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家属使用ICU日记的感受和看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与重症患者家属对使用ICU日记感受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两名...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家属使用ICU日记的感受和看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与重症患者家属对使用ICU日记感受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两名研究者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提取、归纳、整合、诠释。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33个主要结果,归纳成6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搭建沟通桥梁、获得情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结论:ICU日记的应用体现了“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满足家属对信息和支持的需求,并展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展开更多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性操作、机器报警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2],致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导致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发生。这些障碍甚至可持续至患者转出ICU后,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后期康复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3],ICU日记作为ICU过渡期的干预方式,有效降低ICU幸存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ICU日记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4],但在国内尚缺乏医院开展ICU日记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外ICU日记在家属ICU后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ICU日记对降低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监护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监护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及家属...目的:探讨应用ICU日记对降低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监护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监护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及家属为病人记录ICU日记。于患者转出ICU后一个月、三个月应用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的得分情况,探讨ICU日记的作用。结果ICU日记可降低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IES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但对照组与实验组入住监护室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2)。因此,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其他研究结果:75%患者及家属对于应用ICU日记给予正面评价,表示应用ICU日记有助于帮助患者自身及家属了解患者在ICU 治疗期间的状态,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结论:应用ICU日记可降低患者三个月后的IESR评分,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关于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目的:评价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关于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9年9月1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及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共702例患者。与常规护理相比,医护人员或家属记录以患者ICU住院期间经历为主题的ICU日记能降低患者出院后创伤后应激障碍[OR=0.58,95%CI(0.36~0.93),Z=2.24,P=0.03]、焦虑[OR=0.24,95%CI(0.10~0.60),Z=3.07,P=0.002]及抑郁[OR=0.29,95%CI(0.11~0.79),Z=2.43,P=0.01]的发生率。结论:当前证据显示,ICU日记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出院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亲属使用ICU日记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开展危重症患者亲属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 Direct、AACN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亲属使用ICU日记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开展危重症患者亲属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 Direct、AACN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29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得出3个整合结果:亲属自身感受(信息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少数反对);亲属与患者间的互动(维持交流,存在压力);亲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人性化护理和信任感)。结论早期提供ICU日记可以有效满足亲属对信息的需求,提供情感支持。未来可结合我国国情探索有效干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ICU日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以期为ICU日记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建库至2021年10月15日发表的ICU日记研究相关文献,经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年发文量、...目的了解ICU日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以期为ICU日记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建库至2021年10月15日发表的ICU日记研究相关文献,经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年发文量、国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WOS数据库检索出140篇,CNKI检索出29篇,年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国际发文前5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丹麦、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和Rigshospitalet医院;国内发文最多的省份是北京市和湖南省,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为患者ICU记忆重建、患者及亲属心理健康、日记使用体验及康复随访。结论国内ICU日记研究尚处初级阶段,有待借鉴国外ICU日记研究热点,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完善日记干预模式,为促进我国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健康提供思路。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总结医护人员对ICU日记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国内ICU日记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对ICU...目的系统总结医护人员对ICU日记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国内ICU日记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对ICU日记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按照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出33个主要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整理后,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认可ICU日记的使用意义、医护人员的顾虑和开展ICU日记的未来愿景。结论医护人员认可开展ICU日记的意义,但也存在诸多顾虑。未来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ICU日记干预措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ICU日记相关的meta分析进行整合,明确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ICU日记在我国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有关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使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伞状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23日,每项研究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评估,通过AMSTAR 2(a measure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2)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0篇meta分析,包含107项原始研究、15131例研究对象。伞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ICU日记对降低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OR=0.58,95%CI(0.52,0.65),Z=9.38,P<0.01]、焦虑[OR=0.41,95%CI(0.29,0.56),Z=5.35,P<0.01]及抑郁[OR=0.56,95%CI(0.47,0.67),Z=6.43,P<0.01]的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在改善重症患者的睡眠质量[MD=-3.97,95%CI(-7.71,-0.23),P<0.05]及提高重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MD=11.16,95%CI(6.34,15.98),Z=4.54,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证据,ICU日记干预可降低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在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以期为ICU日记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为改善重症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家属使用ICU日记的感受和看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与重症患者家属对使用ICU日记感受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两名研究者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提取、归纳、整合、诠释。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33个主要结果,归纳成6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搭建沟通桥梁、获得情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结论:ICU日记的应用体现了“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满足家属对信息和支持的需求,并展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
文摘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性操作、机器报警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2],致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导致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发生。这些障碍甚至可持续至患者转出ICU后,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后期康复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3],ICU日记作为ICU过渡期的干预方式,有效降低ICU幸存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ICU日记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4],但在国内尚缺乏医院开展ICU日记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外ICU日记在家属ICU后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ICU日记对降低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监护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监护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及家属为病人记录ICU日记。于患者转出ICU后一个月、三个月应用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的得分情况,探讨ICU日记的作用。结果ICU日记可降低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IES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但对照组与实验组入住监护室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2)。因此,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其他研究结果:75%患者及家属对于应用ICU日记给予正面评价,表示应用ICU日记有助于帮助患者自身及家属了解患者在ICU 治疗期间的状态,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结论:应用ICU日记可降低患者三个月后的IESR评分,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文摘目的:评价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关于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9年9月1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及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共702例患者。与常规护理相比,医护人员或家属记录以患者ICU住院期间经历为主题的ICU日记能降低患者出院后创伤后应激障碍[OR=0.58,95%CI(0.36~0.93),Z=2.24,P=0.03]、焦虑[OR=0.24,95%CI(0.10~0.60),Z=3.07,P=0.002]及抑郁[OR=0.29,95%CI(0.11~0.79),Z=2.43,P=0.01]的发生率。结论:当前证据显示,ICU日记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出院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亲属使用ICU日记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开展危重症患者亲属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 Direct、AACN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29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得出3个整合结果:亲属自身感受(信息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少数反对);亲属与患者间的互动(维持交流,存在压力);亲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人性化护理和信任感)。结论早期提供ICU日记可以有效满足亲属对信息的需求,提供情感支持。未来可结合我国国情探索有效干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
文摘目的了解ICU日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以期为ICU日记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建库至2021年10月15日发表的ICU日记研究相关文献,经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年发文量、国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WOS数据库检索出140篇,CNKI检索出29篇,年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国际发文前5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丹麦、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和Rigshospitalet医院;国内发文最多的省份是北京市和湖南省,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为患者ICU记忆重建、患者及亲属心理健康、日记使用体验及康复随访。结论国内ICU日记研究尚处初级阶段,有待借鉴国外ICU日记研究热点,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完善日记干预模式,为促进我国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健康提供思路。
文摘目的系统总结医护人员对ICU日记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国内ICU日记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对ICU日记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按照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出33个主要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整理后,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认可ICU日记的使用意义、医护人员的顾虑和开展ICU日记的未来愿景。结论医护人员认可开展ICU日记的意义,但也存在诸多顾虑。未来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ICU日记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