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Grasslan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A Case in Hulunbuir Area,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awei Hui Zhongke Bai Baoying Ye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6期203-213,共11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Landsat5 TM, Landsat8 OLI/TIRS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RSEI model to analyze and monit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temporal and sp...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Landsat5 TM, Landsat8 OLI/TIRS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RSEI model to analyze and monit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the forest-grass transition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2004 to 2019.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cover types are monitored by RSEI method, and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to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of RSEI in the study area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 The 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is densely covered with woodland, which is the area with the b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The grassland in the western plain and the saline-alkali land around the river are the areas with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Climate, precipitation, topography and other natural elements work together to form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roughly bounded by 120?E. In years with poor natural conditions, this dividing line will have a clear eastward shifting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SEI in the study area has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Global Moran’s I has been above 0.8 over the years. In terms of temporal changes in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was basically stable from 2004 to 2008, with a slight deterioration;it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8 to 2011;however, it deteriorated significantly from 2011 to 2019.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former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natural elements such as climate and precipitation, while the latter is mainly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EI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lunbu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wing season relative humidity variations and possible impacts on Hulunbuir grassland 被引量:4
2
作者 孙铂 刘禹 雷莺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28-736,共9页
A relative humidity series of April-August during 1825-2009 AD wa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ree- ring width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for the Hulunbuir area. During the past 185 years, 25 humid years and 26 ar... A relative humidity series of April-August during 1825-2009 AD wa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ree- ring width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for the Hulunbuir area. During the past 185 years, 25 humid years and 26 arid yea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6 wet periods and 6 dry periods. The relative humidity has decreased since approximately the 1950s, suggesting a warm and dry climate trend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construction can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urrounding tree ring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and rela- tive humidity series at the decadal scale, reflect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s. Besid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revealed betwee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of the Hulunbuir grassland. And the decrease in relative humidity will caus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Hulunbuir grasslan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andstorm records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study area indicate that strong sandstorm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Hulunbuir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low. Therefore, under the downward trend in relative humidity,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protect the grassland ecology and treat the bare sand land for the local and surround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 Relative humidity RECONSTRUCTION hulunbuir Grassland degradation
原文传递
Growth–climate response and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rom tree-ring of Mongolian pine in Hulunbuir,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Zhongjie Shi Lihong Xu +7 位作者 Linshui Dong Jixi Gao Xiaohui Yang Shihai Lü Chaoyang Feng Aiyun Song Hao Guo Xiao Zh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6年第1期51-60,共10页
Aims Drought affected by atmosphere–ocean cycle is a dominant factor influencing tree radial growth of sandy Mongolian pine(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and regional vegetation dynamics in Hulunbuir,China.However,h... Aims Drought affected by atmosphere–ocean cycle is a dominant factor influencing tree radial growth of sandy Mongolian pine(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and regional vegetation dynamics in Hulunbuir,China.However,historical droughts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tree radial growth and atmosphere–ocean cycle in this area have been little tested.Methods We developed tree-ring chronologies of Mongolian pine from Hulunbuir,Inner Mongolia,China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ree-ring width index,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then developed a linear model to reconstruct the drought variability from 1829 to 2009.Long-term trends and its linkages with atmosphere–ocean cycle were performed by the power spectral,wavelet and teleconnection analysis.Important Findings The local moisture variations affected largely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ree-ring growth of Mongolia pine in the forest–grassland transition.Using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of Mongolian pine,the reconstruction explains 49.2%of PDSI variance during their common data period(1951–2005).The reconstruction gives a broad-scale regional representation of PDSI in the Hulunbuir area,with drought occurrences in the 1850s,1900s,1920s,mid-1930s and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Comparisons with other treering drought reconstruction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reveal some common drought periods and drying trends in recent decade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zon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The drying trends in these zones occurred earlier than weakening of the EASM.A REDFIT spectral analysis shows significant peaks at 7.2,3.9,2.7–2.8,2.4 and 2.2 years with a 0.05 significance level,and 36.9,18.1 and 5.0 years with 0.1 significance level.Wavelet analysis also shows similar cycles.Drought vari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middle and northern Indian Ocean,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This suggests a possible linkage with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the EASM and the Wester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RINGS DENDROCLIMATOLOGY Mongolian pine DROUGHT PDSI SST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hulunbuir China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吴欣珈 薛玮 +3 位作者 严翊丹 聂莹莹 叶立明 徐丽君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5-1158,共14页
【目的】分析中国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土壤碳储量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点对点采样调查方法,收集1980年(历史数据)和2022年的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涉及农田、草原、森... 【目的】分析中国呼伦贝尔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土壤碳储量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点对点采样调查方法,收集1980年(历史数据)和2022年的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涉及农田、草原、森林和湿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回归克里金方法,结合温度、降水、坡度、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变量,对SOC含量及其变化进行空间预测。【结果】(1)1980年SOC含量受这5个因子显著影响(P<0.05),而2022年SOC含量主要受海拔、坡度、降水量和NDVI的显著影响,温度影响不显著(P=0.07)。两个时期的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R2=0.60和R2=0.6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空间预测数据显示,1980年呼伦贝尔SOC平均含量为40.29 g·kg^(-1),而2022年降为31.75 g·kg^(-1)。两个时期土壤SOC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中部地区含量较高,西部和东部地区含量较低。(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的变化存在差异。近40年间,农田、草原、森林和湿地土壤的SOC含量分别下降了4.59 g·kg^(-1)(13.3%)、6.08 g·kg^(-1)(18.7%)、11.16 g·kg^(-1)(23.0%)和7.20 g·kg^(-1)(24.4%)。【结论】呼伦贝尔地区SOC含量的空间分布,1980年与2022年保持一致,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影响SOC空间分布变化的关键因素。此外,环境变量对SOC变化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的研究需考虑其动态变化特性。在呼伦贝尔地区,森林-草原过渡带和森林-农田过渡带具有碳汇潜力,而草原、中部高海拔森林区域和农田区域则可能是碳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空变异 土地利用方式 回归克里金插值 广义加性模型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30 m/5 d GPP数据集(2023年)
5
作者 刘佳 鲁维 +3 位作者 崔晨曦 李豪 胡立知 胡云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140-156,共17页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光合作用下有机物的生成量。GPP水平的下降通常预示着生态退化。为了实现对GPP的高精度监测和量化,本研究基于Landsat-Sentinel协调数据(HLS数据)、ERA5-L...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光合作用下有机物的生成量。GPP水平的下降通常预示着生态退化。为了实现对GPP的高精度监测和量化,本研究基于Landsat-Sentinel协调数据(HLS数据)、ERA5-Land气象再分析数据和全球草地通量站点数据,开发了呼伦贝尔草原30米空间分辨率、5天时间分辨率的GPP数据集。首先,应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时序重建,从而获得连续、无缝的植被动态数据。随后,通过对比4个GPP反演模型(MOD17、CFIX、CILUE和EC-LUE),评估各模型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模拟中的表现,从而确定精度表现最优的模型。结果表明:基于EC-LUE的改进模型在草地GPP反演中效果突出,模型模拟数据与通量站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达0.80。本研究生成了2023年3月至10月呼伦贝尔草原高时空分辨率GPP数据集。本数据集将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碳循环研究以及草地资源管理和畜牧业应用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GPP 精度评估 EC-LUE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中期施肥对草甸草原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吕娜 高吉喜 +7 位作者 李政海 尤春赫 刘晓曼 张彪 莫宇 朱萨宁 彭阳 杨雪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素添加原料,共设置了3个养分添加处理:A处理(2.3 g·m^(-2) N、1.2 g·m^(-2) P、0.75 g·m^(-2) K),B处理(4.6 g·m^(-2) N、2.4 g·m^(-2) P、1.5 g·m^(-2) K),C处理(6.9 g·m^(-2) N、3.6 g·m^(-2) P、2.3 g·m^(-2) K)和1个对照处理;于植物生长中期的2022年7月中旬和8月初进行两次施肥,对比施肥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无协同影响,A处理未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但显著提高了群落丰富度指数;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群落生物量,由CK的201.73 g·m^(-2)提高到B和C处理的319.19和328.52 g·m^(-2),但未显著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优势种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生物量,B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B和C处理群落生物量的提高是群落物种高度与密度共同作用的结果。A、B和C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群落C、N、P含量,且与群落生物量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施肥缓解了养分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物量来提升群落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化学计量比 植物功能群 群落成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畜平衡及对策建议
7
作者 李金霞 刘杰 +4 位作者 高显颖 康健 李子晗 杨柳青 钟振福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优质品牌和物质基础,近年,国内居民对奶制品、肉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存栏量随之也达到历史的高点,家畜养殖规模与天然饲草供应之间的平衡随之也发生改变...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优质品牌和物质基础,近年,国内居民对奶制品、肉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存栏量随之也达到历史的高点,家畜养殖规模与天然饲草供应之间的平衡随之也发生改变,旨在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地区家畜存栏量及政策情况,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草畜平衡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草畜平衡 载畜率 草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 prairie de Hulunbuir,ma patrie bien-aimée
8
作者 丁欣 《法语学习》 2012年第5期49-50,共2页
Je vous invite à faire un voyage dans la prairie de Hulunbuir qui est mon lieu de naissance.Suivez-moi!Je vais vous faire découvrir un paysage qui diffère complètement de celui des
关键词 La prairie de hulunbuir ma patrie bien-aim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监测现状与监测技术发展研究
9
作者 苏尤勒 都乐 李斌 《环境与发展》 2025年第1期54-57,65,共5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生态环境监测通过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能够评估生态环境的当前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双碳”目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有助于推动“双碳...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生态环境监测通过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能够评估生态环境的当前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双碳”目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目标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探讨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尽管呼伦贝尔市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监测体系,并强化跨部门间的协作,以更有效地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达峰 碳中和 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技术 呼伦贝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敖特根 肖燕子 +6 位作者 孙林 徐丽君 吴清秀 其力格尔 李光 风润 苏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796万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796万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的32.8%。但聚焦到产业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分类分级没有量化标准、草资源损耗、浪费、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饲草产业科技水平、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等,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难题。本文梳理了呼伦贝尔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产业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优化饲草产业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减少浪费损失、多元化草产品技术研发、人工草地建设降低草原承载压力、饲草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呼伦贝尔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饲草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
11
作者 李杰 黄学文 +1 位作者 刘琼 韩丽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目的:为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筛选出观赏价值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花卉种类。方法:采用AHP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30种野生花卉进行综合评价。选取花果观赏价值、茎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3个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建立呼伦贝尔草... 目的:为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筛选出观赏价值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花卉种类。方法:采用AHP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30种野生花卉进行综合评价。选取花果观赏价值、茎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3个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建立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软件在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指标总权重,并通过野外观测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分,最后计算每种植物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级。结果:①各约束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排序为花果观赏价值>开发价值>茎叶观赏价值。②13个标准层评价因素中,花果色、花径、抗逆性、花果量和株型对野生花卉的观赏性影响最大。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被评为Ⅰ级的花卉如苦马豆、掌叶白头翁、大花剪秋萝、多叶棘豆、斑花杓兰、细叶百合、尖萼耧斗菜、大花杓兰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大面积驯化栽培供园林观赏。被评为Ⅱ级的野生花卉如野鸢尾、短瓣金莲花、大花银莲花、柳兰、高山紫菀、野火球、达乌里黄芪、返顾马先蒿、紫斑风铃草、紫花野菊、美花风毛菊、红轮狗舌草和山萝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以适度地栽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野生花卉 AHP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冬运会”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佘丽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于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市作为“十四冬”开(闭)幕式举行地及赛事主要承办地,通过赛事向公众呈现了呼伦贝尔独有的冰雪资源,为世人留下了特有的文化印记,展现了绝无仅有的城市魅力。“后冬运...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于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市作为“十四冬”开(闭)幕式举行地及赛事主要承办地,通过赛事向公众呈现了呼伦贝尔独有的冰雪资源,为世人留下了特有的文化印记,展现了绝无仅有的城市魅力。“后冬运会”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热度”和“流量”未减之时,亟需推动呼伦贝尔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为呼伦贝尔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本文分析了呼伦贝尔市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呼伦贝尔市在冰雪体育旅游的天然优势。通过调查我国当前冰雪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及消费趋势,指出呼伦贝尔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需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产业融合等三个方面推动呼伦贝尔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冬运会” 呼伦贝尔 冰雪体育旅游 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标提效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2020年以来,呼伦贝尔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区自然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营造美丽和谐的乡村风光,多元融合提标提效。文章以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为着力点,以呼伦贝尔市国家级乡村... 2020年以来,呼伦贝尔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区自然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营造美丽和谐的乡村风光,多元融合提标提效。文章以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为着力点,以呼伦贝尔市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各重点村乡村旅游发展特点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提效 呼伦贝尔市 乡村旅游重点村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呼伦贝尔地区园林绿化乔木观赏性评价
14
作者 李杰 黄学文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乔木进行实地调查,选取外观形态、枝叶、花、果实和生态适应性5个目标层因素,20个标准层评价因素,建立园林绿化乔木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园林乔木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 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乔木进行实地调查,选取外观形态、枝叶、花、果实和生态适应性5个目标层因素,20个标准层评价因素,建立园林绿化乔木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园林乔木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评价模型中各约束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排序为花>果实>外观特性>枝叶>生态适应性;②20个标准层评价因素中,花色、冠形、果色、开花时间和盛花期天数的影响最大;③筛选出的观赏性综合评价Ⅰ级(Y>3.5)的树种有5种,包括红宝石海棠、王族海棠、西府海棠、火炬树和花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园林树木 AHP 观赏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鸿飞 周帮伟 +2 位作者 张淼 施树楠 李志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2,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在该地引进18份燕麦种质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并测试其区域适应性。本试验基于该地区田间种植环境,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对供试燕麦的主要生产性能、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在该地引进18份燕麦种质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并测试其区域适应性。本试验基于该地区田间种植环境,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对供试燕麦的主要生产性能、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8份供试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均能发育成熟,生育期在76~109d,生长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供试燕麦的干草产量逐步增高并于灌浆期达到最大,伽利略(13.18 t·hm^(-2))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甜燕3号(12.32 t·hm^(-2))、贝勒(12.25 t·hm^(-2)),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贝勒(120 cm)株高最高,甜燕3号(117 cm)次之,二者显著高于其他供试燕麦品种(P<0.05)。福燕1号鲜干比(4.98)最高,白燕7号(1.74)茎叶比最低,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适口性。福燕1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3.46%),福燕2号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为最低,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本地区种植的燕麦应选择具有鲜干比大、叶片较大、茎秆粗壮、粗蛋白含量高、草产量高等特征的燕麦品种。甜燕3号、伽利略、福燕2号综合表现位居前列,可作为优良的饲用燕麦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雨静 贺晶 +4 位作者 王雪松 靳三玲 马普 关伟涛 苏德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9,共10页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可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基础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围封、刈割、放牧3种利用方式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室内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可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基础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围封、刈割、放牧3种利用方式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室内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上升,主要表现为Ca^(2+)占比逐渐增多,主要阴离子由SO_(4)^(2-)过渡为HCO_(3)^(-);土壤盐分含量受利用方式影响显著(P<0.05);围封下土壤盐分含量低于其他利用方式;土壤盐分在放牧和围封时均呈表聚特征。总体来看,围封能够有效抑制土壤盐分增加,改善土壤盐渍化。本研究分析了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温性草甸草原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利用方式 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育融合的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实践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美育非遗文创工作坊为例
17
作者 罗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和美育框架的整体结构中,呼伦贝尔学院美育非遗文创工作坊调研了呼伦贝尔地区具有审美特色的民族文化概况,通过大量的具有呼伦贝尔地区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范例,梳理出呼伦贝尔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方向,并...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和美育框架的整体结构中,呼伦贝尔学院美育非遗文创工作坊调研了呼伦贝尔地区具有审美特色的民族文化概况,通过大量的具有呼伦贝尔地区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范例,梳理出呼伦贝尔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方向,并研发出适于进入美育范畴的高质量的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进行具有地方旅游特色的美育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推广和传播,针对呼伦贝尔学院美育非遗文创工作坊的建设提出可行的策划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美育 文创产品 工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枯落物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鹏 任悦 +2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4-1363,共10页
为了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以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并探究其... 为了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以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并探究其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分解程度显著影响枯落物C、N、P和C:N(P<0.05),土层显著影响土壤N、C:N、C:P(P<0.05),林龄及其与分解程度、土层的交互作用对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P>0.05)。天然林与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C、N含量和C:P、N:P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枯落物C含量与枯落物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枯落物C:P与C:N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P与土壤N:P、C:N呈显著正相关(P<0.05)。(3)枯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pH、磷酸酶和脲酶的显著影响(P<0.05),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pH、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显著影响(P<0.05)。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生长可能受氮限制,而枯落物分解可能受磷限制;枯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为pH和磷酸酶。研究结果对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态化学计量 枯落物 土壤 林龄 呼伦贝尔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对绵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19
作者 徐甜甜 胡帆 +5 位作者 王雪 伍志武 叶炳森 魏凌云 贺志雄 谭支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绵羊的生长育肥性能以及葡萄糖动力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RPF在绵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3月龄呼伦贝尔羊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 【目的】探讨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绵羊的生长育肥性能以及葡萄糖动力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RPF在绵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3月龄呼伦贝尔羊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分别为CON组(不添加RPF、36.95%玉米)和HF组(23.65%RPF、16.34%玉米),预饲期为14 d,正饲期为42 d,每天记录绵羊采食量,每21 d监测1次体重变化,计算每组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正饲期结束后,两组各选4只绵羊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按照0.25 g/kg BW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采集颈静脉血液,测量血清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计算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最大浓度、最大浓度变化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Matsuda指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F组的ADFI和F/G显著降低(P<0.05)。在IVGTT期间,与CON组相比,HF组绵羊在2、10、30 min时的血清葡萄糖浓度及试验期间的葡萄糖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HF组的血清葡萄糖最大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在10和30 min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及其在60 min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的Matsuda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生长绵羊饲粮中添加高浓度RPF不会影响绵羊的生长性能,并且可以降低绵羊血清葡萄糖浓度,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羊 过瘤胃脂肪粉 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田鼠干扰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
20
作者 图雅 朱媛君 +4 位作者 杨晓晖 池静姚 房闵 萨拉 王百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3-1612,共10页
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是区域生态恢复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局部区域内,相比于其他干扰类型,小型啮齿动物干扰对草原生... 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是区域生态恢复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局部区域内,相比于其他干扰类型,小型啮齿动物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逐渐凸显。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针对布氏田鼠不同干扰等级样地的鼠洞特征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干扰阶段的健康性指数CVOR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变异均为最强,其中活力指数变异系数最高,为58.09%;活力指数与组织力指数在不同干扰阶段差异不显著,草原基况指数及CVOR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及轻度干扰样地显著高于重度干扰样地,恢复力指数表现为对照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程度样地;鼠洞密度、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草原基况指数、恢复力指数、CVO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活力指数、组织力指数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鼠洞干扰强度增加,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活力指数和组织力指数对鼠洞干扰响应不显著,CVOR指数整体变异性最小,稳定性最强;相比于鼠洞密度及洞口面积,鼠洞干扰指数与CVOR指数及其准则层4项指数之间的关系更强,可以作为一项综合评价鼠洞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草原区域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啮齿动物干扰 呼伦贝尔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性 布氏田鼠 鼠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