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 Related Stigma among Male Labor Migrants in Nepal
1
作者 Sushma Dahal Paras Kumar Pokharel Birendra Kumar Yadav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3年第4期305-312,共8页
Labor migrants are those of the at-risk groups for HIV.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has tried to examine HIV/AIDS-related stigma among Nepalese returnee male labor migrants.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worked at least six... Labor migrants are those of the at-risk groups for HIV.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has tried to examine HIV/AIDS-related stigma among Nepalese returnee male labor migrants.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worked at least six months abroad were asked different questions related to sexual behavior, knowledge on HIV/AIDS & condom and HIV/AIDS-related stigma. Stigma was measured on a three-point rating scale as high, average and low stigma. About 58% of migrants had the view “I would rather not know if I have HIV” followed by “I don’t want to be friends with people living with HIV” (53.6% migrants) and “people with HIV are cursed” (35.5% migrants). High stigma was present among 15.5% of the total respondents with high proportion among those with higher age, lower education, rural residence, and no knowledge on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 service. About a quarter of respondents were of the view that migrants infected with HIV while abroad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return Nepal. Some level of stigma on HIV/AIDS exists among male labor migrants in Nepal. Interventions aiming at reducing stigma should consider the factors like migrants’ age, education, place of residence and knowledge on VCT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related STIGMA AMONG MALE LABOR MIGRANTS in Ne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O开展VCT预防静脉吸毒人群HIV/AIDS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绍伶 Huey T Chen +2 位作者 廖桂兰 王喜文 董柏青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研究非政府组织(NGO)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预防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 AIDS)的效果。方法由妇女联合会承担VCT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指导和培训,建立"家庭健康教育站",发动同伴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 目的研究非政府组织(NGO)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预防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 AIDS)的效果。方法由妇女联合会承担VCT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指导和培训,建立"家庭健康教育站",发动同伴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提供检测前后咨询和快速检测服务;提供美沙酮替代治疗(MMT)和HIV/AIDS诊治转诊服务。结果建立了NGO开展VCT预防社区静脉吸毒人群HIV/AIDS的工作模式。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为57.5%,他们的艾滋病传播及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从VCT前的49.3%~86.2%提高到VCT后的81.1%~99.1%;共用针头、棉花、药液的百分率从45.296~56.7%降到30.096-33.6%;用漂白粉清洗针头/注射器的百分事从零提高到17%;吸毒者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百分比从约82%减少到32.5%~38.4%,小于一半时间至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百分比从0~9.896提高到7.1%~24.4%。吸毒人员、HIV感染者获得了MMT和HIV/AIDS诊治转诊服务和心理支持。不歧视吸毒人员及HIV感染者的社区环境初步形成。结论由NGO开展VCT预防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自愿咨询检测 静脉吸毒者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uracy of Physicians in Diagnos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Addis Ababa, Ethiopia
3
作者 Tekebash Araya Biruk Tensou +1 位作者 Gail Davey Yemane Berhane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Background: The lack of cause of death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halleng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deaths occur a... Background: The lack of cause of death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halleng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deaths occur at hom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hysician reviewers of verbal autopsies in diagnosing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Addis Ababa, the capital of Ethiopia.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on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burial surveillance system in Addis Ababa. Trained interviewers completed a standard verbal autopsy questionnaire and an independent panel of physicians reviewed the completed form to assign cause of death. Physicians' review was compared to a reference standard constructed based on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HIV-serostatus and patients' hospital recor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to validate the physicians' verbal autopsy diagnoses against reference standards. Results: Physicians accurately identified AIDS-related deaths wi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0.88 (95% CI: 0.80 - 0.93) and 0.77 (95% CI: 0.64 - 0.87), respectively. Generally, there was high level of agreement (Cohen's Kappa Statistic (K > 0.6) between the first two physicians with some yearly variations. In 2008 and 2009 there was an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 (K > 0.80).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greement level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physicians in diagnosing AIDS-related death is very high and thus using a single verbal autopsy coder is practical for programmatic purposes in countries where there is critical shortage of do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ian ACCURACY hiv-Serostatus Verbal AUTOPSY Diagnosis hiv and aids-related DEATH BURIAL Surveillance CEMETERY Addis Ababa Ethiop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腹泻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与GRADE证据评价
4
作者 温敏 张丽琴 +3 位作者 袁燕 王蕊 戚云迪 杜玉鹏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183-19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相关腹泻(H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中医药治疗HRD的...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相关腹泻(H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中医药治疗HR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数据检索、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和1项临床研究,共计347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830例,对照组16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能显著提高HRD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降低大便次数积分、中医症状积分、腹泻量表积分、腹痛积分,加快腹泻消失时间,增加体质量。临床疗效有效率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未发现发表偏倚。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次数积分、CD4+T细胞绝对数量为高级质量证据;临床疗效有效率、腹泻恢复时间、腹泻量表积分、腹痛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量为中级质量证据;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为低级质量证据。结论:中医药能提高HRD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改善腹泻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推荐使用于HRD的治疗。但由于所纳入的研究方法质量较低和部分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较低,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增加证据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aids相关腹泻 中医药 META分析 GRADE评价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AIDS患者情绪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邱阳阳 罗丹 +4 位作者 程睿 肖易 陈曦 黄竹林 肖水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5-841,共7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新确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该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长沙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新确认登记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感... 目的:了解长沙市新确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该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长沙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新确认登记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感染者/患者作为连续样本,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艾滋病压力量表(HIV/AIDS Stress Scale)进行调查。结果:3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阳性率为40.3%(PHQ-9≥10分),焦虑阳性率为30.5%(GAD-7≥10分)。重度抑郁症状(PHQ-9≥20分)及重度焦虑症状(GAD-7≥15分)分别占8.1%,14.3%。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况(b=–3.407,P<0.001;b=–2.799,P=0.001)、性取向(b=1.903,P=0.008;b=1.314,P=0.034)、居住情况(b=–1.995,P=0.012;b=–2.167,P=0.002)、出现HIV感染相关症状(b=4.578,P<0.001;b=3.652,P<0.001)、艾滋病相关压力(b=0.081,P<0.001;b=0.090,P<0.001)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预测因子,社会支持(b=–0.046,P=0.044)是抑郁情绪的预测因子,并且抑郁(ΔR2=55.8%,P<0.001)、焦虑(ΔR2=54.7%,P<0.001)互为强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在新确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在对该人群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应考虑提供必要的心理社会支持及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aids患者 抑郁 焦虑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谢世平 桑海艳 +4 位作者 何丽云 刘欣欣 侯明杰 张淼 马素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4,共3页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评价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HIV/AIDS患者除环境领域外,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评价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HIV/AIDS患者除环境领域外,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感染年限对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影响明显,感染途径对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影响明显,CD4T细胞计数对精神领域的得分影响明显。结论: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状况低于正常人,感染年限、感染途径、CD4T细胞计数是影响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感染年限越长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CD4T细胞计数值越高,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患者 生存质量评价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贺小举 徐立然 +7 位作者 郑志攀 孟鹏飞 马秀霞 唐引引 宋夕元 黄冠 惠高萌 李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中医证型 T淋巴细胞凋亡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躯体及心理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彩英 韦彩云 +5 位作者 胡雁 杜丽群 杨燕辉 朱政 宁丽娟 黄妹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疼痛病人躯体、心理症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艾滋病病人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 HQ 4)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255例门诊或住院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躯...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疼痛病人躯体、心理症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艾滋病病人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 HQ 4)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255例门诊或住院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躯体症状和抑郁发生情况。[结果]255例病人中,111例自述伴有疼痛,疼痛病人发生躯体症状较多的有疲乏(69.37%)、头痛(69.37%)、食欲下降(69.37%);发生心理症状较多的有感到做事提不起兴趣(42.34%)、感到压力很大(41.44%)、感到心情低落(39.64%)、无法控制焦虑(39.64%)。疼痛病人的21项躯体、18项心理症状发生率高于非疼痛病人(P<0.05)。疼痛病人的躯体症状发生率与心理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78,P<0.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r=0.759,P<0.001)。[结论]H 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的多项躯体、心理症状发生率较高,躯体症状伴随心理症状发生,焦虑症状伴随抑郁症状发生,护理人员应对H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疼痛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疼痛 抑郁 躯体症状 心理症状 相关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商业性服务提供/受供人群AIDS/HIV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个人因素 被引量:23
9
作者 左群 单广良 +3 位作者 刘民 张孔来 何蓓 刘德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广泛探讨影响商业性接触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AIDS/HIV)危险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设计的封闭式匿名问卷 ,于 1998年 7月对 70 2名女性商业性服务提供者和 16 5名男性受供者进行调查。结果 单... 目的 广泛探讨影响商业性接触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AIDS/HIV)危险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设计的封闭式匿名问卷 ,于 1998年 7月对 70 2名女性商业性服务提供者和 16 5名男性受供者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在商业性行为中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与经济收入高、安全套知识得分低、终生商业性伴数多、自己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以及无性病求医史等因素有关 ,女性则与未婚、AIDS/HIV知识得分低、安全套知识得分低、在消费档次较高的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保持有非商业性关系以及无性病史和无人工流产史等因素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在商业性关系中发生AIDS/HIV危险性行为与经济收入高、安全套知识得分低、终生商业性伴数多和无性病史等有关 ,而女性则与其它性病知识得分低、在消费档次较高的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无性病史、无人工流产史、不以安全套作为避孕措施、自己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以及有兼职等有关。结论 商业性服务中HIV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与参与人群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个人经历关系密切。今后在针对该人群的HIV/AIDS健康教育中注意从这些方面设计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性服务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危险行为 影响因素 商业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宁 夏庆华 +2 位作者 王震宇 倪莹青 顾佳玲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0-814,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对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某区所有新报告的非外籍、非港澳台地区HIV病毒确认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抗病毒治疗...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对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某区所有新报告的非外籍、非港澳台地区HIV病毒确认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抗病毒治疗相关问题回答情况评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95名HIV/AIDS患者完成调查,其中女性5人,男性190人;平均年龄(32.20±10.35)岁;29.74%为本市户籍者;69.23%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性传播感染且绝大多数(90.26%)为同性性行为感染;73.33%的调查对象发现时无不适主诉;调查对象发现时平均CD4为(282.80±151.25)/mm 3。调查对象抗病毒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2.82%;调查对象中有75.38%不知道哪里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64.62%不清楚国家有关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的相关政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对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艾滋病抗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更高,OR值为7.813(95%CI:3.311~18.519);主动发现者和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者知晓率更高,OR值分别为2.786(95%CI:1.305~5.917)和2.770(95%CI:1.295~5.917)。进一步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组的患者中拥有正面心理状态的比例较高(P<0.01);愿意接受长期医学随访的比例也较高(P<0.05)。结论HIV病毒确认阳性患者中在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漏洞,并且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程度对HIV/AIDS病人建立治疗信念,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及提高随访配合意愿均存在重要影响。今后应重视加强对HIV/AIDS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其治疗随访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识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盛学文 赵二江 +4 位作者 崔丹 梁淑英 郭金玲 王宇明 陆维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2-543,547,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当地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9.5%;多...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当地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年龄较高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是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高发地区 艾滋病知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HIV/AIDS危险行为男性的人格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群 单广良 +2 位作者 张孔来 刘民 刘德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了解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多属性性伴关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等HIV/AIDS危险行为的人格特征,探讨人格因素与HIV/AIDS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教育所收容的165名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 目的了解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多属性性伴关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等HIV/AIDS危险行为的人格特征,探讨人格因素与HIV/AIDS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教育所收容的165名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结果调查对象的16种人格因素与常模比较无差别。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已婚男性的敢为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常模。同时具有非商业性临时性伴的男性的敢为性得分高于常模。世故性、忧虑性人格因素与男性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频率有关,有时使用组的世故性得分高于从未使用组,每次使用组的忧虑性得分与其他2组均有差别,且得分最低。结论加强对男性人群关于HIV/AIDS预防的健康教育,以提高那些在人格方面有危险行为倾向的男性的行为理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危险行为 商业性行为 安全套使用 性伴关系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扩散理论在男性民工群体HIV/AIDS危险性行为扩散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承建 张琼 +1 位作者 朱培华 杨廷忠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在男性民工群体中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方法: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模式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在男性民工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831人。结果:男性民工群体危险性行为与创新本身的特征有关,采用者的示范作用对传播至关重要... 目的:了解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在男性民工群体中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方法: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模式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在男性民工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831人。结果:男性民工群体危险性行为与创新本身的特征有关,采用者的示范作用对传播至关重要;危险性行为在进城后前几个月发生的比率较高,第6个月达到高峰;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对网络成员的危险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外来人群中存在发生HIV/AIDS感染的危险性,应当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后的早期行为干预,尤其前6个月的干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hiv/aids危险性行为 男性民工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的HIV/AIDS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文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提高对HIV/AIDS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0例以肺部感染收住院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人多发,占85.00%;以性传播为主,占70.00%;以细菌性肺炎为主,占50.00%,其他肺部感染:霉菌性肺炎1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目的提高对HIV/AIDS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0例以肺部感染收住院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人多发,占85.00%;以性传播为主,占70.00%;以细菌性肺炎为主,占50.00%,其他肺部感染:霉菌性肺炎1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4例,肺结核5例。结论对既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如反复发生肺炎或呼吸衰竭应警惕HIV/AIDS的可能,及时检查血抗HIV抗体,减小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海棋 翟惠敏 +2 位作者 李冰 李娟 骆佳慧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5.004,95%CI=1.867~13.410,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年(OR=2.613,95%CI=1.354~5.044,P=0.004)、不按时服药(OR=31.277,95%CI=4.143~236.092,P=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0.320,95%CI=0.187~0.550,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67,95%CI=0.127~0.563,P=0.001)、确诊时间长(OR=0.115,95%CI=0.024~0.550,P=0.007)、月收入>10000元(OR=0.265,95%CI=0.095~0.737,P=0.01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艾滋病心理痛苦,其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艾滋病心理痛苦的评估,并及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心理痛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对AIDS的认知与对HIV感染者态度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倩宇 刘丹 龙建 《广州医药》 2015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在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及对HIV感染者态度现状,为学校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生源地,AID... 目的调查广州市在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及对HIV感染者态度现状,为学校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生源地,AIDS相关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数学生对HIV感染者持积极态度,但仅5.73%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共餐;2.70%愿意与感染HIV的同学同住一个寝室。网络是大学生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高,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多数学生对HIV感染者持积极态度,但是一旦与自我卷入较深,即表现出对HIV感染者的回避甚至歧视。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以消除对AIDS的心理恐惧,达到对HIV感染者的零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aids 知识 hiv 感染者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梦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7-608,共2页
目的分析武义县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县HIV/AIDS疫情报表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义县从2004年2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21例,呈快速增长态势;男女... 目的分析武义县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县HIV/AIDS疫情报表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义县从2004年2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21例,呈快速增长态势;男女性别比为1.63∶1,年龄以21~40岁为主,占报病数的71.43%;性接触是本地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报病数的90.48%;输入性病例和带入性病例占报病数的66.67%,对本地区HIV/AIDS流行影响明显;艾滋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发现HIV/AIDS疫情的直接有效方法。结论本地区艾滋病处于低感染阶段,但艾滋病的流行正从城市蔓延至广大农村,需强化农村地区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流行特征 vct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脑病在HIV/AIDS中患病的危险因素和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七一 谢汝明 +3 位作者 吕志彬 魏连贵 许东海 陈步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罹患弓形虫脑病的危险因素,总结弓形虫脑病的MRI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病例组纳入标准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参照血清IgG抗体阳性予以试验性抗弓形虫治疗2周后好转,对照组选择同期...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罹患弓形虫脑病的危险因素,总结弓形虫脑病的MRI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病例组纳入标准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参照血清IgG抗体阳性予以试验性抗弓形虫治疗2周后好转,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HIV/AIDS患者。采用11配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CD4^+细胞计数水平100个/ul为界,分析不同水平的MRI特征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两组各21例,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未行HAART治疗是HIV/AIDS患者罹患弓形虫脑病危险因素,相对危险比(RR)为6.5。对病例组21例患者的188个病灶MRI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依据CD4^+细胞计数100个/ul为界分为两组,两组间病灶形态存在统计差异(χ^2=8.937,P=0.003)。CD4^+细胞计数大于≥100个/ul时,病灶全部为斑片或环形14个(100%);CD4^+细胞计数<100个/ul时,病灶结节、斑片或环形比例相当,分别为70个(40.2%)、104个(50.9%)。“偏心靶征”12个(6%)见于CD4^+细胞计数<小于100个/ul时。对1cm以上的病变强化“环”的内缘和外缘可见DWI高信号,相应ADC图为低信号,中心弥散不受限或受限,随着延迟时间的延长强化“环”的厚度增加。结论未行HAART治疗是HIV/AIDS患者罹患弓形虫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CD4^+细胞计数水平,弓形虫脑病磁共振影像存在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hiv感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ient-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Adherence to ART, A Case of Chivuna, Southern Province of Zambia
19
作者 Harriet Ntalasha Jacob R. S. Malungo +2 位作者 Sonja Merten Annie N. Phiri Simona J. Simona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9年第2期49-69,共21页
Despite the roll out of free life prolonging HIV and AIDS drugs in many public clinics in Zambia and the well documented effects of Anti Retrovirals (ARVs) in reducing mortality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ome peop... Despite the roll out of free life prolonging HIV and AIDS drugs in many public clinics in Zambia and the well documented effects of Anti Retrovirals (ARVs) in reducing mortality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ome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till abandon treatment. This study explores patient-relat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dherence to the life prolonging drugs. It is hoped that such information would be useful in enhancing adherenc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RT. This information is critical considering irrefutable evidence that non-adherence to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can lead to drug resistance and consequently, transmission of drug resistant HIV. Drug resistant HIV is not only expensive to handle, but can lead to increased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HIV cases particularly, for a low income country like Zambia. Methods: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a large mixed method study which was conducted in a rural setting. The study explored how patient-related factors influence people living with HIV in continuing taking of medication. The paper,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major reasons reported by HIV infected people on ART for either being able to consistently take their medication or failing to do so. Results: Both limiting and facilitat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s influencing adherence. Among the facilitators identified were one having a reminder, feeling better after being on ART, seeing someone on ART recover, desire to live longer and disclosure of one’s positive status. The limiting factors included forgetting to take medication, non-recovery while on treatment for some time and drug fatigue.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dherence treatment and one having a reminder, desire to live longer and seeing someone on ART get better. Conclusion: While facilitators enhanced adherence, the barriers prevented or discouraged people on ART from continuing taking AIDS medicines as prescribed by their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 order to avoid drug resistance and othe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such as transmission of drug resistant HIV virus and deaths, there is need to address these patient-relate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mbia hiv and aids Patient-related Factors ADHERENCE to 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某VCT门诊6年间求询者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高娟 严钏元 +5 位作者 田辉 温丽萍 李红兵 李钟 付海龙 胡晓倩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分析宝鸡市疾控中心VCT门诊6年间服务利用情况,为探寻重点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收集2010—2015年间到宝鸡市疾控中心VCT门诊接受咨询服务的求询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求询原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 目的分析宝鸡市疾控中心VCT门诊6年间服务利用情况,为探寻重点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收集2010—2015年间到宝鸡市疾控中心VCT门诊接受咨询服务的求询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求询原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CT求询者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0名求询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15人,阳性检出率为10.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8.740,P<0.05)、文化程度(χ~2=23.481,P<0.05)、婚姻状况(χ~2=8.384,P<0.05)、求询原因(χ~2=151.532,P<0.05)、求询来源(χ~2=31.866,P<0.05)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7.057,95%CI:2.403~20.725)、离异或丧偶(OR=2.845,95%CI:1.129~7.171)、男男同性行为史(OR=10.954,95%CI:4.437~27.044)、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OR=5.522,95%CI:1.750~17.417)、转介求询(OR=4.532,95%CI:1.843~11.147)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男男同性行为史和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是VCT人群中感染HIV的最主要因素,需进一步做好该人群的干预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