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粒锆石不同束斑LA-ICP-MS原位微区U-Pb年龄对比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1
作者 孟重天 郝宇杰 +7 位作者 李予晋 王世昌 任枫荻 张宇婷 商青青 张峻硕 李泽宇 罗炜丞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9,共17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在束斑直径分别为32μm、24μm和16μm条件下进行了定年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32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0.8 Ma(2σ,n=26,MSWD=0.36);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1±1.5 Ma(2σ,n=27,MSWD=0.085);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574~562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6±2.9 Ma(2σ,n=29,MSWD=0.070)。在24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3±0.7 Ma(2σ,n=30,MSWD=0.22);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1~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2±1.5 Ma(2σ,n=29,MSWD=0.1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68~561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5±2.9 Ma(2σ,n=30,MSWD=0.054)。在16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63~15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1.4 Ma(2σ,n=25,MSWD=0.45);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3±2.0 Ma(2σ,n=30,MSWD=0.06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75~563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7.0±4.3 Ma(2σ,n=30,MSWD=0.028)。以上结果表明,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因此,文中尝试建立的小束斑(24μm及16μm)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新方法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的建立有利于扩大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应用范围,对颗粒较小、结构复杂的锆石颗粒进行定年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小束斑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异剥钙榴岩和矽卡岩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森 张拴宏 +3 位作者 蔡梦颖 申佳奇 张琪琪 杨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6,I0001-I0004,共15页
本文利用Coherent GeoLas HD型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和闽西南... 本文利用Coherent GeoLas HD型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和闽西南马坑式铁矿含矿石榴子石矽卡岩这两种岩石中的石榴子石开展U-Pb定年研究。在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中,获得石榴子石下交点年龄为(387.6±5.4) Ma (D496-1, MSWD=1.1, N=30)和(409.3±7.8) Ma (D493-1, MSWD=2.0, N=60),在马坑铁矿石榴子石矽卡岩中,获得石榴子石下交点年龄为(128.6±2.1) Ma (ZK7921-b24, MSWD=2.0, N=60)和(128.7±3.2)Ma(ZK7922-b1,用锆石91500校正,MSWD=1.8,N=42);在潘田铁矿的石榴子石矽卡岩中,获得石榴子石的下交点年龄为(128.7±1.7)Ma (PT-b1, MSWD=1.7, N=30)和(132.1±1.3) Ma(PT-b1样品,用锆石91500校正,MSWD=1.6,N=30)(除了指明使用锆石标样91500校正石榴子石未知样品外,其他皆用石榴子石标样Willsboro校正石榴子石未知样品的U/Pb分馏)。以上结果与Sm-Nd等时线年龄及前人报道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马坑式铁矿石榴子石矽卡岩U-Pb定年结果表明,利用石榴子石标样Willsboro和锆石标样91500作为外标样校正同一样品中石榴子石U/Pb同位素分馏,获得的下交点年龄一致,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也一致,说明石榴子石与锆石之间的基体效应较小,在缺乏石榴子石标样时,可用锆石标样91500代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时代研究及异剥钙榴岩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认为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矽卡岩型矿床及异剥钙榴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推广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锆石 U-Pb la-icp-ms 异剥钙榴岩 矽卡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东段二郎坪群火山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2
3
作者 赵姣 陈丹玲 +4 位作者 谭清海 陈淼 朱小辉 郭彩莲 刘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利用阴极发光(CL)技术和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东段军马河、湾潭和湍河3个地区的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火山岩中的锆石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形态和微弱的、宽的振荡环带... 利用阴极发光(CL)技术和LA-ICP-MS原位分析方法,对北秦岭东段军马河、湾潭和湍河3个地区的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火山岩中的锆石皆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形态和微弱的、宽的振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分析揭示,所有锆石都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重稀土和Th、U含量(ΣREE为(397.7~7 941.6)×10-6;ΣHREE为(376.7~7 774.2)×10-6;Th为(107.9~5 824.2)×10-6;U为(89.3~3 841.9)×10-6)以及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明显富集的左倾稀土配分曲线型式,所有锆石的Th/U比值皆大于0.4,显示典型岩浆锆石特征。LA-ICP-MS定年结果获得3地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63±1.8)Ma、(475±1.5)Ma和(473±1.3)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北秦岭二郎坪群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463~475Ma。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二郎坪群火山岩具有弧后盆地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的二郎坪基性火山岩463~475Ma的结晶年龄明显晚于其南侧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的原岩年龄((791±6)Ma)以及变质年龄((502±11)Ma),而且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板内玄武岩,也与二郎坪火山岩不同,因而指出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与二郎坪火山岩没有直接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 基性火山岩 二郎坪群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甲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永磊 王登红 +2 位作者 张长青 侯可军 王成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本文对钦甲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发育环带结构,Th/U值较高(大于0.1),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钦甲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其不同单元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 本文对钦甲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发育环带结构,Th/U值较高(大于0.1),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钦甲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其不同单元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12.4±1.8 Ma、434.8±1.7 Ma、442.4±1.8 Ma,为晚奥陶世—志留纪,反映了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为进一步理解华南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 广西 加里东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54
5
作者 秦志鹏 汪雄武 +3 位作者 多吉 唐晓倩 周云 彭惠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14.81Ma)—花岗闪长斑岩。以辉钼矿为例,甲玛矿床显示有3期成矿作用,各期成矿过程分别对应于花岗斑岩或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3期不同强度的岩浆作用过程。甲玛矿床的形成是3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 成矿意义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岚 杨理勤 +4 位作者 王亚平 张勇 陈雪 冯亮 陈占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利用配有的New Wave213nm激光和ThermoFisher X Series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对年龄在158~1065Ma之间的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激光频率为10Hz,斑束直径为30μm下,91500、GJ-1、TEMORA-1、Pl... 利用配有的New Wave213nm激光和ThermoFisher X Series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对年龄在158~1065Ma之间的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激光频率为10Hz,斑束直径为30μm下,91500、GJ-1、TEMORA-1、Pleovice和Qinghu标准锆石所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9±11)Ma(2σ,n=21),(604.4±4.7)Ma(2σ,n=25),(419.3±3.4)Ma(2σ,n=14),(338.7±2.4)Ma(2σ,n=23)和(158.9±1.7)Ma(2σ,n=18),年龄分析测定的单点相对偏差(2σ)均小于5.6%,加权平均年龄的相对偏差(2σ)均小于1.08%。5个标准锆石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值完全一致。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以NIST610为外标,对上述标准锆石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Pleovice除了Nb比文献给定的值偏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和91500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都落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GJ-1中的Pb、Th和U落在TIMS测定值的范围之内,TEMORA-1中的Th和U落在SHRIMP测定的值之内,Qinghu中的Th和U落在SIMS测定的值之内。从5个标准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可看出,所获得的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构造带布青山地区两期蛇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4
7
作者 刘战庆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张晓飞 刘智刚 陈国超 陈有炘 丁仨平 郭俊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6.4±6.3Ma(MSWD=0.70)和332.8±3.1Ma(MSWD=0.75),分别代表了两处蛇绿岩中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布青山地区存在早寒武世和早石炭世两期蛇绿岩,这两期蛇绿岩的存在代表了布青山-阿尼玛卿构造带古洋盆两次扩张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了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及其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阿尼玛卿构造带 布青山地区 蛇绿岩 la-icp-ms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和围岩锆石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6
8
作者 刘良 张安达 +3 位作者 陈丹玲 杨家喜 罗金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于0.4,为岩浆锆石的特征;位于锆石边部与内部结构均匀颗粒上的测点显示HREE近平坦型或弱亏损型的稀土配分模式,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特征;而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为碎屑锆石,幔部则为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93±4.3)Ma,其原岩形成年龄为(754±9)Ma;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499±27)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滞后于其原岩的形成年龄约250Ma,并且榴辉岩与其直接围岩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几乎完全一致,充分表明该超高压榴辉岩的形成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榴辉岩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 la-icp-ms锆石 江尕勒萨依 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清水泉辉绿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62
9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3 位作者 冯乔 韩文中 高辉 周鼎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5-1145,共11页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富集。与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Rb、Ba、Th、U和Sr,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出现Nb、Ta亏损和Th富集特征,结合Nb/La、Hf/Ta、La/Ta、Ti/Y、Zr/Y和Th/Nb等比值综合分析认为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曾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36.4±1.2Ma(MSWD=0.37),代表清水泉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早古生代晚期东昆仑洋消减俯冲的弧后拉张裂解的形成时限提供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 辉绿岩脉 构造环境 清水泉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欧西达坂花岗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LA-ICP-MS定年:西南天山古生代洋盆俯冲作用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超 罗金海 +2 位作者 车自成 刘良 张敬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本文对出露于南天山南缘断裂带的欧西达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并且显示了强烈的后期变形特征。L... 本文对出露于南天山南缘断裂带的欧西达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并且显示了强烈的后期变形特征。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了两组年龄:421±3Ma,273±2Ma,前者为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而后者则代表了南天山后碰撞伸展走滑作用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5.16%~75.50%之间,Mg#值低(0.23~0.41),A/CNK=0.86~1.15,为过铝-强过铝质,钙碱-高钾钙碱系列花岗岩;(La/Yb)N为4.40~6.32,δEu=0.58~0.77。与二长花岗岩相比,石英闪长岩的SiO2含量较低(55.46%~58.29%),相对富钛、钙、铁、铝和MgO等;铝饱和指数A/CNK=0.88~1.04,Mg#值高(0.45~0.50),为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的(La/Yb)N为7.84~9.48,δEu=0.52~0.78。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样品均明显富集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而二长花岗岩表现为更加亏损Nb、Ta、P、Ti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该岩体高的Al2O3、La/Nb、Th/Ta值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Nb-Ti的负异常说明该套岩石形成于板块边缘环境或来自岛弧环境下的陆壳源区。石英闪长岩可能来源于镁铁质岩浆底侵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二长花岗岩可能是来自于中下地壳的无水熔融。欧西达坂岩体体现了南天山洋早古生代向南短暂而局部的平坦的低角度板片俯冲。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测在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可能存在双向俯冲,从而形成同一洋盆中的蛇绿岩在南天山南北两侧的就位;而在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一直向北俯冲,具有长期、多阶段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花岗质岩石 la-icp-ms锆石 欧西达坂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北缘全吉地块钾长石浅粒岩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对达肯大坂岩群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30
11
作者 黄婉 张璐 +2 位作者 巴金 廖梵汐 陈能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53-1359,共7页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0个测点的207Pb/206Pb年龄相对概率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特征,峰值年龄为2190Ma左右。结合全吉地块最早一期变质事件的年龄,钾长石浅粒岩原岩碎屑和所在的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年龄范围被约束在1.95~2.19Ga之间。本研究表明,前人在侵入于达肯大坂岩群的伟晶岩脉中获得的约2.42Ga年龄的锆石应捕获于围岩,属于继承性岩浆碎屑成因,该类锆石年龄不能用来约束达肯大坂岩群原岩的最小沉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 达肯大坂岩群 全吉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济南辉长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被引量:46
12
作者 杨承海 许文良 +3 位作者 杨德彬 刘长春 柳小明 胡兆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采自济南药山、鹊山、华山和匡山辉长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自形-半自形的晶形和均匀条带状吸收的特征,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44~1.46之间,表明它们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本文对药山、鹊山和华山辉长岩中30粒锆石以及匡山辉长岩中11... 采自济南药山、鹊山、华山和匡山辉长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自形-半自形的晶形和均匀条带状吸收的特征,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44~1.46之间,表明它们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本文对药山、鹊山和华山辉长岩中30粒锆石以及匡山辉长岩中11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30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124~142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130.8±1.5Ma,11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为127±2Ma,表明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为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济南辉长岩和同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存在代表了双峰式岩浆作用的特征,进而反映了强烈伸展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 la-icp-ms U-PB 中生代 济南 形成时代 U-PB龄测 地球动力学背景 加权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矿床含矿二长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立强 唐菊兴 +4 位作者 陈毓川 罗茂澄 冷秋锋 陈伟 王焕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北东约30km处,与钼(铜)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次为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了含矿母岩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的26颗锆石... 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北东约30km处,与钼(铜)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次为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了含矿母岩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的26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3±0.19)Ma(MSWD=2.0,n=26),系冈底斯带中新世花岗质岩浆侵位的时间。前人所测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32±0.79)Ma,晚于所测的成岩年龄约1Ma。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与甲玛、驱龙等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具有统一性,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与甲玛、驱龙斑岩型矿床应具有一致的构造、岩浆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系印-亚大陆碰撞过程中伸展背景下的成矿大爆发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 锆石U-PB 二长花岗斑岩 邦铺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4 位作者 周鼎武 冯乔 张琨 董忠良 秦萍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996~2428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Ma(MSWD=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 基性岩脉 构造环境 小庙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礼县地区中川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婷 徐学义 +3 位作者 陈隽璐 王洪亮 李智佩 张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83,共9页
中川复式岩体位于西秦岭中带,与成矿关系密切,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一般认为其形成于印支期。对中川岩体采集样品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体钾钠含量较高,Na2O/K2O<1;里特曼指数δ值为1.70... 中川复式岩体位于西秦岭中带,与成矿关系密切,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一般认为其形成于印支期。对中川岩体采集样品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体钾钠含量较高,Na2O/K2O<1;里特曼指数δ值为1.70~2.17,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同时显示出低Sr、低Yb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地壳加厚的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指示了08-49号样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最早为264.4Ma±1.3Ma,即二叠纪末期,略早于前人研究的结果。结合其构造环境,认为西秦岭从二叠纪末就开始了陆陆俯冲和地壳加厚的造山活动,并一直持续到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中川岩体 la-icp-ms锆石U-PB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二叠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柞水地区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仁燕 牛宝贵 +1 位作者 和政军 任纪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8-460,共13页
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主要由早期宋家屋场蚀变角闪辉绿(辉长)岩体和晚期迷魂阵蚀变闪长岩体、磨沟峡蚀变石英闪长岩体、叶家湾蚀变二长闪长岩体组成。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别获得宋家屋场岩体侵位年龄864.4Ma±1.7Ma,迷... 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主要由早期宋家屋场蚀变角闪辉绿(辉长)岩体和晚期迷魂阵蚀变闪长岩体、磨沟峡蚀变石英闪长岩体、叶家湾蚀变二长闪长岩体组成。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别获得宋家屋场岩体侵位年龄864.4Ma±1.7Ma,迷魂阵岩体846.7Ma±2.7Ma,磨沟峡岩体为859.4Ma±1.7Ma,叶家湾岩体861.1Ma±1.8Ma,确证该复式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鉴于在小茅岭-陡岭隆起带的早前寒武系变质岩中曾获得与北秦岭造山事件(1000~848Ma)相一致的变质年龄,结合该复式岩体自身的特征,认为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形成于后造山应力松弛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小茅岭复式岩体 小茅岭-陡岭隆起带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印支地块东北缘新元古代侵入岩形成时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6
17
作者 戚学祥 王秀华 +2 位作者 朱路华 胡兆初 李志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41-2154,共14页
印支地块北东缘姚家寨复式岩体位于哀牢山构造带西南翼的浅变质带中,主要由角闪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角闪辉长岩以含有大量含水矿物——角闪石为特征,出露面积达70km2的规模表明岩浆侵位于挤压的区域构造条件。岩石的高铝基性岩性质... 印支地块北东缘姚家寨复式岩体位于哀牢山构造带西南翼的浅变质带中,主要由角闪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角闪辉长岩以含有大量含水矿物——角闪石为特征,出露面积达70km2的规模表明岩浆侵位于挤压的区域构造条件。岩石的高铝基性岩性质(Al2O3≥16%)及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展示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K和Ba)和轻稀土元素(La、Ce)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尤其是Nb和Ta的负异常,以及Mg#(52.14~65.35)与原始的幔源岛弧岩浆相近及在Ta/Yb-Th/Yb图解上所有的角闪辉长岩样品均投在洋内岛弧玄武岩区,揭示其岛弧的岩浆岩性质及其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花岗闪长岩的埃达克岩性质及K、La和Tb正异常,Nb、Ta、P和Ti强烈负异常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岛弧型岩浆岩属性揭示其形成于与角闪辉长岩一样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代表角闪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生长边结晶年龄分别为763±10Ma(MSWD=4.1)和761±11Ma(MSWD=5.9)。花岗闪长岩穿插于角闪辉长岩之中,展现出前者的侵位时间要晚于后者,但两个样品锆石生长边结晶年龄的相似,说明它们是同一期岩浆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印支地块东北缘姚家寨复式岩体与扬子地块西缘岩浆岩带一样都具有明显岛弧性质,形成时代基本一致,两地块中早古生代沉积岩演变特点及晚古生代沉积岩、古生物和δ18O/δ13C比值和古地磁的相似性,以及印支地块中缺失扬子地块广泛出露的震旦纪地层,表明印支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古洋壳是在新元古代开始双向俯冲碰撞,于新元古代晚期拼贴在一起,并在扬子地块西缘和印支地块东北缘各形成一条规模不等的岛弧型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锆石la-icp-ms U-PB 姚家寨复式岩体 印支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北山岩群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正平 段炳鑫 +4 位作者 孟庆涛 徐翠 董洪凯 刘广 提振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内蒙古北山地区标山一带北山岩群出露相对齐全,基于区域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在北山岩群中解体出斜长角闪岩,其原岩为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脉。采用LA-ICP-MS方法对斜长角闪岩样品开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U-Pb... 内蒙古北山地区标山一带北山岩群出露相对齐全,基于区域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在北山岩群中解体出斜长角闪岩,其原岩为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脉。采用LA-ICP-MS方法对斜长角闪岩样品开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23±21Ma,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547~1691Ma。样品中锆石多为半自形双锥柱状,粒径介于0.03~0.21mm,发育较明显的振荡环带,具有核-幔-边结构,30个锆石分析点Th/U比值为0.38~0.92,绝大多数大于0.4,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而非变质成因锆石。因此,这些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斜长角闪岩的结晶年龄,从而说明北山岩群的成岩年龄应不晚于1623±21Ma。综合研究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大陆扩张环境,这些认识对北山岩群的时代归属及其北山地区构造发展演化历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岩群 斜长角闪岩 la-icp-ms锆石U-PB 古元古代 北山地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3
19
作者 程彦博 毛景文 +1 位作者 陈小林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878,共10页
通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复式岩体3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其中,雷达站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6.51±0.52)Ma(MSWD值为2.4);所作底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 通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复式岩体3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其中,雷达站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6.51±0.52)Ma(MSWD值为2.4);所作底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7.54±0.65)Ma(MSWD值为1.6);洋芋树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7.83±0.39)Ma(MSWD值为0.15)。这些分布比较集中的年龄数据为薄竹山花岗岩体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形成时限。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薄竹山花岗岩体同区域内的其它岩浆岩和与之相关的个旧、大厂、都龙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等都是晚白垩世的产物,均为华南西部地区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南西部晚白垩世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在滇东南地区的又一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花岗岩 薄竹山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矿床辉绿玢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冷秋锋 王立强 +5 位作者 应立娟 郑文宝 罗茂澄 陈伟 林彬 王艺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地理位置上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侵入岩体,辉绿玢岩出露于矿区北部,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了精确限制其成岩时代,文... 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地理位置上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侵入岩体,辉绿玢岩出露于矿区北部,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了精确限制其成岩时代,文章通过对辉绿玢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精确测试,获得了19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21±0.29Ma(MSWD=9.6,N=19),为冈底斯带中新世岩浆侵位年龄,与区域上邻近的甲玛斑岩矿床辉绿玢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与甲玛、驱龙等超大型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具有统一性和集中性,显示该矿床与甲玛、驱龙矿床的形成应具有统一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和相关的深部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辉绿玢岩 邦铺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