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HLA-C基因分组与梅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丽 庄云龙 +7 位作者 乔文本 刘虹 张毅 刘艳 聂向民 宋永红 朱传福 王大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HLA-C基因分组与梅毒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梅毒的抗性基因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山东汉族231例梅毒患者和247例健康个体的HLA-C基因分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梅毒患者组HLA-C1C1基因型频率显著低... 目的探讨HLA-C基因分组与梅毒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梅毒的抗性基因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山东汉族231例梅毒患者和247例健康个体的HLA-C基因分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梅毒患者组HLA-C1C1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LA-C1C2和HLA-C2C2以及HLA-C1组和HLA-C2组的基因型频率在2人群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山东汉族人群中HLA-C1C1可能是梅毒的抗性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基因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卫党 范丽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抗原 (HLA 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在JAR细胞表面表达 ,并对其功能进行探讨。方法 :用RT 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mRNA中逆转录扩增HLA C的cDNA ,克隆到PBluescriptSK + -噬菌粒中 ;测序鉴定后 ,定向亚克隆到真...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抗原 (HLA 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在JAR细胞表面表达 ,并对其功能进行探讨。方法 :用RT 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mRNA中逆转录扩增HLA C的cDNA ,克隆到PBluescriptSK + -噬菌粒中 ;测序鉴定后 ,定向亚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经脂质体转染JAR细胞 ,G4 18筛选阳性克隆 ,FACS检测HLA C分子的表达。转染HLA C分子的JAR细胞再与分离的NK细胞进行细胞毒试验。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的HLA C等位基因是HLA Cw 0 6 0 2 ,该分子在JAR细胞株获得高效表达。直接分离的PBL细胞对JAR细胞以及表达HLA C分子的JAR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而IL 2活化的NK细胞对这些细胞都有细胞毒作用。结论 :HLA C基因的成功表达为研究HLA C分子与NK细胞受体 (KIR)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NK细胞对JAR细胞的杀伤可能存在不依赖HLA C分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基因 真核细胞 RT-PCR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载体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滋养细胞HL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复发性流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尹璐 郭媛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绒毛滋养细胞HLA-C基因的多态性与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之间的关系。方法留取53例ERSA患者(观察组)及63例非ERSA者(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基因组DNA,运用DNA测序法分析绒毛滋养细胞HLA-C1、HLA-C2基因序列,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绒毛滋养细胞HLA-C基因的多态性与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之间的关系。方法留取53例ERSA患者(观察组)及63例非ERSA者(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基因组DNA,运用DNA测序法分析绒毛滋养细胞HLA-C1、HLA-C2基因序列,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间的HLA-C1、HLA-C2基因组在绒毛组织中呈现不平衡性表达。观察组HLA-C1和HLA-C2基因频率分别为66.04%、33.96%,对照组分别为85.71%、1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C1、HLA-C2基因失衡是ERSA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为探讨ERSA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发性流产 多态性 绒毛滋养细胞hla-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C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
4
作者 李宇楠 江任辉 +2 位作者 蔡思齐 刘洁 邓志辉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C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4年3—5月外周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CD34细胞计数检测后剩余的单采造血干细胞悬液标本共12例,分别探讨读取有核细胞不同数量(50万、5万、0.5万个)、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及...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C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4年3—5月外周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CD34细胞计数检测后剩余的单采造血干细胞悬液标本共12例,分别探讨读取有核细胞不同数量(50万、5万、0.5万个)、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及抗体的先后顺序不同、距离失效期时长不同的HLA-C抗体,对HLA-C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用Student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分别读取50万、5万、0.5万个有核细胞,3组数据组间HLA-C阳性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及抗体的先后顺序不同,对于HLA-C阳性细胞占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先裂解红细胞再加抗体”的HLA-C MFI值显著低于“先加抗体再裂解红细胞”的MFI值(P<0.05);使用距失效期仍有24个月的HLA-C抗体所检出的阳性细胞占比及MFI值,显著高于距失效期仅剩有5个月的HLA-C抗体(P<0.05)。结论本文探讨了流式细胞术检测HLA-C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规范HLA-C表达水平的实验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良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hla-c基因 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 平均荧光强度(M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例样本HLA-C基因测序分型中等位基因丢失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曾健强 徐筠娉 +3 位作者 王大明 邹红岩 邓志辉 杨宝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HLA-C基因测序分型时等位基因漏检和丢失的原因,以提高HLA测序分型的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620份随机选择的深圳健康捐血者血样,采用AlleleSEQRHLA—Cplus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无完全匹配、分型结果“异常”的标本,采... 目的探讨HLA-C基因测序分型时等位基因漏检和丢失的原因,以提高HLA测序分型的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620份随机选择的深圳健康捐血者血样,采用AlleleSEQRHLA—Cplus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无完全匹配、分型结果“异常”的标本,采用分子克隆和测序方法进行全长单倍体序列分析;对未检出新的碱基点突变的样本,进一步采用自行设计的PCR引物和AlleleSEQR试剂盒中的测序引物进行再测序,分析测序分型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620份经AlleleSEQRHLA—C测序分型的样本中,发现5例样本无完全匹配的基因型,与之最接近的多种等位基因型均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匹配;并且在第4外显子出现碱基杂合,但第2和第3外显子区域内无杂合碱基。经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以及采用自行设计的PCR引物和AlleleSEQR试剂盒中的测序引物再测序,证实了5例标本均存在Cw*0706等位基因漏检和丢失现象,未发现新的碱基点突变。结论HLA-C基因测序分型时,因PcR引物与模板DNA不匹配会导致等位基因的漏检和丢失。根据中国人群HLAC分子全长序列特点,开发适合于中国人群的测序分型试剂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c基因 测序分型 克隆 测序分析 等位基因丢失
原文传递
直接测序法用于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C等位基因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夏玲 王珏 +4 位作者 罗玫 纪欣 杨刘 陈雪黎 陈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建立HLA-C等位基因通用引物直接测序法,研究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简称四川骨髓库)中川籍汉族人群HLA-C等位基因分布。方法在四川骨髓库已获HLA-A/B/DRB1高分辨分型结果的600余份川籍汉族街头无关自愿捐献者标本中,随机选择244份标本... 目的建立HLA-C等位基因通用引物直接测序法,研究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简称四川骨髓库)中川籍汉族人群HLA-C等位基因分布。方法在四川骨髓库已获HLA-A/B/DRB1高分辨分型结果的600余份川籍汉族街头无关自愿捐献者标本中,随机选择244份标本,采用PCR-SBT对HLA-C位点测序分型,通用引物测序后产生的模棱两可分型结果,分别采用加测相应外显子和组特异性测序方法确认;获得所有标本确切的高分结果后,计算HLA-C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与其他人群比较。结果 244份标本中直接出HLA-C位点高分辨结果的比例为27.87%(68/244),须加测外显子1、5、6和7的为61.07%(149/244),须组特异性测序的为47.54%(116/244);共检出HLA-C等位基因25个,其中等位基因频率>10%的3个:C*01∶02、C*07∶02和C*03∶04,等位基因频率>1%的12个,累计频率95.69%;四川汉族人群HLA-C等位基因的分布与中国南方人群最为接近,与美国高加索人群和黑人的差异最大。另外,发现了1例新等位基因C*06∶45,它与同源性最高的C*06∶02在第187位碱基存在1个点突变:G>T,使密码子39由GAC>TA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天门冬氨酸(Asp)>酪氨酸(Tyr);此位点在此之前尚未发现过碱基突变。结论建立了针对HLA-C基因第2—4外显子的通用引物直接测序法,并提出了模棱两可结果的解决策略,所测标本均获得确切高分结果;四川汉族人群中HLA-C等位基因呈现多样性并存在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等位基因 四川汉族 中华骨髓库 直接测序 通用引物测序 组特异性测序 C^*06∶45 新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HCV清除相关的KIR2DL3/HLA-C1基因组合在40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
7
作者 许雪琳 李晖 +4 位作者 赵梓亦 胥展志 陈婧 陈昌金 辜海英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02-806,共5页
目的研究KIR2DL3/HLA-C1基因组合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清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随机抽取的无血缘关系的40个健康成人(中国汉族)外周血样本进行了KIR及HLA-Cw基因分型,并分析了与HCV清除相关的KIR2DL3/HLA-C1基因组... 目的研究KIR2DL3/HLA-C1基因组合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清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随机抽取的无血缘关系的40个健康成人(中国汉族)外周血样本进行了KIR及HLA-Cw基因分型,并分析了与HCV清除相关的KIR2DL3/HLA-C1基因组合的分布情况。结果 40例样本中HLA-Cw位点HLA-C1基因出现频率较HLA-C2高,且HLA-C1C1出现的频率较HLA-C1C2高;KIR基因型中,以3DL1、2DL1、2DL3、2DL4、3DL2、3DL3、2DP1、3DP1、2DS4出现频率较高,而3DS1、2DS1、2DS2、2DS3、2DS5、2DL2、2DL5出现频率较低;KIR2DL3+/HLA-C1C1例数较KIR2DL2+/HLA-C1C1多。综合分析发现,KIR2DL3+/HLA-C1基因型组合以KIR2DL3-2DL3/HLA-C1C1者较多,占总样本数52.5%。结论以本研究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KIR2DL3/HLA-C1基因型组合与NK细胞体外抑制HCV活性的相关性,探讨HLA-Cw基因型为C1C1的个体中,KIR 2DL3-2DL3个体的NK细胞是否较2DL2-2DL2个体以及2DL3-2DL2个体的NK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HCV活性的作用,为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及疫苗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2DL3/hla-c1基因组合 基因分型 丙型肝炎病毒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ω基因第2,3,4外显子测序分型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筠娉 王大明 邓志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 初步建立可靠的HLA-Cω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测序分型技术.方法 基于中国汉族人群HLA-Cω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和合成1对PCR引物,采用Stratagene P fu Taq DNA聚合酶特异性扩增HLA-Cω基因5'-启动子区至第4内含子目的基因片段,... 目的 初步建立可靠的HLA-Cω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测序分型技术.方法 基于中国汉族人群HLA-Cω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和合成1对PCR引物,采用Stratagene P fu Taq DNA聚合酶特异性扩增HLA-Cω基因5'-启动子区至第4内含子目的基因片段,涵盖完整的第1~4外显子.PCR产物经纯化,采用自行设计的6条测序引物和ABI PRISM BigDye 1.1 Terminator,以及优化的测序反应体系和PCR条件,对HLA-Cω,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测序反应产物纯化后,采用ABI3730测序仪电泳和Assign 3.5 SBT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清晰的HLA-Cu,基因日的片段,所用的6条测序引物进行HLA-Cω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测序,序列中无背景信号和杂峰.156份汉族随机骨髓志愿捐献者样本用本文的方法检测.分型结果与Atria AlleleSEQR HLA-Cw Plus测序分型试剂盒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初步建立了可靠的HLA-Cω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在HLA-Cω基因群体遗传学及组织配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cω基因 测序分型
原文传递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配体HLA-C与HC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邵雷 马玲 +1 位作者 史丽莉 林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是自然杀伤(NK)细胞上介导天然免疫的主要受体,同时KIRs也在T细胞上表达,与获得性免疫相关。本研究在对KIRs及其配体HLA-C进行分型的基础上,探讨KIRs、HLA-Cw的基因分型及其联合体与HCV感染的... 目的: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是自然杀伤(NK)细胞上介导天然免疫的主要受体,同时KIRs也在T细胞上表达,与获得性免疫相关。本研究在对KIRs及其配体HLA-C进行分型的基础上,探讨KIRs、HLA-Cw的基因分型及其联合体与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江苏献血人群中164例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抗-HCV阳性组)和241例合格献血者(对照组)的KIRs和HLA-C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LA-Cw的基因分型在抗-HCV阳性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KIRs中与HLA-C配对的KIR基因分型仅有KIR2DS2在2组中的表达频率有差异(对照组21.2%vs抗-HCV阳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1C1与KIR2DS2的配对组合在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vs 42.0%,P<0.05)。结论:江苏献血者人群中KIR2DS2可能是HCV感染的相关基因;HLAC1C1/KIR2DS2的配对组合可能激活了NK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或促进HCV清除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感染 hla-c基因 KIRs基因 献血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