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7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r-spleen axis: Intersection between immunity, infections and metabolism 被引量:14
1
作者 Giovanni Tarantino Antonella Scalera Carmine Finel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3期3534-3542,共9页
Spleen has been considered a neglected organ so far, even though is strictly linked to liver. The sple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in the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tolerance vi... Spleen has been considered a neglected organ so far, even though is strictly linked to liver. The sple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in the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tolerance via the clearance of circulating apoptotic cell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 and B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in the white pulp. Moreover, splenic macrophages are able to remove bacteria from the blood and protect from sepsis during systemic infections. We review the spleen function and its assessment in humans starting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spleen diseases, ranging from the congenital asplenia to secondary hyposplenism. From the literature data it is clear that obesity in humans affects different compartments of immune system, even thought there are still few data available on the implicated mechamisms. The intent is to enable clinicians to evaluate the newly recognized role of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functions of the spleen with special emphasis to obesity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Moreover, understanding the spleen function could be important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ounteract the pandemia of obesity. In this direction, we suggest spleen longitudinal diameter at ultrasonography, as simple, cheap and largely available tool, be used as new marker for assessing splenic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called liver-spleen 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EN size Obesit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中医杜武勋基于“五脏生克制化”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2
作者 李楠 王埝琦 +6 位作者 周德颖 苏宇情 都芮 赵玉珂 李晓凤 柴山周乃 杜武勋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90-393,共4页
杜武勋教授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着眼于五脏之间生、克、复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在于“中土不健,肝脾不调”,故以“健运中焦,调肝理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健运中气,调和肝脾,使五脏通畅,清浊... 杜武勋教授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着眼于五脏之间生、克、复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在于“中土不健,肝脾不调”,故以“健运中焦,调肝理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健运中气,调和肝脾,使五脏通畅,清浊复位,气得周流。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通过协调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结合患者体质特点、发病时运气特点等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五脏生克制化 气化理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 运气学说 调理肝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3
作者 马凤君 刘芳 +3 位作者 张巍 刘桐 李昕芮 马玉侠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66-71,84,共7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纳入隔药灸脐组,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隔药灸脐组患者持续进行2个月的隔药灸脐治疗,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纳入隔药灸脐组,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隔药灸脐组患者持续进行2个月的隔药灸脐治疗,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两组纳入者的内脏敏感指数(VSI)量表评分和血清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治疗后,隔药灸脐组患者的IBS-SSS量表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组的隔药灸脐治疗总有效率100%。入组时,隔药灸脐组的VSI量表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隔药灸脐组的VSI量表评分较入组时降低(P<0.01)。入组时,隔药灸脐组血清TRPV1、SP、CG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隔药灸脐组血清TRPV1、SP、CGRP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可以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内脏高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隔药灸脐 肝郁脾虚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内脏高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冬 唐伟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均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胃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评估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及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5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17、PG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治疗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及胃黏膜糜烂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肝胃不和证 脾胃湿热证 黄连汤 柴龙逆萎汤 炎症因子 胃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安成飞 陈英英 +5 位作者 宁静 李华南 张玮 包安 刘书芹 谭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针对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消化症状同时,还可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整体调节、辨证施治、改善体质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胃动力异常、脑肠互动异常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途径、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6
作者 周正国 李铁 汪莉 《四川中医》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神经递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分析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0%>74.51%)(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0%<45.4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入睡困难、胃脘/胁肋胀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多梦、烦躁易怒/抑郁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ISI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GABA水平均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更佳,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调控神经递质分泌,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豉汤 百合地黄汤 肝郁脾虚型 失眠症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从“肝脾相关”论述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则治法
7
作者 王睿尧 薛雪峰 康武林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中医治则治法,指出CP的病因病机为肝疏泄失司、脾运化失职,以“温补脾阳,疏泄肝木,开郁化瘀”为主要治则治法;并指出肝脾生理相关,经络相通,病理相传,临床实践中应重视... 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中医治则治法,指出CP的病因病机为肝疏泄失司、脾运化失职,以“温补脾阳,疏泄肝木,开郁化瘀”为主要治则治法;并指出肝脾生理相关,经络相通,病理相传,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肝脾相关”理论的应用,以便有效指导CP的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肝脾相关”理论 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兰教授诊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
8
作者 丁芷汀 张兰 《中医康复》 2025年第4期76-80,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张兰教授认为产生此病的机理不外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瘀等病理产物堆积关节之处。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本病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张兰教授认为产生此病的机理不外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瘀等病理产物堆积关节之处。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本病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慢性痛风石期。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运用龙胆泻肝汤、四妙散、《金匮》肾气丸等经方并结合患者兼证运用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疗法,临床诊疗中常得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肝脾肾 痰湿瘀毒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张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仲景肝脾同调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9
作者 孙晓夏 王旭 孙晓聪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厚腻之品郁滞中焦变生脂浊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脾失调是其发病关键。张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肝脾同调理论,治肝兼顾实脾,治脾兼顾疏肝,增强肝脾一体的协同作用,使...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厚腻之品郁滞中焦变生脂浊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脾失调是其发病关键。张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肝脾同调理论,治肝兼顾实脾,治脾兼顾疏肝,增强肝脾一体的协同作用,使肝脾调和,糖浊得消。肝阴亏损及脾证,宜益胃调脾养肝阴,方选乌梅丸;肝蕴湿热犯脾证,宜降胃下火泻肝热,方选大柴胡汤;肝滞痰凝困脾证,宜疏肝和脾消痰浊,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肝旺气滞耗脾证,宜运脾理气平肝逆,方选四逆散加减;肝血瘀结阻脾证,宜益脾调肝化浊瘀,方选桃核承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脾同调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盲复明方联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冀佳豪 张洁 +3 位作者 陈小华 戎曙欣 王晓玲 曹钰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方青盲复明方联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确诊为肝郁脾虚证OA患者65例(65只眼)。双眼发病者,则纳入右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每组纳入30... 目的观察自拟方青盲复明方联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确诊为肝郁脾虚证OA患者65例(65只眼)。双眼发病者,则纳入右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每组纳入30例(30只眼)。对照组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青盲复明方及针刺治疗,2组均观察28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相关指标和中医症候积分。结果(1)BCVA: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8.915、t对照组=4.086,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1)。(2)视野相关指标: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MD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13.509、t对照组=7.562,均P=0.000),MS均较治疗前升高(t治疗组=7.579、t对照组=4.289,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MD低于对照组,M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MD=9.785,P=0.000;tMS=2.977,P=0.004)。(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19.240、t对照组=5.503,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9,P=0.000)。(4)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4,P=0.000)。结论自拟青盲复明方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脾虚证OA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有效地提高视力,改善视野缺损状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青盲复明方 针刺 肝郁脾虚证 视神经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用药配伍规律
11
作者 施美 周灏 +3 位作者 李艳 董莉莉 侯勇 张国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郁脾虚证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HB肝郁脾虚证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住院治疗的CHB肝郁脾虚证患者病历,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郁脾虚证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HB肝郁脾虚证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住院治疗的CHB肝郁脾虚证患者病历,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中药处方的组方规律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网络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共选取52例,复方52首,涉及中药75味,共计频次563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柴胡、白芍、甘草、茯苓、白术等,功效以疏肝健脾为主,中药药性分布以寒、温多见;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结论:CHB肝郁脾虚证的中医治疗主要以疏肝理脾为主,兼顾软坚散结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证 组方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12
作者 陈淑莹 薛娟珍 +1 位作者 王乃平 赵春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54-259,共6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所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郁型PCOS的医案,提取方药及证型数据,构建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所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郁型PCOS的医案,提取方药及证型数据,构建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进行肝郁证相关证型统计、中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及功效分析、药物的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其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医案处方108首,涉及药物174味,证型以肾虚肝郁为主,用药频次最高的是当归和柴胡;药物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药物属性以气平、味甘最常见,药物功效以疏肝解郁为主。关联分析得到“当归-白芍”“柴胡-白芍”等17个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组中药聚类组合。核心处方为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甘草、菟丝子、熟地黄、香附、白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肝郁型PCOS重在疏肝健脾、补益肝肾,以达气血冲任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肝郁 古今医案云平台 疏肝健脾 补益肝肾 柴胡 白芍 当归
原文传递
基于“肝脾调和法”论治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思思 苏薇洁 +1 位作者 崔孔蛟 黄英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通过文献探析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中医病名,肝、脾与Hp阳性胃溃疡的关系,以及“肝脾调和法”从“补”和“疏”两方面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Hp根除率、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在肝脾调和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文献探析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中医病名,肝、脾与Hp阳性胃溃疡的关系,以及“肝脾调和法”从“补”和“疏”两方面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Hp根除率、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在肝脾调和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主要从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3个方面对Hp阳性胃溃疡进行治疗;汤剂分为经典方和自拟方2个方面,方剂的选择不同,在临床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针灸体现在穴位、针刺手法及灸法的不同;穴位贴敷涉及穴位选择、敷料选择及穴位刺激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肝脾调和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至”理论源流、内涵及应用
14
作者 武艺超 宋连英 张耀圣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3,204,共4页
“四至”理论即“和气”“肌气”“骨气”“神气”与阴茎勃起“怒”“大”“坚”“热”相对应,是对阴茎勃起过程的概括。通过梳理各时期对“四至”理论的认识,初步阐述了“四至”理论的内涵:“和气”即“肝气”,“肌气”即“脾气”,“... “四至”理论即“和气”“肌气”“骨气”“神气”与阴茎勃起“怒”“大”“坚”“热”相对应,是对阴茎勃起过程的概括。通过梳理各时期对“四至”理论的认识,初步阐述了“四至”理论的内涵:“和气”即“肝气”,“肌气”即“脾气”,“骨气”即“肾气”,“神气”即“心气”,勃起及阳痿的治疗与肝、脾、肾、心的生理功能相关。进而认为“怒”“大”“坚”“热”与西医学勃起充盈期、肿大期、完全勃起期、强直期相对应。基于“四至”理论,提出阳痿治法:疏肝气、养肝血以调和气;健脾气、祛痰湿以养肌气;温肾阳、补命门以壮骨气;补心气、宁心神以安神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痿 四至 勃起 疏肝健脾 温肾宁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郁-脾虚-肾损”分期探讨“木郁达之”在原发性甲减中的应用
16
作者 于汶仟 傅强 +3 位作者 任怡宣 于国竞 颜瑀彤 周泓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文在“肝郁-脾虚-肾损”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分期探讨“木郁达之”在原发性甲减中的应用,探讨“肝郁-脾虚-肾损”与原发性甲减病机符合。该病起始于肝气郁滞,发展于脾胃亏虚,危重于邪滞伤肾,并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临床报道及现代医学证... 本文在“肝郁-脾虚-肾损”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分期探讨“木郁达之”在原发性甲减中的应用,探讨“肝郁-脾虚-肾损”与原发性甲减病机符合。该病起始于肝气郁滞,发展于脾胃亏虚,危重于邪滞伤肾,并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临床报道及现代医学证据证实原发性甲减与木郁关系密切。在治疗上应全程贯彻“木郁达之”理论,在疾病初期应在疏肝理气基础上善用风药,疏肝解郁以达之;脾胃亏虚阶段应在补中益气基础上善用芳香药,运脾散郁以达之;邪滞伤肾阶段应在补益脾肾基础上,注意祛除实邪,活运气血,补而不滞,益肾祛邪以达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甲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郁达之 原发性甲减 肝郁 脾虚 肾损 分期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Cajal间质细胞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周滔 梁俊尧 +1 位作者 朱莹 徐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34 g...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34 g/kg),每组10只。采用改良复合病因法建立F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药14 d。取胃窦,分离并培养原代ICC,采用Fluo-4 AM、Rhod-2 AM染色分别检测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积累,DCFH-DA、MitoSox Red分别检测ICC细胞质和线粒体活性氧(ROS)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CC线粒体自噬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CC线粒体LC3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ROS积累均显著增多(P<0.01),TOMM20与LAMP2共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LC3Ⅱ/Ⅰ、VDAC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胃汤中、高剂量组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ROS积累均显著降低(P<0.05,P<0.01),TOMM20与LAMP2共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LC3Ⅱ/Ⅰ、VDAC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舒胃汤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钙离子负荷、减少ROS积累及线粒体过度自噬,抑制ICC细胞凋亡,恢复ICC功能,达到治疗FD肝郁脾虚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证 舒胃汤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辨证录》疏肝健脾方逍遥散加减为例探析陈士铎用药特点
18
作者 李蓝 李然 刘立萍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以陈士铎《辨证录》中所用逍遥散方的组成药物以及主要加减药味为切入点探析陈士铎的用药特点。方法对《辨证录》中明确提及的逍遥散加减的方剂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用药频次佐证所用方的构成药物,并对构成药物在加减方中... 目的以陈士铎《辨证录》中所用逍遥散方的组成药物以及主要加减药味为切入点探析陈士铎的用药特点。方法对《辨证录》中明确提及的逍遥散加减的方剂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用药频次佐证所用方的构成药物,并对构成药物在加减方中剂量情况进行统计,绘制剂量分布图。结果陈士铎所用逍遥散的药物组成为白芍、柴胡、甘草、陈皮、当归、白术、茯苓(茯神);主要加减药味为栀子、半夏、牡丹皮等;君臣佐药的常用量分别为5钱、3钱、1钱。结论陈士铎所用逍遥散与《医贯》古方逍遥散组成相近;陈士铎临证主要围绕散表里邪、解郁清火、疏肝健脾三个功效对逍遥散进行运用,主要加减药味药用以增强清火消痰之效;其组方药物的剂量分布体现陈氏组方中君臣佐药逐渐减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录 疏肝健脾 逍遥散 用药特点 陈士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脾论治小儿咳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潇予 郝南南 张学青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小儿咳嗽是一种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常见病,近年其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显著。肝火旺盛、脾气亏虚,则肺魄不宁,因此,在小... 小儿咳嗽是一种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常见病,近年其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显著。肝火旺盛、脾气亏虚,则肺魄不宁,因此,在小儿咳嗽治疗中协调肝、脾、肺三脏气机尤为重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注重整体观念,从肝脾论治目前已取得良好疗效。未来,深入研究从肝脾论治小儿咳嗽的干预策略,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小儿 肝旺脾虚 经方 经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脾-玄府”论治小儿湿疹经验探析
20
作者 胡利梅 冷丽 +3 位作者 周体群 左金兰 陈晶晶 梁梦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83-86,共4页
小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的过敏性炎症疾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及“玄府失调”是导致小儿湿疹发生乃至缠绵难愈的重要病机。冷丽主任医师从协调“肝脾-玄府”功能入手,通过疏利肝脏、调和脾胃、畅达玄府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明显。总结冷... 小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的过敏性炎症疾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及“玄府失调”是导致小儿湿疹发生乃至缠绵难愈的重要病机。冷丽主任医师从协调“肝脾-玄府”功能入手,通过疏利肝脏、调和脾胃、畅达玄府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明显。总结冷丽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湿疹的经验和思路,为小儿湿疹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湿疹 肝脾失调 玄府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