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胡止痛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分析
1
作者 刘芳 王甘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应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8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分为常规组(45例)和实验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 目的 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应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8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分为常规组(45例)和实验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15 d,实验组疼痛评分(4.19±0.21)、(1.12±0.35)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02±0.58)、(3.18±0.26)分,疼痛持续时长(2.90±0.14)、(0.52±0.11)h/d均短于常规组的(3.25±0.25)、(1.71±0.30)h/d,差异明显(P<0.05)。治疗7、15 d,实验组膝关节关节屈曲度(70.48±2.19)、(93.60±4.25)°和关节伸展度(13.58±1.43)、(15.67±0.94)°均大于常规组的(52.69±7.43)、(87.60±5.42)°和(11.18±1.60)、(13.90±1.28)°,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0.56±1.95)分,高于常规组的(74.25±2.60)分,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常规组的20.00%(9/45),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情况,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胶囊 膝骨性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 膝关节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步行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昌禄 王连 徐远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水中步行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探究水中步行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持续被动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中步行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分别为(27.39±2.80)分、(15.86±1.84)分、(16.41±1.75)分、(7.89±0.84)分、(8.33±0.87)分、(8.44±0.96)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为(60.17±4.5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肌力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水中步行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膝关节功能 肌力
原文传递
电针透刺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婉玲 谢冰 谭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透刺和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fitis,KOA)的临床疗效,探寻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来自长沙市中心医院的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刺组、关节松动组和联合组,每组3... 目的观察电针透刺和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fitis,KOA)的临床疗效,探寻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来自长沙市中心医院的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刺组、关节松动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电针透刺组即在透刺基础上连接电针仪,关节松动组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联合组即电针透刺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各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膝关节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髌上囊积液及关节间隙角等指标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Lysholm评分、AROM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关节间隙角较治疗前减小,髌上囊积液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联合组的上述指标较电针透刺组、关节松动组改善更明显(P<0.05);电针透刺组在减少髌上囊积液方面优于关节松动组(P<0.05);关节松动组在增加膝关节AROM、缩小关节间隙角方面优于电针透刺组(P<0.05)。结论电针透刺及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均能不同程度缓解轻中度KOA患者疼痛症状,降低髌上囊积液量,缩小关节间隙角,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且二者联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电针透刺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髌上囊积液 关节间隙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早期康复对关节活动功能、ASK评分及WHOQO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毅 李龙 +1 位作者 李东 李晓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成型术或缝合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行膝关节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早期制动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成型术或缝合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行膝关节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早期制动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KS评分情况及生存质量(WHOQOL)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术前AK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周AK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WHO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后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疗效优于早期制动,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半月板成型或缝合术 早期康复 早期制动 关节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卫星 张庆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PFPS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 目的观察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PFPS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前痛量表(AKP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屈膝、伸膝的最大峰力矩(PT)。结果治疗后,两组AKPS评分均提高,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KPS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伸膝、屈膝PT值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伸膝、屈膝PT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有利于改善PFPS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肌肉力量训练 膝关节活动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RA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芦燕 刘敏 梁照华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健... 目的:分析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和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2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关节疼痛程度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活动功能 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关节CPM机应用于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甘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关节功能恢复器(CPM)应用于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关节功能恢复器(CPM)应用于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关节CPM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关节CPM机应用于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可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关节功能恢复器 膝关节活动功能 下肢骨折
原文传递
持续被动运动联合减重支持训练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鹏 魏芹 谷振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6期67-69,73,共4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联合减重支持训练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行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减重支持训练...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联合减重支持训练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行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减重支持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持续被动运动,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伸屈、屈膝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1.45±0.21)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屈、屈膝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被动运动联合减重支持训练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后,能够缓解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减重支持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李进军 张淑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采用持续... 目的 分析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15、90 d,观察组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手术 早期康复治疗 持续被动运动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平 赵敏 田针针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 目的探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均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对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适应性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