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0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相关基因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廖霞 姚婷 +4 位作者 谢泓源 余湘 雷天意 张全波 青玉凤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36-740,74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TGs)是否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自噬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经JAK抑制剂治疗24周的RA患者(RA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30名健康者(HC组...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TGs)是否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自噬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经JAK抑制剂治疗24周的RA患者(RA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30名健康者(HC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A组ATG5、Beclin-1、LC-3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C组;ATG16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HC组(P<0.05)。RA组ATG5表达水平与ESR、hsCRP、SJC、PtGA、DAS-28(ESR)、CCP正相关(P<0.05);ATG12表达水平与hsCRP、CCP正相关(P<0.05);ATG16表达水平与hsCRP、SJC正相关(P<0.05);Beclin-1表达水平与ESR、hsCRP、PtGA、DAS-28(ESR)正相关(P<0.05),与RF-IgG负相关(P<0.05);LC-3表达水平与ESR、hsCRP正相关(P<0.05)。治疗24周后,ATG5、LC-3、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ATG16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参与了RA发病;托法替布可能通过影响RA患者体内的自噬水平,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自噬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自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腹泻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2
作者 田劭丹 罗美 +2 位作者 郑智 侯丽 陈信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关性腹泻是TKIs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TKIs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影响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亦是临床常见导致药物剂量降低,用药时间延迟甚...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关性腹泻是TKIs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TKIs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影响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亦是临床常见导致药物剂量降低,用药时间延迟甚至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中医药干预TKIs相关性腹泻具有较显著临床疗效的临床实践,专家组通过德尔菲法就TKIs相关性腹泻中医药治疗规范相关问题反复征询、归纳、修改、讨论并形成共识,旨在扩大TKIs可能临床获益人群、推广中医药诊疗措施在TKIs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以改善腹泻相关症状、提高抗肿瘤疗效及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腹泻 靶向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中医药 专家共识 德尔菲法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陈娅 李超 +3 位作者 马雪 余婷 邱悦 李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或统计性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22个病例报告和4个病例系列),共计75例患者使用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主要涉及的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多靶点。大部分患者换药后安全性良好,肝功能正常或无严重肝损伤,仅1例患者报告严重肝脏不良反应(3级总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方面,大部分患者对换用的TKIs应答良好,在随访时间内治疗结局评估为稳定或无疾病进展,仅2例吉非替尼替换为厄洛替尼患者因发生非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后疾病进展、1例厄洛替尼替换为阿法替尼患者出现肿瘤症状加重。结论已发表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证据表明,靶向EGFR、ALK和多靶点的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实践性,可作为TKIs肝损伤停药后的应对策略之一。但目前尚无指南共识在替换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案等方面作出明确推荐,亟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多靶点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俊霞 蒋溪媛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免疫学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早期转换TKI、联合其他疗法以及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TFR率。本文就TKI停药的探索、影响TFR的因素、停药患者的选择、提高TFR的策略、停药后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ML患者实现TF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停药 激酶抑制 无治疗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肖琪 王红 +1 位作者 李宏敏 兰海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 分析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发生进展的晚期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持续使用EGFR-TKI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52... 目的 分析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发生进展的晚期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持续使用EGFR-TKI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52例EGFR敏感突变的经EGFR-TKI治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原有EGFR-TKI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探讨影响EGFR-TKI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疗效的因素。将无进展生存期1(PFS1)定义为从一线开始应用EGFR-TKI药物直到疾病出现进展(PD)的时间;将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从接受EGFR-TKI治疗到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出现进展(PD)的时间。结果 经EGFR-TKI治疗后,mPFS1为21个月(95%CI:16~27);EGFR-TKI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mPFS为30个月(95%CI:24~36)。对P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初诊时EGFR突变位点及不同EGFR-TKI治疗方式的P值小于0.1,将这三个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EGFR-TKI治疗方式是影响P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与EGFR-TKI联合应用,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加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李钊 汪杰 +3 位作者 赵敬兵 周国俊 吴建林 冷政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目的评估T-T-P对比T-P治疗u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底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纳入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数据提取和筛... 目的评估T-T-P对比T-P治疗u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底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纳入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数据提取和筛选。使用Stata17.0软件对生存期、肿瘤反应、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9项研究共计855例uHCC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P组相比,T-T-P治疗方案能延长OS(HR=0.49,95%CI:0.40~0.60,I^(2)=0,P=0.804)和PFS(HR=0.60,95%CI:0.50~0.71,I^(2)=7%,P=0.376);提高ORR(RR=2.00,95%CI:1.69~2.37,I^(2)=0,P=0.937)以及DCR(RR=1.40,95%CI:1.27~1.54,I^(2)=3%,P=0.407)。3/4级不良反应在T-T-P组发生率更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疲劳、恶心或呕吐。结论T-T-P的联合治疗方案优于T-P方案,其改善了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OS、PFS、ORR和DCR,并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化疗栓塞 激酶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肝细胞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进展
8
作者 王芳 张慧芳 《医师在线》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卵巢癌是全球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酪氨酸激酶在晚期卵巢癌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异常活跃的信号传导与卵巢癌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当前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显示,多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 卵巢癌是全球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酪氨酸激酶在晚期卵巢癌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异常活跃的信号传导与卵巢癌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当前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显示,多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将关注如何提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负面影响,并解决耐药性问题,以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卵巢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六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9
作者 吴倩 刘丽慧 +2 位作者 王婷 聂晶 吴记勇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OpenVigil2.1平台挖掘FAERS,收集2004年3月—2022年9月六种TKI(伊马替尼、吉... 目的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OpenVigil2.1平台挖掘FAERS,收集2004年3月—2022年9月六种TKI(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的ADR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分析六种TKI代表药物的ADR信号,并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六种TKI代表药物共检索到105052份ADR报告,其中舒尼替尼最多(38498份)。按发生频次排序,六种TKI代表药物所致ADR均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中伊马替尼引起胸腔积液的发生频次位于第7位。伊马替尼出现染色体和细胞等遗传学分析异常风险信号,吉非替尼出现线粒体谷草转氨酶升高等风险信号,达沙替尼可能引起乳糜胸,舒尼替尼引起睫毛颜色变化,索拉非尼引起掌跖角化病。结论六种TKI代表药物风险信号所提示的ADR和累及系统与药品说明书一致,但风险信号提示的伊马替尼引起的胸腔积液、舒尼替尼引起的眼部ADR等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影响
10
作者 曾乾 彭述文 +3 位作者 施敏 钟新云 龙瀛 李晓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75-78,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对其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化疗对其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ERFR-TKI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机体功能状态[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不良反应、EGER基因耐药位点T790M突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EGFR基因耐药位点T790M突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采用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机体功能状态,减少EGER基因突变情况的发生,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uvatinib的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燕 吴安琪 王前进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uvatinib的合成方法,以水杨腈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环化、关环、氯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4-氯-苯并呋喃并[3,2-d]嘧啶;以1,3苯并二氧戊环-5-甲胺为原料,以N,N’-硫羰基二咪唑(TCDI)为硫代酰...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uvatinib的合成方法,以水杨腈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环化、关环、氯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4-氯-苯并呋喃并[3,2-d]嘧啶;以1,3苯并二氧戊环-5-甲胺为原料,以N,N’-硫羰基二咪唑(TCDI)为硫代酰胺试剂,与哌嗪合成关键中间体N-(1,3-亚甲二氧基苯-5-甲基)-4-哌嗪-1-硫代酰胺;两个中间体经亲核取代得到最终产物Amuvatinib,总收率41.1%。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后处理相对简单,产物结构经过1H NMR和MS确认,纯度可达9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uvatinib 激酶抑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联合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数据挖掘与分析
12
作者 刘红 王文娟 +2 位作者 白羽 张关敏 张艳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178-218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K)联合抑...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K)联合抑制剂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差异,以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第1季度—2023年第2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的ADR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采用Chi-square统计方法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982份ADR报告,其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报告数最多,为12746份,且报告死亡结局的比例(26.62%)也高于其他方案组。3种治疗方案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胃肠系统疾病。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方案中,浆液性视网膜病关联性最强,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概率为100.00%。结论:临床上应关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风险,不同BRAF/MEK联合抑制剂与特定系统器官的ADR关联强度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合理选择药物,并对ADR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苏蛋白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抑制
原文传递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梁丹 易颖 +1 位作者 黄为福 农先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KIs联合ICIs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截至2023年3月1日,整体人群ORR为38%,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肺炎、口腔溃疡等。结论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MTKIs和ICIs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探索出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小分子激酶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 实体肿瘤 标准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中医证素演变的影响
14
作者 黄争荣 林锦培 +2 位作者 高晓丽 林彤 林浩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中医证素特征,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对中医证素演变的影响。方法: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76例,收集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中医证素特征,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对中医证素演变的影响。方法: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76例,收集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病历资料及四诊信息,根据《证素辨证学》的简化计量方法,对患者的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肺、脾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以气虚、痰、湿、饮、热多见。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后肺、气虚、血虚、痰、湿、饮证素频率逐渐下降,肺、气虚、痰3个证素频率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肠、肌肤、阴虚、阳虚、血瘀、热证素频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上升,阴虚证素频率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肤、阴虚、阳虚、血瘀4个证素频率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经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后,肺气虚、痰湿内蕴证候减轻,阴虚内热、阳虚血瘀证候加重,中医辅助治疗应养阴清热、扶阳化瘀辨证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激酶受体抑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中医 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路皓 杨奕 +4 位作者 张精文 刘琦 卢俊蓉 侯英文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患者10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TACE+TKI+ICI治疗,51例患者接受HAIC+TKI+ICI治疗。比较两组的OS、PFS,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TACE+TKI+ICI组中位PFS为12.0个月,HAIC+TKI+ICI组为11.0个月(P=0.030)。TACE+TKI+ICI组中位OS未达到,HAIC+TKI+ICI组为14.6个月(P=0.005)。TACE+TKI+ICI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总胆红素升高(46.0%)及肝功能损伤(26.0%),HAIC+TKI+ICI组则为白蛋白降低(62.7%)、乏力(39.2%)及胃肠道反应(31.4%)。结论TACE+TKI+ICI方案有着更佳的远期生存获益,而HAIC+TKI+ICI方案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激酶抑制 免疫治疗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MSS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宇轩 郭沥泞 +1 位作者 沈佳怡 王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型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5例MSS型CCLM患...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型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5例MSS型CCLM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3)。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TKI治疗,对照组给予TKI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TKI药物的治疗方案与单用TKI对比,提高了MSS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进一步验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放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激酶抑制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常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国进 伍晶晶 +1 位作者 许静 陈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其疗效及药动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故相继有研究者采用治疗药物监测指导个体化用药并取得较好效果。但部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尚缺乏相应的目标浓度或治疗窗,且其暴...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其疗效及药动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故相继有研究者采用治疗药物监测指导个体化用药并取得较好效果。但部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尚缺乏相应的目标浓度或治疗窗,且其暴露-效应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本文将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一线口服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阿来替尼、克唑替尼和塞瑞替尼等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激酶抑制 治疗药物监测 药动学 暴露-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瑶 李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NSCLC组);另以同期在医院接受体检的115例65岁以上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SCLC组均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检查治疗前、治疗3周期、6周期时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对照组仅在NSCLC组治疗前同步检查。比较不同治疗时期老年晚期NSCLC患者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并分析血清HIF-1α与老年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HIF-1α、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老年晚期NSCLC患者治疗3周期、6周期时LVEF、LVEDV均低于治疗前,血清HIF-1α、LVESV高于治疗前,治疗6周期时LVEDD、LVESD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血清HIF-1α与LVEF、LVEDV呈负相关(r<0,P<0.05),与LVEDD、LVESD、LVESV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HIF-1α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并且随着EGFR-TKI治疗周期延长血清HIF-1α表达处于升高趋势,血清HIF-1α表达上调与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低氧诱导因子-1Α 左心功能 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徐佳欢 张倩 +13 位作者 冯佳 孙丽华 钟凤鸾 张文丽 许蕾 徐海婵 温娟娟 覃宝珍 蒋官忆 李晋萌 陈思亮 吴泽华 戴婧 张红宇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2期3280-3285,共6页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5例,收集...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基于BTK抑制剂的诱导或维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位维持治疗时间为13(IQR 7~16)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5.6%、66.7%,中位PFS为13个月。中位OS在随访期内未达到。有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行BTK抑制剂联合治疗,有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接受了BTK抑制剂单药治疗,两组患者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肺部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结论 BTK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老年/体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顿激酶抑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表型转化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迎 曾金武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为20%左右[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个体化治疗成了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其中,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为20%左右[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个体化治疗成了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其中,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化疗,但在平均治疗10.2个月左右时产生耐药[2-7]。本文报道2例肺腺癌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转变为肺腺鳞癌的诊疗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肺腺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激酶抑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