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tributes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Resilience and Its Impact on Rural Industrial Advancement: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Production Specialized Households in Lankao County,Hena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WU Nalin WEI Yike +4 位作者 FAN Sizhe LI Li SUN Yufan ZHANG Yan SHU Y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383-400,共18页
Specialized households serve as the primary units within specialized villages in China,and their capacity to withstand risk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significantly shapes the future trajectory of specialized villages a... Specialized households serve as the primary units within specialized villages in China,and their capacity to withstand risks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significantly shapes the future trajectory of specialized villages and the overall vitality of the rural economy.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resilience,elucidating the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pecialized households’resilience and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musical instrument industry in Lankao County,Henan Province of China,was employed as a case;survey data,the entropy method,and an obstacle diagnosis model were used to examine how instrument production specialized households responded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and the tightening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yielding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1)there exists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resilience levels among different specialized households;2)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adap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overall resilience level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3)technological proficiency and access to skilled talent emerge as pivotal factors influencing specialized households’resilience;4)the positioning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 within the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ir income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ir resilience level.The influence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resilience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imarily manifests in the following ways:stronger resilience correlates with increased stability in production and sales,fostering a more proactive approach to future actions.However,heightened exposure to the external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can lead to a higher rate of export reduction.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resilience of entities like specialized households and family farms,and to invigora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escalating investments i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ioritizing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 talent become imper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LIENCE specialized households rural industry lankao County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ei Jiang Lanbo Liu +4 位作者 Zhiping Xu Xiaoguo Deng Lipu Yang Wei Xiong Shunqiang X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5期347-355,共9页
The 1:200,000 middle-large scal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coveri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and its vicinity are analyzed with two methods.First,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 The 1:200,000 middle-large scal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coveri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and its vicinity are analyzed with two methods.First,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decomposed by two-dimensional(2 D)wavelet to make the family of multi-scale modes correspond with dens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pths.Second,a two and half dimension(2.5 D)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version of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conducted with the constraints provided by two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s(DSS1 and DSS2)crossing the study area to get the crustal density profiles.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SLLF appears to be a deep fault with almost vertical dipping and rooted into the uppermost mantle;2)In the middle to upper crust SLLF shows an clear turning patterns and segmentation features;3)In the study area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recisely re-located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s have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urning patterns and segmentation features of SLLF;and 4)The results of the horizontal slices from 2 D wavelet decomposition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nsity structur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A well-defined concave structure with low density exists 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Dongming Depression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fault,with the concave center being estimated at a depth of about 8 km.In contrast,the upper crust on the east side presents a relative thinner pattern in depth with a bit higher density.Meanwhile,the low-density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crust underneath the fault is presumably caused by the uplift of the upper mantle materials and their intrusion along the deep rupture system.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inconsistency of fault system and epicen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upper to lower crus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aul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governing role to the seismicity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Density structure Dongming depression Multi-scale wavelet decomposition Epicen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THE LANKAO-LIAOCHENG FRACTURAL ZONE AND ITS OIL-GAS ACCUMULATION
3
作者 WEI Zhouling LIN Ge and QIN Qingxiang (Chang 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es, A cad emia Siniea, Chang Sha, 41001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1期33-37,共5页
The Lankao-Liaocheng Fractural Zone is a large-seade NNE-trending struetural zone in the North China Crustoblock. Dated from the Late Arehean-Early Proterozoie, it is stil1 active now. Its nature varied with time in i... The Lankao-Liaocheng Fractural Zone is a large-seade NNE-trending struetural zone in the North China Crustoblock. Dated from the Late Arehean-Early Proterozoie, it is stil1 active now. Its nature varied with time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 It has became a tensile ultralithospherie fraetural zone at present or in diwa residual-mobility period. Some cenozoic oil-gas-bearing basin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raetural zone which fomed an important oil-gas accumulating belt in the North China Ctusto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kao-Liaocheng Fractural ZONE EVOLUTION oil-gas ACCU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马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黄泛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本文以兰考县为研究区,将沙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设计4个试验组,采取4种改良措施(分别施用复合肥、污泥生物质炭、鸡粪和粉碎秸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14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 黄泛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本文以兰考县为研究区,将沙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设计4个试验组,采取4种改良措施(分别施用复合肥、污泥生物质炭、鸡粪和粉碎秸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14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计算土壤团聚体组分比例,判断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施用污泥生物质炭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土壤团聚体 组成 稳定性 兰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兰考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5
作者 刘冰许 王志立 +6 位作者 刘继华 王璐 张栋 徐蕾 雷艳 王金铭 钟业琳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5-60,75,共7页
研究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1月-202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兰考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15目,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观测发现该保护区鸟类数量庞大,迁徙栖息范围广,保... 研究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1月-202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兰考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15目,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观测发现该保护区鸟类数量庞大,迁徙栖息范围广,保护区内存在垂钓现象严重、滩涂湿地麦田种植规模大、苜蓿草种植规模大、鸟类和湿地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巡查保护制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等对策.本结果对保护区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国鸟类多样性研究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考 黄河湿地 自然保护区 鸟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黄河流域兰考县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梦威 薛国宇 卫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兰考县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明确限制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以DPSIR模型为框架,建立5个准则层,选取29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得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结... 为探究黄河流域兰考县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明确限制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以DPSIR模型为框架,建立5个准则层,选取29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得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兰考县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警情由“重警”转变为“中警”;从子系统上来看,对区域生态安全贡献最大的是状态、影响和驱动力,响应和压力贡献偏低。研究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区域内生态安全受经济发展水平、人类活动干扰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DPSIR模型 黄河流域 兰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改良对策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兰考县惠安街道为例
7
作者 武艳芳 梁欣冉 +3 位作者 甄静 郭光光 胡传伟 徐自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88-191,共4页
以河南省兰考县惠安街道“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例,利用统计、调查等方法开展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及关键提升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兰考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各村镇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土壤养分含量偏低,有机质不足,氮、... 以河南省兰考县惠安街道“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例,利用统计、调查等方法开展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及关键提升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兰考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各村镇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土壤养分含量偏低,有机质不足,氮、磷、钾缺乏,盐分含量较高等现象,需要对标关键区域实施土壤肥力提升举措。现有发展水平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政策措施对村镇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从测土配方、改良培肥措施以及调整种植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以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土壤肥力 耕地 培肥 兰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南部聊城-兰考断裂的第四纪晚期活动性探测——兼论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发震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广英 梁宽 +5 位作者 李志鹏 马保起 龙焘 李磊 谭鑫 李浩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9,共18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该地区断裂活动性和大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板内地震的发震规律、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聊城-兰考断裂是华北平原中南部一条...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该地区断裂活动性和大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板内地震的发震规律、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聊城-兰考断裂是华北平原中南部一条重要的隐伏深大断裂。结合浅层地震勘探、钻孔勘探和第四纪测年方法,对聊城-兰考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坝城寺钻孔揭示聊城-兰考断裂南段错断了全新统底界,为全新世早期活动断裂,揭露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造成了4次古地震事件,单次事件的垂直位错为1.2±0.2~3.7±0.2 m。根据钻孔揭示的地层落差计算出该断裂晚更新世早期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1±0.05 mm/a,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35±0.04 mm/a。根据1937年菏泽7.0级和6(3/4)级地震的等震线和地表破裂分布特征认为,小留-解元集断裂和东明-成武断裂为该地震的发震断裂;聊城-兰考断裂对于该地区应力的积累、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控制和约束作用,为区域控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聊城-兰考断裂 浅层地震探测剖面 钻孔联合剖面 1937年菏泽7.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考县地热资源地质特征及潜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9
作者 潘虹宇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本文针对兰考县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潜在环境地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调查和分析,并从地热地质构造、热流场分布、地下水循环等方面揭示了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地热开发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本文针对兰考县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潜在环境地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调查和分析,并从地热地质构造、热流场分布、地下水循环等方面揭示了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地热开发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当地热能过度开采将造成地面沉降、地热流体水量和温度衰减等,地热尾水处理不当会产生“盐污染”和“热污染”,造成地质灾害频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针对地质环境问题,如何更安全、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地质环境问题 兰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兰考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综合探测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向宏发 王学潮 +6 位作者 虢顺民 郝书俭 张辉 王基华 李今朝 李如成 李洪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1-359,共9页
在综合分析区内重、磁、石油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化探 (气氡、气汞法 )定位 ,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地质剖面和新地层测年等综合研究 ,确定了聊城 -兰考 (简称聊考 )隐伏断裂的准确位置、第四纪各时段位错量和最新一期的断错时代。结... 在综合分析区内重、磁、石油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化探 (气氡、气汞法 )定位 ,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地质剖面和新地层测年等综合研究 ,确定了聊城 -兰考 (简称聊考 )隐伏断裂的准确位置、第四纪各时段位错量和最新一期的断错时代。结果表明 ,断裂向上破裂位错影响到地表以下2 0m左右 ,属全新世早期活动断裂 ,其平均位错速率为 0 1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考太断裂 第四纪活动性 综合探测 化探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被引量:91
11
作者 吴建军 孔云峰 李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针对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使用GIS技术和空间可达性指标评估医疗设施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兰考县乡级以上卫生院为例,建立人口分布、医疗设施位置、行政区域等地理数据库,选择人均医疗资源分配、就医的最近距离、选择... 针对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使用GIS技术和空间可达性指标评估医疗设施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兰考县乡级以上卫生院为例,建立人口分布、医疗设施位置、行政区域等地理数据库,选择人均医疗资源分配、就医的最近距离、选择医院的机会、重力模型及改进的重力模型5个空间可达性模型,计算了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医疗设施可达性指标,并制作了相应的专题地图;在此基础上对医疗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空间可达性指标全面地反映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鉴别出资源分配较薄弱的区位,是农村医疗改革中设施规划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GIS 兰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兰考90(6)”品系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牛吉山 王映红 +2 位作者 周益林 段霞瑜 沈天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兰考90(6)”系列品系是以六倍体小黑麦(X TriticosecaleW ittm ack;AABBRR)为白粉病抗源培育的新的小麦-黑麦1BL/1RS异易位系。这些品系高抗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推导试验证明,“豫麦66”携带的...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兰考90(6)”系列品系是以六倍体小黑麦(X TriticosecaleW ittm ack;AABBRR)为白粉病抗源培育的新的小麦-黑麦1BL/1RS异易位系。这些品系高抗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推导试验证明,“豫麦66”携带的抗病基因与大多数已经报道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不同。用白粉菌[B lum eria g ram inis(DC.)E.O.Speer f.sp.tritici]单孢堆分离物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兰考90(6)”品系携带一个小种专化的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对“中国春”和“兰考90(6)21-12”杂交F2分离群体进行1RS染色体检测,结果证明该抗白粉病基因不在1RS染色体臂上。本研究为有效利用“兰考90(6)”系列品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兰考90(6)” 白粉病 抗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兰考隐伏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中国东部平原区一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宏发 王学潮 +6 位作者 郝书俭 张辉 虢顺民 李今朝 李洪武 林元武 张晚霞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5,共9页
在化探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地质剖面和新地层年代学等多手段探测研究 ,首次查明了聊考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位错量和最新一期活动时代 ,厘定了断裂位错上断点达地表 2 0m以下 ,最新一期活动在全新世早期 ,属浅埋的... 在化探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地质剖面和新地层年代学等多手段探测研究 ,首次查明了聊考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位错量和最新一期活动时代 ,厘定了断裂位错上断点达地表 2 0m以下 ,最新一期活动在全新世早期 ,属浅埋的隐伏活动断裂。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为 0 12mm/a ,在中国东部属中等偏强的一类隐伏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活动性 聊城-兰考隐伏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新地层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仝长水 靳孟贵 +2 位作者 王献坤 杨晓双 刘海风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了基本查明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采集代表性地下水样进行了27项无机指标和37项有机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兰考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数为HCO3-Na.Ca.Mg型水,咸水、微咸水、高铁、高锰、高氟等原生劣质水均有分布;其中,黄河故... 为了基本查明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采集代表性地下水样进行了27项无机指标和37项有机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兰考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数为HCO3-Na.Ca.Mg型水,咸水、微咸水、高铁、高锰、高氟等原生劣质水均有分布;其中,黄河故道区水质较好,背河洼地区和县城周围水质较差;县城周围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污染组分主要是总硬度、总溶固和NO 3-;检测的37项有机指标中,甲苯为本区普遍分布的有机物,县城西南部多种有机组分均有检出,提示存在工业或生活污染源,但各点含量均较低,没有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有机氯农药总六六六和滴滴涕检出点数较多,与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地表岩性颗粒较粗,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兰考段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兰考断裂及其土壤汞、氡气异常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建伟 赵全升 +2 位作者 郭秀岩 王建强 赵国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9-1425,共7页
分析了聊城—兰考断裂带形成和地质背景,将断裂带划分为3段,分述各段不同时代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等。土壤汞气、氡气测量得出,该区域存在明显的汞气、氡气异常,且异常位置接近,异常区宽度多在90~200m,表明地壳存在着汞气和氡气向上运... 分析了聊城—兰考断裂带形成和地质背景,将断裂带划分为3段,分述各段不同时代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等。土壤汞气、氡气测量得出,该区域存在明显的汞气、氡气异常,且异常位置接近,异常区宽度多在90~200m,表明地壳存在着汞气和氡气向上运移通道,证实了隐伏断裂存在,而且具有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城—兰考断裂 地质背景 断裂特征 汞、氡气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南洼陷构造样式、发育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佟殿君 李亚哲 +1 位作者 任建业 阳怀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根据覆盖整个临南洼陷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翔实的钻井资料,以构造解析和盆地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临南洼陷的边界断层夏口断层和临邑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伴生次级断层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确定了自沙河街组三段沉积以... 根据覆盖整个临南洼陷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翔实的钻井资料,以构造解析和盆地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临南洼陷的边界断层夏口断层和临邑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伴生次级断层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确定了自沙河街组三段沉积以来,断裂活动为具走滑性质的伸展作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临南洼陷为一兰聊右旋走滑断层控制的具走滑性质的伸展型盆地。在此基础上,综合该洼陷中浅层显著的低压特征以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表明盆地具走滑性质的伸展构造为低压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成藏动力,并由此控制了深部油气在浅部的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兰考-聊城断裂带 油气成藏 临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豫交界地区深井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小龙 刘耀炜 +1 位作者 马玉川 晏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鲁豫交界地区豫01、11井和鲁27井等3口地震观测深井的水位于2006年后出现了准同步的异常下降变化,下降幅度3~12m不等。经调查落实,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地热开采活动日益增强,开采量逐年增大,并且开采层与异常井水位观测层同属于奥陶系热... 鲁豫交界地区豫01、11井和鲁27井等3口地震观测深井的水位于2006年后出现了准同步的异常下降变化,下降幅度3~12m不等。经调查落实,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地热开采活动日益增强,开采量逐年增大,并且开采层与异常井水位观测层同属于奥陶系热储层。为此,本文依据聊城-兰考断裂带附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基于周边地热开采量数据和相关含水层参数,运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热开采所引起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并分析了水位下降异常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聊城-兰考断裂带附近区域自1995年开始地热开采活动以来,其逐年增加的地热开采量与地震观测井水位的下降幅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鲁豫交界地区3口深井水位的准同步异常下降与周边地热开采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城-兰考断裂 水位下降 地热开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主栽品种中的1RS分布和兰考90(6)系列白粉病新抗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祖华 牛吉山 +2 位作者 郭天财 张丽娜 沈天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16-1220,共5页
利用黑麦染色体臂1RS的特异性PCR标记,对黄淮麦区138个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有42.0%的小麦品种、系携带1RS染色体臂。以六倍体小黑麦MzalenodBeer为黑麦染色体供体,培育的兰考90(6)系列小麦品系是新的小麦-黑麦1BL/... 利用黑麦染色体臂1RS的特异性PCR标记,对黄淮麦区138个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有42.0%的小麦品种、系携带1RS染色体臂。以六倍体小黑麦MzalenodBeer为黑麦染色体供体,培育的兰考90(6)系列小麦品系是新的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这些品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很高的抗性,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新抗源。对兰考90(6)系列品系白粉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考90(6)系列品系的抗谱与许多已经知道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不同,并具有数量抗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1RS染色体臂 白粉病 兰考9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聊考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活动性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方斌 曲均浩 +1 位作者 田兆阳 刘承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2-807,共6页
利用1970年以来沿聊考断裂带及周边50km范围内的地震数据,结合历史强震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区进行b值计算,圈出高应力累积区,并借助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以及地震活动性分布,得出以下结... 利用1970年以来沿聊考断裂带及周边50km范围内的地震数据,结合历史强震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区进行b值计算,圈出高应力累积区,并借助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评估方法以及地震活动性分布,得出以下结论:1)南段的范县、清丰、濮阳以及鄄城地区的b值维持在0.6~0.7之间,属于高应力积累区;2)未来50a内南段危险性较高,100a内整条断裂发生M5.0~6.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3)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115.2°~115.6°E、34.9°~36°N区域内,且自2000年后地震活动性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考断裂带 B值 地震危险性 地震潜势概率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战略——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821,共11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若干模式: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能人富户带动发展模式,政府协调引导发展模式;最后,对包括新形象、品牌、独特的城市化等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形象 发展模式 城市化 欠发达地区 兰考县 经济欠发达地区 河南省 模式 县域 区域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