPO强化学习算法相融合,训练机器人完成曲面覆盖路径规划任务。在球形、马鞍形、立体心形等3种曲面模型上,以点云覆盖率与覆盖完成时间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SC-SRPPO的平均覆盖率为90.72%,与NSGA Ⅱ、PPO、SAC这3种方法对比,覆盖率分别提升4.98%、14.56%、27.11%,覆盖完成时间分别缩短15.20%、67.18%、62.64%。SC-SRPPO能够在适应曲面变化的基础上使机器人更加高效地完成曲面覆盖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机器人 曲面 覆盖路径规划 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骨架的点云曲面分割
19
作者 时坤伟 谢晓尧 刘嵩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2期88-92,95,共6页
目前,非薄壁碎片的拼接过程通常包括曲面分割、断裂面识别和特征匹配3个阶段。其中,曲面分割作为拼接过程的首要阶段,对拼接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算法中边缘检测可能出现的边界断开问题而导致曲面分割失败的情况,提... 目前,非薄壁碎片的拼接过程通常包括曲面分割、断裂面识别和特征匹配3个阶段。其中,曲面分割作为拼接过程的首要阶段,对拼接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算法中边缘检测可能出现的边界断开问题而导致曲面分割失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曲面分割算法。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特征点检测、特征点聚类、点云聚类增长融合、点云剪枝、生成带状分割边界、区域增长、拆分带状分割边界以及生成最终分割区域。首先,通过角点惩罚函数检测潜在特征点集,并采用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将聚类结果分为骨架性聚类、边缘聚类及噪声聚类。随后,利用点云聚类增长融合算法将边缘聚类向骨架性聚类合并,对增长后的点云进行剪枝,以得到点云骨架,并将其向两侧扩展形成带状分割边界。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增长,提取区域内部点,最后拆分带状分割边界并将其与已有区域合并形成最终分割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因边界断开导致的曲面分割不完全问题,并且避免了曲面分割中的过度分割和欠缺分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曲面分割 聚类 点云骨架 区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Fe-BiOBr光催化性能
20
作者 李稳 刘志英 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OBr(BOB)和Fe-BiOBr(Fe-BOB)光催化材料,运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进行测试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BOB和Fe-BOB光催化材料在...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OBr(BOB)和Fe-BiOBr(Fe-BOB)光催化材料,运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进行测试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BOB和Fe-BOB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分析其降解机制,同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可见光下Fe-BOB降解MB的条件参数。结果表明:在BOB中成功掺杂了Fe,在Fe-BOB降解MB光催化反应体系中,活性物质·O_(2)^(-)和h^(+)在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降解的最优条件为M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5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25 mg、pH为2.5,经验证,MB降解率的预测值(98.7%)与实验值(98.2%)接近,响应曲面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iOBr 光催化 Box-Behnken响应曲面 亚甲基蓝(MB)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