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重症基底节血肿效果比较
1
作者 刘轶刚 赵梦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 目的探究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骨瓣组(35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与小骨窗组(35例,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arthel指数较手术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较手术前降低,且小骨窗组GCS评分与Barthel指数高于大骨瓣组,NIHSS低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大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大骨瓣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总体预后情况优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大骨瓣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改善重症基底节血肿状况,但相比较而言,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在改善患者昏迷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改善预后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 重症基底节血肿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
作者 王业绩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与研究组(40例,实施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与研究组(40例,实施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原始的脑出血量表(OICH)评分及术后不同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96.54±10.46)min短于对照组的(124.81±10.79)min,术中出血量(86.92±10.78)ml少于对照组的(143.78±10.82)ml,血肿清除率(87.86±1.14)%高于对照组的(79.92±1.18)%(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OICH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OICH评分(1.21±0.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2)分(P<0.05)。两组术后2周ADL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76.15±6.35)、(86.16±6.74)分,均较对照组的(69.37±4.23)、(75.18±5.82)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血肿增大的风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锦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03-705,共3页
目的研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血肿增大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117例,所有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根据术后CT检查血肿是否增大分为发生组(n=62)与未发生组(n=5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 目的研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血肿增大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117例,所有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根据术后CT检查血肿是否增大分为发生组(n=62)与未发生组(n=5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鹿特丹CT评分(Rotterdam CT)、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65岁、瞳孔散大、发病至开颅时间<4h占比及RotterdamCT评分、血糖、骨瓣最大径明显高于非血肿增大组,GC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otterdam CT评分、GCS评分、瞳孔状态、发病至开颅时间、血糖、骨瓣最大径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肿增大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瞳孔状态、GCS评分、Rotterdam CT评分、发病至开颅时间、血糖、骨瓣最大径可预测患者术后血肿情况,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 血肿增大 瞳孔状态 骨瓣最大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效果
4
作者 齐俊青 申法政 吕爱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对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出血灶周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对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出血灶周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密封信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抽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4 d的脑水肿指数、脑脊液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脑水肿指数均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脑脊液IL-1β、S-100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能够有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灶周水肿,改善脑水肿程度,减轻脑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水肿 立体定向手术 开颅大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润华 单大勇 +1 位作者 陈国永 陈培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 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骨瓣开颅手术 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赖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7期76-79,共4页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B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分、应激反应[丙二醛(MDA)、P物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NIHSS、mR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SOD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更有助于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骨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林 陈森 +2 位作者 聂文 刘娟 祁晓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部位出血导致脑疝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部位出血导致脑疝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结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后炎症因子及颅内压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VEGF和bFGF水平分别为(80.2±9.3)pg/mg和(42.9±6.3)pg/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5、16.997,P均<0.05),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者,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骨瓣复位 脑出血 脑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园 梁春东 张海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SE、GFAP、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高于对照组的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指标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其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开颅术 神经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微创小骨窗手术与标准开颅治疗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凤英 李小青 +1 位作者 王学蛟 蒋凤凤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窥镜微创小骨窗手术与标准开颅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窥镜微创小骨窗手术与标准开颅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窥镜下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后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神经内窥镜微创小骨窗手术可提供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窥镜微创小骨窗手术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
10
作者 汪小飞 苏拯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ADL评分较高,mRS、MES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术应用优势显著,可加速术后恢复,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
11
作者 程广东 赵成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开颅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观察组(53例,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 目的分析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开颅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观察组(53例,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常规组,术后卧床时长、总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观察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高于常规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脊液压及脑灌注压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微循环抵抗指数、平均血流速度及循环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伤性脑膨出、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较佳的手术效果与预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大骨瓣开颅手术 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杨恒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139-141,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指标(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幅度)水平、预后良好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提高预后良好率,以及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预后 临床症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13
作者 马壮 孙德超 李振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内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颅手术组(40例)与微创手术组(42例)。...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内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颅手术组(40例)与微创手术组(42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围术期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微创手术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与整体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术后1m,微创手术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显著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提升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血肿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研究
14
作者 董朋 吴长周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究对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开展神经内镜下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 目的 探究对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开展神经内镜下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内镜组,再将开展开颅显微手术的58例患者作为显微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血量变化情况、出院时脑出血症状缓解评分、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和手术预后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脑部血肿都得到了有效清除,并且使用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后残余血量更少,对血肿部位的清除更为彻底(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脑出血不适症状表现都低于5分(P>0.05);两组均有超过半数的患者获得了较好预后,并且内镜组预后情况更加理想(P<0.05);内镜组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更低(P<0.05)。结论 对于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无论是内镜手术还是开颅显微手术,都能有效清除其脑部血肿,缓解其脑出血症状,并且超过半数患者在治疗后都能获得较好预后,开展神经内镜下手术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15
作者 刘少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3期6-8,共3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试验组使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颅脑损伤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损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MBP、NSE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脑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脑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d、Vp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独立评价量表(FI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IM、GCS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39)。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颅脑损伤情况,保护脑功能,降低神经损伤,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郑亚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析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2)传统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n=32)小骨瓣经侧裂... 目的 探析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2)传统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n=32)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两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HICH患者行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尹乾坤 胡志民 +1 位作者 姚庆东 张福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28-1230,1234,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颅内压力。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障碍等级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3、7天颅内压分别为(24.6±2.4)mmHg、(22.0±2.5)mmHg、(20.1±2.5)mmHg、(15.7±3.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3.8)mmHg、(29.0±3.1)mmHg、(27.0±3.5)mmHg、(22.2±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恶性颅内高压 血肿 大骨瓣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天宝 古磊 +1 位作者 甄云 陈麒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3期29-30,共2页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1,P<0.05);B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2,P<0.05);2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但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春生 荆国杰 +3 位作者 姚晓腾 李王安 林才 赵冬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2010-08—2013-08间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进行...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2010-08—2013-08间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进行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采用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而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观察组出现并发症7例(14.58%)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例(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4.06±9.41)d和(15.30±6.35)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死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近一次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ADL分级治疗效果恢复良好率分别为64.44%(29/45)和69.56%(3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小骨窗 传统大骨瓣开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向荣 张海珠 +1 位作者 马瑞峰 黄志繁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6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1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 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