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rectangular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 treatment plus postsurge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on the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knee and ankle joint in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1
作者 牛子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154-,共1页
关键词 The effect of rectangular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 treatment plus postsurge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on the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knee and ankle joint in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ing minimum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values for th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hysical Function, hip disabilit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for joint reconstruction, and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 被引量:3
2
作者 Man Hung Jerry Bounsanga +1 位作者 Maren W Voss Charles L Saltzma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8年第3期41-49,共9页
AIM To establish minimum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 for measurements in an orthopaedic patient population with joint disorders.METHODS Adult patients aged 18 years and older seeking care for joint condition... AIM To establish minimum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 for measurements in an orthopaedic patient population with joint disorders.METHODS Adult patients aged 18 years and older seeking care for joint conditions at an orthopaedic clinic took th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hysical Function(PROMIS~? PF)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CAT), hip disabilit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for joint reconstruction(HOOS JR), and the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for joint reconstruction(KOOS JR) from February 2014 to April 2017. MCID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nchorbased and distribution-based methods. Patient reports of meaningful change in function since their first clinic encounter were used as an anchor.RESULTS There were 2226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with a mean age of 61.16(SD = 12.84) years, 41.6% male, and 89.7% Caucasian. Mean change ranged from 7.29 to 8.41 for the PROMIS~? PF CAT, from 14.81 to 19.68 for the HOOS JR, and from 14.51 to 18.85 for the KOOS JR. ROC cut-offs ranged from 1.97-8.18 for the PF CAT, 6.33-43.36 for the HOOS JR, and 2.21-8.16 for the KOOS JR. Distribution-based methods estimated MCID values ranging from 2.45 to 21.55 for the PROMIS~? PF CAT; from 3.90 to 43.61 for the HOOS JR, and from 3.98 to 40.67 for the KOOS JR. The median MCID value in the range was similar to the mean change score for each measure and was 7.9 for the PF CAT, 18.0 for the HOOS JR, and 15.1 for the KOOS JR.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providing a wide range of MCIDs for the PROMIS? PF, HOOS JR, and KOOS JR in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joint ail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ip DISABILIT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for joint reconstruction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hysical function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for joint reconstruction Minimum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joint Physical function Minimum detectable change Arthroplasty Orthopaedics Clinical OUTCO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娟 王广兰 左会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4-1726,共13页
目的:运动干预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的基础。然而,关于何种运动疗法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更有效,目前仍未得出明确结论。为此,文章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疗效... 目的:运动干预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的基础。然而,关于何种运动疗法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更有效,目前仍未得出明确结论。为此,文章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疗效,为选择最佳运动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BSCO数据库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11-20。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膝关节功能评分3个连续性变量。运用EndNote X9.1软件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GRADE评分对文章结果的证据强度进行评级,采用Stata 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3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179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中等;涉及9种运动疗法:等速训练、交叉训练、离心训练、水中康复、血流限制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增强式训练、全身振动训练和综合训练;对照措施为常规康复训练。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离心训练(SMD=2.08,95%CI:0.56-3.60,P=0.007)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是综合训练(SMD=1.69,95%CI:0.11-3.27,P=0.249)和全身振动训练(SMD=0.81,95%CI:0.11-1.51,P=0.042);在提升患者腘绳肌肌力方面,综合训练(SMD=2.08,95%CI:0.30-3.86,P=0.022)效果最佳,其次是增强式训练(SMD=1.51,95%CI:0.18-2.84,P=0.026)和等速训练(SMD=1.37,95%CI:0.06-2.67,P=0.039);综合训练(SMD=4.60,95%CI:2.40-6.80,P<0.001)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最有效,其次是离心训练(SMD=1.75,95%CI:0.24-3.25,P=0.023)和水中康复(SMD=1.65,95%CI:0.07-3.24,P=0.041)。结论:低到中等强度的临床证据证实,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综合训练可能是最有效的运动疗法,其次是离心训练、增强式训练、等速训练、全身振动训练、水中康复。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股四头肌肌力 腘绳肌肌力 膝关节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在导航系统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应用时机选择: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潘浩 杨梦 刘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59-3164,共6页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止血带的时机已有明确报道,随着关节相关技术不断精进,导航系统下全膝关节置换应用止血带的时机却鲜有报道。目的:评估采用全程与半程止血带对Brainlab导航系统下行全膝关节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止血带的时机已有明确报道,随着关节相关技术不断精进,导航系统下全膝关节置换应用止血带的时机却鲜有报道。目的:评估采用全程与半程止血带对Brainlab导航系统下行全膝关节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导航系统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145例患者进行分析,按松开止血带时机分为全程组(n=71)和半程组(n=7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术后膝关节周围肿胀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和关节遗忘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与半程组相比,全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高、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更重(P<0.001,P=0.027,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1),但隐匿性失血量更多(P<0.001),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术后1周时,全程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半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关节遗忘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采用导航系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半程使用止血带隐匿性失血量少、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系统 全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膝关节功能 关节遗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沙袋加压伸直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
5
作者 贺彩玲 张佳惠 +1 位作者 郭利晓 赵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沙袋加压伸直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于手术当... 目的:探讨术前沙袋加压伸直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于手术当天及术后行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采用自制沙袋加压装置进行沙袋加压伸直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疼痛、膝关节伸直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术前1周、术后第1周、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膝关节功能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膝关节伸直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前第1周、术后第1周、术后第1个月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借助沙袋加压装置进行沙袋加压伸直训练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伸直度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袋加压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护理 膝关节伸直受限 关节功能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向器在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赵程锦 冯阳阳 李楠楠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分析3D打印导向器在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A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行常规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n=... 目的:分析3D打印导向器在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A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行常规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n=50)和3D组(行3D打印导向器辅助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n=50)。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屈曲挛缩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升高,且3D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3D组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患者5°屈曲挛缩发生率、屈曲挛缩总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3D打印导向器在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屈曲挛缩发生及并发症发生,临床推广优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撕脱骨折 3D打印导向器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变化
7
作者 陈文汉 门杰 +1 位作者 杨伟 赵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25-2230,共6页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上海体育大学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80例首次行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振动疗法组和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每组40例。振动疗法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联合悬吊训练(每周2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及训练8后,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评估屈膝对称性指数,采用平衡测试系统评估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结果与结论:(1)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8周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与振动疗法组比较,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2)结果表明,与单独进行振动疗法相比,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可显著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对称性,提高平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振动疗法 悬吊训练 膝关节功能 肌肉力量 对称性 平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KO机器人与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涛 张传开 +1 位作者 郝亮 刘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50-7157,共8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成功技术,但仍然存在如手术精度不高、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周期长等问题,智能骨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能解决这些问题,使膝关节置换技术更加优化。目的:比较MAKO机器人与计算机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 背景:膝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成功技术,但仍然存在如手术精度不高、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周期长等问题,智能骨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能解决这些问题,使膝关节置换技术更加优化。目的:比较MAKO机器人与计算机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MAKO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计划与实际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髋-膝-踝角,术前、术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各维度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②观察组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髋-膝-踝角术中计划与术后测量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小(P<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功能、僵硬、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⑥提示与计算机导航膝关节置换相比,MAKO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误差,有助于精准安放假体,并实现计划力线,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MAKO机器人 计算机导航 膝关节功能 下肢力线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苏心哲 程韶 +3 位作者 张北 马金昕 武圣超 王上增 《上海针灸杂志》 2025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观察火龙罐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龙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疼痛视觉... 目的观察火龙罐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龙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n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n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膝关节伸肌和屈肌峰力矩。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WOMA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伸肌和屈肌峰力矩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伸肌和屈肌峰力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可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肌力,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拔罐疗法 灸法 火龙罐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在膝关节粘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焕 郭广惠 +1 位作者 李正 李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6例膝关节粘连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28例,训练治疗)和研究组(28例,在对照组处理基础...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6例膝关节粘连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28例,训练治疗)和研究组(28例,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进行浮针和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屈曲角度、伸直受限程度、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56例患者平均随访(6.06±1.16)个月,没有脱落病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伸直受限角度较小,屈曲角度较大,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锻炼的基础上,联合浮针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粘连患者膝关节活动程度、缓解疼痛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粘连 体外冲击波 浮针 膝关节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张婷 阮仁芝 徐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恐动症、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KA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及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恐动症、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KA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及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恐动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术后5 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 h及1、3、5 d,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5 d,研究组患者Tampa恐动症量表(TS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5 d内恐动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vs.18.00%,P<0.05)。术后3 d及5 d,研究组患者美国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00%vs.36.00%,P<0.05)。结论: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TK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术后恐动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son关怀理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 恐动症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牵伸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及影像学观察
12
作者 王阳 高俊丽 +4 位作者 郭学斌 刘泉宏 刘鹏 郑永鑫 任毅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训练,包括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超声波、蜡疗。观察组予以肌肉能量技术(MET)和静态牵伸技术(SPS)。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FAC、IKDC&HS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疼痛评分(VAS)、自我效能感(GSES)和恐动症Tampa(TSK)评分并进行超声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IKDC、F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ROM明显改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显著提高,TSK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更加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影像学MRI提示SPS联合MET治疗对重建后的韧带安全,不会对术后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结论SPS结合MET有助于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牵伸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穴四针”针刺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机制分析
13
作者 田艺杰 霍亮 李科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五穴四针”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生长修复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 目的探讨“五穴四针”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生长修复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联合“五穴四针”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血清生长修复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60%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88.8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ysholm评分水平、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F-β、治疗后两组患者间TGF-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五穴四针”针刺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修复关节组织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IGF-1、FGF-2及TGF-β等修复生长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五穴四针 膝关节功能 生长修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闫锋 田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9月某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9月某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并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后HSS评分均高于治疗1个月后(P<0.05);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最大伸直角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最大屈曲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活血通脉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显著改善行TKA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凝血功能,提升膝关节活动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脉胶囊 低分子肝素钙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周金军 邓琳 +3 位作者 翁德雨 王梅生 谭力 陈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逐步叠加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塌陷 外侧后倾角 股胫角 膝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重复蹬伸至力竭过程中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
16
作者 张陈 冉令华 +4 位作者 呼慧敏 张欣 周子健 徐红旗 史冀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13-2520,共8页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方法:11名受试者进行直到力竭的50%1RM单腿下肢蹬伸运动,同步采集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7块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及心电信号和Borg CR-10量表评分;根据Borg CR-10量表评分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疲劳阶段,采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验证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以7块肌肉为节点,使用肌肉信号的相干性构建肌肉功能网络,提取聚类系数、平均加权度、全局效率、特征向量中心性4个复杂网络参数;提取肌电信号的均方值振幅、中位频率、瞬时平均频率和共激活比4种指标,并在3种疲劳程度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3种疲劳阶段在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上产生显著性差异,证明了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②对于不同肌肉在3种疲劳程度下的肌电指标:均方值振幅和共激活比未表现出差异,中位频率在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则在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的性能优于中位频率和均方值振幅,但三者仅在主要工作肌群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健趋势,共激活比不受疲劳因素的影响;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连接强度逐渐增加,平均加权度、聚类系数和全局效率在疲劳后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与疲劳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肌肉功能网络内的连通强度变化能够反映疲劳过程中肌肉间的协同性和互补性;聚类系数、平均加权度、全局效率可作为一组肌肉疲劳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功能网络 下肢蹬伸 膝关节 肌电 Borg CR-10量表 疲劳 运动损伤 复杂网络指标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研究
17
作者 王社光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使用3D打印技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ACL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关节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使用3D打印技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ACL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3D打印组行关节镜下3D打印技术辅助ACL重建术治疗。对比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膝关节Lysholm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结果比较两组股骨骨隧道长度、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3D打印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s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而3D打印组IKDC评分为(96.32±7.26)分、Lysholms评分为(94.25±3.85)分,高于对照组的(82.66±6.54)分、(88.20±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而3D打印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19.25±7.66)°,高于对照组的(98.6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移植物断裂、移植物撞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3D打印技术辅助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可缩短手术用时,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3D打印技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R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吴迪 李志武 +1 位作者 魏忠训 舒桂芳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 评估内轴型交叉韧带型(MP-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TK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后稳定型交叉韧带型(P... 目的 评估内轴型交叉韧带型(MP-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TK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后稳定型交叉韧带型(PS-CR)假体,试验组实施MP-CR假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试验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KA临床治疗中,MP-CR假体与PS-CR假体均能发挥出相当的治疗效果,但MP-CR假体有助于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可满足自然关节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轴型交叉韧带型 假体 膝关节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疼痛 住院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腱肌与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博 张田 孙宏林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对比半腱肌(ST)与半腱肌-股薄肌(STG)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 目的对比半腱肌(ST)与半腱肌-股薄肌(STG)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ST肌腱移植,B组患者给予STG肌腱移植。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量表、膝关节Lysholm量表、Tegner膝关节活动量表和量角器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系统功能、膝关节局部功能、运动水平和膝关节的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和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VAS、IKDC、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A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3±0.41)分,明显低于B组的(4.38±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分别为(85.74±4.41)分、(63.65±6.43)分,明显高于B组的(80.43±5.52)分、(54.17±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Tegner评分、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分别为(7.56±1.02)分、(100.84±6.43)°,明显高于B组的(6.77±0.85)分、(85.5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职能、情绪机能、躯体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分别为(88.64±5.52)分、(85.32±7.74)分、(88.23±6.12)分、(85.63±5.72)分,明显高于B组的(80.23±6.76)分、(76.53±7.97)分、(76.22±8.64)分、(78.35±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略低于B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ACL损伤修复术中,ST相比STG肌腱移植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且ST肌腱移植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 半腱肌 股薄肌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斌 单鹏飞 +3 位作者 纪寅璞 梁晖 张意侗 梅宁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KOA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术后...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KOA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滑膜炎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伸膝、屈膝肌群峰力矩(PT);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L-1β、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屈膝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伸膝活动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伸膝、屈膝肌群PT值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局部肌肉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治疗 关节功能 滑膜炎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