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1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心肌损伤的中西医致病机制及治疗思路探讨
2
作者 沈金峰 胡芳 +3 位作者 王福珍 廖思霖 江辉 晏子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013-1017,共5页
心肌损伤是尿毒症患者的首要死因。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浊邪作为一种新型毒邪的代表,已逐渐被研究者推广。该文通过梳理有关浊邪的文献记载,分析其病邪特性及致病特点,认为从正虚浊伏角度能更... 心肌损伤是尿毒症患者的首要死因。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浊邪作为一种新型毒邪的代表,已逐渐被研究者推广。该文通过梳理有关浊邪的文献记载,分析其病邪特性及致病特点,认为从正虚浊伏角度能更全面认识尿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病机理。尿毒症中,PINK1/Parkin下调引起线粒体自噬减弱,导致活性氧(ROS)、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最终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这与中医之正虚(主要为肾虚)致浊邪(湿、瘀、痰、毒等)产生,引起浊伏脉络,暗耗心脉导致心脉虚损的过程相似。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障碍机制可较好地阐释尿毒症心肌损伤的正虚浊伏中医病机及扶正祛浊干预尿毒症心肌损伤的原则。在中医正虚浊邪的理论指导下,探索具有特异性的PINK1/Parkin激动剂,可为尿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心肌损伤 正虚浊伏 浊邪 PINK1/Parkin介导 线粒体自噬 扶正祛浊
原文传递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中药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对肺癌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安淇 姜成 +6 位作者 杨振宇 左婉曌 李焱 杨毅 何聪 田发念 柯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我国癌症首位,线粒体质量控制(MCQ)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和动力学改变以及破坏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肺癌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虚气留滞”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与MCQ存在直接联系,“虚气...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我国癌症首位,线粒体质量控制(MCQ)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和动力学改变以及破坏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肺癌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虚气留滞”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与MCQ存在直接联系,“虚气”与“留滞”皆可通过MCQ失衡致使肺正常细胞的凋亡,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从而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结合MCQ在肺癌中的发病机制,阐述中医药干预MCQ的进展和思路,以期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应用及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新依据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质量控制 “虚气留滞”理论 肺癌 扶正补虚 祛邪行滞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外泌体探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磊 张广辉 +2 位作者 陈雪 杨冰炜 李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6-1062,共7页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肝转移 中医药 作用机制 正虚 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正虚邪实论治恶性胸膜间皮瘤伴急性呼吸困难思路探析
5
作者 程权 石占利 傅华洲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0期1750-1755,共6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肿瘤内科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种之一,近年国内外指南中的治疗方案有限且疗效欠佳,同时伴随药物毒副反应较大,致使该类患者较其他癌种的预后更差。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侵犯胸膜及纵隔,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一系列不适症...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肿瘤内科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种之一,近年国内外指南中的治疗方案有限且疗效欠佳,同时伴随药物毒副反应较大,致使该类患者较其他癌种的预后更差。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侵犯胸膜及纵隔,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续的规范治疗。中医学认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多因长期邪毒侵袭以及素体内虚所致,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本病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气滞血瘀及痰瘀互结贯穿疾病全程。恶性胸膜间皮瘤伴急性呼吸困难的治疗应注意从正虚邪实论治,运用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平喘、活血散瘀利水三联疗法,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对药和角药辨证辨病施治,获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正虚邪实 呼吸困难 思路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正气亏虚论治肺结节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欣 顾祝同 +2 位作者 安磊 张硕 李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治疗上根据其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低的肺结节主要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来密切关注其变化,目前尚未提出系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高的肺结节则通过穿刺活检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该病属于中医“肺积”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结节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其中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治疗上强调以扶正为本,兼以化痰祛瘀。中医学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亏虚辨证论治,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气虚者重在补益肺脾之气,佐以化痰祛瘀;血虚者强调养血健脾,因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故在养血的基础上加以益气之品;阴虚者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阳虚者重在温阳散结,佐以活血通络。文章列举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肺结节的经验,旨在为临床辨证论治肺结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正气亏虚 扶正祛邪 痰瘀互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煌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常美如 张静艺 +1 位作者 骆守真 郑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诊疗模式辨其体质精准选方用药。早期以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为主,治宜清热,兼顾化痰、通腑、熄风、镇惊,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中期以正虚风中证为主,治宜祛风散邪、益气养血并重,方选续命汤;晚期以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为主,治宜温补理虚,兼顾调气行水,方选真武汤、薯蓣丸。黄教授在临证施治过程中治风却不拘泥于熄风,求其生风之本、风中之因,切合病机,随证化裁,还注重调整体质偏颇,从整体上平衡阴阳、调畅气机、调和脏腑,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风胜则动” “方-病-人” 分期论治 辨体质 痰热生风证 热盛动风证 正虚风中证 阳虚动风证 虚劳化风证 黄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论治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8
作者 段敏 胡平 +2 位作者 陆诗佳 王金灿 龙达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40-3443,共4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及著作对其内涵反复阐明并通过临床实践逐渐丰富,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对中医眼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病毒性角膜炎为眼表多发病、疑难病,反复发作是其特征,此病侵犯眼实质,严重影响视力。主要病因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多为本虚标实。此文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出发,分析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病机,探讨其在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星障 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邪相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正虚邪恋证治疗经验
9
作者 刘远凤 李良长 +1 位作者 尹小炜 杜钐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VKC)是过敏性结膜炎(AC)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中医药联合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分析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病因病机,李良长认为本病有风邪内伏、湿热上犯的病机特点,后期素体虚弱、邪气残...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VKC)是过敏性结膜炎(AC)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中医药联合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分析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病因病机,李良长认为本病有风邪内伏、湿热上犯的病机特点,后期素体虚弱、邪气残留导致目痒,治疗当以扶正祛邪、疏风清热止痒为要,以脱敏止痒方(自拟)为主,据症加减,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正虚邪恋 目痒 脱敏止痒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蜀华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证经验
10
作者 艾英 刘春玲 +2 位作者 陈玲玉 郦心瑶 李鑫琪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唐蜀华教授对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治用药特点。唐老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病理性质以正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当治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利水。同时强调治疗时需明辨病情发展阶段,把握病机变化,结合现代药理,衷中... 本文介绍唐蜀华教授对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治用药特点。唐老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病理性质以正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当治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利水。同时强调治疗时需明辨病情发展阶段,把握病机变化,结合现代药理,衷中参西,灵活遣方用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正虚邪实 衷中参西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中医证形分布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正标 赵新爱 +8 位作者 高巧云 赵阳 翟丽娜 贾淑丽 张俊婷 简莉 杨萌 李盼照 冯丽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资料、临床TNM分期、治疗状况等进行面对面调查,总结中医证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资料、临床TNM分期、治疗状况等进行面对面调查,总结中医证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TNM分期、治疗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恶性肿瘤中医常见类型为6个,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湿热毒结、痰湿内蕴,证型构成比依次为脾肾气虚(33.88%)>气滞血瘀(28.12%)>肝肾阴虚(14.15%)>湿热毒结(12.71%)>痰湿内蕴(5.79%)>阴阳两虚(4.75%),经统计学检验,各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67,P<0.05)。中医证型分布在恶性肿瘤不同TNM分期,证型分布与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73.30和56.31,P值均小于0.05。结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湿热毒结、痰湿内蕴、阴阳两虚为恶性肿瘤6大主要证候,其证型分布与恶性肿瘤TNM分期和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证型分布 TNM分期 正虚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诊治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姜嫄嫄 王悦芬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15-1319,共5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病有多种理论学说,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其中大部分医家认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主要病因病机。文章将糖尿病肾病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病有多种理论学说,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其中大部分医家认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主要病因病机。文章将糖尿病肾病中医药诊治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三焦气化 邪伏膜原 肾络癥瘕 风邪 热邪 本虚标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阴阳邪正四分法理解“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昺焱 朱世鹏 +1 位作者 刘通 陈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15-1616,共2页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两医家对阴阳的含义指代不清,笼统地将生理的阴阳和病理的阴阳统称为阴阳,以致有阳气有余和不足的歧义。文章将阴阳细分为具有促进生理功能的正阴、正阳和导致病理变化的邪阴、邪阳,以此四分法调解'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长不足'之争,为这一理论争鸣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邪正 阳常有余 阳非有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例糖耐量低减人群中医证候和证型特点调查 被引量:20
14
作者 朱蕴华 陶枫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血脂等一般项目;从"正虚""邪凑"两方面选择典型症状设计中...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血脂等一般项目;从"正虚""邪凑"两方面选择典型症状设计中医证候问卷,专人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归纳证型。结果筛选出134例资料完整的IGT病例。在代表"正虚"的4种证型中,"气虚证"居于第1位,发生率接近50%,"阴虚证"居第2位;在代表"邪凑"的3种证型中,"燥热证">"湿热证">"血瘀证","燥热证"和"湿热证"总发生率超过40%。结论IGT人群证候特点:"正虚"以"气虚"为主,"阴虚"为辅;引起IGT的"邪凑"以热邪为主,分为燥热和湿热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证候调查 正虚 邪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益气扶正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林 丁治国 滕占庆 《医学综述》 2010年第7期1086-1089,共4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正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益气扶正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修复机体气血津...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正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益气扶正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修复机体气血津液损伤,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已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得到较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正虚 益气扶正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汉裕 林路平 +1 位作者 吴树铎 邝卫红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6期212-215,共4页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病因病机 邪实 本虚 治疗思路
原文传递
经方扶正祛邪理念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建国 马家驹 +1 位作者 张炬 陶有强 《河南中医》 201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虚实辨证 经方 张仲景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转移前微环境探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对癌症转移防治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斌 阙祖俊 田建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74-3179,共6页
癌症转移是机体局部靶器官病理改变后的结局,局部“正虚”与“癌邪来袭”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规律是术后癌症转移辨治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靶器官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癌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而生物免疫治疗进入临床... 癌症转移是机体局部靶器官病理改变后的结局,局部“正虚”与“癌邪来袭”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规律是术后癌症转移辨治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靶器官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癌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而生物免疫治疗进入临床应用为调控肿瘤微环境防治癌症术后复发或转移提供了实践证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认为“气虚”是病邪聚集于局部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融汇中医学的动态辨证、整体防治的理论优势及西医对癌症转移认识的细胞学机制,提出转移前微环境是机体局部“正虚”的生物学基础;而基于转移靶器官的生物学特征,解析“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的现代内涵,重新认识癌转移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动态关系,将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动态辨证 整体防治 抗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扶正清热化瘀法辨治乙型肝炎肝硬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强 熊壮 +3 位作者 邵帅 金天一 宋悦 邓厚波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邓厚波教授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气血俱虚,具有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临证遣方用药以扶正清热化瘀为法,扶正祛邪并举,清热毒,通肝络,补气血,使得邪去而正安。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正虚邪实 扶正清热化瘀 邓厚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毒论治干燥综合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丹 朱跃兰 +2 位作者 徐江喜 沈正东 杜芸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干燥综合征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可累及其他系统,与伏毒凶猛、顽固、难治、痼结、杂乱的证候特点相合,可从伏毒论治。正虚毒伏是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燥、痰、瘀互结成毒,伏于体内暗耗气血为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治疗上通过... 干燥综合征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可累及其他系统,与伏毒凶猛、顽固、难治、痼结、杂乱的证候特点相合,可从伏毒论治。正虚毒伏是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燥、痰、瘀互结成毒,伏于体内暗耗气血为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治疗上通过采用扶正托毒、祛湿化痰消毒、活血化瘀散毒、滋阴清热解毒、调理阴阳等方法扶助正气,祛除伏毒。从伏毒论治干燥综合征能够执简驭繁,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伏毒 正虚毒伏 扶正托毒 祛邪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