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蔡骏 张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Glisson蒂阻断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肝血流阻断、肝功能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1.5±8.9) min,与对照组的(29.8±8.2)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2.6±3.4) min、(11.3±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1±2.4) min和(15.2±2.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33.5±24.4) mL、(197.3±12.3)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3±30.1) mL和(258.1±14.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LT、AST、TBIL、P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术后3年生存率的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阻断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阻断术 原发性肝癌 第一肝门血流阻断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明海 朱少功 魏思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5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癌患者中,8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A组)。7例采用间歇...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5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癌患者中,8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A组)。7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 glisson鞘肝切除术 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 解剖性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肝蒂阻断技术在肝脏精准切除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小华 秦磊 +2 位作者 唐祖雄 张伟刚 钱海鑫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41-143,179,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区域肝蒂阻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例采用肝蒂横断式技术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解剖性肝段切除46例,占全部手术的79%(46/58),非解剖性肝切除1...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区域肝蒂阻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例采用肝蒂横断式技术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解剖性肝段切除46例,占全部手术的79%(46/58),非解剖性肝切除12例;包括左外叶切除(II+III段)11例,左半肝切除(II+III+IV段)4例,右前叶切除(V+VIII段)1例,右后叶切除(VI+VII段)10例,右半肝切除(V+VI+VII+VIII段)14例,中肝切除(IV+V+VIII段)6例,局部切除12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0(80~430)min,平均失血量420(50~800)mL,术后并发胆瘘2例,腹腔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区域肝蒂血流阻断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残余肝功能,有利于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肝蒂阻断 肝血流阻断 解剖性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亦骁 何心渝 +1 位作者 徐骁 卫强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术中出血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血流控制技术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各种肝血流控制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证,需要临床医师充分了解、熟练掌握并个体化应用。目前,外科医师对于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认识在临... 术中出血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血流控制技术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各种肝血流控制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证,需要临床医师充分了解、熟练掌握并个体化应用。目前,外科医师对于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深,其方法及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本文就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全肝血流控制技术、Glisson蒂横断术、门静脉球囊阻断术等肝脏血流控制技术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血流控制 PRINGLE法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 全肝血流控制技术 glisson蒂横断术 门静脉球囊阻断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