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Depression and Hope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Ying Zhang Junxia +2 位作者 Sun Jing Cao Zhenying Shen Guangwen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depression and hope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depression and hope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hospitalized in The Sixth Hospital of Handan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 total of 44 patients, were given acupoint massage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hanges in depression levels, hope levels, and coping styl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ression, hope level and coping styl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core of depression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55.16 ± 4.17; and the positive attitude score was 8.40 ± 2.02; the positive action score was 8.33 ± 3.05; and the intimate score was 8.13 ± 2.44. The negative response score was 30.14 ± 3.31, and the positive response score was 30.49 ± 3.26.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D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81 ± 4.39, and the positive attitude score was 8.29 ± 1.98. The positive action score was 8.04 ± 2.57, and the intimate score was 8.06 ± 2.31. The total level of hope score was 24.07 ± 3.11. The negative coping score was 30.55 ± 3.06, and the positive coping score was 30.93 ± 3.17.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6.19 ± 4.19, and the SDS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2.95 ± 3.71. The total level of hop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 < 0.05). The positive attitud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10 ± 2.15, and the score of positive action was 14.74 ± 3.11; the score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was 15.08 ± 5.45; and the total score of hope was 45.71 ± 5.63. The positive attitud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0.92 ± 2.07; the score of positive action was 11.38 ± 3.14; the score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was 10.92 ± 2.33; and the total score of hope was 34.09 ± 5.77.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response scores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itive respons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negative respons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14 ± 2.19; the positive response score was 38.92 ± 4.33; the negative respons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6.61 ± 2.34; and the positive response score was 34.08 ± 2.69.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depress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improve the patient's hope level, help patients cope with lifestyle change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massage Psychological nursi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DEPRESSION hope level COPING sty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阶段性多学科康复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晶晶 唐海霞 +3 位作者 佘会 方兰 康正林 张为好 《护理管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阶段性多学科康复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六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和护理措...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阶段性多学科康复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六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和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阶段性多学科康复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希望水平和出院后3个月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机械通气患者阶段性多学科康复管理方案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工作者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制订针对性诊疗、康复和护理计划,借助多学科协作平台,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多学科团队 机械通气 康复 希望水平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紫娟 马珍 +1 位作者 张丽 李娟 《癌症进展》 202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53,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相关指标、希望水...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53,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相关指标、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HHI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联合多元化正向干预可促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提高希望水平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预见性干预 多元化正向干预 希望水平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4
作者 裴瑶瑶 许章英 +2 位作者 肖炜 黎秀贤 胡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专科204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SPBS)... 目的探讨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专科204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SPBS)、希望水平(HHI)以及生活质量EORTC QLQ-C30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复发患者SPBS得分为(28.28±8.92)分、HHI得分为(35.83±4.30)分、生活质量得分为(59.68±23.96)分。自我感受负担与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希望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得以体现,其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1.18%。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均有待提高。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中度水平。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并减少其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复发 自我感受负担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的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戴惠开 钟海燕 王兵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品管圈的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3年2月至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肿瘤科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住院治疗的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 目的探究基于品管圈的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3年2月至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肿瘤科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住院治疗的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干预组(n=71)。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予以基于品管圈的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3周后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GAD-7评分、PHQ-9评分、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圈员8个方面(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精神、品管手法、积极性)均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基于品管圈的音乐疗法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减轻心理痛苦程度,升高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音乐疗法 恶性肿瘤 心理状态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间的中介效应
6
作者 朱殿琴 李燕平 《临床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调查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及心理弹性现状,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 目的调查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及心理弹性现状,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268例宫颈癌患者CD-RISC得分为(48.83±5.12)分、HHI得分为(34.65±4.31)分、CFS得分为(31.27±4.06)分;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均呈负相关(r=-0.584、-0.736,P<0.05);希望水平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774,P<0.05);心理弹性在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20,占总效应的27.03%。结论宫颈癌患者心理弹性、希望水平、癌因性疲乏均处于中等水平,希望水平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预测癌因性疲乏,具有中介效应,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弹性的关注与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减轻癌因性疲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介效应 希望水平 癌因性疲乏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芳 胡佳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并比较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自尊量表(SES)评估维持性血... 目的探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并比较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自尊量表(SES)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水平,后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评分15~37分,平均(25.50±2.34)分。不同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每周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β=0.819,B=1.750,95%CI:0.120~3.379)、社会支持(β=0.396,B=1.853,95%CI:0.219~3.486)、家庭人均月收入(β=0.821,B=1.827,95%CI:0.194~3.461)、社会支持每周透析频率(β=0.816,B=1.758,95%CI:0.134~3.380)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状况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评分较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每周透析频率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尊 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 希望水平 家庭月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饮食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
8
作者 陈妙莎 谢洁凤 陈鋆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饮食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联合饮食指...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饮食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联合饮食指导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两组干预7 d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观察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希望水平得到提高;观察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未来与现实的态度及采取积极行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饮食干预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饮食干预 结直肠癌 营养状态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护理策略联合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王燕 龚蕾蕾 赵蒙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策略联合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策略联合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风险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压力水平、健康信念、希望水平、自护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癌症疲乏量表(CFS)和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个人信念感、控制感、资源利用感、威胁感、行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策略联合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压力水平,提高其健康信念、希望水平和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策略 健康教育 肺癌 癌因性疲乏 健康信念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持续家庭关护模式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柳 马旭 +1 位作者 高瑞瑞 米爱红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持续家庭关护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持续家庭关护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至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随访3个月时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Herth希望量表评分、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中的饮食、治疗、躯体活动、社会心理管理评分分别为(34.21±3.15)分、(23.13±1.91)分、(13.34±1.10)分、(14.45±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8±3.24)分、(21.59±1.84)分、(12.42±1.18)分、(13.07±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中的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分别为(12.15±1.48)分、(12.71±1.54)分、(11.84±1.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6±1.51)分、(10.29±1.67)分、(9.78±1.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r、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Scr为(131.06±10.51)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83±12.32)μmol/L,eGFR为(73.03±7.69)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4±6.26)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对管理的总满意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结合微信平台的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持续家庭关护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促进肾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自我管理 Snyder希望理论 微信平台 希望水平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心理资本干预对AD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负担、社会支持度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11
作者 牛兰敏 丁立荣 +2 位作者 李向华 张艳霞 郝荣荣 《河北医药》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 研究精准心理资本干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负担、社会支持度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7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 目的 研究精准心理资本干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负担、社会支持度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7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精准心理资本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况、照顾负担水平、心理资本、社会支持水平、希望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2组照顾负担与希望水平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负担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希望水平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更高(P<0.05)。干预前,2组焦虑与抑郁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水平更低(P<0.05)。干预前,2组心理资本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资本得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2组社会支持度、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支持度得分较对照组更高,睡眠障碍与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精准心理资本干预能够减轻AD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与睡眠质量,改善照顾者的焦虑以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心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 照顾者 照顾负担 心理状况 社会支持 睡眠质量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希望理论的线上课堂认知行为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熊丽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希望理论的线上课堂认知行为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6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干... 目的:观察基于希望理论的线上课堂认知行为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6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希望理论的线上课堂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母亲角色适应[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MRAQ)]、母乳喂养自信心[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和希望水平[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亲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自依附等MR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喂养情感、喂养知识、喂养技能等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等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希望理论的线上课堂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可提高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信心和希望水平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理论 线上课堂 认知行为干预 产后抑郁症 母亲角色适应 母乳喂养自信心 负性情绪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护理联合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尤敏 周迎杏 +1 位作者 朱清娴 蒋海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联合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联合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护理联合生活希望计划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心理状态、希望水平、饮食治疗态度、自我管理水平。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认知行为意向、饮食文化行为意向、饮食改变的消极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联合生活希望计划护理能够提升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希望水平,增强其对饮食治疗的积极态度及改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护理 生活希望计划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希望水平 饮食治疗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不孕症患者婚姻质量、希望水平及成功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晶晶 鲁婧 +1 位作者 刘小小 吴曌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观察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不孕症患者婚姻质量、希望水平及成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156例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以单双数作为分组标准,将符... 目的:观察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不孕症患者婚姻质量、希望水平及成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156例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以单双数作为分组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联合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Herth希望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婚姻质量、希望水平的变化,并随访统计两组成功妊娠率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ENRICH各项目评分、Herth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NRICH各项目评分、Herth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0,5.846,3.877,4.572,8.492,11.423,8.007,7.757;P<0.05);随访计算观察组成功妊娠50例(64.10%),对照组成功妊娠32例(41.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0,P<0.05);统计满意度可知,两组总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可知,不孕症患者在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干预下,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提升其婚姻质量,在改善希望水平的同时还能提高成功妊娠率,对促进妊娠有着良好影响,且患者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 不孕症 负性情绪 婚姻质量 希望水平 成功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晓 孙晓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 目的探讨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64.69±5.63)岁,采用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照组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5.78±5.79)岁,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希望水平为(39.67±1.4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72±5.18)分,对照组分别为(35.17±3.05)分、(67.96±5.22)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3.52±1.36)分比(45.58±1.40)分,(46.83±1.07)分比(47.96±1.10)分,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68.97%(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尊严疗法临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尊严疗法临终护理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智慧 刘蕾 +2 位作者 徐以康 王大遒 张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0,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Herth希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社区402例慢性病共...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Herth希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社区402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自我同情得分(79.04±7.82)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自我同情的识别与干预,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庭对慢性病共病相关身心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以提升社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自我同情 希望水平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干预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曾小燕 刘清霞 周冬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病区接收的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病区接收的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希望水平、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适应性量表的心理弹性、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控制倾向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可进一步疏解负面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并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希望水平,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针对性干预 心理状态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8
作者 孙岳 钱湘云 +2 位作者 王美兰 王园园 张文芸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2期1801-1807,共7页
目的从社会支持视角下构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并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检索关于社会支持视角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相关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进行专家函询,制订社会支持视角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 目的从社会支持视角下构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并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检索关于社会支持视角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相关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进行专家函询,制订社会支持视角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模式构建后,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别从医院2023年1—4月和2023年5—8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各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自我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社会支持视角下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获得度、家庭关怀度、疾病歧视度、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行为、病毒载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根据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最终确定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应用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获得度、家庭关怀度、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歧视度的量表得分和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管理中应用社会支持视角下自我管理模式的可靠性强,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社会支持获取度和家庭关怀度,减轻其疾病歧视感,进而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疾病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毒载量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慢性乙型肝炎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感 希望水平 家庭关怀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于圆圆 苗金红 +2 位作者 蔡若宇 雷雨田 尚培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对希望水平的影响,为后期临床开展以夫妻为中心的二元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及依据。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科的140对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 目的探讨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对希望水平的影响,为后期临床开展以夫妻为中心的二元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及依据。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科的140对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和中文版希望量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对希望水平的影响。结果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希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配偶,简易疾病感知问卷总分及认知、情绪维度评分均高于配偶(P<0.05或0.01)。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的疾病感知和希望水平存在相关性(P<0.01)。主体效应方面,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的疾病感知都会对其希望水平产生影响(P<0.01);客体效应方面,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感知都会对其配偶的希望水平产生影响(P<0.05)。结论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的希望水平受自身和对方疾病感知的交互影响。医护人员应将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夫妻视为一个共同体,有助于实施以夫妻为中心的相互支持应对策略,从而提高他们应对围透析期时的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透析期 配偶 疾病感知 希望水平 主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感知压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洪敏 王海彦 赵巧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观察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感知压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11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55例。对... 目的:观察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感知压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11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组采取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共8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心理状态,Herth希望指数(HHI)评价希望水平,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自我感知压力,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价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服药总依从率94.55%,较对照组的81.82%更高(χ^(2)=4.274,P<0.05);干预后8周,干预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6.483,-5.450;P<0.05),HHI评分中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901,4.308,4.321,5.886;P<0.05),SPBS评分中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3.622,-4.119,-3.701;P<0.05),MLHFQ评分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5370,-3.849,-4.311,-5.288;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希望水平、减轻自我感知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结构式心理干预 压力接种训练 希望水平 自我感知压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