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7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至2018年上海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及分子传播特征分析
1
作者 吴健 陈玮华 +7 位作者 徐昊 徐元 申永秀 宁镇 秦婷 林怡 沈鑫 郁晓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型(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1322例,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po... 目的:分析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型(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1322例,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pol区基因序列,根据pol基因序列进行病毒亚型分析,基于最适基因距离构建分子网络,分析分子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22例血清样本共获得1241条HIV-1pol区基因序列,发现12种HIV基因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为主,分别占50.93%和34.00%。有530条序列进入分子网络,入网率为42.71%(530/1241),共形成95个传播簇,簇内节点数为2~219个,其中有一个大簇,节点数为219个(41.32%,219/530)。入网率最高的亚型是CRF07_BC(59.48%,251/422),其次是01B(52.46%,32/61)和CRF01_AE(34.55%,218/631)。男男性行为传播相较于异性性传播更容易形成网络。结论:2015年至2018年上海市HIV-1基因亚型多样,以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为主要优势毒株,分子网络呈聚集性分布,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1感染者具有更快的病毒传播能力,导致更高的感染率,更易进入网络成为高风险传播者。加强HIV-1分子监测可及时了解毒株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动态,可帮助公共卫生部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基因 分子网络 分子簇 传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龙 李青雅 +5 位作者 李寒冰 王白燕 曹珊 郑文锦 耿宇轩 李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2-779,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转录因子FOXP3与CCR5启动子的结合位点;采用AutoDock 4.2软件对姜黄素与FOXP3进行柔性对接;MTT法检测姜黄素对Jurkat细...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转录因子FOXP3与CCR5启动子的结合位点;采用AutoDock 4.2软件对姜黄素与FOXP3进行柔性对接;MTT法检测姜黄素对Jurkat细胞活性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后CCR5和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cDNA3.1-FOXP3真核表达载体;结合转录因子预测结果,运用Overlap PCR法扩增突变型CCR5基因片段,构建突变型CCR5启动子报告载体pFireRluc-Mt-CCR5;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转录因子FOXP3与CCR5的启动子结合位点。结果:JASPAR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CCR5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FOXP3存在结合位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与FOXP3的酶活区域结合;MTT结果显示,姜黄素作用24 h后对Jurkat细胞活性产生抑制作用,IC50为34.48μmol/L;qRT-PCR和Western b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后,CCR5和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证实FOXP3能够与CCR5启动子结合,且转录因子FOXP3可调控CCR5启动子活性;过表达FOXP3后,姜黄素对CCR5的作用结果显示:当姜黄素浓度为60μmol/L时,作用于共转染pcDNA3.1-FOXP3和pFireRluc-Wt-CCR5的HEK293T细胞CCR5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明显高于pFireRluc-Wt-CCR5+curcumin-60组(P<0.01)。结论:FOXP3能够调控CCR5启动子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通过作用于FOXP3与CCR5启动子结合位点影响CCR5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FOXP3 CCR5 hiv-1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rt 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线性和精密度评估
3
作者 张信辉 万永虎 +1 位作者 吴萍 王寅寅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860-1862,F0003,共4页
目的 评价1型艾滋病病毒(HIV-1),Xpert病毒载量测定试剂盒的检测线性、精密度及与参比试剂的符合性。方法 采用定值质控物对Xpert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线性及精密度测定。采集血样383份,采用双盲试验法,以TaqMan病毒载量测定试... 目的 评价1型艾滋病病毒(HIV-1),Xpert病毒载量测定试剂盒的检测线性、精密度及与参比试剂的符合性。方法 采用定值质控物对Xpert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线性及精密度测定。采集血样383份,采用双盲试验法,以TaqMan病毒载量测定试剂进行检验。依据多项卫生推荐标准(WS/T),利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法对两种试剂进行定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Bland-Altman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试剂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用Xpert病毒载量测定试剂对给定的质控物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批内和批间的方差都在10%以内。用1 000个copies/mL和5 000个copies/mL作为检测线,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97.91%、97.12%。卡方检定和Kappa分别为P=0.549(>0.05)和0.919(P<0.001),表明两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890,相关系数R^(2)=0.896。通过Bland-Altman模型比较,发现两种试剂的检出值均在95%上下限范围内的符合率为98.79%(327/331)。在1 000 copies/mL以下,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结论 评价试剂(Xpert)与参比试剂(TaqMan)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临床检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病毒载量检测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4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1耐药性突变分析
5
作者 郭笑寒 邓雪莲 +3 位作者 刘笑春 王颖颖 臧亮 周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2-907,共6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IV耐药性突变的分布和传播趋势。方法对2011—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标本的PR-RT序列进行检测,利用The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分析标本耐药性突变和耐药程度。结果在...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IV耐药性突变的分布和传播趋势。方法对2011—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标本的PR-RT序列进行检测,利用The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分析标本耐药性突变和耐药程度。结果在174份标本中共检测出30份携带耐药性突变(drug resistance mutation,DRM),DRM携带率为17.2%(30/174),传播性耐药(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TDR)携带率为5.7%(10/174)。研究期间,DRM和TDR携带率在2019年出现大幅度升高,2020年分别达到44.4%、22.2%,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本地常住特征的献血者其DRM携带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标本携带NNRTI类DRM占比最高(12.6%,22/174),PI类次之(5.7%,10/174),分别以V179D/E/T和M46I为主;仅1份(0.57%,1/174)携带NRTI类DRM(L74I)。标本整体耐药率为6.9%(12/174),以对NNRTI类药物耐药占比最高(83.3%,10/12);2份(1.1%,2/174)标本同时对一线推荐用药EFV和NVP高度耐药。基因型为CRF55_01B标本的DRM携带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2019—2020年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耐药性突变携带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NNRTI类药物耐药标本占比最高。将ART实施前后的耐药性监测数据与最新版国家ART治疗方案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本地HIV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耐药性突变 无偿献血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贵港市HIV-1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和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韦文翠 郑萍佐 +3 位作者 邵玉兰 甘健燕 张婧萱 黄运轩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26-129,166,共5页
目的分析2021—2023年贵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特征,探讨免疫状况及相关指标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021—2023年1719份经贵港市AIDS确证实验室确证为HIV-1抗... 目的分析2021—2023年贵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特征,探讨免疫状况及相关指标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021—2023年1719份经贵港市AIDS确证实验室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且在治疗前开展了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样本,用SPSS 25.0分析人口学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结果1719例HIV-1抗体阳性以男性、40岁以上、已婚、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临床筛查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与WB条带数呈正相关(P<0.05)。带型p55、p39、p17检出阳性率在不同免疫程度和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民仍然是贵港市AIDS宣教、检测工作的重点人群,p55、p39和p17可作为疾病发展和免疫情况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抗体确证阳性 免疫蛋白印迹法 条带 免疫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菲 梁冰玉 +2 位作者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38-1344,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已经演变出9种亚型、上百种流行重组亚型(CRFs)以及一系列独特重组亚型(URFs)。由于不同毒株的基因组结构和调控基因存在显著差异,HIV-1亚型的多样性可对病毒传播、疾病进展、药物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已经演变出9种亚型、上百种流行重组亚型(CRFs)以及一系列独特重组亚型(URFs)。由于不同毒株的基因组结构和调控基因存在显著差异,HIV-1亚型的多样性可对病毒传播、疾病进展、药物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全球范围内,HIV-1亚型的分布极不均匀,而我国已成为HIV-1亚型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地开展HIV-1分型对我国的艾滋病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在HIV-1亚型种类与分布、亚型分型方法以及分型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亚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耐药检测技术进展
8
作者 沈奎灵 闫会敏 +1 位作者 李林 李韩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3-1359,共7页
艾滋病病毒已在全球肆虐40多年,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压力,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道医学难题。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已为众多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福祉,... 艾滋病病毒已在全球肆虐40多年,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压力,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道医学难题。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已为众多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福祉,并为减缓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这一方案的全面推广与应用,HIV-1耐药性也日益突出。HIV-1耐药性是影响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HIV-1耐药性检测,对抗病毒药物的优化与选择、降低传播性耐药发生与防控十分重要。HIV-1耐药检测方法众多,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方法各异,本文汇总国内外众多文献资料,就HIV-1耐药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1耐药检测 基因型耐药检测 表型耐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
9
作者 徐瑞 宫云英 任华荣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基于病毒-细胞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两种机制,研究一类具有胞内时滞,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模型的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和慢性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 基于病毒-细胞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两种机制,研究一类具有胞内时滞,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模型的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和慢性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态由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完全确定:若基本再生率小于1,则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若基本再生率大于1,则慢性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理论结果,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参数对病毒感染基本再生率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细胞-细胞传播 胞内时滞 免疫损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基于游离病毒感染和细胞-细胞传播的宿主体内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
10
作者 徐瑞 周凯娟 白宁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1-782,共12页
该文考虑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胞内时滞、饱和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可行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 该文考虑一类具有细胞-细胞传播、胞内时滞、饱和CTL免疫反应和免疫损害的HIV-1感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了可行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并应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由免疫未激活和免疫激活再生率决定:如果免疫未激活再生率小于1,则病毒未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免疫未激活再生率大于1且免疫激活再生率小于1,则免疫未激活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免疫激活再生率大于1,则慢性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此外,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免疫损害和细胞-细胞传播对模型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细胞-细胞传播 胞内时滞 饱和CTL免疫反应 免疫损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1新发感染特征研究
11
作者 吴利英 李娇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2016-2022年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新发感染特征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2年12月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233552份。经健康检查合格的献血者,献血时通过旁路留取EDTA-K2抗凝血液标本,采用酶... 目的探讨2016-2022年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新发感染特征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2年12月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233552份。经健康检查合格的献血者,献血时通过旁路留取EDTA-K2抗凝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进行HIV抗原/抗体的初检和复检,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中标准判定结果,将HIV-1抗体阳性的标本使用HIV-1新发感染酶免疫检测试剂盒,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检测标本是否为新发感染,若标本CD4细胞>200个/L且病毒载量>1000拷贝/mL则定义为新发感染。比较各年度的HIV-1抗体阳性情况,以HIV-1抗体阳性作为基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HIV-1抗体阳性患者不同类型(性别、年龄、职业等)亚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2016-2022年湖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233552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标本共15份,感染率为6.42/10万,其中新发感染和既往感染占比分别为40.00%和60.00%。2016-2022年,HIV-1感染率逐年下降(1.62%、1.24%、0.63%、0.31%、0.30%、0.28%和0.27%)。比较HIV-1抗体阳性15名患者不同类型(性别、年龄、职业等)亚组HIV-1新发感染率发现:重复献血亚组HIV-1新发感染率高于初次献血亚组,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男性HIV-1新发感染率高于女性,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在不同学历HIV-1抗体阳性献血者中,初中及以下新发感染占比较高,但与其他学历亚组人群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职业亚组的HIV-1新发感染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湖州地区近年来HIV-1新发感染率逐年下降,且新发感染的发生在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亚组及不同性别、学历、职业等亚组中无明显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iv-1 新发感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转录延伸调控潜伏感染的分子机制
12
作者 胡淑婧 邓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31-1337,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致病病原体,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却无法清除潜伏感染的细胞。因此,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找到安全、有效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致病病原体,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却无法清除潜伏感染的细胞。因此,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找到安全、有效的方法清除HIV-1潜伏储存库。HIV-1潜伏维持和再激活分子机制的研究已经揭示了HIV-1转录延伸过程在其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本综述主要概述HIV-1转录延伸的具体分子过程以及对潜伏感染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HIV-1如何实现潜伏和活跃转录之间的平衡提供理论支持,为实现AIDS治愈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潜伏感染 转录延伸 反式激活蛋白(Tat) 正转录延伸因子b(P-TE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other-to-Child HIV-1 Transmission Rate in Mali from 2009 to 2018
13
作者 Alou Sanogo Mohamed Ag Baraïka +9 位作者 Maïga Aminata Demba Koita Mahamadou Abdou Mamadou Guindo Clémentine N’Diaye Fatoumata Namoudou Traoré Abdoulaye Bagayoko Youssouf Diallo Flabou Bougoudogo Ibrehima Guindo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CAS 2024年第5期256-267,共12页
Despite enormous effor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limina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it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for many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particularly Mali. Our objective is to assess c... Despite enormous effor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limina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it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for many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particularly Mali. Our objective is to assess changes in the rate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etween January 1, 2009 to December 31, 2018 (10 years) of early diagnosis activity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born to HIV-1-positive mother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INSP). The samples came from health and referral centers in mali. All samples were received at the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t the INSP. Proviral DNA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from a blood spot sample with a Roche DNA kit, 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IV-1 qualitative Test, V2.0 (Roche Molecular System, Inc, USA) following the company procedures. Molecular diagno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ame kits using an algorithm of three identical PCRs. The Epi Info version 7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with a significance threshold of 5%. A total of 10,714 samples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born to HIV-positive mothers were analyzed by PCR. Ninety-six percent of mothers were on ARV prophylaxis (AZT 3TC NVP and AZT NVP) and 60% of newborns received the same ARV prophylaxis. Of these children, 956 tested positive with an overall transmission rate of 8.92%, varying between 7.27% in 2009 and 08.01% in 2018. This rate was relatively low among children receiving prophylaxis at 2.04% and remained high for children who received breastfeeding at 5.62%. Howev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remains low for those who have benefited from mixed and artificial breastfeeding at 1.58% and 1.27%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children remained infected by their mothers dur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breastfeeding. This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of HIV in children using molecular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Diagnosis Mothers-to-Child NEWBORNS PCR DNA hi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ion of ARV-Resistant Mutants in HIV-1-Infected Individuals in a Context of Systematic Switching to an Association Based on Dolutegravir in Abidjan, Côte d’Ivoire
14
作者 Odegue Kpadraux Danielle Kakou-Ngazoa Solange +9 位作者 Dechi Jean-Jacques Renaud Diallo Zelica Sina Kouamé Mireille Sylla Aboubacar Tossea Koui Stéphane Kouakou Venance Adagba Marius Apia N’Chouo Kouamé Basile Touré Offianan André Dosso Mireille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CAS 2024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The emergence of antiretro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s represents a major threat to 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and global goal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IV-1 infection. The global strategy in 2019 in Cte d'Ivoire is... The emergence of antiretro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s represents a major threat to 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and global goal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IV-1 infection. The global strategy in 2019 in Cte d'Ivoire is a new national polic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lutegravir (DTG)-based fixed-dose combination.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HIV-1 resistance to antiretrovirals (ARVs) in infected adult subjects in Cte d’Ivoire in the context of a systematic switch to a DTG-based combination. Between February 2022 and October 2023,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ith random sampling was conducted in 06 services caring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 total of 139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dults with a viral load ≥ 1000 copies/mL were tested for HIV-1 ARV resistance mutations. Molecular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protocol of ANRS-MIE (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AID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interpretation is performed by HIVGRAD (https://www.hiv-grade.de/cms/grade/). The frequencies of HIV-1 resistance to non-nucleo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 nucleo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integrase inhibitors (IINTs)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PIs) were 82%, 73%, 19% and 11% respectively. The main mutations observed in the different classes were K103N (45%), M184V (64%), E157Q (19%) and L10V/M46I/A71V/I54V (6%)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reveals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DTG-based fixed-dose combinations, favored by high rates of resistance to NRTIs and NNRTIs. This finding underlines the need for enhanced viral load monitoring and HIV-1 genotyping tests to guide the choice of NRTIs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ddition, monitoring for mutations to second-generation NRTIs is essential, given the scale-up of DTG-based regimens currently underway in Cte d’Ivo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t Mutants Dolutegravir hiv-1 ANTIRETROVIRALS Côte d’Ivoi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Viral Load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1 at Point G University Hospital
15
作者 A. Maiga D. Kone +6 位作者 D. M. Coulibaly Ag M. Baraika A. Traore S. S. Diakite I. I. Maiga I. Konate A. I. Maiga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Introduction: HIV,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s the etiological agent of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volution of the viral load in patients under treatme... Introduction: HIV,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s the etiological agent of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volution of the viral load in patients under treatment. Methodology: This was a study carried out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22 at the Point G University Hospital laborator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iral load of patients was carried out by PCR on the ABOTT M2000sp/rt platform. Results: A total of 129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1, aged 19 to 72 years with a mean age of 40.05 years ± 10.71;all on antiretroviral chemotherapy. The female gender predominated among our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regimen was 2INTI + 1INNTI with 72.9% followed by 2INTI + 1INI with 13.2%. As for the combinations of molecules, the combination TDF + 3TC + EFV and TDF + 3TC + DTG predominated, respectively 65.1% and 13.2%. 89.9% of our patients had undetectable viremia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p < 0.005) with an average viral load which had evolved from 681315.65 copies/ml ± 1616908.484 to M0 at 5742.36 copies /ml ± 35756.883 at M12 (p Conclusion: Generally speak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had contributed to controlling viral loads,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TDF + 3TC + DTG had made it possible to obtain more patients with undetectable viremia inst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REATMENT Viral Load Point G University Hospi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比值的免疫学特点与临床意义
16
作者 张和倩 刘圆圆 +1 位作者 石明芳 张大伟 《传染病信息》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TFC)/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比值和HIV-1活跃复制及疾病进展关系,以期探讨TFC/TFH...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TFC)/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比值和HIV-1活跃复制及疾病进展关系,以期探讨TFC/TFH比值在艾滋病进展过程的预后评估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66例HIV-1感染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其中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典型进展患者(typical progressor,TP)48例为TP组,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18例患者为ART组。检测TFC/TFH比值,分析其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相关性,以及与血浆HIV-1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细胞内HIV-1核糖核酸(cell associated HIV-1 RNA,CA HIV-1 RNA)及CA HIV-1 RNA/CA HIV-1脱氧核糖核酸(CA HIV-1 deoxyribonucleic acid,CA HIV-1 DNA)相关性。结果相较于HC组,TP组和ART组TFC/TFH比值均显著升高。在TP组中,TFC/TFH比值与CD4^(+)T细胞计数(r=0.334,P=0.021)、CD4/CD8比值(r=0.376,P=0.008)呈正相关,与血浆HIV-1 RNA呈负相关(r=-0.324,P=0.009)。对其中11例进行CA HIV-1 RNA及HIV-1 DNA检测,TP组TFC/TFH比值与CA HIV-1 RNA(r=-0.672,P=0.024)、CA HIV-1 RNA/HIV-1 DNA(r=-0.573,P=0.037)均呈负相关。相较于HC组,TP组淋巴组织内TFC/TFH比值显著升高(平均值0.49 vs 1.07,P=0.018),且与血浆HIV-1 RNA呈负相关(r=-0.904,P=0.004)。结论HIV-1感染者体内TFC/TFH比值与HIV-1活跃复制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 TFC/TFH比值 hiv-1载量 细胞内hiv RNA 细胞内hi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甘氨酸的Keggin型杂多蓝的合成和抗艾滋病毒(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术侠 王恩波 +3 位作者 翟宏菊 韩正波 曾毅 李泽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方法 ,制得 8种含有甘氨酸的Keggin型钨系杂多蓝配合物 .通过IR ,UV vis ,1 HNMR ,1 83 WNMR ,XP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碱解能力 .在MT 4细胞内 ,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艾滋病毒(HIV 1)活... 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方法 ,制得 8种含有甘氨酸的Keggin型钨系杂多蓝配合物 .通过IR ,UV vis ,1 HNMR ,1 83 WNMR ,XP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碱解能力 .在MT 4细胞内 ,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艾滋病毒(HIV 1)活性及毒性测定 ,发现该类化合物的抗艾滋病毒 (HIV 1)活性随着还原电子数增多有增强的趋势 ,其中含有甘氨酸的十二钨锗酸 4电子杂多蓝 (代号HPBG 110 )有较高的治疗指数 (TI) .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作用是在病毒感染早期 ,通过抑制艾滋病毒 (HIV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Keggin型杂多蓝 合成 抗艾滋病药物 抗病毒活性 毒性 控制电位电解法 结构表征 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小檗碱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柳萌 王睿睿 +2 位作者 李晶晶 李耐三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巴马汀母核上己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影响,并比较结构相似的小檗碱和巴马汀抗HIV-1活性的差异。方法:考察4个化合物对重组HIV-1RT活性、HIV-1复制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IV-...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巴马汀母核上己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影响,并比较结构相似的小檗碱和巴马汀抗HIV-1活性的差异。方法:考察4个化合物对重组HIV-1RT活性、HIV-1复制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IV-1重组逆转录酶活性,EC50分别是63.1和44.52μg.mL-1;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合胞体抑制的EC50是0.08μg.mL-1,治疗指数为11.38;巴马汀对各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较其他3种化合物小。结论: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己基的引入可能改变了其作用机制,提示构效关系的研究将为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巴马汀 hiv-1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白旭华 管永军 +8 位作者 张远志 邵一鸣 王冬莉 苏玲 刘小良 赵全壁 杜大卫 JosefKostler HansWolf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 应用PCR方法对7份1996年3-5月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份样品都为C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组内的基因离散率为1.0%;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这7个毒株与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及云南德宏州C亚型毒株的序列十分相似,其组间的基因离散率均为3.5%,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4.0%。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它资料提示,HIV-1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流行时间不长,且其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1毒株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分析 序列测定 艾滋病毒-1 毒株 膜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MAP30体外抗HIV-1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临旭 孙永涛 +4 位作者 杨为松 白雪帆 黄长形 王福祥 张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体外观察苦瓜子抗HIV植物蛋白 30 (MAP30 )以及齐多夫足 (AZT)、阿昔洛韦 (ACV)、干扰素 α2a(IFN α2a)抗HIV 1的作用。以MT4为靶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HIV 1P2 4抗原的抑制作用 ,并观察药物对HIV 1致细胞病变效应... 体外观察苦瓜子抗HIV植物蛋白 30 (MAP30 )以及齐多夫足 (AZT)、阿昔洛韦 (ACV)、干扰素 α2a(IFN α2a)抗HIV 1的作用。以MT4为靶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HIV 1P2 4抗原的抑制作用 ,并观察药物对HIV 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 ,MAP30具有明显的抗HIV 1作用 ,与一线抗HIV药物AZT作用相近 ,二者对HIV 1P2 4抗原的 5 0 %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0 .9μmol/L和 0 .7μmol/L ,它们对HIV 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也有抑制作用。ACV及IFN α2a在所取浓度范围内对HIV 1无抑制作用。证实植物蛋白MAP30具有体外抑制HIV 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质类 抗病毒药 hiv-1 齐多夫足 阿昔洛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