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与PS-InSAR联网监测的台湾屏东地区三维地表形变场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强 刘国祥 +2 位作者 胡植庆 丁晓利 杨莹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48-3258,共11页
联合高精度的GPS水平位移观测和高密度的PS-InSAR雷达视线位移测量,实现地表三维形变的精确反演.本文在准确计算卫星轨道方位角基础上,使用GPS观测位移与星载雷达LOS方向形变的投影转换模型,将雷达LOS方向形变转换为垂直方向位移,并基... 联合高精度的GPS水平位移观测和高密度的PS-InSAR雷达视线位移测量,实现地表三维形变的精确反演.本文在准确计算卫星轨道方位角基础上,使用GPS观测位移与星载雷达LOS方向形变的投影转换模型,将雷达LOS方向形变转换为垂直方向位移,并基于地面GPS与SAR影像PS目标联合构建形变监测网,采用参数平差算法估计区域地表形变场.以地质构造活动极其活跃的台湾岛及其西南屏东高雄地区为例,联合屏东地区48个GPS监测台站与雷达PS目标,监测该地区从1995—1999年间由于板块构造挤压运动和地下水抽取导致的三维地表形变.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均水平位移量为向西30~50mm/a,高雄沿海地区发生明显的逆时针西偏南的逐渐增大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为屏东平原南部呈现-10mm/a~-15mm/a的地面沉降,而平原北部和高雄地区呈现约+5mm/a~+10mm/a的地面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gps PS-insar 网络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与InSAR研究西安现今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78
2
作者 张勤 赵超英 +6 位作者 丁晓利 陈永奇 王利 黄观文 杨成生 丁晓光 马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4-1222,共9页
西安孕育严重的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采用GPS精密定位和InsAR遥感差分技术对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进行变形监测与分析,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整体变形现状的珍贵信息,通过对这些变形信息的研究分... 西安孕育严重的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采用GPS精密定位和InsAR遥感差分技术对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进行变形监测与分析,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整体变形现状的珍贵信息,通过对这些变形信息的研究分析,揭示了西安现今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化特征和机理:随着停止或限采地下水,西安地面沉降量级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最大年沉降速率20~30 cm/a减少到不足10 cm/a,且超过60%的沉降区域的年沉降速率已由90年代中期的5~8 cm/a减少到不足2 cm/a;原有的沉降中心大部分已不存在或大大减小;地裂缝在时空活动与分布上与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随着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向南、西南、东南逐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gpsinsar 变形监测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nSAR与GPS集成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海滨 何秀凤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6期493-496,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面沉降等研究与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系统本身因素以及地面植被、湿度及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其精度及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利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日臻成...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面沉降等研究与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系统本身因素以及地面植被、湿度及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其精度及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利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日臻成熟与完善。GPS-InSAR集成方法作为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在空间域和时间域同时提升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已开始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介绍了InSAR与GPS两种技术的特点及互补性,分析了利用GPS数据消除InSAR对流层延迟误差及轨道误差的方法,探讨了利用双插双估计(D IDP)方法实现In-SAR与GPS两种数据融合的方法,并给出了D IDP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 地表形变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InSAR数据融合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焦明连 蒋廷臣 《海洋测绘》 2008年第4期8-10,共3页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集成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GPS和InSAR两种技术融合的可行性,论述了GPS-InSAR融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与InSAR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焦明连 《全球定位系统》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利用GPS对InSAR进行大气误差和轨道误差改正的方法,探讨了GPS与InSAR数据融合的方案,并通过一个实例证明: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可以达到毫米级监测精度,其具有十... 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利用GPS对InSAR进行大气误差和轨道误差改正的方法,探讨了GPS与InSAR数据融合的方案,并通过一个实例证明: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可以达到毫米级监测精度,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升降轨融合的尾矿库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丽 王卫红 +2 位作者 王立娟 马松 廖鑫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43-48,78,共7页
由于不同轨道的SAR数据成像几何不同,难以评定仅用单组SAR数据解得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尾矿库地表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牛望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个轨道(65景升轨、56景降轨)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利用差分... 由于不同轨道的SAR数据成像几何不同,难以评定仅用单组SAR数据解得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尾矿库地表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牛望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个轨道(65景升轨、56景降轨)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分别对升轨、降轨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融合升轨和降轨的数据处理结果,获得升轨、降轨和升降轨融合共3组形变数据,利用GNSS卫星监测结果对3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升降轨融合结果比单轨监测结果精度更高;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尾矿库坝体发生了微小形变,坝体累计形变量为-22.77~10.48 mm,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为111361 m^(2)的沉降区域和一个面积约为38906 m^(2)的抬升区域。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数据或采用三轨InSAR数据,分别对尾矿库垂直、东西、南北3个维度的形变进行三维解算,以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轨融合 SBAS-insar 尾矿库 地表形变 GNSS卫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InSAR集成技术地表形变的监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焦明连 蒋廷臣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9,共3页
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GPS和InSAR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互补性,提出了GPS-InSAR集成技术数据融合的方案,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实例的分析,说明利用GPS-InSAR集成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可行... 应用GPS-InSAR集成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GPS和InSAR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互补性,提出了GPS-InSAR集成技术数据融合的方案,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实例的分析,说明利用GPS-InSAR集成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可行的,并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集成技术
原文传递
陕西泾阳南塬杏园滑坡InSAR监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杨 赵超英 +1 位作者 张勤 杨成生 《工程勘察》 2016年第6期51-54,78,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针对黄土滑坡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的特点,以陕西泾河南塬杏园滑坡为例,研究分析了In SAR进行黄土滑坡的特殊处理措施。自1976年以后,... 合成孔径雷达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针对黄土滑坡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的特点,以陕西泾河南塬杏园滑坡为例,研究分析了In SAR进行黄土滑坡的特殊处理措施。自1976年以后,泾阳南塬开始大面积漫灌,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滑坡频繁发生。采用高分辨率Terra SAR数据以及小基线集In SAR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不仅获得与工程勘察结果一致性强的滑坡空间分布参数,而且还获得了滑坡形变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发育特征,成功探测出该滑坡的启动时间节点。滑前时间序列不但对滑坡机理分析非常重要,而且对类似滑坡的评估和预警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监测 小基线集技术 形变时间序列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改进型PIM矿山采空区沉降模型构建与应用
9
作者 毛嘉骐 李素敏 +2 位作者 成睿 张龙宇 沈显名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利用InSAR监测矿山采空区地表沉降的过程中易在沉降中心周围产生失相干现象,导致形变结果缺失,无法获取准确的沉降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InSAR与PIM(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的监测方法,以云南省玉溪市大红山铁矿地下... 利用InSAR监测矿山采空区地表沉降的过程中易在沉降中心周围产生失相干现象,导致形变结果缺失,无法获取准确的沉降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InSAR与PIM(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的监测方法,以云南省玉溪市大红山铁矿地下采区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出时序InSAR累积沉降量,并提取其沉降区边缘的高相干点,结合少量沉降中心水准点,利用改进型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获取PIM参数,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采空区地表整体沉降区模型,利用少量水准点数据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沉降区分布与实际相吻合,其沉降区监测精度比单独使用时序InSAR或PIM的更高,可用于矿区地表沉降信息的准确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改进型PSO PIM 地表沉降 形变监测 沉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集成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晨光 贺勇 +3 位作者 杨吉民 董勤景 王纪明 孙旭东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21-24,28,共5页
介绍了以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露天矿边坡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关键词 露天矿 边坡形变 集成监测系统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晨光 黄毅 +1 位作者 郭俊 董勤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1-35,共5页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 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 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 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 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该系统彻 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文章介 绍了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大坝预警的基本准 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检查观测 大坝形变 集成监测系统 仪器研制 测量机器人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晨光 逄晓周 +2 位作者 董勤景 臧鲁杰 王世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露天矿边坡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露天矿边坡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露天矿边坡智能可动式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文章介绍了露天矿边坡智能可动式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露天矿边坡预警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边坡形变 集成监测系统 仪器研制 测量机器人 gps技术 大黑陶露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忠平 于吉波 +1 位作者 陈明 姜晨光 《吉林水利》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文章介绍了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大坝预警的基本准则。文章介绍了大坝形变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大坝预警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形变 集成监测系统 仪器研制 测量机器人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基测量机器人大坝形变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晨光 郭同兵 +2 位作者 潘吉仁 吴晓峰 朱佑国 《大坝与安全》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大坝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外部形变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形变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基于空间三维坐标基准测量机器人大坝形变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介绍了空基测量机器人大坝形变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大坝预警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检查观测 大坝形变 集成监测系统 仪器研制 测量机器人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城市地表变形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晨光 盖玉松 +2 位作者 吕中谦 李振峰 黄家兴 《勘察科学技术》 2001年第3期50-54,61,共6页
G&T城市地表变形监测系统是GPS技术与全站仪技术的集成。
关键词 城市地表变形监测系统 gps技术 全站仪 基准点 gps接收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