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ve superheated steam impingement blanching(SSIB)enhances drying rate and quality attributes of line pepper 被引量:5
1
作者 Xu-Hai Yang Qian Zhang +2 位作者 Jun Wang Li-Zhen Deng Za K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2017年第4期283-290,共8页
Blanching is an essential step befor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it can inactivate enzymes that cause undesirable changes.In current work the effects of superheated steam impingement blanching(SSIB)time an... Blanching is an essential step befor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it can inactivate enzymes that cause undesirable changes.In current work the effects of superheated steam impingement blanching(SSIB)time and temperature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d pigments content of line pepper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 3-min SSIB pretreatment at 110℃ the pepper epidermis covered with wax coat was damaged.In addition,the drying time was extensively decreased and the loss of red pigments of dried products was reduc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drying process took place in the falling rate period,which indicated that diffusion was the dominant physical mechanism governing moisture movement in the samples.Therefore,the second Fick’s law of diffu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Deff)of line pepper,which increased from 1.193×10^-10 to 3.128×10^-10 m^2/s with increasing of the drying temperature and air velocity.The drying activation energy(Ea)of pretreated samples was 34.31 kJ/mol,which decreased by 3% compared with the non-pretreatment group.The findings of this work indicate that SSIB is very promising pretreatment technique as it not only enhances drying process but also improves bioactive substance preservation of red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 pepper High-humidity hot air impingement BLANCHING Air impingement drying Drying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attributes
原文传递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epper Inbred Lines
2
作者 Xuemei WANG Jingxia GAO +3 位作者 Shihong YANG Xiujuan YAN Shoucai MA Jingying CU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5期17-18,共2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17 pepper inbred lines which were selected independen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 contents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17 pepper inbred lines which were selected independen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 contents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ng different inbred lines. To be specific, chlorophyll content of No. 68 inbred li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14 inbred lines ; chlorophyll content of No. 55 inbred line was signifieand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15 inbred line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various inbred lines showed a decreasing order of No. 68 〉 No. 47 〉 No. 66 〉 No. 62 〉 No. 63 〉 No. 60 〉 No. 61 〉 No. 64 〉 No. 56 〉 No. 67 〉 No. 65 〉 No. 48 〉 No. 59 〉 No. 58 〉 No. 57 〉 No. 69 〉 No. 55 ;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various inbred lines showed a decreasing order of No. 68 〉 No. 57 〉 No. 60 〉 No. 48 〉 No. 58 〉 No. 47 〉 No. 62 〉 No. 63 〉 No. 64 〉 No. 65 ; the maximum photesynthetie rate of No. 65 inbred lin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seven inbred lines, while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mong other nine inbred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per Inbred lines~ CHLOROPHYLL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Several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for Cluster Analysis of Hot Pepper Germplasm Resources
3
作者 Yu REN Guangsui YANG +2 位作者 Zhiqun ZHANG Xia KONG Junmei Y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5期24-28,共5页
An appropriat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evalua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 An appropriat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evalua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fiv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were compared for analysis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31 hot pepper inbred lines based on SRAP.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RAP data of hot pepper inbred lin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variation ranges of Nei & Li, Jaceard, Sorensen, Simple matching and Yule coefficients were 0. 598 - 0. 973, 0. 427 - 0. 947, 0. 598 - 0. 973, 0.427 - 0. 947 and 0. 133 - 0. 997,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t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varied greatly. To be specific, clustering results based on Nei & Li, Jaccard and Sorensen coefficients were consistent; clustering with Simple matching and Yule coef ficients led to consistent classification of category in different order and slightly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subcategory. Comprehensivel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dendrograms of hot pepper inbred lines, Yule coefficient is suitable for SRAP analysis of hot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pepper Inbred lines SRAP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Clust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评价
4
作者 黄冬福 杨娅 +5 位作者 范高领 付文婷 涂祥敏 吴迪 詹永发 何建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目的】探明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差异,为贵州辣椒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深绿线椒品种(长辣七号、湘辣17号、卓椒七号、卓椒八号、香辣八号、红冠303、泰丰五号)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 【目的】探明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差异,为贵州辣椒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深绿线椒品种(长辣七号、湘辣17号、卓椒七号、卓椒八号、香辣八号、红冠303、泰丰五号)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Origin 2022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其商品品质与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及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91%~28.17%,其中,以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单果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果鲜重与果纵径、鲜椒产量与干物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相关性,果纵径与果横径、单果鲜重与果横径、干椒产量与单株挂果数、单株挂果数与果纵径、单株挂果数与单果鲜重、单果鲜重与干物质含量分别呈显著相关性。基于深绿线椒品种的9个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表现评价模型,得出品种卓椒七号的综合表现最佳,其产量最高,达2410 kg/667m^(2)。聚类分析将7个线椒品种分为适合鲜加工(长辣七号、红冠303、香辣八号和湘辣17号)、既适合鲜加工又适合干加工(泰丰五号和卓椒八号)及适合绿熟期采收上市(卓椒七号)3类。【结论】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多样性丰富,单果鲜重、果横径、果纵径、单株挂果数是构成鲜椒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挂果数是构成干椒产量的主要因素;卓椒七号鲜椒产量最高,适合在绿熟期采收上市;卓椒八号果形和果肉厚适中,鲜椒和干椒产量中上,是理想的加工型辣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深绿线椒品种 商品品质 品种评价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椒新品种优美墨丽的选育
5
作者 张冰 高坡 +3 位作者 陈锐 王运星 史风琴 梁芳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优美墨丽是以自交系15DP091做母本、自交系15DP0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深绿皮线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深绿厚实,果实线形,青熟果深绿色,熟果红色鲜亮且不变软。顺直,肉质肥厚,辣味浓厚,坐果集中... 优美墨丽是以自交系15DP091做母本、自交系15DP0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深绿皮线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深绿厚实,果实线形,青熟果深绿色,熟果红色鲜亮且不变软。顺直,肉质肥厚,辣味浓厚,坐果集中,坐果能力强。在河南早春保护地、秋延保护地种植,全生育期168 d,属中早熟线椒品种。始花节位9~10节。株高65 cm左右,株幅65~70 cm。果实长26~30 cm,果实宽1.5~2.0 cm,果肉厚度0.20 cm,心室数平均2.5个。辣椒素含量(w,后同)32.8 mg·kg^(-1),维生素C含量958 mg·kg^(-1),平均单果质量20 g,平均667 m^(2)产量2686.7 kg。抗疫病、炭疽病、中抗病毒病,耐低温耐弱光。适合河南各地早春、秋延保护地及福建、江苏、四川、云南、山东、海南早春、秋延保护地和露地种植。2018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新品种 优美墨丽 杂交1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对线椒生长、激素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泽锦 梁颖 唐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59-65,共7页
探讨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对线椒生长、激素和产量的影响,明确影响机制。以线椒‘川椒20’为试验材料,设置设施避雨处理和露地对照,测定2个处理中线椒株高、顶端组织激素含量,并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有关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表明,... 探讨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对线椒生长、激素和产量的影响,明确影响机制。以线椒‘川椒20’为试验材料,设置设施避雨处理和露地对照,测定2个处理中线椒株高、顶端组织激素含量,并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有关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后线椒株高前期无显著差异,中后期避雨栽培株高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13、1.5倍;设施避雨栽培单株产量为露地栽培单株产量的74.9%;避雨栽培后赤霉素含量是露地栽培的1.29倍,茉莉酸含量是露地栽培的63.3%。GO分析发现,2个处理生物功能主要在胁迫反应和防御反应方面显著富集,分子功能方面,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结合、腺苷酸结合、二磷酸腺苷结合显著富集。KEGG通路分析发现,相对于避雨栽培,露地栽培线椒在二萜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CaGA2ox1.1(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1,T459_20483)、CaGA2ox1.2(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1,T459_24753)、CaGA2ox8(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8,T459_05864)、CaGRP3(Gibberellin-regulated protein 3,T459_06266)4个与赤霉素降解有关的基因下调表达。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后,线椒顶端组织赤霉素降解基因表达量降低,赤霉素含量增高,造成线椒徒长,最终导致设施避雨栽培后的线椒产量低于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设施避雨 激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份加工型辣椒DH系苗期耐低温弱光综合评价
7
作者 王春萍 李怡斐 +5 位作者 张世才 杨小苗 段敏杰 雷开荣 黄启中 黄任中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
以前期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的50份加工型辣椒DH系为试验材料,以SPAD值、F_(v)/F_(m)、根系直径、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7个指标的耐低温弱光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耐低温弱光综合... 以前期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的50份加工型辣椒DH系为试验材料,以SPAD值、F_(v)/F_(m)、根系直径、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7个指标的耐低温弱光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耐低温弱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0份DH系的耐低温弱光模糊隶属函数综合指数范围在0.20~0.76之间,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两大类,根据耐低温弱光指数特点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指数可确定第Ⅱ类有7份DH系为耐低温弱光材料,即H201605-8、H201604-4-1、H201612-4-1、H201605-7、H201612-4、H201605-34和H201604-18。50份加工型辣椒DH系间耐低温弱光性差异较大,可作为相关机理研究的试验材料;筛选出的7份耐低温弱光DH系为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良辣椒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也为定向培育抗非生物逆境辣椒种质新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DH系 低温弱光 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线链动需求的双绞龙组合式胡椒脱皮机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嘉伟 张园 +3 位作者 沈德战 赵振华 韦丽娇 陈嘉烨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3期38-44,68,共8页
胡椒脱皮传统单机作业模式在解决机械化脱皮的同时,因工艺环节未能串联阻碍了胡椒初加工产线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链动加工效益,本文设计了基于产线链动需求的双绞龙组合式胡椒脱皮机,通过对双绞龙核心部件的应力应变模拟,表明其结... 胡椒脱皮传统单机作业模式在解决机械化脱皮的同时,因工艺环节未能串联阻碍了胡椒初加工产线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链动加工效益,本文设计了基于产线链动需求的双绞龙组合式胡椒脱皮机,通过对双绞龙核心部件的应力应变模拟,表明其结构设计安全可靠,双绞龙组合式胡椒脱皮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高效地完成脱皮工作,符合现代工业对设备效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产线主输送速度在0.8~2.2 m/s,绞龙组合转速为500~700 r/min时,胡椒脱皮机的脱皮率能够稳定达到95%以上,且果核破损率小于3%。基于产线链动需求的双绞龙组合式胡椒脱皮设计模式,能够与胡椒初加工配套的其他生产设备联动,符合产业化生产趋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线链动 双绞龙组合式 胡椒脱皮机 应力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赏兼用型辣椒新品种黔辣14号的选育
9
作者 严希 赖卫 +3 位作者 刘崇政 何磊 杨红 姜虹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3,F0002,共5页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青熟果浅黄色,老熟果鲜红色,果色变化多样,观赏性强,可作为景观植物用于大田栽培或盆栽,适合贵州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新品种 黔辣14号 三系杂交种 食赏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水县线椒卓椒8号不同密度试验
10
作者 袁烨 薛明超 +5 位作者 张小容 邹天英 任家烈 王静 刘琴 肖泽俊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线椒品种卓椒8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2021年、2022年卓椒8号在习水县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窝距35 cm、2930株/667 m^(2)处理辣椒果长、果宽、单果质量等果实性状较好,单果质量较大,产量... 以线椒品种卓椒8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2021年、2022年卓椒8号在习水县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窝距35 cm、2930株/667 m^(2)处理辣椒果长、果宽、单果质量等果实性状较好,单果质量较大,产量最高。建议卓椒8号在习水县中高海拔区域种植密度以2900~3000株/667 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线辣椒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茜 肖红伟 +3 位作者 杨旭海 白竣文 娄正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6-281,共6页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并能减少褐变;90℃热水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护色的作用;但热风温度较高时,会延长干燥时间;110℃过热蒸汽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防止褐变的作用。经过预处理后的线辣椒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始终处于降速干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干燥 色泽 线辣椒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马文娟 同延安 +2 位作者 高义民 张树兰 孔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平衡施肥 品质 产量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广君 赵尊练 +2 位作者 巩振辉 赵海燕 梁丽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6-152,157,共8页
【目的】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方法】在实验室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陕椒2006"一株1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低浓度)和一株4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高浓度)对线辣椒、青椒、番茄、茄子和小麦种子发芽及... 【目的】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方法】在实验室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陕椒2006"一株1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低浓度)和一株4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高浓度)对线辣椒、青椒、番茄、茄子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分别测根长、芽长、茎粗、侧根数、根系活力、根冠比、POD、SOD和CAT的值)的化感效应(以蒸馏水为对照)。【结果】"陕椒2006"的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对芽长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均有抑制作用,对根长、芽长、根系活力则无明显影响。"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处理,均促进番茄根长和芽长的生长,且降低番茄侧根数和根冠比。"陕椒2006"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均对茄子的芽长和茎粗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侧根数和根冠比有降低作用。"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整体上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结论】随着"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大,对大部分受体作物的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根系分泌物 连作障碍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辣椒果实中几种营养物质和CAT、POD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海燕 赵尊练 +2 位作者 巩振辉 杨广君 郭建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确定不同加工目标线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探明果实品质变化的生理机制,以线辣椒品种(系)陕椒2006、L6、L3-2和2005-2共4个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各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1)果... 为确定不同加工目标线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探明果实品质变化的生理机制,以线辣椒品种(系)陕椒2006、L6、L3-2和2005-2共4个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各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1)果实中的VC和干物质含量(质量分数)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红熟期达到最高;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则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6~23 d)有一下降过程,以后又上升,最终也在接近红熟时达到最高。红熟期4品种的VC含量分别为170.340、175.898、200.996和173.944 mg/100g(FW),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2.853%、12.647%、12.873%和15.45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069、39.379、34.291和37.849 mg/g(FW),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27.111、28.125、25.508、26.974 mg/g(FW)。2)辣椒素总的变化趋势是,幼果期(花后16~23 d)含量很低(4品种分别为3.69、15.15、7.86和13.65 mg/g(DW)),并且增长缓慢,开花23 d后迅速增长,花后23~37 d的平均日增长量达2.082(陕椒2006)~5.706 mg/g(DW)(L3-2),绿熟期(花后37~44 d)达到高峰(4品种分别为45.408、55.072、87.994和83.734mg/g(DW)),随后平缓下降。因此,制做干辣椒或辣椒酱的线辣椒,其最佳采收期为红熟期,在此期间红色素及其他营养指标都到最高值;以提取辣椒素为目的的线辣椒,其最佳采收期则为绿熟期。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是果实发育前期较高,中期较低,后期又升高(花后16、37和58 d,4个品种的POD活性分别为32~64、16~23和16~29μg/(g·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开花后16、30和37 d较低,23、30和37 d之后较高。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与辣椒素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维生素C 蛋白质 可溶性总糖 干物质 辣椒素 POD CAT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杜磊 赵尊练 +3 位作者 巩振辉 郭建伟 牛哲辉 郭永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0,198,共4页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3个品系叶片内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步上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的处理下,2号、6号、L14的细胞膜透性分别为对照的1.38、1.47和1.35倍,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00、1.47和2.00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7、1.35和3.70倍。说明线辣椒可以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适应干旱逆境。L14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程度较低,渗透调节和耐旱能力较强;6号品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抵御能力相对较弱,2号品系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植密度对线辣椒根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建超 赵尊练 +4 位作者 郭长美 聂伟燕 史联联 徐乃林 郭建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322,共6页
为了研究线辣椒不同定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线辣椒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本试验以线辣椒品种"多娇"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即处理Ⅰ(49 500株/hm2)、处理Ⅱ(67 500株/hm2)、处理... 为了研究线辣椒不同定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线辣椒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本试验以线辣椒品种"多娇"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即处理Ⅰ(49 500株/hm2)、处理Ⅱ(67 500株/hm2)、处理Ⅲ(85500株/hm2),采用大田挖掘法测定线辣椒根系的主要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其物质积累。结果表明:线辣椒单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单株根尖数均与定植密度呈负相关,在植后第80天除根尖数外,上述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根鲜重、根干重、冠鲜重、冠干重与定植密度呈负相关,在植后第60天上述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观察期间,各处理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根冠比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线辣椒根系生长相对超前于地上部分。根系活力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处理Ⅲ根系活力比处理Ⅰ低3.52%,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随着定植密度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鲜重、干重)逐渐降低,处理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鲜重、干重)分别比处理Ⅱ高出1.92%、2.05%和1.07%,比处理Ⅲ高出20.27%、28.24%和26.9%。在小区产量方面,处理Ⅱ最高,为67.86 kg,处理Ⅲ次之,处理Ⅰ最低。处理Ⅰ与处理Ⅱ、处理Ⅲ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栽培密度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线椒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NaCl的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娟 罗光香 +2 位作者 李亭 李元兵 胡廷章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8,31,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线椒王和超级集结王2种线椒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2种线椒的的耐盐碱能力。在NaCl处理情况下,测定线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线椒王和超级集结王2种线椒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2种线椒的的耐盐碱能力。在NaCl处理情况下,测定线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2种线椒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线椒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150mmol/L NaCl处理下最高,而活力指数在100mmol/L NaCl处理下最高。超级集结王的发芽指标都在50mmol/L NaCl处理下最高。2种线椒幼苗在低NaCl浓度时(≤100mmol/L)生长状态都较好,进一步提高盐浓度到150mmol/L时,对线椒王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超级集结王的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说明线椒王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比超级集结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盐胁迫 种子 幼苗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线椒常温贮藏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冰燕 鲁晓翔 +2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陈绍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1-237,共7页
以线椒鲜果为原料,通过测定其叶绿素、Vc含量和可溶固形物质量分数等指标,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贮藏的线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椒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酯类组成... 以线椒鲜果为原料,通过测定其叶绿素、Vc含量和可溶固形物质量分数等指标,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贮藏的线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椒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酯类组成,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71.00%~85.92%,1-MCP处理组的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CK),说明1.MCP处理能够起到-定的保鲜作用;在相同贮藏期,1-MCP组的叶绿素与V。含量均高于CK组,并在贮藏6d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4.85±2.37)、(22.36±2.44)mg/100g,Vc含量分别为(30.63±0.67)、(31.48±1.23)mg/100g,且贮藏9d、12d时,2组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0d、12d时2组Vc含量差异显著(P〈0.05);CK组和1-MCP组的SSC分别降低了14.70%和12.48%。这表明1-MCP处理对线椒可以起到保绿作用,并可减缓其Vc含量变化速率,而对其SSC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减缓线椒在常温贮藏期的衰老进程,提高其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1-MCP GC—MS 叶绿素 Vc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线辣椒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尊练 严小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5期176-179,共4页
线辣椒作为制干辣椒的一个重要类型 ,在中国年种植约 4 3 3万hm2 ,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加入WTO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中国线辣椒产业将面临若干挑战 ,如老基地的污染引起残留超标... 线辣椒作为制干辣椒的一个重要类型 ,在中国年种植约 4 3 3万hm2 ,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加入WTO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中国线辣椒产业将面临若干挑战 ,如老基地的污染引起残留超标进而面临“绿色壁垒” ;品种相对单一且更新换代速度滞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 ;某些发展中的辣椒生产大国的崛起等。针对上述挑战 ,加强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方法研究 ,加强综合生产技术研究并建立绿色生产基地 ,发展加工品以逐步取代辣椒干的直接出口 ,在WTO规则范围内调整相关政策并加强“绿色补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线辣椒 产业发展 对策 生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与电子鼻对不同包装货架期线椒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冰燕 鲁晓翔 +2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陈绍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48-354,共7页
运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10℃贮藏15 d后进行常温货架期间线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并讨论3种不同包装(无包装、16μm PE、20μm PE)、不同货架期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椒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酯类、醛类和... 运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10℃贮藏15 d后进行常温货架期间线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并讨论3种不同包装(无包装、16μm PE、20μm PE)、不同货架期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椒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组成,无包装组(A组)果实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16μm PE膜包装组(B组),20μm PE膜包装组(C组)最小,C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A、B、C组的醛类物质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而降低,酯类挥发性物质则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而增加,C组的保鲜效果最好;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货架期1 d B、C组区分效果不理想;随着贮后货架时间的延长,不同包装组间的差异越明显,电子鼻区分效果也越好。电子鼻可以对不同货架期、不同包装厚度的线椒较好的判别区分,线椒挥发性成分受包装膜厚度以及时间长短的影响很大,LDA方法优于PCA方法。因此,电子鼻对线椒整体气味特征进行判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GC—MS 电子鼻 包装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