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对Al_(2)O_(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有奇 何健 +2 位作者 陈俊峰 张嘉良 李正坤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和球沥青为原料,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复相粉体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5%)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Si_(3)N_(4)/Si_(2)N_(2)O增强试样综合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可以显著改善Al_(2)O_(3)-SiC-C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2)Si_(3)N_(4)/Si_(2)N_(2)O复相粉通过填充孔隙、促进烧结反应进行、生成晶须状物质等途径优化了浇注料的显微结构,提高了浇注料的综合性能;3)当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外加量为3%(w)时,浇注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 Al_(2)o_(3)-SiC-C浇注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领域ChatGPT-4o的法律归责问题研究
2
作者 徐梦洁 陈秀萍 《卫生软科学》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介绍了医疗领域ChatGPT-4o凭借实时视频对话能力和卓越的检索生成能力,于医疗数据管理、辅助临床决策及推动数字医疗普及方面展现出的广阔应用前景;分析了在其应用中伴随的数据泄露、不当处理风险和智能决策错误致人损害风险等问题。提... 介绍了医疗领域ChatGPT-4o凭借实时视频对话能力和卓越的检索生成能力,于医疗数据管理、辅助临床决策及推动数字医疗普及方面展现出的广阔应用前景;分析了在其应用中伴随的数据泄露、不当处理风险和智能决策错误致人损害风险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在事后责任承担层面上,应依据民行刑共治和多元主体的理念,要求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工智能研发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事前风险预防层面上,应构建全生命周期医疗数据合规管理机制、算法解释权制度和算法备案体系,将算法设计、运行逻辑和隐患纳入法律监管框架以全面防范风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4o 医疗人工智能 责任承担 民行刑共治 风险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ABP4、GRP78及FOXO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任晓飞 刘娜 +2 位作者 耿颖 甄运钰 芮淑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48例ACI患者(ACI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48例同期于该院进行体...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48例ACI患者(ACI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48例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ACI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血清FABP4、GRP78、FOXO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4、GRP78、FOXO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FABP4、GRP7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OXO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纳入92例,预后不良组纳入56例。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灶面积均大于预后良好组,FABP4、GRP78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FOXO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BP4、GRP78、FOXO1、年龄、梗死灶面积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ABP4、GRP78、FOXO1单独及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819、0.784、0.927;血清FABP4、GRP78、FOXO13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优于各自单独预测的AUC(Z_(联合检测-FABP4)=3.909,Z_(联合检测-GRP78)=3.171,Z_(联合检测-FOXO1)=4.494,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FABP4、GRP78水平均升高,FOXO1水平降低,3项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3O4 Nanoparticles by Sol-Gel Method Using Water as a Solvent
4
作者 Ahmad Mustafa Usman Ali +4 位作者 Mukarama   Ali Iqbal Maria Qayyum Inam Ul Haq Fakhar Islam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Ferro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vent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which was selected for its cost-effectiveness, simplicity, and eco-friendly nature.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 Ferro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vent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which was selected for its cost-effectiveness, simplicity, and eco-friendly nature.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These characterizations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formation of Fe3O4 nanoparticles. The FTIR spectra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peaks corresponding to the functional groups present, and XRD analysis, using Scherer’s equation, determined an average crystalline size of 1.2 nm for the Fe3O4 nanoparticles. TGA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SEM imaging revealed distinct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for the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with water as the solvent, while the VSM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gnetic behavior of the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Nanoparticles Sol-Gel Synthesis Honeycomb Structures FTIR XRD SEM TGA V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姚昆 谢宝辉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1例,根据是否并发肝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1例,根据是否并发肝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IRT4、FOXO1水平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IRT4、FOXO1水平对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Ca~(2+)及血清SIRT4、FOXO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尿素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NLR、PLR、CRP、IL-6水平均是影响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Ca^(2+)、SIRT4、FOXO1水平均是其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4水平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4、FOXO1水平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P<0.001)。结论 血清SIRT4、FOXO1在SAP并发肝损伤患者中表达异常,其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对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
原文传递
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6
作者 崔达 尹鹤霖 +3 位作者 吴爽 刘斌 王琦 王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5-602,共8页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并重点研究木质素中取代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分子反应中,取代基会提高各个键的活性,CH_(3)取代基会促进C—O键的均裂。木质素分子与自由基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但取代基会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且取代基上H自由基参与反应的意向弱于木质素连接键上的H自由基。4种α—O—4型木质素脱氢二聚体自由基主要可能发生均裂的键是O—C_(芳香族)键,而非C_(α)—O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木质素 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α—o4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二水磷酸铁再生LiFePO_(4)/C
7
作者 陈显彪 梁爽 +6 位作者 代芳 刘嘉 刘伟昊 王帅 彭望 曾杰 张文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进行处理生成FePO_(4)·2H_(2)O,洗涤烘干后研磨得到FePO_(4)·2H_(2)O粉末,XRD表征和ICP测试结果显示回收得到的FePO_(4)·2H_(2)O结构完整、纯度较高。然后在FePO_(4)·2H_(2)O粉末中添加碳源,在高温下制备LiFePO_(4)/C材料,对其进行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为700℃、葡萄糖量为理论生成磷酸铁锂质量的17%时再生的LiFePO_(4)/C电化学性能最佳,0.3 C倍率下再生的LiFePO_(4)/C首周放电比容量可达141.8 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94.3%。通过与商用LiFePO_(4)/C进行电化学性能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再生的LiFePO_(4)/C有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FePo_(4)·2H_(2)o 高温固相法 再生LiFePo_(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本脲对H_(2)O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水肿及SUR1-TRPM4通道和AQP4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沈莹 曾永孝 +2 位作者 邓蓉 谭倩 雷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3702-3706,共5页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H_(2)O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水肿及SUR1-TRPM4通道和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格列本脲低剂量组、格列本脲高剂量组、格列本脲高剂量+CIM2016(SUR1-TRPM4通道激活剂)组;MTT染色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H_(2)O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水肿及SUR1-TRPM4通道和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格列本脲低剂量组、格列本脲高剂量组、格列本脲高剂量+CIM2016(SUR1-TRPM4通道激活剂)组;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水肿超微结构变化;试剂盒检测MDA、SOD、CAT含量;qRT-PCR检测5组细胞SUR1、TRPM4、AQP4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1、TRPM4、AQP4、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体积明显肿胀增大,细胞存活率、细胞SOD、CAT活性、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SUR1 mRNA、TRPM4 mRNA、AQP4 mRNA表达,细胞SUR1、TRPM4、AQP4、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格列本脲低、高剂量组H9C2细胞体积肿胀程度减轻,细胞存活率、细胞SOD、CAT活性、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SUR1 mRNA、TRPM4 mRNA、AQP4 mRNA表达,细胞SUR1、TRPM4、AQP4、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IM2016可部分逆转格列本脲对H_(2)O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水肿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改善H_(2)O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水肿,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SUR1-TRPM4通道和AQP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本脲 H2o2 缺氧心肌细胞水肿 SUR1-TRPM4通道 AQ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壳负载Co_(3)O_(4)催化剂制备及其N_(2)O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晓波 冯林雁 +2 位作者 武瑞芳 王永钊 赵永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6,共10页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作载体,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_(3)O_(4)含量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_(2)O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当Co_(3)O_(4)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_(2)O分解性能。在空速10000 ...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作载体,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_(3)O_(4)含量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_(2)O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当Co_(3)O_(4)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_(2)O分解性能。在空速10000 h^(−1)和N_(2)O含量0.1%的条件下,400℃可实现N_(2)O完全转化;其比活性约为Co_(3)O_(4)催化剂的4.3倍(反应温度为440℃);同时,该催化剂对原料气中3%O_(2)、3.3%H_(2)O和/或2.0×10^(−4)NO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分析催化剂的多种表征结果发现,CaCO_(3)作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活性组分Co_(3)O_(4)紧密结合,两者的强相互作用导致20%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中产生更多的氧空位和Co^(3+);Co_(3)O_(4)氧化还原性能得到提高,Co−O键被有效削弱;此外,该强相互作用可提高20%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点的强度,增大碱性位点数量,更易于转移电子而促进N_(2)O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壳 CaCo_(3) Co_(3)o_(4) N_(2)o 催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O-RADS分类联合血清指标CA125及HE4诊断附件肿物良恶性的研究
10
作者 张洁 丁作鹏 +1 位作者 汪林 刘畅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附件肿物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例附件肿物患者,...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附件肿物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例附件肿物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和HE4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87例)和恶性组(27例)。比较两组超声O-RADS分级及血清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检测指标鉴别附件肿物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组87例患者中超声O-RADS分类1类2例,2类22例,3类34例,4类29例,5类0例。恶性组27例患者中超声O-RADS分类1类0例,2类0例,3类2例,4类13例,5类12例。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中位数21.5(13.2,78.3)U/ml、HE4中位数49.0(31.3,70.5)pmol/L,其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2.021,P<0.05)。所有患者超声O-RADS分级、血清CA125、HE4以及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1%、66%、78%和88%。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O-RADS分级、血清CA125、HE4以及联合诊断附件肿物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556、0.594和0.898(95%CI:0.825~0.970)。结论:与单一的指标相比,O-RADS分类联合血清学指标CA125、HE4在附件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附件肿物 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 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 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诗音 张宇航 +1 位作者 谢继苗 毛娜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7期43-4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和原位光还原法制备一系列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RD、IR、PL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和Cu_(2)O成功负载到g-C_(3)N_(4)表面,且没有破坏g-C_(3)N_(4)的结构;当溶液pH=6时,20 mg ... 采用水热法和原位光还原法制备一系列Cu_(2)O/Ag/g-C_(3)N_(4)复合材料,采用XRD、IR、PL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和Cu_(2)O成功负载到g-C_(3)N_(4)表面,且没有破坏g-C_(3)N_(4)的结构;当溶液pH=6时,20 mg 15%-Cu_(2)O/Ag/g-C_(3)N_(4)对四环素降解率为94.3%。·OH、·O_(2)^(-)、h^(+)对Cu_(2)O/Ag/g-C_(3)N_(4)降解四环素起主要作用。光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Ag和Cu_(2)O的加入形成异质结,增大g-C_(3)N_(4)的比表面积,降低其带隙能,使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g-C_(3)N_(4)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_(2)o g-C_(3)N_(4) 四环素 光-类Fenton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0.6)Fe_(0.4)P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伦涛 赵鹏 +4 位作者 周春仙 王德志 吴壮志 李雪豹 周友元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杂质少、物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_(0.6)Fe_(0.4)PO_(4)/C(LMF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脱去NH_(4)^(+)和H_(2)O的同时,抑制了Mn_(2)P_(2)O_(7)物相的产生,提高了LMFP的锂离子扩散...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杂质少、物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_(0.6)Fe_(0.4)PO_(4)/C(LMF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脱去NH_(4)^(+)和H_(2)O的同时,抑制了Mn_(2)P_(2)O_(7)物相的产生,提高了LMFP的锂离子扩散速率。由LiMn_(0.6)Fe_(0.4)PO_(4)/C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45.5 mAh/g;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11.9 mAh/g。该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设计高性能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磷酸锰铁锂 正极材料 LiMn_(0.6)Fe_(0.4)Po_(4) 前驱体 煅烧 碳包覆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新基础设施的AGI:以GPT-4O等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全中 苏刘润薇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7期16-21,共6页
GPT-4o与谷歌Project Astra的相继发布,展现出大模型交互能力的本质性提升和实用性的突破,预示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AGI将如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一样,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新基础设施,并对传媒业的技术应用、业务实践以及产业融合带... GPT-4o与谷歌Project Astra的相继发布,展现出大模型交互能力的本质性提升和实用性的突破,预示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AGI将如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一样,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新基础设施,并对传媒业的技术应用、业务实践以及产业融合带来全景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4o AGI 基础设施 生成式人工智能 传媒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改性分子筛催化剂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N_(2)O
15
作者 温鹏 刘宁 +1 位作者 陈标华 代成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针对N_(2)O的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改性分子筛(BEA、ZSM-5、SSZ-13)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2%Fe-BEA(负载量2%(w))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进气(N_(2)O 40%(φ,下同),CH_(4)10%,N250%)总流量为50 mL/mi... 针对N_(2)O的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改性分子筛(BEA、ZSM-5、SSZ-13)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2%Fe-BEA(负载量2%(w))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进气(N_(2)O 40%(φ,下同),CH_(4)10%,N250%)总流量为50 mL/min、反应器气时空速为12000 h^(–1)的条件下,250℃时的N_(2)O转化率达99.5%,CH_(4)转化率达94.6%;反应器连续运行20 h,N_(2)O转化率基本保持不变,CH_(4)转化率仅略有下降。表征结果显示,2%Fe-BEA较高的催化活性与其易形成大量离子态Fe^(3+)活性物种密切相关,而2%Fe-SSZ-13更易形成大量FeOx物种,故在3种分子筛催化剂中催化活性最低。2%Fe-BEA上N_(2)O的CH_(4)-SCR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形成羟基自由基和甲氧基自由基,并可经进一步氧化,通过甲酸盐路径生成CO_(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CH_(4)选择性催化还原(CH_(4)-SCR) Fe-BEA分子筛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SO_(4)的热化学储能特性数值研究
16
作者 徐书彧 王燕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99-4309,共11页
为研究热化学材料MgSO_(4)的储能特性,基于反应动力学,建立二维多孔介质MgSO_(4)·7H_(2)O/MgSO_(4)的储热/放热模型,分析了储热、放热单元内传热传质过程中单元反应速率、温度分布和水蒸气浓度分布,并讨论了入口空气温度(Tin)和入... 为研究热化学材料MgSO_(4)的储能特性,基于反应动力学,建立二维多孔介质MgSO_(4)·7H_(2)O/MgSO_(4)的储热/放热模型,分析了储热、放热单元内传热传质过程中单元反应速率、温度分布和水蒸气浓度分布,并讨论了入口空气温度(Tin)和入口空气速度(Uin)对单元储热特性和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储热过程,Tin每增加10℃,储热量增加约3.13%,而Uin每增加0.125 m/s,储热量增加约0.97%,Tin的增大使得单元热传递速率加快,水蒸气压力更快达到平衡压力,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Uin的增加,加快了水蒸气的传输速率且增强了单元内的对流换热,强化了其动力学特性,提升了反应速率,导致储热量增加。对于放热过程,单元热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储热量相反。Tin每增加2.5℃,热效率降低约0.93%;Uin每增加0.1 m/s,热效率降低约0.58%。Tin的增大,提高了反应单元平衡压力,降低了单元反应速率,减弱了放热单元的温升效应;Uin的增加,提高了水蒸气的输送速率和单元内对流换热,单元内的水蒸气压力得到了提升,最终导致反应速率和热效率的降低。因此,本工作为研究MgSO_(4)的热化学储能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o_(4)·7H_(2)o 传热传质 多孔介质 热化学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Ag-Cu_(2)O/BiVO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17
作者 杨懿 王爽 +1 位作者 王文丹 陈立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5-906,共12页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μmol·g^(-1)·h^(-1),分别是纯BiVO_(4)和Cu_(2)O的35.8倍和6.25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g-Cu_(2)O/BiVO_(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O_(2)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BiVo_(4) Z型异质结 光催化Co_(2)还原 可见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19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