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New Eremophilenolides from Ligularia fischeri 被引量:2
1
作者 Wen Shu WANG Kun GAO Zhong Jian JIA(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tional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 Lanzhou V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7期571-572,共2页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L. fischeri afforded two new eremophilenolid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6 beta-methoxy-8 beta-hpdroxy-eremophil-7(11)-en-12,8 alpha-olide 1; 6-oxo-8 beta-hydroxy-eremophil-7(11)-en- 12.8 alp...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L. fischeri afforded two new eremophilenolid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6 beta-methoxy-8 beta-hpdroxy-eremophil-7(11)-en-12,8 alpha-olide 1; 6-oxo-8 beta-hydroxy-eremophil-7(11)-en- 12.8 alpha-olide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ularia fischeri COMPOSITAE eremophilenolide SESQUITERP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chelactone:A novel eremophilane dimer from Ligularia fischeri 被引量:1
2
作者 Hong Zhao Cheng Wu Weng +3 位作者 Xin Tian Peng Xiang Lai Jian Jun Huang Wei Dong Xi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13-615,共3页
A novel eremophilane dimer,named fischelactone(1),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Ligularia fischeri.Complete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this compound was performed by HRESIMS,IR,1D NMR and 2D NMR(;H-;H COSY,HMBC,HMQ... A novel eremophilane dimer,named fischelactone(1),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Ligularia fischeri.Complete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this compound was performed by HRESIMS,IR,1D NMR and 2D NMR(;H-;H COSY,HMBC,HMQC and NOESY)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ularia fischeri SESQUITERPENOID Eremophilane dimer Fischelact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System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Nutrients and Phytochemicals in Ligularia fischeri 被引量:1
3
作者 WEI Hao MANIVANNAN Abinaya +1 位作者 CHEN Yuze JEONG Byoung Ryo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A hydroponic cultiv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nutraceutical properties of Ligularia fischeri(Ledeb.) Turcz, during which nutrient uptake by the plant from nutrient solution was measured using inductiv... A hydroponic cultiv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nutraceutical properties of Ligularia fischeri(Ledeb.) Turcz, during which nutrient uptake by the plant from nutrient solution was measured using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AES).Based on the obtained data, the uptake of macro and micro elements per gram of fresh weight was calculated. The uptake of macro-elements of NH_4^+-N,NO_3^--N, K, S, P, Ca,and Mg were 1,62,4.27, 8.41,1.19, 2.59, 2,79, and 0.84 mg·g^(-1) FW and micro-elements of B, Fe, Mn, Mo, Cu, and Zn were 9.91,22.31,25.73,2.51,2.91, and 5.07 μg·g^(-1) FW.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cultivation systems on growth and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fischeri were compared. The greatest biomass was observed in the hydroponic cultivation system with continuous circulation nutrient solution compared to natural soil and Tosilee media based culture systems. The recirculated hydroponic syste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s of the leaf, petiole, and root extracts by 17.6%, 30.60%, and 20.9% more compared to the soil grown. The recirculated hydroponic system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root extracts by 55.9% more compared to the soi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elements,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it was concluded that hydroponic cultivation system is the optimal method to enhance medicin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ularia fischeri hydroponic culture MICRONUTRIENT MACRONUTRIENT PHYTOCHEMICAL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中7种倍半萜的含量
4
作者 李俊 崔蕾 +3 位作者 李晓杰 曹爱兰 张丽军 杜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根、茎、叶)中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7种被测成分在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根、茎、叶)中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7种被测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在95.18%~97.61%,RSD在0.41%~1.60%;被检测的7种倍半萜类成分在葫芦七根、茎、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明显,根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相对较多,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葫芦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七 HPLC法 不同部位 倍半萜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蹄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俊平 王彩芳 +3 位作者 刘婷 张雁冰 刘延泽 张振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14-1016,共3页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十五烷(11)。其中酚类化合物1~5、倍半萜类化合物9~10及脂烃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倍半萜 酚类成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姚艳红 李承范 +1 位作者 张小勇 朴英爱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231-4232,共2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种植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蹄叶橐吾叶中VB1、VB2、VC、VPP、VE和叶酸及胡萝卜素... [目的]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种植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蹄叶橐吾叶中VB1、VB2、VC、VPP、VE和叶酸及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种植的,叶中又高于茎中的;野生蹄叶橐吾的叶和嫩茎中微量元素总量明显高于种植的元素的。[结论]野生和种植蹄叶橐吾在食品工业与医药领域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蹄叶橐吾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美彩 焦威 +1 位作者 董玮玮 鲁润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76-778,836,共4页
从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的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2-hydrox-platyphyllide(1),liguhodgsonal(2),ligujapone(3),6′-亚油酰基-β-胡萝卜苷(4),Lupeol(5),6,7-二羟基香豆素(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 从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的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2-hydrox-platyphyllide(1),liguhodgsonal(2),ligujapone(3),6′-亚油酰基-β-胡萝卜苷(4),Lupeol(5),6,7-二羟基香豆素(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2S,3S,4R,12E)-N-[2′-(R)-羟基二十二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二十碳-12-烯(9),单硬脂酸甘油酯(10),α-羟基二十四烷酸(11),1,3-二棕榈酸甘油酯(12),二十七烷醇(13)。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橐吾 倍半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紫菀类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一)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勉 赵显国 +3 位作者 王峥涛 李志猛 徐珞珊 徐国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6,共6页
山紫菀类药材主流商品的基源有7种,即:蹄叶橐吾Ligulariafischeri(Ledeb.)Turcz.,鹿蹄橐吾L.hodgsoniHook.,狭苞橐吾L.intermediaNakai,川鄂橐吾L.wilso... 山紫菀类药材主流商品的基源有7种,即:蹄叶橐吾Ligulariafischeri(Ledeb.)Turcz.,鹿蹄橐吾L.hodgsoniHook.,狭苞橐吾L.intermediaNakai,川鄂橐吾L.wilsoniana(Hemsl.)Greenm.,毛苞橐吾L.sibirica(L.)Cas.var.araneosaDC.,离舌橐吾L.veitchiana(Hemsl.)Greenm.和黄亮橐吾L.caloxantha(Diels)Hand.-Maz.,对其生药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紫菀 蹄叶橐吾 鹿蹄橐吾 中药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伟佳 程崑 +2 位作者 王玉 李丽波 李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与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 5μg/ml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 目的研究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与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 5μg/ml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降低COX-2的蛋白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与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共同作用后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结论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通过抑制p38 MAPK磷酸化而抑制了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表达,这可能是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发挥抗炎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 脂多糖 环氧化酶-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尤婷婷 姜燕 +2 位作者 于润美 张海悦 周玲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29,共5页
利用壳聚糖絮凝纯化作用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50 m L粗多糖溶液(浓度为20 mg/m L)中加入2%壳聚糖溶液1 m L,絮凝温度30℃下处理60 min,得到的精制蹄叶... 利用壳聚糖絮凝纯化作用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50 m L粗多糖溶液(浓度为20 mg/m L)中加入2%壳聚糖溶液1 m L,絮凝温度30℃下处理60 min,得到的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DPLF)多糖损失率为42.81%,蛋白质脱除率为85.03%,脱色率为81.74%。DPLF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DPLF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0.035 1、1.459 1 mg/m L和0.154 8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叶多糖 壳聚糖法 絮凝作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槖吾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尤婷婷 姜燕 +2 位作者 张海悦 张鑫 李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测其特征基团,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已脱除蛋白的多糖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得到其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酸∶岩藻糖=43.5∶6.0∶23.6∶11.5∶6.3∶5.4∶1.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槖吾 多糖 Box-Benhnken法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婵璞 刘冬云 王卫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蹄叶橐吾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进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NaCl、Na2SO4溶液浸种处理,对蹄叶橐吾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发芽情况最好;赤霉素对蹄叶橐吾种子有促... 为了研究蹄叶橐吾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进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NaCl、Na2SO4溶液浸种处理,对蹄叶橐吾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发芽情况最好;赤霉素对蹄叶橐吾种子有促进作用,蹄叶橐吾种子在较低的赤霉素浓度(50-100mg/L)处理下发芽率最高且发芽最整齐;盐分对蹄叶橐吾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Na2SO4溶液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溶液,当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的浓度分别达到150、175mmol/L后会导致种子不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温度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朴香兰 秘效媛 +1 位作者 朴惠善 田燕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10-2411,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蹄叶橐吾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蹄叶橐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氯仿为溶剂超声提取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溶性各组成成分的相...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蹄叶橐吾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蹄叶橐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氯仿为溶剂超声提取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溶性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成分,占脂溶性总成分的71.58%。结论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2.98%)、(E)-3,7-二甲基-1,3,6-辛三烯(15.07%)、(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3.61%)、石竹烯(3.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二环[3.1.1]庚-2-烯(6.20%)、α-法呢烯(4.09%)、反式角鲨烯(26.9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萃取物通过NF-κB通路降低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春艳 刘万全 +4 位作者 吕艳欣 陈萍 董静 王玉 李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9-1855,共7页
目的探究蹄叶橐吾提取物(ethanolic extract of ligularia fischeri,EEOLF)的抗炎作用机制,为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LF)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于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 目的探究蹄叶橐吾提取物(ethanolic extract of ligularia fischeri,EEOLF)的抗炎作用机制,为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LF)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于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分6组,即空白对照组、EEOLF组、LPS组、LPS+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Ammonium 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组、LPS+EEOLF组、LPS+EEOLF+PDTC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细胞核内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药物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IL-1β及TNF-α的释放量。结果与空白组对照比较,LPS能显著增加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01);与LPS组比较,EEOLF能显著下调LPS诱导增加的NF-κB p65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01)。与空白组比较,LPS能显著增加炎症因子L-1β及TNF-α的分泌(P<0.001);与LPS组比较,蹄叶橐吾提取物(ethanolic extract of ligularia fischeri,EEOLF)能显著降低LPS诱导增加的L-1β及TNF-α的分泌(P<0.001)。在NF-κB抑制剂PDTC作用下,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减弱,并且在PDTC存在下,EEOLF能更加明显降低LPS所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结论EEOLF通过作用于NF-κB通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醇化乙酸乙酯萃取物 脂多糖 NF-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娟 李彦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92-95,共4页
蹄叶橐吾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皂甙,此外还含其它萜类、肽类等;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抗瘤,抗菌,消炎等活性。对国内外学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为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蹄叶橐吾 菊科 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和山紫菀微量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积霞 白素平 +2 位作者 席荣英 董丽 祝振富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紫菀和山紫菀中 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紫菀和山紫菀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 紫菀 山紫菀 微量元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微量元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敬东 姚艳红 李承范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ICP-MS对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人工栽培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1-146ng·g^-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5.6%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 利用ICP-MS对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人工栽培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1-146ng·g^-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5.6%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3.8%~106.0%之间.野生蹄叶橐吾的叶和嫩茎中微量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人工栽培的,但有害元素铅、砷和镉的含量低于人工栽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蹄叶橐吾 微量元素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丽波 王玉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6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研究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检测该提取物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产生能力及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 目的研究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检测该提取物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产生能力及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能明显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可以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国超 黄楠 +2 位作者 廖萍 徐娜 姜长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以蹄叶橐吾嫩茎为培养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移栽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MS+BA 0.3 mg/L+2,4-D 1.5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6 mg/L+NAA 0.1 mg/L是愈伤组织和不定... 以蹄叶橐吾嫩茎为培养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移栽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MS+BA 0.3 mg/L+2,4-D 1.5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6 mg/L+NAA 0.1 mg/L是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1 mg/L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定植的试管苗具有植株整齐、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等特点,同时保持了野生蹄叶橐吾的所有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愈伤组织 快速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橐吾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蒙蒙 崔敬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4-152,共9页
该文探究蹄叶橐吾黄酮(flavonoids from Ligularia fischeri,FLF)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能力。以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FLF,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FLF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还原力、DPPH·... 该文探究蹄叶橐吾黄酮(flavonoids from Ligularia fischeri,FLF)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能力。以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FLF,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FLF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还原力、DPPH·清除率和ABTS^(+)·清除率进行测定,探究FLF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68 m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1 min、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190 W、提取时间74 min,此工艺下FLF得率为2.05%。FL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弱于维生素C。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酶解法可以有效提高FLF的得率,得到的FLF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黄酮 提取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