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Mo掺杂诱导低Li/Ni混排程度增强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可逆容量与循环稳定性
1
作者 冉沛林 吴康 +2 位作者 赵恩岳 王芳卫 毋志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离子混排和较差的动力学.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高价离子掺杂策略,在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LNFMO)中掺入Mo元素,拓宽了锂层间距,为Li^(+)的传输提供了更宽的通道,改善了Li^(+)的扩散动力学,有效抑制了阳离子混排,进一步稳定了层状结构.得益于此,Mo掺杂后的富锂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09.48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从137.02 mAh/g提高到165.15 mAh/g;循环300次后,仍有117.49 mAh/g的放电比容量,电压衰减由2.09 mV/cycle降低为1.66 mV/cycle.本文对Mo掺杂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并揭示了循环稳定的机理,为高性能富锂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结构Li_(0.33)La_(0.557)Ti_(0.7)Cr_(0.3)O_(3)包覆稳定富锂锰基正极
2
作者 刘磊磊 薛文东 黄冰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凭借超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低的价格成为了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首次库仑效率较低、容量衰减严重以及较差的倍率性能等缺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选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Li_(0.33)La_(0.557)Ti_(0.7...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凭借超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低的价格成为了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首次库仑效率较低、容量衰减严重以及较差的倍率性能等缺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选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Li_(0.33)La_(0.557)Ti_(0.7)Cr_(0.3)O_(3)作为包覆层材料,并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退火法将其包覆于正极颗粒上。包覆量为2%的样品性能最佳,在0.5 C下、2.0~4.8 V电压范围内,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88.2%,相比于原始样品的62.1%有了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 表面包覆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材料Li[Li_(0.2)Ni_(0.2)Mn_(0.6)]O_2的制备及掺杂改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伟雄 李新海 +1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7-1052,共6页
以乙酸盐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层状α-NaFeO2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及掺杂Cr的Li[Li0.2Ni0.15Cr0.1Mn0.55]O2。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半电池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物相、结构、形貌及电化学... 以乙酸盐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层状α-NaFeO2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及掺杂Cr的Li[Li0.2Ni0.15Cr0.1Mn0.55]O2。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半电池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物相、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r掺杂使材料的颗粒变粗,但不改变材料的结构,而使材料的层状特征更为明显;Cr掺杂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电荷转移阻抗Rct从275.0降低到105.0,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均有所改善,Li[Li0.2Ni0.15Cr0.1Mn0.55]O2材料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40.0 mA.h/g,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3.7 mA.h/g,远高于未掺杂Cr材料的比容量,未掺杂Cr材料在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07.1mA.h/g,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02.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正极材料 li[li0 2Ni0 2Mn0 6]O2 喷雾干燥 CR掺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布耶盐湖盐田高品位Li_2CO_3混盐的制取试验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元艺 郑绵平 卜令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2,共4页
扎布耶盐湖具天然Li2 CO3 产出 ,其为微溶矿物 ,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其余大多数盐类矿物溶解度均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结构结晶池所产出混盐中Li2 CO3 质量百分数明显不同 :露天式为 4 .0 6 % ,MPFS式为 2 .5 3% ,FPFS式为... 扎布耶盐湖具天然Li2 CO3 产出 ,其为微溶矿物 ,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其余大多数盐类矿物溶解度均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结构结晶池所产出混盐中Li2 CO3 质量百分数明显不同 :露天式为 4 .0 6 % ,MPFS式为 2 .5 3% ,FPFS式为 5 6 .4 3%。据此 ,总结出高品位Li2 CO3 混盐制取的基本思路和控制指标 :盐田冷冻、日晒 ,使卤水中Li含量升高至当时水温条件下的饱和点后 ,不蒸发而升温 ,卤水中Li饱和后的控制指标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扎布耶 微溶矿物 li2CO3 li指标 盐湖 盐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界面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会峰 庞静 +1 位作者 杨允杰 卢世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6-188,共3页
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首次充放电曲线的分析表明:充电4.5 V处的平台对应于材料结构的转变,活性组分Li2MnO3在4.5 V处释放出氧气的同时脱出Li+,生成较高的容量;在嵌锂过程时,由于氧空缺造成结构的重排,产生不可逆容量损... 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首次充放电曲线的分析表明:充电4.5 V处的平台对应于材料结构的转变,活性组分Li2MnO3在4.5 V处释放出氧气的同时脱出Li+,生成较高的容量;在嵌锂过程时,由于氧空缺造成结构的重排,产生不可逆容量损失。循环伏安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结构在4.4 V后发生改变,进行重排;从SEM图可观察到电极材料的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膜,原因是形成了一层固态钝化物膜;容量微分(dQ/dU)曲线分析结果与循环伏安曲线一致,说明富锂材料在首次循环时遵循氧脱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材料 li[li0 2Mn0 54Ni0 13CO0 13]O2 界面反应 氧脱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Li_(0.2)Co_(0.13)Ni_(0.13)Mn_(0.54)]O_2中加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柯 赵军峰 +4 位作者 王伟刚 黄霞 曹雁冰 胡国荣 彭忠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不同加料方式对共沉淀前驱体的结构、形貌和元素比例的影响,以及对最终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2Co0.13Ni0.13Mn0.54]O2 正极材料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i_(1/9)Ni_(1/3)Mn_(5/9)]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万新华 余仲宝 +1 位作者 王静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层状结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充放电容量、较佳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用锂片和Li[Li1/9Ni1/3Mn5/9]O2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组装成扣式电池,在2 00~4 60V之间、充放电电流为30mA/g条件下进行了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可高达200mAh/g以上,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1/9Ni1/3Mn5/9]O2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合成优化及表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建明 吴晓彪 杨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来考察高温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烧结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来考察高温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烧结15 h合成的样品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优越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1.0 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1.6 mAh/g(2.0~4.6 V),充放电效率为68.2%,80圈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6.5 mAh/g,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97.2%);同时,该富锂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在3.0 C充放电时还有148.8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合成优化 共沉淀 富锂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锰基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钟盛文 吴甜甜 +1 位作者 徐宝和 封志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类球形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Li0.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样品的晶胞参数...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类球形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Li0.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950℃下合成的样品阳离子排列有序度最好,同时电化学性能也最好。4.2 V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7.7 mAh/g,5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136.3 mAh/g以上。4.6 V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4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固相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物Li…HF,Li…FH,Li…H_2O和Li…NH_3的一阶超极化率的从头算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洪涛 郑植仁 +2 位作者 李艳 王炳强 李志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2-546,共5页
在MP2/6-311++G(2df,2pd)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几种小型碱金属—极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利用有限场方法[HF,MP2,MP3,MP4(SDQ)]在15种基组上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μ),极化率(α0),各向异性极化率(Δ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0).在MP4(SDQ)/6-31... 在MP2/6-311++G(2df,2pd)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几种小型碱金属—极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利用有限场方法[HF,MP2,MP3,MP4(SDQ)]在15种基组上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μ),极化率(α0),各向异性极化率(Δ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0).在MP4(SDQ)/6-311++G(2df,2pd)理论水平上,各复合物分子一阶超极化率分别为:Li…HF,β0=3957.575 a.u.;Li…FH,β0=12939.614 a.u.;Li…NH3,β0=34881.899a.u.;Li…H2O,β0=39820.410 a.u..而分子HF,NH3,H2O的一阶超极化率的值分别为1.224 a.u.,35.560 a.u.,20.130 a.u..结果表明,复合物分子中的额外电子对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有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超极化率 从头算 li…HF li…FH li…H2O li…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4+)掺杂对富锂Li[Li_(0.15)Mn_(0.575)Ni_(0.275)]_(1-x)Si_x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宝和 吴甜甜 +1 位作者 钟盛文 张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24-27,共4页
利用共沉淀合成的锰镍氢氧化物前躯体,采用Si掺杂合成Li[Li0.15Mn0.575Ni0.275]1-xSixO2(0≤x≤4%)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掺杂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少... 利用共沉淀合成的锰镍氢氧化物前躯体,采用Si掺杂合成Li[Li0.15Mn0.575Ni0.275]1-xSixO2(0≤x≤4%)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掺杂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少量的Si4+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随掺杂量的增大,晶格畸变增大,半高宽变大;其中掺量x=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4.2 V首次放电容量为146.7 mAh/g,经20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35.7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15Mn0.575Ni0.275]1-xSixO2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4)Fe_(0.4)]O_2的表面包覆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洪 张伟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并对其表面进行Al2O3包覆。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i[Li0.2Mn0.4Fe0.4]O2相比,包覆改性后的Li[Li0.2Mn0.4Fe0.4]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并对其表面进行Al2O3包覆。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i[Li0.2Mn0.4Fe0.4]O2相比,包覆改性后的Li[Li0.2Mn0.4Fe0.4]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容量未明显降低,而循环寿命大大提高,4.0%Al2O3包覆处理的富锂正极材料经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衰减量在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表面包覆li[li0 2Mn0 4Fe0 4]O2 富锂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杜 习小明 +1 位作者 廖达前 龚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在950℃下烧结得到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C=300 m A/g)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8.9 m Ah/g(2.0~4.8 V),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5.6%;在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4.6 m Ah/g,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79.9 m Ah/g;2C倍率下仍保持了141.4 m 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志伟 叶红强 王青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2期68-70,共3页
介绍当前实验室对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阐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讨论实验室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liS HIS liS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沉淀法合成LiCo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12
15
作者 齐力 林云青 +1 位作者 景遐斌 王佛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用草酸沉淀法合成了LiCoO2,用TG、IR、XRD对合成条件和产物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是:草酸/CoAc2=1:1、pH>6、850℃、8h焙烧,首次充电容量可达140mAh/g以上。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钴氧化物 正极材料 草酸沉淀法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伶 魏奇业 关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9-772,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研究了合成时间、配锂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合成时间为6 h时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具有较高的振...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研究了合成时间、配锂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合成时间为6 h时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配锂量不仅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同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显示当Li/M(nLi/nM(M=Ni+Co+Mn))为1.25/0.8时,制备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15 h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共沉淀 富锂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含量对Mg-Li-Al-Ce-Ca系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海侠 杨云龙 +1 位作者 程丽任 曹占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采用真空电阻炉制备了Mg-Li-Al系合金。研究了Li对Mg-Li-A1系合金铸态及热处理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α-Mg的量逐渐减少,当Li含量达到10.5wt%时,合金中的α-Mg相已经很难观察到;三种Mg-Li-Al系... 采用真空电阻炉制备了Mg-Li-Al系合金。研究了Li对Mg-Li-A1系合金铸态及热处理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α-Mg的量逐渐减少,当Li含量达到10.5wt%时,合金中的α-Mg相已经很难观察到;三种Mg-Li-Al系合金均由α-Mg相、β-Li相、Al2Ce、Al2Ca和MgLi2Al五种化合物或相构成;随Li含量的增加,合金屈服强度增幅近40%,而伸长率略微下降;端口呈现韧窝和撕裂棱,且撕裂棱数量随Li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AL合金 li含量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辰云 华宁 +1 位作者 康雪雅 韩英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85,共6页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优点、晶体结构、嵌锂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对Li4Ti5O12的固相法、sol-gel法以及其他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对其一元掺杂、二元掺杂、金属氧化物包覆及有机物碳化后包覆等掺杂改性的研究结果进行...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优点、晶体结构、嵌锂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对Li4Ti5O12的固相法、sol-gel法以及其他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对其一元掺杂、二元掺杂、金属氧化物包覆及有机物碳化后包覆等掺杂改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对Li4Ti5O12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综述 li4TI5O12 嵌锂脱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S_2O_3还原溶解LiCoO_2及钴、锂分离回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丽萍 杜小弟 +1 位作者 方伟 雷家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82-1184,共3页
用Na2S2O3作还原剂,在H2SO4介质中溶解锂离子电池中的L iCoO2,反应速率快、溶解完全、不产生污染,L iCoO2的溶解率达99.5%。其最佳反应条件为:H+离子浓度3.5 mol/L,Na2S2O3浓度0.25 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3 h。体系中的Fe... 用Na2S2O3作还原剂,在H2SO4介质中溶解锂离子电池中的L iCoO2,反应速率快、溶解完全、不产生污染,L iCoO2的溶解率达99.5%。其最佳反应条件为:H+离子浓度3.5 mol/L,Na2S2O3浓度0.25 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3 h。体系中的Fe、A l杂质在pH≈5时沉淀除去;Co(OH)2在pH为9.5-10沉淀得到,经酸溶解后二次沉淀提纯,500℃煅烧2.0 h得Co3O4,其纯度达到99.3%,钴的回收率达97%。母液中L i^+离子加Na2CO3处理,沉淀得L i2CO3,其纯度达97.8%,锂的一次回收率达73%,母液经冷却至10℃以下除去Na2SO4.10H2O后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硫代硫酸钠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Y对Mg-3.5%Li合金冲击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沙桂英 刘翠云 +2 位作者 刘腾 孙晓光 李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67,共4页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Mg-3.5%Li及Mg-3.5%Li-0.77%Y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分析了两种合金的动态应力-应变行为及其应变率效应。结果表明,随应变率提高,Mg-3.5%Li合金的应力-应变行为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与应变率弱...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Mg-3.5%Li及Mg-3.5%Li-0.77%Y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分析了两种合金的动态应力-应变行为及其应变率效应。结果表明,随应变率提高,Mg-3.5%Li合金的应力-应变行为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与应变率弱化效应的双重特性。添加稀土元素Y后,合金有所强化,但其应力-应变行为仍具有应变率弱化效应,随应变率提高产生的微裂纹引起的内部损伤是导致合金应变率弱化效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合金 Mg-li-Y合金 应变率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