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一两的考证研究
1
作者 张昕如 何庆勇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51-53,共3页
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唐代药物度量衡至今众说纷纭,给后学者整理研习唐方造成了困难。剂量是运用方剂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探究唐代经典名方的真实药用剂量,对临床用药及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古代文献... 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唐代药物度量衡至今众说纷纭,给后学者整理研习唐方造成了困难。剂量是运用方剂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探究唐代经典名方的真实药用剂量,对临床用药及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古代文献梳理及文物实地考察两种方法,明确了唐代大小两的换算标准为3∶1,并通过相对明确记载的金银器皿文物考证数据,得出唐代一大两约为42.240 g,一小两为14.080 g,且证实唐代药用剂量遵循“小称小两”即14.080 g,并附一则使用唐代剂量的医案实际印证,以期裨益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度量衡 何家村唐代窖藏 独活寄生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家村窖藏:制作机构及其世界性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子 程云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对何家村窖藏,学者们依据政府职能推测为与唐少府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其中钱币等信息,可发现这批宝物应属于少府监下的铸钱院、中尚署等机构,其制造地点可能是少府监下属铸钱院所在的崇德坊,位在窖藏出土的兴化坊之南。通过研究金银器... 对何家村窖藏,学者们依据政府职能推测为与唐少府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其中钱币等信息,可发现这批宝物应属于少府监下的铸钱院、中尚署等机构,其制造地点可能是少府监下属铸钱院所在的崇德坊,位在窖藏出土的兴化坊之南。通过研究金银器工艺,可发现少数器物纹饰和工艺较为成熟外,当时唐朝金银器制作还处在模仿学习期。与唐朝关系密切的波斯、大秦、粟特甚至吐蕃等,都成为学习对象。少府监是为皇室和国家打造和管理金银器的主体部门,同时负责对外贸易,大量收藏和打造兼有中外文化元素的器皿,是金银器成为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的必然结果,客观上促进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窖藏 少府监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何家村出土医药文物与唐代道教外丹术的发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卫丽 《文博》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00余件唐代文物,其中有多种贵重药物和医药器具,这类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史、道教炼丹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道教外丹术发展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何家村窖藏 唐代 道教 外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金银器属性探讨——以莲花图案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军 《文博》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何家村窖藏的发掘已经有四十多年,其归属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果全部是日常生活用品,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整齐划一地使用了莲花纹饰的器物?又怎么会在同时期其他场合找到与之如此相近的舍利容器?本文试图通过与佛教造像上佛... 何家村窖藏的发掘已经有四十多年,其归属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果全部是日常生活用品,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整齐划一地使用了莲花纹饰的器物?又怎么会在同时期其他场合找到与之如此相近的舍利容器?本文试图通过与佛教造像上佛座的莲花纹饰、法门寺供养器上莲花纹饰以及法门寺特色舍利容器的比较,认为何家村金银器属于皇家专用,且属于皇家的佛教供养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 金银器 莲花纹饰 法门寺 供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九环玉带制作时代考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思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9,共5页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除了出土大量金银器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有10副玉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唐代玉带最多也是最完整的一次。传统观点认为,上述10副玉带均为唐代制作,笔者经过仔细对比研究认为,墨书题记所载的9副玉带是唐代制作的...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除了出土大量金银器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有10副玉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唐代玉带最多也是最完整的一次。传统观点认为,上述10副玉带均为唐代制作,笔者经过仔细对比研究认为,墨书题记所载的9副玉带是唐代制作的。而未记载的白玉九环带,应为传世品,并非唐代所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窖藏 白玉带 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玻璃器——兼论中亚玻璃器向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传播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丽亚.艾海提 金诚实 郝春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凸环纹玻璃碗,目前研究者多以为是来自伊朗高原的萨珊玻璃器。据我们考证,这件玻璃碗当为唐武德二年(619年)中亚罽宾国贡品之一。这件玻璃碗化学成分为中亚植物灰玻璃,有助于说明这一点。此外,...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凸环纹玻璃碗,目前研究者多以为是来自伊朗高原的萨珊玻璃器。据我们考证,这件玻璃碗当为唐武德二年(619年)中亚罽宾国贡品之一。这件玻璃碗化学成分为中亚植物灰玻璃,有助于说明这一点。此外,丝绸之路沿线遗址多次发现凸环纹玻璃器,如新疆皮山县木吉乡塔古寨遗址、新疆库木吐拉千佛洞壁画、韩国漆谷郡松林寺统一新罗塔基,以及日本奈良正仓院均有发现,以前一直误以为是萨珊玻璃器。本文将以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凸环纹玻璃碗为切入点,探讨中亚玻璃器如何沿丝绸之路传入塔里木盆地、黄河流域、朝鲜半岛和海东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环纹玻璃碗 何家村唐代窖藏 统一新罗松林寺 奈良正仓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思想--以陕西省博物馆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例
7
作者 孙一帆 陈浩楠 李绍文 《包装与设计》 2025年第1期114-115,共2页
上世纪70年代何家村窖藏被发现后,一批精美的工艺美术品被写进中华文明史。这批文物数量达千件,类型多样,制作精美,以金银器数量最多。本文采用田野观察法及文献分析法,以出土自何家村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例,从功用、材质、技术及装饰... 上世纪70年代何家村窖藏被发现后,一批精美的工艺美术品被写进中华文明史。这批文物数量达千件,类型多样,制作精美,以金银器数量最多。本文采用田野观察法及文献分析法,以出土自何家村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例,从功用、材质、技术及装饰等方面分析自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给当代设计活动带来的设计美学启示,即:当代设计师在造物过程中只有坚持适用为上的原则、充分考量材质的特性、使用适当的制作及装饰技艺以及使用当代审美语境所接受的装饰纹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设计美学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何家村窖藏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原文传递
映澈之相:中古中国的透明性与转变
8
作者 冯安宁 韩文文(译) 杨贤宗(校)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8,共12页
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 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这是因为每当人们观看此类物品时,都会拥有不同的视觉经验。对于我国外来玻璃器皿和水晶制品的考古学和物质文化学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基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中国中古时期外来玻璃及水晶制品对于本土视觉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隋唐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唐代文学、朝贡系统、宫廷造办等多方面视角,研究透明性视觉经验在中国中古社会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后世绘画与再现空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水晶 透明性 视觉经验 物质文化 舍利瘗埋 唐代何家村窖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