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7,共10页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Ma和189~195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39 Ar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6井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ar-ar测年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和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分别为141~145 Ma、171~237Ma和130~152 Ma。K-Ar年龄表明主要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成藏,其分布规律很好地反映了成藏特征和成藏过程;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明显偏老,不能代表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更不能反映成藏时代,"^(39)Ar核反冲丢失"现象是导致其偏老的主要原因;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与K-Ar年龄基本接近,可能反映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并代表成藏时代。本次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利用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探讨砂岩油气藏成藏时代,K-Ar法测年技术简便快捷、经济成熟、稳定可靠,是第一选择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很难获得理想的年龄数据和较好的应用效果,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目的,可以不予考虑;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如果运用得当,有可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年龄数据和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技术复杂、环节多、周期长和费用高等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k-ar 未真空封装ar-ar 真空封装ar-ar 39Ar核反冲丢失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6
3
作者 张德全 党兴彦 +3 位作者 佘宏全 李大新 丰成友 李进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8,共12页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_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_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作用在时空上的“构造迁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 造山型金矿床 复合造山作用 柴北缘-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火山岩层序剖面K-Ar测年确定辽西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地层的年代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大明 陈丛林 +1 位作者 李齐 郑德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7-1632,共6页
从系统剖面连续测年的角度,利用K-Ar年代学方法并结合前人工作,确定了辽西四合屯剖面的六个火山活动期和含古生物化石的湖相沉积地层的顶底时间界限。六期火山活动分别为133.6~133.1Ma、129.3~129.2Ma、~126.1Ma、125.1~124.... 从系统剖面连续测年的角度,利用K-Ar年代学方法并结合前人工作,确定了辽西四合屯剖面的六个火山活动期和含古生物化石的湖相沉积地层的顶底时间界限。六期火山活动分别为133.6~133.1Ma、129.3~129.2Ma、~126.1Ma、125.1~124.2Ma、~122Ma和~113Ma。其中第四期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含古生物化石的湖相沉积层的火山岩的年龄为124.4Ma,其上覆火山岩年龄为124.2Ma,下伏火山岩的年龄为124.6~125.1Ma,因此,该湖相沉积地层的持续时间应为大约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屯 火山岩 热河生物群 k-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分离 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龄” 油气储层 钾同位素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58
6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Andrew TODD 刘可禹 罗修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17Ma ,表明志留系古油藏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6 3.82~ 2 31.34Ma ,表明东河砂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 ;库车坳陷依南 2气田 (依南 2井 )下侏罗统阳霞组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8.0 8~ 2 3.85Ma ,表明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新世以来 ;喀什凹陷阿克莫木气田 (阿克 1井 )下白垩统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2 .6 0~ 18.79Ma ,表明中新世可能有古油气运移或古油藏形成 ;库车坳陷迪那 2气藏 (迪那 2 0 1井 )古近系砂岩中的伊利石主要为碎屑成因 ,不能用于进行油气成藏史研究 ,但该气藏白垩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5 .4 9~ 15 .4 7Ma ,表明可能为中新世成藏。本次研究表明 ,该项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初步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自生伊利石 油气充注 砂岩油气储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均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I/S)有序间层,具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属自生伊利石。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为255~293Ma,主要集中在277~293Ma,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表明志留系古油藏成藏时间主要为早海西晚期—晚海西期。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符合盆地内的整体分布规律。古构造格局和生烃中心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区成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英买力地区成藏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与其距生烃中心相对较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地区 志留系沥青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有瑜 Hors Zt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边部的乔1井、孔雀1井及龙口1井、英南2井相对较早(383.45—271.20Ma),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中心的塔中37井、塔中67井、塔中12井及塔中32井相对较晚(203.96—235.17Ma),主要为晚海西期成藏,部分井如塔中23井、塔中30井相对较早(293.54和296.31Ma),为早海西期成藏。自生伊利石年龄与沥青砂岩厚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古构造格局可能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之一,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围的古油藏如乔1井、孔雀1井成藏较早。测年结果不仅与油气系统等常规油气成藏史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反映了油藏形成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自生伊利石 成藏 志留系沥青砂岩 孔雀河地区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 分离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法与Ar-Ar法在油气成藏期定年的适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军杰 刘汉彬 +3 位作者 张佳 金贵善 张建峰 韩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87-87,共1页
迄今,K-Ar年代学已从最初的常规K-Ar定年,发展到分步加热释氩Ar-Ar、激光显微探针At-At等多种定年方法。目前应用于油气成藏年代学的方法主要是白生伊利石K-Ar法定年和Ar-Ar法定年,前者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而后者在油气成藏... 迄今,K-Ar年代学已从最初的常规K-Ar定年,发展到分步加热释氩Ar-Ar、激光显微探针At-At等多种定年方法。目前应用于油气成藏年代学的方法主要是白生伊利石K-Ar法定年和Ar-Ar法定年,前者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而后者在油气成藏年代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摸索之中,它们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ar-ar 油气成藏期 k-ar 适用性 k-ar代学 成藏代学 激光显微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前寒武纪样品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K和40Ar*的初测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桑海清 王非 +1 位作者 贺怀宇 王英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96-599,共4页
  0 引言   世界上第一个Ar-Ar法实验室于1965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年代学实验室建成[1].我国最早的Ar-Ar法实验室于1982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成.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于K-Ar和Ar-Ar法...   0 引言   世界上第一个Ar-Ar法实验室于1965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年代学实验室建成[1].我国最早的Ar-Ar法实验室于1982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成.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于K-Ar和Ar-Ar法定年的标准物质约30个左右,绝大部分年龄为第三纪至寒武纪.大于6亿a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只有英国标准Hb3gr角闪石(年龄1072 Ma)和中国标准BSP-1角闪石(年龄2060 Ma),这两个老年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标准物质 k-arar-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白国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利用伊利石K Ar测年确定油气成藏期 ,能够得出其绝对年龄 ,因而备受人们重视。可是在解释K Ar测年资料时 ,存在一些问题和假设。如果解释者对这些问题和假设没有足够的认识 ,其解释结果就会有误。文中以几个具体实例讨论了利用伊利石K
关键词 伊利石 k-ar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测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杨伟 高军平 王翔 《甘肃科技》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K-Ar同位素测年是最早用于测定岩石、矿物年龄的方法之一,不论是在区域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还是大地构造学,甚或地理以及环境变化研究中,利用K-Ar法准确测定某一地质体或事件的年代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本文集中了介绍K-Ar法测... K-Ar同位素测年是最早用于测定岩石、矿物年龄的方法之一,不论是在区域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还是大地构造学,甚或地理以及环境变化研究中,利用K-Ar法准确测定某一地质体或事件的年代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本文集中了介绍K-Ar法测年的研究进展,对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及其实验样品的处理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伊利石 k-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圳口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白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及其对区域找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严宸 赵海杰 +1 位作者 赵盼捞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7-1158,共12页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然而,这些矿床与大花岗岩基的时间及成因关系尚未准确厘定。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圳口钨矿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48.0±0.7)Ma(MSDW=3.1),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反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表明圳口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明显晚于早古生代彭公庙大花岗岩基的侵位时间,是南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大规模钨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通过总结研究发现,区域上早古生代花岗岩基周缘的钨锡矿床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该结论不仅表明研究区深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而且指示区内不同矿床之间在成因上密切相关。整个区域上的矿床类型和空间分布显示出不同的围岩性质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含矿热液沿着裂隙通道向上运移,当围岩为花岗岩时,形成了石英脉-云英岩型矿床,而当围岩为碎屑岩时,则形成石英脉型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矿床可以构成一套矿床组合模型,互为找矿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 早古生代 彭公庙岩体 圳口钨矿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Cu、Mo同位素组成及绢云母Ar-Ar测年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宓奎峰 吕志成 +1 位作者 柳振江 颜廷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798,共14页
内蒙古乌努(奴)格吐山铜铅锌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Cu-Mo-Fe-Au-AgPb-Zn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Mo、Cu、Fe、Zn等同位素的研究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中。本... 内蒙古乌努(奴)格吐山铜铅锌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Cu-Mo-Fe-Au-AgPb-Zn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Mo、Cu、Fe、Zn等同位素的研究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矿床黄铜矿Cu同位素、辉钼矿Mo同位素组成,绢云母Ar-Ar年龄进行研究,借此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矿床成因。结果显示,矿床成矿早阶段的绢云母坪年龄为181.9±1.1Ma,等时线年龄为181.0±2.3Ma,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相一致。而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和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黄铜矿的δ65 Cu平均值分别为0.31y‰和0.40‰,显示黄铜矿的δ65 Cu值从早到晚逐渐增高,这可能为流体出溶过程中63 Cu优先进入富气相流体,残余岩浆流体逐渐富集65 Cu的结果。辉钼矿的δ98 Mo/δ95 Mo介于-0.16‰~0.35‰之间,说明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Mo进入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并发生了同位素分馏,可能受到了氧化还原条件、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者是辉钼矿的多型特征的影响。得尔布干成矿带矿床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成矿带斑岩型矿床分为240~230Ma、180~200Ma、150~160Ma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MO同位素 绢云母ar-ar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 得尔布干成矿带 蒙古-鄂霍次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浙赣相邻区构造活动ESR测年、Ar-Ar测年及其构造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鑫朋 刘蓓蓓 +4 位作者 程洲 郑宗平 邓科 侯德华 张立国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2年第6期23-32,共10页
皖浙赣相邻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发育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断裂带,其中燕山期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基于ESR测年、Ar-Ar测年及地质构造调查和分析,重点论述了研究区燕山晚... 皖浙赣相邻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发育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断裂带,其中燕山期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基于ESR测年、Ar-Ar测年及地质构造调查和分析,重点论述了研究区燕山晚期的构造活动特征。测年结果显示:东源矿区辉绿岩脉Ar-Ar坪年龄为(113.5±1.1)Ma,断裂带内石英ESR年龄值分布在120~100 Ma之间,集中于(115±5)Ma;桐村剖面桐村岩体及围岩晚奥陶世长坞组中的裂隙石英脉ESR年龄值为120.2~100.4 Ma。研究认为,皖浙赣地区在燕山晚期(120~100 Ma)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在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了一次从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的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ESR ar-ar 皖浙赣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阿其音金矿绢云母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刘智刚 张爱奎 +3 位作者 刘永乐 张勇 何书跃 孙非非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78-386,共9页
阿其音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是一个产于似斑状石英二长岩内受构造控制的金矿床。为了确定阿其音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 阿其音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是一个产于似斑状石英二长岩内受构造控制的金矿床。为了确定阿其音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4.5)Ma和(268.7±9.7)Ma。结果表明:阿其音金矿的成矿时代主要为中二叠世,该成果对于进一步认识东昆仑西段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东昆仑地区是否存在中二叠世金矿成矿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云母 ar-ar 成矿时代 中二叠世 阿其音金矿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5
18
作者 袁顺达 刘晓菲 +4 位作者 王旭东 吴胜华 原垭斌 李雪凯 王铁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87-3797,共11页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53.3±1.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53.6±1.5Ma(MSWD=0.55),反等时线年龄为153.5±1.5Ma(MSWD=2.1)。这些年龄数据明显早于相同矿石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143.1±8.7Ma)及相伴产出的花岗斑岩钾长石40Ar-39Ar年龄(144±3Ma),而与千里山岩体主体相锆石SHRIMPU-Pb年龄(155~151Ma)及与之相关的柿竹园矿床(151.0±3.5Ma)和金船塘矿床(158.8±6.6Ma)矽卡岩型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指示区内脉状矿床亦与千里山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已有的研究认为,高热花岗岩浆的高分异演化是区内多金属元素巨量堆积成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围岩性质及构造条件则可能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组合。当围岩为泥盆系碳酸盐岩时,形成一套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大理岩型钨锡钼铋铅锌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而当围岩为震旦系碎屑岩时,沿构造通道(断裂带)发育一套脉状钨锡多金属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白云母 红旗岭脉状锡矿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法地质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ZBH-25黑云母的研制 被引量:38
19
作者 桑海清 王非 +3 位作者 贺怀宇 王英兰 杨列坤 朱日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59-3078,共20页
ZBH-25黑云母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 阶段加热实验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 析出量高达96%,^(40)K-^(40)Ar~*同位素体系封闭良好,证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 ZBH-25黑云母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 阶段加热实验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 析出量高达96%,^(40)K-^(40)Ar~*同位素体系封闭良好,证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坪年龄为133.0±0.3Ma,总气体年龄为132.1±0.6Ma;^(36)Ar/^(40)Ar-^(39)Ar/^(40)Ar 反等时线年龄为133.1±1.3 Ma,^(40)Ar/^(36)Ar 初始值为293.5±1.6,与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激光显微探针单颗粒坪年龄为132.8±0.2Ma,年龄谱和 K/Ca 谱线平坦,激光熔样总气体年龄为131.3±0.2Ma(图6)。这几个 Ar-Ar 年龄的一致性,说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理想的 K-Ar 和 Ar-Ar 法年龄标准物质。对均匀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检验,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证明 K 和^(40)Ar~*的 F 分布值小于 F 临界值,说明该样品是均匀的。国内外14个实验室参加了 K 含量的定值分析,15个实验室参加了^(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在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 K 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0.5%。两个特性量值定值分析结果的一致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1.817±0.013×10^(-9)mol/g,K=7.60±0.02%,K-Ar 年龄(标准值)=132.9±1.3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为98.8%,粒度为0.25-0.63mm,总重量为5800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共400瓶,每瓶重量为14.5g。可供我国 K-Ar 和 Ar-Ar 法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使用1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标准物质 均匀性检验 K和^40Ar^*的定值分析 统计学检验 k-ar ar-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红云滩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Ar-Ar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敬博 孙腾飞 +5 位作者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超 张彦 刘新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32-3742,共11页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测年结果,精细刻画出该岩体自形成以后经历的热演化过程,并据此识别出东天山红云滩地区发生过多期快速抬升冷却事件。黑云母阶段升温Ar-Ar法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坪年龄为316.9±1.8Ma,单颗粒锆石和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13.7±9.6Ma和65.5±1.3Ma。热年代学数据及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红云滩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3个快速冷却阶段,分别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ca.330~296Ma)、晚三叠世(222~220Ma)、晚白垩世(91~77Ma)。其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快速冷却作用是岩体侵位后与围岩热传导冷却及伴随天山造山隆升冷却综合作用的结果,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的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与羌塘-欧亚板块、Kohistan-Dras岛弧-拉萨地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东天山地区隆升作用有关。新生代以来,红云滩岩体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未发生较为明显的隆升作用,与天山西段新生代的构造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历史 红云滩岩体 ar-ar (U-Th)/He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