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 (sTNF RI) in periodontal disease
1
作者 Sylwia M. Slotwinska 《Ope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年第1期10-16,共7页
The course and severity of periodontitis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acterial virulence as well as host immunity dysfunction. Periodontal tissue destruction has been proved to result from cascade of cytokines sy... The course and severity of periodontitis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acterial virulence as well as host immunity dysfunction. Periodontal tissue destruction has been proved to result from cascade of cytokines synthesized by reactive cells upon stimulation by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lipopolysaccharides within their cell membranes. The clinical use of genetically programmed cells, producing substances blocking IL-1, based on recombinant IL-1 antagonist, as well as cytokines activating fibroblasts and osteoblasts to regenerate the destroyed periodontal tissue could prov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other cytokine of interest in respect to periodontitis ethiopathogenesis is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 (sTNF RI). Observation of soluble TNF receptors as physiologic inhibitors of TNF led to its administration in therapeutic process as well as in therapy selected cases of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ontitis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 Ra)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 (sTNF 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的Ⅰ型受体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超微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5 位作者 贾轶 卢春荣 刘莹莹 焦西英 林爱华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主细胞 ,胶体金颗粒分布在胞膜、胞浆和胞浆中的细胞器及细胞核。支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可见少量免疫胶体金颗粒。 结论 IL 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特别是主细胞中有较强表达 ,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体作为细胞因子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Ⅰ型受体 大鼠 颈动脉体 超微定位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IL-1Ra、IL-1Ra/IL-1β比值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艳 徐朴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水平以及IL 1Ra/IL β比值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IL 1β与IL 1R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 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37例不...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水平以及IL 1Ra/IL β比值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IL 1β与IL 1R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 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3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2 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和 2 7例健康人血清IL 1β、IL 1Ra和IL 1Ra/IL1β水平。 结果 UA组和AMI组患者血清IL 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UA组患者血清IL 1Ra水平以及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IL 1Ra/IL 1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IL 1β和IL 1R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 >0 .0 5 )。结论 IL 1β在CHD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 ,而IL 1Ra可能起着抑制作用 ;二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IL 1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 il-1Β il-1RA il-1Ra/il-1β比值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 sTLT-1及miR-25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向文杰 梁勇 毛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miR-25、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在脑梗死患者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对脑梗死组患者随访1 a,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 目的探讨miR-25、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在脑梗死患者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对脑梗死组患者随访1 a,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iR-25、IL-18及s TLT-1表达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5、IL-18、sTLT-1在预测患者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脑梗死组共46例患者出现复发,相较于未复发组,复发组miR-25[32.00(23.31,34.68)比11.89(7.67,19.39)]、IL-18[(44.75±12.38)ng/L比(23.36±10.49)ng/L]及sTLT-1[(484.61±83.90)ng/L比(325.72±99.17)ng/L]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史、miR-25≥11.89、IL-18≥23.36 ng/L、sTLT-1≥325.72 ng/L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miR-25截断值为20.97、IL-18截断值为28.92 ng/L、sTLT-1截断值为388.03 ng/L时预测患者复发的AUC均>0.700。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miR-25、IL-18及sTLT-1水平显著上升,且miR-25、IL-18及sTLT-1水平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复发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iR-25 白介素18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龈沟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亚菲 谭春 +2 位作者 张静仪 孟姝 郭永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的相互关系 ,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 ,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了 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 4 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 (GCF)中 IL -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的相互关系 ,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 ,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了 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 4 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 (GCF)中 IL - 1β和 IL - 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 GCF样本 ,记录牙龈指数 (GI)、牙周袋探诊深度 (PPD)和临床附着丧失 (CAL)。结果  1临床牙周健康牙组 GCF中 IL- 1β的水平为 (6 1.891± 2 0 .719)pg/ m l,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 (2 2 4 .4 0 2± 87.4 16 ) pg/ m l;健康牙组 IL - 1ra的水平为 (739.4 10± 2 4 9.12 1)ng/ m l,明显高于患牙组 (36 6 .72 2± 10 4 .188) ng/ ml;健康牙组 10 4 IL- 1β/ IL- 1ra的值为 0 .85 7± 0 .375 ,明显低于患牙组 6 .813± 0 .375 ,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 .0 0 0 1)。 2经相关性分析 ,GCF中 IL - 1β的水平与 IL - 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慢性牙周炎患牙 GCF中 IL- 1β的水平与 GI、PPD和 CAL 均呈正相关关系 ,IL- 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 ,10 4 IL- 1β/ IL- 1ra的值与 GI、PPD和 CAL 均呈正相关关系。 3探诊出血 (BOP)阳性患牙组 GCF中 IL - 1β的水平和 10 4 IL - 1β/ IL - 1ra的值明显高于 BOP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牙周炎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艺霏 王勇 +2 位作者 韩超 张清华 吴雨虹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3017-302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疑为冠心病而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n=168)及正常对照组(n=30),检测两组血脂及血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疑为冠心病而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n=168)及正常对照组(n=30),检测两组血脂及血清IL-1ra和IL-6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不同IL-1ra和IL-6等级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同病变冠脉支数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数越多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越高。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79,P〈0.05;r=0.75,P〈0.05)。IL-1ra和IL-6为3级的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OD值分别为5.40(95%CI 1.46~20.01)和5.82(95%CI 1.58~21.54)(P〈0.05)。结论 IL-1ra和IL-6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B及IL-1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卫 崔霞 +3 位作者 胡安拉 邢培祥 孙玉萍 汪运山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B和IL-1受体拮抗剂(IL-1 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5例胃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IL-1B-31和-511及IL-1 ra基因...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B和IL-1受体拮抗剂(IL-1 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5例胃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IL-1B-31和-511及IL-1 ra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IL-1B-31T/T携带者、IL-1B-511C/C携带者显著增加(2χ=6.014,P<0.01;2χ=9.533P<0.001)。其他等位基因或基因型未见差异。结论:胃癌的易患性与IL-1B-31TT和IL-1B-511CC基因型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B il-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基因芯片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调节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IL-1及其受体拮抗剂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敏鸥 王豫巍 +4 位作者 朱晓玲 杨汝春 张迎华 鲁盈 王永钧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176-1179,1279,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制剂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IL-1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及腹腔和尾静脉交替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以建立MsPG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GP低、中、...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制剂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IL-1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及腹腔和尾静脉交替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以建立MsPG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GP低、中、高剂量组和雷公藤多甙(TW)组及TGP与TW联合用药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IL-1、IL-1RamRNA表达水平。结果TGP各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0.05);肾组织系膜基底膜面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毛细血管袢面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IL-1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或0.05),IL-1ra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0.05),并呈一定剂量依赖趋势。结论TGP可减少MsPGN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并改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肾组织IL-1和IL-1ra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系膜增生性肾炎 il-1 il-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IL-1受体转位至焦点附着斑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文燕 朱文渊 +2 位作者 罗秀梅 许孟杰 Eva E QWARNSTROM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Ⅰ型IL 1受体 (IL 1RⅠ )转位至焦点附着斑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重组型和突变型 (C末端突变 )IL 1RⅠ质粒转染进入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长于有或无纤维粘连蛋白的培养皿上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 目的 探讨影响Ⅰ型IL 1受体 (IL 1RⅠ )转位至焦点附着斑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重组型和突变型 (C末端突变 )IL 1RⅠ质粒转染进入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长于有或无纤维粘连蛋白的培养皿上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 ,IL 1β刺激后发生转位 ,并观察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 ,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位置。结果 转染了重组型IL 1R1质粒的细胞生长在纤维粘连蛋白上 ,表达的受体融合蛋白与Vinculin位于细胞膜的焦点附着斑 ,用IL 1β刺激可致受体转位至细胞内。转染突变型质粒的细胞 ,表达的融合蛋白位于胞质的核周区域 ,IL 1β刺激后不产生转位。 结论 Ⅰ型IL 1受体转位至焦点附着斑需要Vinculin等细胞外基质的参与并与受体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 焦点附着斑 纤维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中IL-1受体拮抗剂三种同工型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裴明 于长隆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 1Ra)以三种同工型的形式存在 ,即 17kDa的分泌型IL - 1Ra(sIL - 1Ra)、18kDa的细胞内IL - 1Ra(icIL - 1RaI)及 16kDa的细胞内IL - 1Ra(icIL - 1RaII)。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PCR的方法 ,观察了IL - 1Ra...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 1Ra)以三种同工型的形式存在 ,即 17kDa的分泌型IL - 1Ra(sIL - 1Ra)、18kDa的细胞内IL - 1Ra(icIL - 1RaI)及 16kDa的细胞内IL - 1Ra(icIL - 1RaII)。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PCR的方法 ,观察了IL - 1Ra的三种同工型在 3例骨关节炎 (OA)和 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和RA的滑膜中IL - 1Ra高度表达 ,主要集中在滑膜的衬里层细胞、炎症浸润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 ;RT -PCR结果提示OA滑膜的三个标本中均只存在 16kDa的icIL - 1RaII型 ,而RA的三个滑膜标本中有两个存在IL - 1Ra的三种同工型 ,还有一个标本只存在 18kDa的icIL - 1RaI型。因此 ,OA和RA的滑膜中均高度表达IL -1Ra,但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推测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型 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漠 il-1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Ra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贞峰 姜建伟 +1 位作者 吴根诚 曹小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 (EA)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 /再灌注 (MCAo)模型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MCAo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在再灌注后 1 2hr和 ... 目的 :观察电针 (EA)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 /再灌注 (MCAo)模型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MCAo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在再灌注后 1 2hr和 2 4hrIL 1RamRNA表达增加 ;在缺血侧纹状体缺血再灌注后 1 2hrIL 1RamRNA表达明显增加 ,但再灌注后 2 4hr表达明显降低 ,电针可使IL 1Ra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EA可使内源性IL 1RamRNA表达增加 ,从而使IL 1Ra表达增加 ,对脑缺血起保护作用 ,这也可能是EA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Ⅰ型受体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及迷走旁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段晓莉 刘惠玲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状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以中、小细胞为主 ;迷走旁节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呈 IL - 1 型受体样免疫阳性。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阳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文结果为迷走神经的初级内脏感觉神经元和迷走旁节可直接感受 IL- 1刺激的学说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Ⅰ型受体 结状神经节 迷走旁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受体介导c-Jun和Ets-1异常调控MMP-9促进胃癌细胞侵袭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惠新 欧志英 +4 位作者 陈丽莎 徐永成 曾书君 罗程 余志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受体促进胃癌侵袭所介导的分子机制。方法:胃癌细胞培养后分别转染空白质粒pc DNA3.1(+)、针对IL-8受体的反义表达质粒pc DNA3.1(+)/as-IL-8G和针对IL-8受体的正义表达质粒pc DNA3.1(+)/s-IL-8G,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受体促进胃癌侵袭所介导的分子机制。方法:胃癌细胞培养后分别转染空白质粒pc DNA3.1(+)、针对IL-8受体的反义表达质粒pc DNA3.1(+)/as-IL-8G和针对IL-8受体的正义表达质粒pc DNA3.1(+)/s-IL-8G,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细胞侵袭力用相对侵袭细胞数量表示。结果:低表达IL-8受体的胃癌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且细胞内c-Jun、Ets-1、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高表达IL-8受体的胃癌细胞侵袭能力则显著增强,且细胞内c-Jun、Ets-1、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阻断该细胞内c-Jun或Ets-1的表达后,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伴随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IL-8受体通过介导c-Jun和Ets-1异常调控MMP-9促进了胃癌细胞的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侵袭 il-8受体 C-JUN ETS-1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傣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L-6-572C/G和IFNAR1-168G/C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婷 张亚龙 +2 位作者 高建梅 贺军栋 严新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56-2061,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0份,其中每个民族包括健康对照组100名、HBV感染患者200名(含100名自限性恢复患者和100名慢性乙肝患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IL-6-572C/G和IFNAR1-16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傣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联性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G等位基因型在HB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和慢性乙肝组、自限恢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是在G显性模式(GG+CG/CC)下,GG+CG基因型为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汉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各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显著性,并且在G显性模式和G隐性模式比较中也无统计学显著性。在上述4种比较中,IFNAR1-168G/C位点在汉族和傣族样本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6-572C/G位点GG+CG基因型可能是傣族人群中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而IFNAR1-168G/C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在傣、汉两族中并无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干扰素α受体1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_1q分子对Raji、U_(937)细胞产生IL-1活性的抑制调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劲 谢佩蓉 郑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346,共4页
为探讨C1q与免疫细胞产生的IL-1活性的关系,采用Raji,U937及对照MolT4三株培养细胞与C1q共同孵育20h后收集细胞上清、以^3H-TdR掺入法检测IL-1活性,结果显示C1q能明显抑制Raji及U93... 为探讨C1q与免疫细胞产生的IL-1活性的关系,采用Raji,U937及对照MolT4三株培养细胞与C1q共同孵育20h后收集细胞上清、以^3H-TdR掺入法检测IL-1活性,结果显示C1q能明显抑制Raji及U937细胞IL-1活性,对MolT4细胞无此作用,F(ag‘)2anitC1q可阻断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 C1q受体 RAJI细胞 补体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增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Ⅰ型IP_3受体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静艳 吕飒 刘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21-824,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 (A7r5细胞 )Ⅰ型IP3受体蛋白过度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 ,应用蛋白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在IL 1β作用后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Ⅰ型三磷酸肌醇 (IP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 (A7r5细胞 )Ⅰ型IP3受体蛋白过度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 ,应用蛋白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在IL 1β作用后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Ⅰ型三磷酸肌醇 (IP3)受体蛋白和Ⅰ型IP3受体mRNA的表达及Ⅰ型IP3受体mRNA半衰期的测定 ,同时研究IL 1β对Ⅰ型IP3受体基因启动子的作用。结果 :IL 1β能增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的Ⅰ型IP3受体蛋白的表达 ,两者呈剂量依赖关系 ;IL 1β也能使Ⅰ型IP3受体mRNA水平增高 ;通过对Ⅰ型IP3受体mRNA半衰期的测定明确IL 1β对Ⅰ型IP3受体mRNA影响不是抑制mRNA的降解 ,而是诱导其表达增加。IL 1β作用 4小时时 ,装有Ⅰ型IP3受体启动子的质粒上的报告基因表达增加 ,而 8小时时 ,报告基因的表达即降至IL 1β作用前的水平。 结论 :IL 1可能作用于Ⅰ型IP3受体mRNA的基因启动子 ,使Ⅰ型IP3受体mRNA合成增加 ,导致Ⅰ型IP3受体蛋白表达增加 ,由此构成了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储备Ca2 + 释放 ,引起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三磷酸肌醇 受体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肝郁证与血清IL-1β受体、TNF-α受体相关性及耳穴治疗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玉婷 李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中医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绝经前后诸症""经断前后诸症",但古代医籍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并无专篇记载,散见于各个医籍中,《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金匮要略》则多见于"脏躁... 中医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绝经前后诸症""经断前后诸症",但古代医籍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并无专篇记载,散见于各个医籍中,《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金匮要略》则多见于"脏躁""百合病"等病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il-1β受体 TNF-α受体 耳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L-1受体拮抗蛋白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18
作者 芮云峰 王友 +3 位作者 张晓玲 孙红立 曲志虎 戴尅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构建含人IL-1受体拮抗蛋白(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RN-IL-1Ra),体外转染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研究其相关特性。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PLXRN-IL-1Ra逆转录病毒重组... 目的构建含人IL-1受体拮抗蛋白(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RN-IL-1Ra),体外转染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研究其相关特性。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PLXRN-IL-1Ra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经测序及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PT67细胞,包装成为重组PLXRN-IL-1Ra逆转录病毒,并使用小鼠肾成纤维细胞系NIH/3T3对病毒进行滴度测定。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A组)、PLXRN空质粒转染组(B组)、PLXRN-IL-1Ra转染组(C组),病毒感染人OA软骨细胞后,RT-PCR检测细胞内IL-1Ra基因的转录和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IL-1Ra蛋白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中含有人IL-1Ra cDNA,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为3×104CFU/mL。原代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呈多角形或梭形,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内有紫色异染颗粒。RT-PCR结果显示在C组出现311bp人IL-1Ra mRNA片段,A、B组未见人IL-1Ra mRNA的表达带,GAPDH在各组均有表达。ELISA检测发现C组细胞上清有一定量的人IL-1Ra表达,蛋白浓度为(60.47±15.13)ng/L,A组和B组均无人IL-1Ra表达。结论构建的IL-1R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成功地感染人OA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获得稳定表达,为将表达人IL-1Ra基因的人OA软骨细胞用于OA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受体拮抗蛋白 逆转录病毒载体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GD-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立 禚守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XGD 1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 1作用于植物血凝素 (PHA)和刀豆素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共同培养 48h和 72h ,用改良MTT法观察XGD 1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 1... 目的 探讨XGD 1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 1作用于植物血凝素 (PHA)和刀豆素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共同培养 48h和 72h ,用改良MTT法观察XGD 1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 1对T淋巴细胞表面IL 2R表达的影响 ;同时观察联合应用CsA和XGD 1对细胞增殖及IL 2R表达的影响。结果 XGD 1对PHA和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抑制作用随XGD 1剂量的递增而加强 ;XGD 1对PHA和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IL 2R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阳性率从正常对照活化细胞的 47.67%降为 2 5 .0 3 % ;联合应用CsA ,上述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XGD 1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能降低IL 2R表达 ,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D-1 外周血 T淋巴细胞增殖 il-2R 表达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厥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TLR4、IL-1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琴 李光乾 张勤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1375-1378,138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的病理改变及TLR4、IL-1β的动态表达,阐明免疫反应在惊厥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8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SC组(B组),B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成功制作SC模型后,... 目的观察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的病理改变及TLR4、IL-1β的动态表达,阐明免疫反应在惊厥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8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SC组(B组),B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成功制作SC模型后,再分为B1-B4组(分别于惊厥后4、24、48和72h处死)。光镜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各区形态学改变,电镜确认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RT-PCR检测海马TLR4、IL-1β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长程惊厥发作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存在动态变化,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72h内病变逐渐加重。TLR4 mRNA于惊厥后4h开始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增高,于72h时达到高峰点(P<0.01),而IL-1βmRNA在惊厥后4h即达高峰(P<O.01),此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至72h时已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 TLR4和IL-1β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且IL-1β的早期升高可能对TLR4的生成有间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脑损伤 大鼠 TOLL样受体4 白介素1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