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LCM(Liquid Composite Molding)简介
1
《功能材料信息》 2019年第2期41-44,共4页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LCM(Liquid Composite Molding)是将液态聚合物注入铺有纤维预成型体的闭合模腔中,或加热预先放入模腔内的树脂薄膜使其熔化,液态聚合物在流动充模的同时完成对纤维的浸渍,经过固化过程成型为制品的复合材料制备技...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LCM(Liquid Composite Molding)是将液态聚合物注入铺有纤维预成型体的闭合模腔中,或加热预先放入模腔内的树脂薄膜使其熔化,液态聚合物在流动充模的同时完成对纤维的浸渍,经过固化过程成型为制品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相较于其他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LCM具有闭模成型环境友好、工艺成本较低、制件表面光滑质量高、制件范围广:可一次浸渍成型夹芯、加筋、预埋件等的大型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液体成型技术 VARTM lcm 低成本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period Gratings in-situ Sensing for Flow Monitoring in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被引量:3
2
作者 Yingdan ZHU, Chang WANG, Jihui WANG, Wei HE and Guoqiang G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ed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Liquid composite moulding (LCM) processes are used to manufacture high quality and complex-shaped composite parts in the automotive, marine, aerospace and civil industries. On-line sen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 Liquid composite moulding (LCM) processes are used to manufacture high quality and complex-shaped composite parts in the automotive, marine, aerospace and civil industries. On-line sen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in the LCM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Th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LPG) technology, a new real-time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monitor the flow front progression. The sensor op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under various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LPG sensors were robust and reliable to detect the arrival of resin at pre-selected locations in structures with low-medium fiber volume fraction; however were limited at different depths in structures with high fiber volum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composite moulding Flow monitoring Long-period gr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Overlay Placement and Fabric Architecture of Non-crimp Fabrics on In-plane and Transverse Permeability in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3
作者 耿奕 蒋金华 +1 位作者 陈南梁 傅婷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4期592-596,共5页
To study the resin flow and the permeability in fabric preforms during the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LCM) process,influences of stitch and overlay placement styles on the internal flow behavior in-plane and transverse... To study the resin flow and the permeability in fabric preforms during the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 LCM) process,influences of stitch and overlay placement styles on the internal flow behavior in-plane and transverse were investigated. The permeability tests were carried using unidirectional and biaxial noncrimp carbon fabric( NCF) by linear capacitance sensors and ultrasound monitor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nal flow behavior and permeability in plane with different stitch and overlay placement styl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flow channels formed by stitches penetrate along the fiber direction,the permeability is high in one direction, which makes the in-plane principle permeabilities K_1 and K_2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there is an angle between the flow channel and fiber direction,the in-plane principle permeabilities on all directions are nearly the same and the flow process is close to isotropy. As to transverse permeability,the exist of flow channels on thickness influences it greatly and it is about 1-2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in unidirectional fabric than that in biaxial N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ility fabric overlay directions unidirectional molding placement filling porosity isotr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中织物结构对3D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蒋金华 汪泽幸 陈南梁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4,23,共5页
为研究液体模塑成型加工过程中,树脂流体在厚型织物预型件厚度方向的3D流动渗透情况,采用基于超声波传感监测技术的3D渗透率测试装置,对厚型结构织物增强体内部流动渗透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玻璃纤维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织造密... 为研究液体模塑成型加工过程中,树脂流体在厚型织物预型件厚度方向的3D流动渗透情况,采用基于超声波传感监测技术的3D渗透率测试装置,对厚型结构织物增强体内部流动渗透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玻璃纤维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织造密度和纱线细度变化情况下,织物预型件厚度方向的流动前峰及渗透性,得出了织物结构参数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lcm) 树脂流动前峰 玻璃纤维 超声波监测技术 织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中缝编铺敷工艺对面内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蒋金华 陈南梁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研究液体模塑成型过程中树脂流体在面内流动渗透的情况,基于2D径向测试方法,采用布置线性传感器的2D渗透率测试装置,研究了织物预型件的不同缝编铺敷工艺对织物面内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缝编方式、铺敷形式及粘合剂处理对碳纤... 为研究液体模塑成型过程中树脂流体在面内流动渗透的情况,基于2D径向测试方法,采用布置线性传感器的2D渗透率测试装置,研究了织物预型件的不同缝编铺敷工艺对织物面内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缝编方式、铺敷形式及粘合剂处理对碳纤维织物内部流动行为和渗透性的影响显著。当缝编和铺敷加工而形成的流道与纤维束方向一致时,单向渗透率较高,但主渗透率K1、K2相差较大,各向异性系数较低。当流道与纤维束方向呈一定角度时,主渗透率差异性减小,面内渗透各向同性提高。热熔性粘合剂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粘结反应,粘合剂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变化会改变织物内部及层间孔隙的尺寸效应。粘合剂反应融化后会形成团片状粘附在纤维束的表面,分布更加离散化,从而形成较大的沟槽和孔隙尺寸,使得渗透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lcm) 铺敷 缝编 粘合剂 树脂流动前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监测LCM成型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内部渗透情况
6
作者 梁晓宁 李炜 +1 位作者 罗永康 张锦南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9,共3页
为研究树脂在厚铺层纤维增强体内部的流动情况,本文使用传感监测系统辅助对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内部流动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玻璃纤维织物铺层、加入导流布铺层及导流布和内置长丝毡配合使用3种不同铺层结构的内部流动情况,合... 为研究树脂在厚铺层纤维增强体内部的流动情况,本文使用传感监测系统辅助对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内部流动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玻璃纤维织物铺层、加入导流布铺层及导流布和内置长丝毡配合使用3种不同铺层结构的内部流动情况,合理选择导流布长度以及在不影响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得到对于厚铺层结构,导流布与长丝毡的配合使用是改善其渗透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lcm) 渗透率 在线监测 树脂流动前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晓 余映红 +2 位作者 崔曦月 卿新林 王奕首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3,共16页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张量作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数值模拟的决定性输入参数,与树脂流动以及最终成品质量密切相关,是实现复合材料高质量和大批量制造的关键。本文根据流动状态(饱和或非饱和)、流动维度和测量方向(面内或面...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张量作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数值模拟的决定性输入参数,与树脂流动以及最终成品质量密切相关,是实现复合材料高质量和大批量制造的关键。本文根据流动状态(饱和或非饱和)、流动维度和测量方向(面内或面外)将渗透率测量技术分类,论述了相应条件下的渗透率测量技术以及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非饱和流动中流动前沿实时监测技术,分析了造成渗透率测量结果分散性大的影响因素,并阐述解决办法,最后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预制体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 渗透率张量 饱和或非饱和流动 流动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晓宁 李炜 +1 位作者 罗永康 张锦南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6-48,52,共4页
本文利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径向法对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渗透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铺层厚度玻璃纤维增强体中测试液流动前沿以及渗透率的比较分析,发现对于厚铺层结构,渗透率随铺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并且这个减小的趋势逐... 本文利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径向法对厚铺层结构纤维增强体渗透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铺层厚度玻璃纤维增强体中测试液流动前沿以及渗透率的比较分析,发现对于厚铺层结构,渗透率随铺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并且这个减小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缓。通过对一定铺层厚度增强体中,测试液在顶层和底层渗透情况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量的差异,此差异随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发现充模过程中存在一个顶层和底层渗透达到同步的时刻,此时间值随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lcm) 渗透率 树脂流动前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液态浇注新工艺制备高质量低成本复合轧辊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万明 姜周华 +2 位作者 耿鑫 易高松 张腾方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共4页
电渣液态浇注技术(ESS LM)是基于特殊结构的导电结晶器,采用向结晶器中浇入液态金属进行电渣复合的方式生产复合轧辊的新工艺。叙述和介绍了目前国内轧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电渣液态浇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比较离心浇注法、... 电渣液态浇注技术(ESS LM)是基于特殊结构的导电结晶器,采用向结晶器中浇入液态金属进行电渣复合的方式生产复合轧辊的新工艺。叙述和介绍了目前国内轧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电渣液态浇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比较离心浇注法、连续浇注复合铸造法(CPC)和电渣液态浇注法,分析了电渣液态浇注法的优势和潜力,并介绍了电渣液态浇注方法生产复合轧辊的开发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轧辊 电渣液态浇注导 电结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RTM技术制造复合材料异型正弦波形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松良 康亮 +1 位作者 周开锋 王昭军 《飞机设计》 2018年第4期71-75,共5页
采用液体成型RTM方法,分别选择I型模具和U型模具制造全尺寸的异型正弦波形梁零件,得出I型模具在模具合理性和气密性方面比U型模具更有优势,更适合实际生产应用。当模具结构、树脂材料确定后,影响树脂注射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注射压力。当... 采用液体成型RTM方法,分别选择I型模具和U型模具制造全尺寸的异型正弦波形梁零件,得出I型模具在模具合理性和气密性方面比U型模具更有优势,更适合实际生产应用。当模具结构、树脂材料确定后,影响树脂注射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注射压力。当树脂注射压力选择0. 2~0. 3 MPa时,异型正弦波形梁零件的质量满足要求,树脂工艺性最佳,此时压力最适宜波形梁零件的树脂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液体成型技术 RTM技术 树脂 纤维
原文传递
双轴向经编织物的内部结构对三维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奕 蒋金华 陈南梁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了研究双轴向经编织物的内部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通过一种由图像采集系统和树脂流动仿真软件集成的3D渗透率测试装置,对织物铺层的预制件进行三维渗透率的测试。通过比较缝线组织与密度、纤维束细度、粘结剂涂层等因素引起的面内和厚... 为了研究双轴向经编织物的内部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通过一种由图像采集系统和树脂流动仿真软件集成的3D渗透率测试装置,对织物铺层的预制件进行三维渗透率的测试。通过比较缝线组织与密度、纤维束细度、粘结剂涂层等因素引起的面内和厚度方向上渗透率的变化,分析了双轴向经编织物内部结构对其渗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缝线结构的存在具有降低面内渗透率而提高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率的作用;相较于机织结构,缝线组织为经编组织的双轴向预制件具有更高的面内渗透率;双轴向经编织物的纤维束细度变化引起的面内渗透率变化与不同的纤维压缩状态紧密相关;表面有粘结剂定型的双轴向经编织物,面内渗透率大大提高,而在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模塑工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渗透率 双轴向经编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成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蒋诗才 包建文 +2 位作者 张连旺 李伟东 安学锋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1,102,共13页
介绍了液体成型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和特点,论述了国内外液体成型树脂体系、液体成型树脂匹配的定型剂、液体成型复合材料预成型体制备工艺等技术进展。介绍了近年来液体成型复合材料发展迅速或备受关注的新工艺,如高压RTM成型工艺、热... 介绍了液体成型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和特点,论述了国内外液体成型树脂体系、液体成型树脂匹配的定型剂、液体成型复合材料预成型体制备工艺等技术进展。介绍了近年来液体成型复合材料发展迅速或备受关注的新工艺,如高压RTM成型工艺、热塑性树脂基液体成型工艺、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工艺、SQRTM成型工艺等。展望了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 树脂基复合材料 低成本复合材料 定型剂 预定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织物厚度方向渗透率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璇 白国娟 +1 位作者 王星星 黄天麟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4,共4页
复合材料的液体成型特点是树脂需在复杂结构纤维预制体中流经较长的距离,故探讨树脂在纤维织物中的流动行为尤为重要。研究了三维织物厚度、纤维细度以及纤维体积分数对类树脂液体在厚度方向渗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流动行为规律... 复合材料的液体成型特点是树脂需在复杂结构纤维预制体中流经较长的距离,故探讨树脂在纤维织物中的流动行为尤为重要。研究了三维织物厚度、纤维细度以及纤维体积分数对类树脂液体在厚度方向渗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流动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织物厚度较小时,树脂的渗透率随织物厚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当织物厚度达到阈值时,渗透率因织物中孔隙减少而趋于定值。当织物的纱线细度降低时,纤维束间孔隙增大,使纤维束形状和结构发生改变,故渗透率增大;当织物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增加时,纤维束间孔隙减少,孔隙形状趋于扁平,流动通道减少,故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成型 渗透率 三维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塑法一体成形电感过程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王昊 郭峰 +1 位作者 付邦良 闫亮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传统模压方法一体化成形电感时,成形压力大,成形的电感易发生短路、绝缘阻抗突变、包覆层破裂剥落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感成形方法—模塑成形,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电感模塑成形的完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模具温度与固化时间... 采用传统模压方法一体化成形电感时,成形压力大,成形的电感易发生短路、绝缘阻抗突变、包覆层破裂剥落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感成形方法—模塑成形,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电感模塑成形的完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模具温度与固化时间对固化度的影响,以及充填速度对充填时间与气孔大小的影响,从而得到优化的成形工艺参数,然后进行电感模塑成形实验,测试电感感值(L)、直流电阻(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DCR)与损耗(full load inductance,FLL)。模拟结果表明:随模具温度升高或固化时间延长,固化度增大;随充填速度增大,充填时间缩短,气孔的数量和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模塑成形电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175℃、充填速度3 mm/s和固化时间150 s。在该工艺参数下成形的FeSiAl/环氧树脂电感,平均感值为46.58μH、直流电阻为116 mΩ、在2.6 A电流下通电30 min,感值下降率为33.25%,电感的关键指标都优于传统模压工艺制备的电感。表明模塑法一体化成形电感可行,为提高电感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 模压成形 模塑成形 一体化成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光纤传感器和微型热电偶简单耦合方法测量内部平均应变和温度的变化来监测复合材料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鹏 Demirel Mustafa +1 位作者 Molimard Jerome Vautrin Alain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作为复合材料液态成型技术(LCM:Liquid Composites Moulding)中的一种,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LRI:Liquid Resin Infusion)以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产业所关注。为了提高对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的认知并从而... 作为复合材料液态成型技术(LCM:Liquid Composites Moulding)中的一种,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LRI:Liquid Resin Infusion)以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产业所关注。为了提高对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的认知并从而达到对其良好的控制度,需要在实际制造工艺进行中监测其重要的制造参数,如纤维层的应变、树脂的流动情况等等。在对整体工艺过程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和干扰的前提下,一种微型热电偶配合光纤传感器的简单耦合测量技术被用来在灌注过程中监测碳纤维层平均应变和树脂温度。碳纤维层平均应变的测量反映了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不同阶段下(浸润阶段、固化阶段、冷却阶段)碳纤维层特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树脂温度的监测不仅可以有效地估测液态树脂灌注时间而且可以观察到树脂流动前沿的特性。为了进一步验证碳纤维层平均应变这一间接测量结果,一种特殊的微型电子应变仪会同时应用到该实验中来。研究表明:液体树脂用550 s浸润完全整个纤维层,并且在该阶段整个纤维层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在接下来的75 min中的树脂固化阶段纤维层压缩变形量达到了最大值。冷却阶段会释放出少部分的压缩应力,但还有一部分残余应力出现在成型件中。最终间接与直接的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比较与验证会更加完善对复合材料液态成型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液态成型技术(lcm) 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真空灌注工艺 LRI) 光纤传感器 微型热电偶 微型电子应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机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液体成型工艺过程若干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晨 秦田亮 +4 位作者 贾西文 王岩 陈程 高丽敏 徐吉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6-57,共12页
基于数字孪生的概念和原理,针对当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民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液体成型工艺(Automatic fiber placement based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AFP–LCM)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液体成型... 基于数字孪生的概念和原理,针对当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民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液体成型工艺(Automatic fiber placement based liquid composite molding,AFP–LCM)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液体成型工艺关键环节的梳理分析,阐述了建立面向民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数字孪生体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与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民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体系架构,并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探讨了该技术落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民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深入实践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结构制造 自动铺丝–液体成型(AFP–lcm) 数字孪生 工艺孪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7
作者 刘云良 尹嘉钧 《天津冶金》 CAS 2011年第3期7-8,18,共3页
结合天铁炼钢厂0#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表面纵裂的产生因素,发现表面纵裂与钢水成分、拉速、钢水过热度、结晶器冷却强度、保护渣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采取对转炉钢水控制终点化学成分、稳定连铸拉速、优化结晶器冷却制... 结合天铁炼钢厂0#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表面纵裂的产生因素,发现表面纵裂与钢水成分、拉速、钢水过热度、结晶器冷却强度、保护渣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采取对转炉钢水控制终点化学成分、稳定连铸拉速、优化结晶器冷却制度、改进保护渣性能等相应措施,使表面纵裂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板坯 表面 纵裂 钢水 成分 过热度 保护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成分在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上保留行为的LCMS-IT-TOF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苗凯 霍志鹏 +4 位作者 刘元雪 田玉婷 王玉 吴春勇 何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52-163,共12页
目的:基于柱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展开地榆的物质基础研究,分析地榆水提液中不同成分在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上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地榆水提液,使用LCMS-IT-... 目的:基于柱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展开地榆的物质基础研究,分析地榆水提液中不同成分在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上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地榆水提液,使用LCMS-IT-TOF检测,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质谱扫描范围m/z 100~12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质谱碎片等信息并结合文献研究,鉴定地榆水提液的上样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化学成分。提取各样品中质谱峰强度数据,绘制成分在各流分中分布热图,直观比较各成分的洗脱规律。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富集和分离作用明显,鞣质类成分主要集中于大孔树脂上样流出液及其水洗脱液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分布在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液中。在地榆水提液的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共鉴定出63个化合物,其中6-O-galloylnorbergerin,3-O-galloylnorbergerin,2,6-乙酰氧基-5,7-二羟基-8-甲氧基色原酮,鞣花酸-4-吡喃阿拉伯糖苷或其异构体,2-甲基-3-乙酰氧基-苯并呋喃-5,6-O-硫酸酯6个成分在地榆中为首次发现。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地榆水提液经过柱色谱分离后的成分分布,为探索地榆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水提液 大孔树脂 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 化学成分 分布规律 聚酰胺树脂
原文传递
双环戊二烯单体预聚增粘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超 张晨宇 +6 位作者 裴志磊 陈正国 周飞 周金利 张辉 孙泽玉 余木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聚双环戊二烯(PDCPD)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可与连续碳纤维进行复合,应用在工程领域上,以满足轻量化和节能环保需求。本文首先通过调节双环戊二烯单体(DCPD)与Grubbs 2代催化剂的质量比使其只聚合不交联,调节黏度以满足真... 聚双环戊二烯(PDCPD)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可与连续碳纤维进行复合,应用在工程领域上,以满足轻量化和节能环保需求。本文首先通过调节双环戊二烯单体(DCPD)与Grubbs 2代催化剂的质量比使其只聚合不交联,调节黏度以满足真空辅助灌注成型(VARI)工艺对树脂特性的要求。随后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丙酮去浆处理,再与上述加入足量催化剂的预聚物进行复合。对比PDCPD复合材料与通用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V型缺口剪切、层间Ⅰ型以及Ⅱ型断裂韧性、冲击和热力学性能,研究PDCPD复合材料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失效机制,探寻其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关键点和方向。结果表明,去浆后碳纤维与PDCPD界面结合良好,PDCPD复合材料在强度上与环氧树脂相当,在抵抗变形能力上较弱,但是在遭受高于极限强度的载荷后,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承载能力;从层间断裂韧性来看,PDCPD复合材料Ⅰ型断裂韧性和Ⅱ型断裂韧性分别相当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406%和250%,具有优异的抵抗分层能力;对比两种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3.2 mm的PDCPD复合材料层合板在40 J能量的冲击下,表面产生层合板勉强可见冲击损伤(BVID),背面无明显纤维破裂现象,剩余冲击压缩强度比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双环戊二烯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 树脂基复合材料 层间断裂韧性
原文传递
航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被引量:84
20
作者 包建文 蒋诗才 张代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2-63,共12页
综述了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和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现状,结合航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分析了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