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n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ube Bulbs in Lilium brownii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红美 令狐克勇 方小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1期18-20,53,共4页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bulb scale as explants, the proliferation method of Guizhou Lilium brownii were studied with 3%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MS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orm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bulb scale as explants, the proliferation method of Guizhou Lilium brownii were studied with 3%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MS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orm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isinfect the bulbs of Lilium brownii with 3% sodium hypoehlorite, moreover, the sodium hypochlorite is very cheap and harmless to researcher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MS + NAA 0.3 mg/L + 6-BA 1.5 mg/L is optimum for the induction of bulbs and, the basal part of Lilium brownie is the optimum explants. After culture for 25 d on the same medium, the tube bulbs could be obta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strong and new roots. The survival rate is over 90% for transplantation of tube bulbs with diameter between 1-2cm. The method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an proliferate abundant Lilium brownii seedling in shor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brownii Tube bulbs INDUCTION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Climatic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Longhui 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2
作者 Weiwei LV Depei ZOU +2 位作者 Xiaokang TANG Ranli QING Yaqiong T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6期88-91,共4页
Based on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ata at Longhui National Station during 1981-2021,temperature at 22 regional stations during 2011-2021,and lily planting information of Longya Lily Base,the feasibility ... Based on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ata at Longhui National Station during 1981-2021,temperature at 22 regional stations during 2011-2021,and lily planting information of Longya Lily Base,the feasibility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general,th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Longhui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L.brownii var.viridulum.Among them,the south hilly area was the most suitable climate area,and the north mountain area was the suitable climate area,and the northwest mountain area was the more suitable climate area.It should sufficiently use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Longhui,do a good job i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L.brownii var.viridulum,and provide favorable meteorological guarantee for farmers,to reduce the impact of advers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L.brownii var.viridulum,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ily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UNSHINE Climatic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LbAGPS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张进忠 李朝生 +3 位作者 韦莉萍 陈翠云 刘翠花 孙嘉曼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目的】克隆龙牙百合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编码基因(LbAGPS1),并分析其表达模式,为通过调节该基因表达进而促进百合鳞茎淀粉合成积累及膨大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龙牙百合组培苗幼嫩叶片... 【目的】克隆龙牙百合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编码基因(LbAGPS1),并分析其表达模式,为通过调节该基因表达进而促进百合鳞茎淀粉合成积累及膨大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龙牙百合组培苗幼嫩叶片中克隆到LbAGPS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LbAGPS1基因在龙牙百合叶片、鳞片、鳞茎盘等组织部位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LbAGPS1基因包含1个完整的长度为156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个由522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23.56%)、β-折叠(20.12%)、无规则卷曲(50.38%)、β-转角(5.94%)组成;LbAGPS1蛋白具有葡萄糖-1-磷酸腺苷酸转移酶特征结构,属于cl33437家族蛋白,具有PLN02241、GlgC保守结构域及9个低聚物界面特征与10个配体结合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LbAGPS1蛋白与亚洲百合AGPase蛋白小亚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bAGPS1蛋白在烟草叶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叶绿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bAGPS1基因主要在龙牙百合的鳞茎中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叶片与鳞茎盘的相对表达量,鳞茎中又以内部鳞片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中部、外部鳞片。【结论】LbAGPS1基因编码蛋白含有cl33437家族PLN02241、GlgC保守结构域及特征位点,主要在鳞茎的鳞片发育过程中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LbAGPS1 淀粉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百合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花粉活力比较分析
4
作者 周利 孙梦姗 +4 位作者 谢进 宋荣 郑思乡 蔡柳 谢育弟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为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栽培的药食两用百合育种材料,选择龙牙百合和沅陵野百合这2种百合资源进行株高、茎粗、冠幅、叶片数、单果重和花期等性状比较,并对不同花期花粉活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百合资源性状差异显著,野百合... 为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栽培的药食两用百合育种材料,选择龙牙百合和沅陵野百合这2种百合资源进行株高、茎粗、冠幅、叶片数、单果重和花期等性状比较,并对不同花期花粉活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百合资源性状差异显著,野百合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朵数、单果重、鳞茎横径、叶片长度和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龙牙百合,龙牙百合的冠幅和可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野百合。龙牙百合花期在5月12日至27日,野百合花期在5月28日至6月12日,2种百合资源花粉活力在盛花期分别达到86.4%和32.81%,野百合花粉活力显著高于龙牙百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资源 龙牙百合 野百合 农艺性状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龙牙百合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尹乐斌 李敏娟 +2 位作者 黄秋萍 龙盼 唐衍洲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龙牙百合风味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真空冷冻干燥以及热风干燥后的龙牙百合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下,龙牙百合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由酸类、醇类、酯类、烷类、...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龙牙百合风味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真空冷冻干燥以及热风干燥后的龙牙百合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下,龙牙百合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由酸类、醇类、酯类、烷类、烯烃类、醛类和酮类组成。真空冷冻干燥下龙牙百合检测到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酯类物质(5种,15.65%)较多,其中醋酸(0.52%)、己醛(6.35%)、辛醛(0.25%)、正壬醛(1.79%)、三甲基戊基酯(10.21%)含量较高,还保留了菲醇醋酸酯(0.25%)等活性成分,而热风干燥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仅有16种。本研究为高品质龙牙百合干燥技术的选择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润根 于鑫 +2 位作者 孙琴琴 黄翠翠 曾慧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7-1495,共9页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ia arborescen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不同培养基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病原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5℃,pH值5.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浸膏,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菌落致死温度为50℃。在7种参试药剂中,木霉菌抑制作用最强,其半数效应浓度(EC_(50))和90%效应浓度(EC_(90))值最低,分别是8.758×10^(-5)和0.198 mg·L^(-1);噁唑菌酮代森锰锌的毒力最低,EC_(50)和EC_(90)值分别为13.713和816.937 mg·L^(-1)。本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褐斑病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褐斑病 枝状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promoter analysis of LbgCWIN1 and its expression profiles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sucrose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ily
7
作者 Cong Gao Shiqi Li +4 位作者 Yunchen Xu Yue Liu Yiping Xia Ziming Ren Yun Wu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5-555,共11页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are key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sucrose allocation in higher pla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WIN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ulblet initiation process in bulbous crops,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Here, a CWIN gene of Lilium brownii var. giganteum(Lbg) was identified and amplified from genomic DNA.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bgCWIN1 was highly upregulated exactly when the endogenous starch degraded in non-sucrose medium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b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motif, and domain analysis of LbgCWIN1 protein and CWINs in other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all sequences of these CWIN proteins were highly conserved.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LbgCWIN1 possessed a number of alpha-amylase-, phytohormone-, light-and stress-responsive cis-elements. Meanwhile, β-glucuronidase(GUS) assay showed that the 459 bp upstream fragment from the translational start site displayed maximal promoter activity.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bgCWIN1 migh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and be in the response to degradation of endogenous st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brownii var.giganteum LbgCWIN1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moter analysis Bulblet ini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果烈应用百合乌药药对临床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海悦 李朝 +2 位作者 董钊瑜 费楠 陆艳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95-298,314,共5页
总结李果烈教授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疾病的经验。临床中,李老既传承经典,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肝胃不和之胃疾,又开拓创新,秉承异病同治的中医思想,基于脏腑病机理论,将百合乌药药对灵活应用于中晚期帕金森病、糖尿病肾病、抑郁症的临... 总结李果烈教授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疾病的经验。临床中,李老既传承经典,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肝胃不和之胃疾,又开拓创新,秉承异病同治的中医思想,基于脏腑病机理论,将百合乌药药对灵活应用于中晚期帕金森病、糖尿病肾病、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屡获良效。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烈 帕金森病 糖尿病肾病 抑郁症 百合乌药 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玩涛 程茜菲 +1 位作者 彭修娟 王青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4,68,共8页
以百合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 以百合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得率为12.69%;在相对湿度43%、81%下,百合多糖的吸湿过程均符合Weber-Morris模型;在干燥硅胶环境下,百合多糖48 h保湿率为9.21%,具有一定的保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多糖 提取工艺 动力学模型 吸湿性能 保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镉对龙牙百合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吴家萌 黄雅媛 +5 位作者 把德功 王薪琪 覃思 邓玉玲 雍志标 雷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3-990,共8页
为探究土壤不同含量Cd对龙牙百合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对照(无Cd)、低(0.86 mg·kg^(-1))、中(2.16 mg·kg^(-1))、高(4.76 mg·kg^(-1))Cd含量的盆栽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龙牙百合植... 为探究土壤不同含量Cd对龙牙百合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对照(无Cd)、低(0.86 mg·kg^(-1))、中(2.16 mg·kg^(-1))、高(4.76 mg·kg^(-1))Cd含量的盆栽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龙牙百合植株的生长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龙牙百合各部位Cd含量分布为下盘根>叶>地上茎>地下茎>上盘根>鳞茎,各处理下鳞茎Cd含量最低,最安全。在中浓度Cd处理下,百合下盘根的富集能力大于上盘根。土壤Cd浓度增加显著提高了龙牙百合鳞茎向地下茎的转移系数(P<0.05)。百合叶、地上茎、鳞茎和下盘根的丙二醛含量在高浓度Cd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了11.72%、11.31%、133.72%和79.37%(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随Cd含量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龙牙百合有较强的耐Cd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龙牙百合 生理响应 转移系数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远缘杂交后代鉴定及枯萎病抗性评价
11
作者 李泽 陈淼 +6 位作者 周利 孙梦珊 向维 马杰 郑思乡 曾建国 李玉帆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186,共15页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在栽培过程中容易感染枯萎病,而观赏百合中的部分品种具有较强的枯萎病抗性。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龙牙百合杂交后代,该文选择抗病性强的观赏百合品种与龙牙百合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SSR分子标...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在栽培过程中容易感染枯萎病,而观赏百合中的部分品种具有较强的枯萎病抗性。为了培育抗枯萎病的龙牙百合杂交后代,该文选择抗病性强的观赏百合品种与龙牙百合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并对杂交后代的枯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Black stone’等亚洲百合杂种系品种枯萎病抗病性较强,而龙牙百合、‘Pink planet’等品种枯萎病抗性最弱。(2)将龙牙百合作母本的正交组合共获得28个蒴果,最终获得3株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的杂种苗;将龙牙百合作父本的反交组合共获得74个蒴果,最终获得1株‘Strawberry event’×龙牙百合的杂种苗。(3)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的3个杂种株系为真实杂种,‘Strawberry event’×龙牙百合的1个杂种株系为假杂种。(4)所获得的3个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杂种株系枯萎病抗性均为中抗。该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与观赏百合的远缘杂交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后期培育枯萎病抗性强的百合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远缘杂交 枯萎病抗性 胚珠培养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龙牙百合种植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郭庄正 陈咸吉 +7 位作者 向蒙 王哲 吴树连 郝晓峰 刘甫智 汪启明 周楚人 彭国平 《作物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为了降低龙牙百合栽培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龙牙百合的产量和品质,设置空白地、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种植模式(PM+OTF)与传统露地栽培模式(OFC)3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种植模式的改变对龙牙百合地... 为了降低龙牙百合栽培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龙牙百合的产量和品质,设置空白地、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种植模式(PM+OTF)与传统露地栽培模式(OFC)3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种植模式的改变对龙牙百合地下部生长微生物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M+OTF模式的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较OFC模式低,但群落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2种栽培模式土壤的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CA主成分分析表明,PM+OTF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更接近空白地。土壤真菌与细菌群落组成分析显示,2种栽培模式在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细菌的被孢霉属(Aquisphaer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真菌的珊瑚菌属(Clavaria)、踝节菌属(Talaromyces)、莫蒂埃菌属(Mortierella)、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产量来看,与OFC模式相比,PM+OTF模式增产10.5%,优品率提高31.9%,叶面病害显著降低。综合分析,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种植模式具有控制和减轻龙牙百合病害发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栽培 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3
作者 段美慧 张卫青 +3 位作者 梁伟 郭洪位 朱成光 晏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0-326,共7页
本文研究鲜品百合鳞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方法对鲜品百合鳞茎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本文研究鲜品百合鳞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方法对鲜品百合鳞茎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鲜品百合鳞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feruloyl-6-O-(4-O-glucopyranosyl)feruloylsucrose(1)、3',6-di-O-feruloylsucrose(2)、王百合苷A(3)、王百合苷B(4)、王百合苷C(5)、王百合苷E(6)、王百合苷F(7)、2,2-[bis-4-(2,3-dihydroxypropoxy)phenyl]propane(8)、黄芩苷(9)、芦丁(10)、齐墩果酸(11)、β-谷甾醇(12)、儿茶素(13)、表儿茶素(14)、山柰酚(15)和槲皮素(16)。其中,化合物1、2、4、6、7和9为首次从百合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对百合呈色合成调控的研究
14
作者 孙程程 徐华 +1 位作者 李晓辉 曹雨薇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生长素作为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具有参与花色合成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百合鳞片喷施不同浓度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发现抑制剂处理后提前呈色,而200 mg/L IAA处理花青素苷含量最高,300 mg/L IAA花青素苷含量最低.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 生长素作为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具有参与花色合成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百合鳞片喷施不同浓度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发现抑制剂处理后提前呈色,而200 mg/L IAA处理花青素苷含量最高,300 mg/L IAA花青素苷含量最低.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花青素苷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抑制剂NPA和TIBA处理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表现为显著上调.通过对生长素调控百合鳞片花青素苷合成的研究,初步探究生长素对百合呈色合成的调控作用,以期丰富激素对单子叶植物百合的呈色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生长素 花青素苷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鳞茎腐烂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细菌筛选
15
作者 梁丽 刘少芳 +5 位作者 朱笃 黄雨珊 郑钦元 吉鸿杰 占梦婷 陈敏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1-498,共8页
百合鳞茎腐烂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百合品质和产量.该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江西省万载县龙牙百合鳞茎腐烂病原菌,利用离体实验验证其致病性;运用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健康鳞茎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 百合鳞茎腐烂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百合品质和产量.该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江西省万载县龙牙百合鳞茎腐烂病原菌,利用离体实验验证其致病性;运用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健康鳞茎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和拮抗细菌种类.共筛选出4种龙牙百合鳞茎致病的菌株:Fusarium foetens L1、Fusarium sp.L3、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F5、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F7.以L1、L3、F5、F7为供试靶标菌,从48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防治效果最好的生防细菌,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R12.该菌株对4株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L1、L3、F5和F7的抑制率分别为59.62%、38.24%、12.82%、54.39%.该菌株具有分泌IAA和产生铁载体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研究成果为龙牙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该病害的微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鳞茎腐烂病 拮抗细菌 病原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技术改良研究
16
作者 杨林澔 陈淼 +2 位作者 李庠 马杰 李玉帆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13,20,共5页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 为了准确观测龙牙百合鳞茎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过程,以龙牙百合冷藏期间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制片法的基础上,对脱水、透明等步骤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佳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试验获得的百合鳞茎生长点石蜡切片制作改良方法为:将百合鳞茎剥开鳞片至可观察到茎尖生长点,修整为5mm大小的立方体投入FAA固定液中,保存一周;用85%乙醇(2 h)、95%乙醇(2h)、100%乙醇(3h)进行脱水处理,再用二甲苯与乙醇等比例溶液(2h)、纯二甲苯(3h)进行透明处理;将透明好的材料放入石蜡+二甲苯溶液(体积比2∶3)中,在37℃的恒温箱中浸蜡2d,期间多次少量加入石蜡;之后在60℃恒温箱更换纯石蜡2次,每次4 h,浸蜡后的材料在60℃的操作台上包埋,再切成厚10μm的薄片,待蜡片完全伸展,将蜡片粘于均匀涂抹了赫伯特粘片剂的载玻片上,37℃烤片5h,脱蜡复水后用1%甲苯胺蓝染液稀释150倍染色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鳞茎生长点 石蜡切片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傅春燕 陈宇 +3 位作者 刘永辉 廖雅芳 刘莎 刘晓飞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治疗抑郁症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ETCM、BATMAN-TCM和SymMap数据库筛选百合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抑郁症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并在STRING...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治疗抑郁症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ETCM、BATMAN-TCM和SymMap数据库筛选百合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抑郁症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并在STRING数据库获得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获得关键靶点和活性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分子对接验证。结果4个数据库共发现百合治疗抑郁症的6种活性成分和52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豆甾醇、β-谷甾醇、百合皂苷、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Δ5-胆甾-16,22-二氧基-3-O-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活性成分与ESR1、CYP1A1、JUN、CYP3A4等关键靶点通过氢键、静电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形成稳定的构象。GO富集分析表明,关键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与靶向膜的SRP依赖性共翻译蛋白、胞浆核糖体小亚单位、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百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主要通过参与调节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结论百合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机制而发挥作用,可为进一步开展百合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中药材百合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沫君 《饮料工业》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百合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酸蒸馏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含量。选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在线产生40mmol/L KOH淋洗液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以抑制型电导检测器...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百合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酸蒸馏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含量。选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在线产生40mmol/L KOH淋洗液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以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在0.0μg/mL~2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2.26mg/kg,定量限为7.53mg/kg,回收率为91.52%~98.65%(RSD值为0.89%~1.54%),精密度为0.40%~0.5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批量处理时间短、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适合百合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二氧化硫 离子色谱 电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大叶种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勇 罗华 +3 位作者 王兴辉 曾健强 陈潇 罗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47-52,共6页
为了保护和繁殖地方百合优势变种,以龙牙百合大叶种的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外植体不同取材部位和HgCl2处理时间的灭菌效果以及不定芽诱导培养、不定芽增殖培养、小鳞茎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探讨并建立植株再生体... 为了保护和繁殖地方百合优势变种,以龙牙百合大叶种的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外植体不同取材部位和HgCl2处理时间的灭菌效果以及不定芽诱导培养、不定芽增殖培养、小鳞茎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探讨并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龙牙百合大叶种进行组织培养时,外植体取材以鳞茎中层鳞片为宜,适宜的灭菌方法为75%乙醇浸泡30 s+30%NaClO处理10 min+0.1%HgCl2浸泡12 min,污染率为12.83%,成活率为85.50%;不定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时,诱导率为81.17%,分化系数为6.34;不定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为6.11;小鳞茎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数为11.3条,生根率达到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大叶种 鳞片 灭菌 诱导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杂交后代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0
作者 刘倩 张敏 李玉帆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目的】为了扩大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杂种株系LB-2的群体数量,建立及优化龙牙百合杂种后代离体再生体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百合鳞片不定芽诱导和鳞茎膨大生根的影响。【结果】百... 【目的】为了扩大龙牙百合בBlack Stone’杂种株系LB-2的群体数量,建立及优化龙牙百合杂种后代离体再生体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百合鳞片不定芽诱导和鳞茎膨大生根的影响。【结果】百合鳞片在配方为MS+1.0 mg/L NAA+1.5 mg/L 6-BA+1.0 mg/L KT+30 g/L蔗糖+7.5 g/L琼脂培养基中的平均出芽数和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2.33个和93.33%;在鳞茎膨大倍数和根系生长状况方面,百合鳞茎在配方为MS+0.2 mg/L NAA+0.5 g/L AC+80 g/L蔗糖+7.5 g/L琼脂培养基中的膨大倍数和生根效果最优,鳞茎膨大倍数为2.4,并且根系粗壮且较多。【结论】本研究通过激素浓度组合及优化激素配置,优化了从鳞片诱导成芽到小鳞茎生长膨大生根整个过程的组培离体再生体系,该体系可为今后龙牙百合杂交后代的组培繁育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龙牙百合 杂交后代 增殖扩繁 鳞茎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