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升毅 蔡春仙 +1 位作者 赵卫 罗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1-885,共5页
目的 探讨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策略,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行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术后随访6 ~ 24个月。分析动脉瘤形态和位置、与载瘤... 目的 探讨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策略,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行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术后随访6 ~ 24个月。分析动脉瘤形态和位置、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治疗操作过程以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均成功植入LEO支架,支架远端位于同侧A2段13例,位于对侧A2段2例。完全栓塞(包括致密栓塞和近完全栓塞)14例(93.3%),部分栓塞1例(6.7%)。术中支架诱发血栓形成2例(13.3%),予盐酸替罗非班动脉内灌注,支架完全通畅。DSA和(或)CTA随访6 ~ 9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前交通宽颈动脉瘤LEO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高,支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leo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 被引量:1
2
作者 甘智龙 王钢 +3 位作者 孙亚斌 汤国霞 王俊 苏玲凤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10例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患者行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完成微弹簧圈填塞。术后随访1~24个月,无... 目的观察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10例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患者行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完成微弹簧圈填塞。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再出血;基本痊愈7例,遗留轻度偏瘫、语言含糊、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8例造影复查,夹层未见显影7例,大部填塞1例。结论 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 leo支架 微弹簧圈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支架和Solitaire支架在脑复杂动脉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及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王猛 吕彤 +2 位作者 陈德鹏 殷霜霜 郝乔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分析LEO支架和Solitaire支架在脑复杂动脉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98例脑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支架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 目的 分析LEO支架和Solitaire支架在脑复杂动脉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98例脑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支架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LEO支架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治疗。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术前及术后14 d、1个月神经损伤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1个月血清MMP-9、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5.7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的81.63%、1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O支架和Solitaire支架辅助治疗脑复杂动脉瘤,预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但前者能提高动脉瘤栓塞效果,有效减轻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脉瘤 Solitaire支架 leo支架 并发症 Raymond分级 预后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4
作者 王开杉 陈渝杰 +3 位作者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crossing Y形支架 弹簧圈栓塞 leo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eo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
5
作者 孙起军 相久大 +1 位作者 王尚武 张永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3,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18例患者(20个动脉瘤)应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其中2例有2个动脉瘤。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4岁(36~74岁)。12例有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Hunt—Hess分级...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18例患者(20个动脉瘤)应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其中2例有2个动脉瘤。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4岁(36~74岁)。12例有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例,Ⅳ级1例。I例有动眼神经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leo支架 应用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2009年
原文传递
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斌斌 陈立军 +5 位作者 曹浪 彭亲清 张法永 秦宣锋 安庆祝 陈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Leo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采用Leo支架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5例, 景德镇市第三人... 目的探讨Leo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采用Leo支架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5例,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3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04例。术后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 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mRS≤2分为预后良好, ≥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74个动脉瘤中, 106个动脉瘤(60.9%)采用Leo支架+弹簧圈治疗, 68个动脉瘤(39.1%)单独应用Leo支架治疗。152例患者共采用176枚支架, 术中出现支架打开或贴壁不良9例(5.9%), 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5例(9.9%)。术后出现缺血症状7例(4.6%), 其中预后不良5例(3.3%)。无支架相关出血事件。术后即刻小型和中型动脉瘤的优良栓塞率(Raymond分级Ⅰ~Ⅱ级)分别93.8%(60/64)和90.5%(76/84), 明显优于大型及以上动脉瘤(42.3%, 11/26)(χ^(2)=41.77, P<0.001)。78例(51.3%)患者(共82个动脉瘤)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1.8±6.5)个月(3~23个月)。各型动脉瘤的栓塞率保持稳定;发生载瘤动脉的支架内狭窄或闭塞共10例(12.8%, 10/78), 其中9例无症状。78例患者中, 预后良好76例(97.4%), 预后不良2例(2.6%)。结论采用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动脉瘤;而Leo支架在其他类型动脉瘤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leo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LEO自膨式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中的应用(附18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占伟 喻坚柏 罗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专用(LEO)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瘤颈为2-4mm,瘤径≤2mm的宽颈小动脉瘤8例,将LEO自膨式支架有效的放置于载瘤动脉内。结果... 目的总结颅内专用(LEO)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瘤颈为2-4mm,瘤径≤2mm的宽颈小动脉瘤8例,将LEO自膨式支架有效的放置于载瘤动脉内。结果8个LEO自膨式支架均成功释放,置人支架后,造影显示瘤囊内血流速度显著变慢。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LEO支架未移位,载瘤动脉通畅,4例动脉瘤完全消失,2例动脉瘤造影剂充盈较前减少,2例动脉瘤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单独应用LEO自膨式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但需进一步扩大病例和长期随访以客观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自膨式支架 宽颈小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与LEO支架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志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0期30-31,共2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 AB支架与LEO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1月行支架血管内辅助PCI治疗的9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使用的不同支架分为Solitaire AB组(50例)与LEO组... 目的:比较Solitaire AB支架与LEO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1月行支架血管内辅助PCI治疗的9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使用的不同支架分为Solitaire AB组(50例)与LEO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及随访3个月Raymond分级情况,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mRS评分情况。结果:Solitaire A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情况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6、14、0)例,随访3个月Raymond分级为(34、15、1);LEO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情况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3、12、1)例,随访3个月Raymond分级为(30、14、2)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Solitaire AB组mRS评分1~6分分别为(43、2、3、1、1、0、0)例,LEO组为(37、3、1、2、2、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itaire AB支架与LEO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均良好,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支架 leo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周阳 唐俊 +3 位作者 陈志 冯华 朱刚 缪洪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评价专为小血管设计的低剖面、自膨式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资料、手... 目的评价专为小血管设计的低剖面、自膨式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应用LEO+Baby支架51枚,1例患者支架导管到位困难,转开颅手术治疗,其余均操作成功,成功率为98%(51/52);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42例,瘤颈残留9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术中弹簧圈脱出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4~5分2例,2~3分5例,随访无死亡病例。46例患者术后6个月DSA复查结果显示完全栓塞率89.1%(41/46),其余5例未行DSA复查;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及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头颅CT显示,无迟发性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结论应用LEO+Baby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操作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围术期并发症少且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Baby支架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栓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玉杰 杨咏波 +4 位作者 游潮 孙剑涛 刘翼 王斌 施圣晖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平均0.96)手术方式及效果。1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应用Neuroform支... 目的:评价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1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平均0.96)手术方式及效果。1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2例,2个LEO支架重叠覆盖瘤颈1例。结果:10例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造影。①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Neuroform支架6例,LEO支架5例;术中5例100%栓塞,3例复查瘤腔均不显影;术中6例75%~90%填塞,但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4例复查,3例瘤腔完全闭塞,1例瘤腔扩大。②2例采用1个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严重滞留,复查瘤腔均不显影。③1例采用2个neuroform支架重叠覆盖瘤颈,术中有造影剂严重滞留,10个月后瘤腔消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和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leo支架 弹簧圈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小血管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晓宇 文立利 +3 位作者 吴琪 张安 周龙江 张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8-542,共5页
目的研究LEO Baby支架在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使用LEO Baby支架辅助治疗的38例患者共4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应... 目的研究LEO Baby支架在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使用LEO Baby支架辅助治疗的38例患者共4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应用LEO Baby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栓塞动脉瘤,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价术后即刻及随访时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并复查头部CT,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MR血管成像,术后6个月复查DSA。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11)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0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14个,大脑后动脉瘤1个。42个动脉瘤共使用40枚LEO Baby支架辅助治疗。97.5%(39/40)的支架成功释放。78.6%(33/42)的动脉瘤达到了Raymond-Roy分级Ⅰ/Ⅱ级栓塞。术中4例发生支架内血栓,术后3例发生症状性缺血性事件,给予替罗非班后均无神经功能缺损。无1例发生围手术期颅内出血。36例进行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1.0,7.0)个月,1例术后脑梗死患者死亡,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患者术后2个月仍呈植物状态,余随访病例均未见神经功能减退;22例影像学随访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LEO Baby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小血管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小血管 leo Baby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龙 杨建军 +1 位作者 任常军 艾鑫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结果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例为左椎颅内段梭形夹层动脉瘤,1例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囊性扩张。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LEO支架技术、LEO支架+弹簧圈技术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选择。青年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考虑大动脉炎可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再行LEO支架+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A)夹层动脉瘤 leo支架弹簧圈 数字减影造影 大动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逄锦峰 张爱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6,1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采取LEO支...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采取LEO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栓塞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支架辅助技术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 Baby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邵秋季 李立 +2 位作者 李天晓 常凯涛 吴桥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1个采用Y形支架(LEOBaby+Neuroform EZ)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判断患者预后,其中≤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8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8个(78.3%)动脉瘤为RaymondⅠ级,3个(13.0%)为Ⅱ级,2个(8.7%)为Ⅲ级.2例(9.5%,2/2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出院时mRS为3分.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mRS,其中1例为1分、1例为2分,余18例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16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4±0.7)个月(6~8个月),其中15个为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显示闭塞完全;另2个分别为术后即刻RaymondⅡ、Ⅲ级,均未见瘤颈、瘤腔进一步增长.所有动脉瘤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初步推测LEO Baby支架应用于具有小直径载瘤动脉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为颅内位于血管分叉部和血管远端的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宽颈 leo Baby支架
原文传递
LEO Baby支架在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志华 李敏 +2 位作者 黄可丰 张浩 茹小红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使用LEO Baby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7例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7例动脉... 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使用LEO Baby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7例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7例动脉瘤均为宽颈破裂动脉瘤,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支架辅助栓塞及支架半释放技术,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行抗血小板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果和术后半年动脉瘤的愈合情况;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半年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中mRS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者为预后不良。结果27例患者支架均成功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RaymondⅠ级21例(77.8%),RaymondⅡ级4例(14.8%),RaymondⅢ级2例(7.4%)。围术期缺血事件3例(11.1%),无出血事件发生。术后半年复查,DSA示:RaymondⅠ级23例(85.2%),RaymondⅡ级2例(7.4%),RaymondⅢ级1例(3.7%),复发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血管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事件的发生。术后半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示,预后良好25例(92.6%)。结论LEO Baby支架用于颅内远端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具有一定的血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小血管 leo Baby支架 栓塞
原文传递
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红卫 吴中学 +4 位作者 王忠诚 李佑祥 吕宪利 张静波 姜除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了解和总结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LEO)在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性能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应用LEO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0例(其中1例患者4个动脉瘤,1个用LEO,2个用其他支架,1个未处理)。LEO支架6例采... 目的了解和总结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LEO)在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性能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应用LEO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0例(其中1例患者4个动脉瘤,1个用LEO,2个用其他支架,1个未处理)。LEO支架6例采用半释放技术,即先释放一半支架,再填微弹簧圈,待弹簧圈栓塞完全,将支架完全释放;2例采用先填微弹簧圈,待弹簧圈栓塞完全,再在动脉瘤开口覆盖LEO支架;2例先释放LEO支架,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再填塞微弹簧圈,将动脉瘤栓塞。在释放支架过程中,支架可自如进出其外套管(VASCO+),使之安放在动脉瘤口外最佳位置。结果9例应用LEO辅助的动脉瘤都被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但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h病人,急诊栓塞后,支架内出现血栓并发症,经溶栓将支架内栓塞溶开;2例在支架输送过程中,支架在体外脱落,在体外徒手安装成功。结论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可自如安放在宽颈动脉瘤开口的最佳位置,由于其在微管内走行,输送方便,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有利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leo)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咏波 黄玉杰 +5 位作者 刘翼 游潮 孙剑涛 那世杰 王斌 施圣晖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的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大于0.5)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1.14例瘤颈∶体0.5~0.7者均接受单纯三维(3D)弹簧圈栓塞,术中12例栓塞率大于90...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的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大于0.5)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1.14例瘤颈∶体0.5~0.7者均接受单纯三维(3D)弹簧圈栓塞,术中1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小于90%。7例复查,6例100%栓塞。2.11例瘤颈∶体0.7~0.9。①2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术中栓塞率大于90%,1例复查,100%栓塞;②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采用BAGDC技术,术中栓塞率大于90%,未复查;③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后采用双导管技术部分栓塞,术中栓塞率小于90%,复查,瘤腔仍部分残留;④7例接受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栓塞率大于90%,4例栓塞率小于90%。4例复查100%栓塞。3.6例瘤颈∶体≥1.0。①4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栓塞率小于90%。2例复查,1例瘤腔100%栓塞,1例瘤腔仍部分残留;②2例微小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残留,术后复查瘤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瘤颈∶体0.5~0.7的宽颈动脉瘤,单纯应用3D弹簧圈栓塞可获成功。对瘤颈∶体≥0.7者应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leo支架 弹簧圈 介入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