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indqvist型多酸-苯胺杂化固体的合成及光谱法检测维生素C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玉才
陈红曼
+2 位作者
邓人攀
燕音
苗志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14-521,共8页
以Lindqvist型六钼多酸为无机组分、苯胺为有机组分,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脱水法合成了共价键结合的六钼多酸苯胺杂化固体,采用核磁共振谱(~1 HNMR和^(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
以Lindqvist型六钼多酸为无机组分、苯胺为有机组分,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脱水法合成了共价键结合的六钼多酸苯胺杂化固体,采用核磁共振谱(~1 HNMR和^(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与苯胺相比,杂化物UV-Vis光谱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红移(37nm),表明Mo与N之间形成了叁键结构,增强了体系的共轭效应。红外光谱表明杂化物仍保持Lindqvist型多酸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发现杂化物溶液多次循环后吸光度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紫外可见探针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dqvist
型多酸
苯胺
杂化固体
红移
紫外可见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indqvist型多酸-苯胺杂化固体的合成及光谱法检测维生素C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玉才
陈红曼
邓人攀
燕音
苗志伟
机构
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兵团化学工程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出处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14-521,共8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6D01A016)资助
文摘
以Lindqvist型六钼多酸为无机组分、苯胺为有机组分,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脱水法合成了共价键结合的六钼多酸苯胺杂化固体,采用核磁共振谱(~1 HNMR和^(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与苯胺相比,杂化物UV-Vis光谱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红移(37nm),表明Mo与N之间形成了叁键结构,增强了体系的共轭效应。红外光谱表明杂化物仍保持Lindqvist型多酸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发现杂化物溶液多次循环后吸光度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紫外可见探针可循环使用。
关键词
lindqvist
型多酸
苯胺
杂化固体
红移
紫外可见探针
Keywords
lindqvist polyacid
aniline
hybrid solid
red-shifted
UV-visible probe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indqvist型多酸-苯胺杂化固体的合成及光谱法检测维生素C
张玉才
陈红曼
邓人攀
燕音
苗志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