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象: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新术语——李心释《诗目所及》的典型语象例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春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语象是诗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使用的一个概念术语,也是一个易与“意象”混淆的概念,可以将其归属于现代修辞学,以更好地区别于“意象”。语象具有审美性、叙事性、认知性。李心释《诗目所及》所用的系列语象自然天成,富于表现力。同...
语象是诗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使用的一个概念术语,也是一个易与“意象”混淆的概念,可以将其归属于现代修辞学,以更好地区别于“意象”。语象具有审美性、叙事性、认知性。李心释《诗目所及》所用的系列语象自然天成,富于表现力。同时,《诗目所及》语象的适用(适当使用)也是诗学与诗作的某种“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象
李心释
《诗目所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城市生活的褶皱中寻找诗的纹路——对李心释诗集《诗目所及》的现代性阐释
2
作者
杨有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22,共7页
李心释的诗通过呈现街道、建筑与琐碎城市日常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内部对城市生活的反讽书写。他的诗集《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表达了对城市的不适应、悲伤和抵抗,以重新进入生活的策略实践并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
李心释的诗通过呈现街道、建筑与琐碎城市日常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内部对城市生活的反讽书写。他的诗集《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表达了对城市的不适应、悲伤和抵抗,以重新进入生活的策略实践并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诗学,在反讽折射的城市生活之现代性形象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体验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心释
《诗目所及》
诗
城市生活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的锐见——论李心释《非有非无》诗歌话语特点
3
作者
董迎春
温天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2-32,共11页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比起对诗歌技巧的使用,关注语言本身的表意更能让诗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清醒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富有思辨的语言思维。语言学家写诗既是对语言的体悟,也是对语言表达可能的探索及对语言理论的思考。李心释语...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比起对诗歌技巧的使用,关注语言本身的表意更能让诗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清醒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富有思辨的语言思维。语言学家写诗既是对语言的体悟,也是对语言表达可能的探索及对语言理论的思考。李心释语言学家的身份让他对诗歌语言拥有较好掌控力度,也让他的语言直觉更加敏锐,其作品体现了诗歌语言结构的整体生命力。李心释通过自己的诗语言可能性、张力及语言背后的生命观照呈现了诗歌、诗歌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的多重身份背后的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心释诗歌
语言张力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象: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新术语——李心释《诗目所及》的典型语象例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春泉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研究”(17BYY212)。
文摘
语象是诗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使用的一个概念术语,也是一个易与“意象”混淆的概念,可以将其归属于现代修辞学,以更好地区别于“意象”。语象具有审美性、叙事性、认知性。李心释《诗目所及》所用的系列语象自然天成,富于表现力。同时,《诗目所及》语象的适用(适当使用)也是诗学与诗作的某种“互文”。
关键词
语象
李心释
《诗目所及》
Keywords
verbal image
li xinshi
Shi Mu Suo Ji
分类号
H15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城市生活的褶皱中寻找诗的纹路——对李心释诗集《诗目所及》的现代性阐释
2
作者
杨有庆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15ZDB08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2CZW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空间传统"(12YJC7752036)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李心释的诗通过呈现街道、建筑与琐碎城市日常中转瞬即逝的诗意,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内部对城市生活的反讽书写。他的诗集《诗目所及——李心释十年诗选》表达了对城市的不适应、悲伤和抵抗,以重新进入生活的策略实践并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诗学,在反讽折射的城市生活之现代性形象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体验与思考。
关键词
李心释
《诗目所及》
诗
城市生活
现代性
Keywords
li xinshi
Boundary of Poetic Insights & poetry
urban
li
fe
modernity
分类号
F062.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的锐见——论李心释《非有非无》诗歌话语特点
3
作者
董迎春
温天强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2-32,共11页
基金
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
文摘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比起对诗歌技巧的使用,关注语言本身的表意更能让诗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需要清醒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富有思辨的语言思维。语言学家写诗既是对语言的体悟,也是对语言表达可能的探索及对语言理论的思考。李心释语言学家的身份让他对诗歌语言拥有较好掌控力度,也让他的语言直觉更加敏锐,其作品体现了诗歌语言结构的整体生命力。李心释通过自己的诗语言可能性、张力及语言背后的生命观照呈现了诗歌、诗歌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的多重身份背后的毗邻关系。
关键词
李心释诗歌
语言张力
生命意识
Keywords
li xinshi
’s poetry
language tension
li
fe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象: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新术语——李心释《诗目所及》的典型语象例析
张春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城市生活的褶皱中寻找诗的纹路——对李心释诗集《诗目所及》的现代性阐释
杨有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语言的锐见——论李心释《非有非无》诗歌话语特点
董迎春
温天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