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树花多糖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常见细菌抑制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博 毕研丽 +6 位作者 杨丽梅 冯宗玲 李佳 苏海歌 孙红武 张艳 王文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6-862,共7页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GFP纳米乳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PDI),使用电位仪测定其Zeta电位。结果显示:该GFP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8000 r/min离心20 min和室温静止7 d后不分层、不破乳,表明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电镜观察可见许多单一分布的均匀圆球,其周围包裹着网格状凝胶基质;GFP纳米乳的粒径为10 nm~100 nm,平均粒径24.12 nm,PDI为0.096,Zeta电位为-18.6±4.3 m V,表明GFP纳米乳稳定性较好。将不同浓度的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分别于MDCK细胞中与H9亚型AIV NJ02株作用,通过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比较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效果。将不同稀释度的GFP纳米乳、GFP溶液及免手洗凝胶和75%乙醇分别与AIV NJ02株作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H9亚型AIV基因的拷贝数,并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GFP纳米乳、GFP原液、免手洗凝胶对禽舍3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检测结果显示,当浓度低于10μL/mL时,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小于55%,效果不明显;当浓度大于40μL/mL时,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同浓度的免手洗凝胶(P<0.01);当浓度为80μL/mL时,GFP纳米乳可以100%抑制病毒增殖,且对细胞无毒性。qPCR结果显示,10倍稀释的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100倍稀释的各药物,且10倍稀释的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免手洗凝胶、GFP原液和75%乙醇(P<0.01)。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GFP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强,但总体GFP纳米乳的抑菌效果比免手洗凝胶稍差。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对体外培养的H9亚型AIV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禽舍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望作为安全高效的纳米消毒剂用于畜禽和人类的消毒。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抗病毒中草药纳米消毒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纳米乳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清竹 徐倚天 +4 位作者 杨青 唐慧伦 冉崇川 李成 郭珏岑 《畜禽业》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为掌握达州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特征,于2022年在达州市128个乡镇的855个场点(家禽养殖场109个、活禽交易市场87个、散养户609个、活禽屠宰点50个)采集10120份样品,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9亚型AI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达州... 为掌握达州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特征,于2022年在达州市128个乡镇的855个场点(家禽养殖场109个、活禽交易市场87个、散养户609个、活禽屠宰点50个)采集10120份样品,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9亚型AI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达州市H9亚型AIV总体场点阳性率为3.27%(28/855),总体样品阳性率为0.41%(41/10120),其中活禽交易市场、屠宰点、养殖场、散养户的场点阳性率分别为17.24%、4.00%、1.83%、1.48%;鸡、鸭、鹅、鸽样品的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71%、3.37%、0、0;咽喉和泄殖腔拭子、环境样品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0.60%、0.19%;不同县别的场点阳性率为0.78%~10.00%,样品阳性率为0.13%~0.74%,各县(市、区)均有阳性样品检出。结果表明,达州市H9亚型AIV低水平流行,防控效果较好,但其污染面广,主要在活禽交易市场与鸡群中流行,是监测与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州市 h9亚型禽流感 监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口服液对H9亚型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
作者 朱巧艳 聂春波 +7 位作者 张盼涛 薛瑞 王锐 王艳鸣 赵青森 李新乐 高彬文 赵坤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2,共6页
为了评价双黄连口服液对H9亚型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在SPF鸡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前和感染后口服双黄连口服液,病毒感染后3、5、7、10 d采集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排毒率,并在感染后5、7 d剖检观察组织... 为了评价双黄连口服液对H9亚型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在SPF鸡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前和感染后口服双黄连口服液,病毒感染后3、5、7、10 d采集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排毒率,并在感染后5、7 d剖检观察组织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双黄连口服液可降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排毒率,缩短排毒周期,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病毒感染后10 d排毒率为0,极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排毒率6/10(60%)(P<0.01);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SPF鸡在感染后5 d和7 d喉头、气管黏膜、肺脏的组织损伤较小;且与治疗组相比,预防治疗组排毒率更低,喉头、气管、肺脏组织病理损伤更轻微。结果表明,双黄连口服液不仅可降低感染鸡的排毒率,缩短鸡体排毒时间。针对呼吸道病原,双黄连口服液预防治疗效果优于感染后治疗效果。该研究为双黄连口服液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呼吸道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口服液 h9亚型禽流感 预防和治疗 排毒率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H9亚型禽流感和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综合防控技术
4
作者 王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84-85,共2页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鸭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鸭H9亚型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鸭坦布苏病毒病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比较与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红旗 程坚 +3 位作者 彭大新 贾立军 张如宽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7,共10页
为从分子水平掌握我国H9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 ,本研究汇集近年来从我国 1 2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 2 3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通过RT -PCR方法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 2 3个毒株的HA基因cDNA核苷酸序列。核苷... 为从分子水平掌握我国H9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 ,本研究汇集近年来从我国 1 2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 2 3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通过RT -PCR方法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 2 3个毒株的HA基因cDNA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毒株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4.1 %~1 0 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5 .4%~ 1 0 0 % ;将这 2 3个毒株和来自亚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另外 3 1株的HA基因cDNA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发现 ,分离自香港的HK1 70 4 99株与日本的 2个毒株关系较近 ;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CKGS1 99、CKTJ1 96、CKTJ2 96、CKSH3 0 0和CKBJ1 97五个毒株各发生了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的丢失。 5 4株H9亚型AIVHA基因 5 5bp~ 1 1 5 2bp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裂解位点尽管有 1 0种基序 ,但本研究中的 2 3株和近年来从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分离的毒株则均为RSSR↓GLF ;构成受体结合位点的 1 91位氨基酸有一个规律 ,即所有中国大陆毒株与部分香港毒株都为N ,其它毒株均为H ,1 41aa~ 1 43aa处的糖基化位点有与 1 91aa类似的规律 ,即 :凡是 1 91aa为N的毒株 ,该处均为NVS(CKBJ1 94除外 ) ,凡是1 91aa为H的毒株 ,则该处均为NVT ;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中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遗传发生关系 同源性 序列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病毒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6
作者 彭宜 谢芝勋 +5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谢丽基 范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HA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 目的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HA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H3、H5、H7亚型AIV及其它禽呼吸道病原体均无扩增反应,并可通过反应液是否有沉淀或向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染料来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观察;扩增反应只需要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50min之内可完成反应;该方法对H9亚型AIV RNA的最小检测限为0.01pg,灵敏度是一步法RT-PCR方法的1 000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合在基层进行H9亚型AI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坚 刘秀梵 +1 位作者 彭大新 刘红旗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2-447,共6页
以RT PCR法扩增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分离株 (A Chicken China F 1 998)的血凝素 (HA)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 1 1 75的痘苗病毒启动子P7 5的下游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 1 1 75H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 1 1 75HA转染至已感... 以RT PCR法扩增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分离株 (A Chicken China F 1 998)的血凝素 (HA)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 1 1 75的痘苗病毒启动子P7 5的下游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 1 1 75H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 1 1 75H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 2 82E4疫苗株(wt 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中 ,通过在含X 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rFPV 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感染rFPV HA的CEF表达了HA。rFPV HA在免疫 7日龄SPF鸡 7天后即能诱生可检出的血凝抑制 (HI)抗体 ,1 4天后诱生的HI抗体到达高峰 ,且诱生的HI抗体保持较高水平达 5 5天。在 7日龄SPF鸡及含抗FP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进行的免疫效力试验表明 ,rFPV HV能显著抑制静脉攻毒后免疫鸡从泄殖腔的排毒 ,效果与AIV全病毒灭活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重组鸡痘病毒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被引量:11
8
作者 韦栋平 刘玉良 +2 位作者 邵卫星 卢建红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应用RT PCR扩增出新城疫病毒F4 8E8株融合蛋白 (F)基因 ,将其克隆入pGEM Teasyvector构建重组质粒pGEM TF并进行测序确证。分别从pGEM T和pUCHA切下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F株 (A chicken china F 1 998)血凝素 (HA)基因 ,通过一系列... 应用RT PCR扩增出新城疫病毒F4 8E8株融合蛋白 (F)基因 ,将其克隆入pGEM Teasyvector构建重组质粒pGEM TF并进行测序确证。分别从pGEM T和pUCHA切下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F株 (A chicken china F 1 998)血凝素 (HA)基因 ,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插入到质粒pFPV7S中的鸡痘病毒基因组复制非必需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7SHF ,其中F基因和HA基因分别由鸡痘病毒启动子PE L和合成启动子PS调控。最后将P1 1 LacZ报告基因表达盒插入质粒p7SHF获得转移载体pFPVHF ,用以转染已预先感染鸡痘病毒 2 82E4疫苗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通过在含有X 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重组病毒。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实了F基因和HA基因已插入鸡痘病毒的基因组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够同时正确表达HA和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重组鸡痘病毒 融合蛋白 血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景小冬 章振华 +4 位作者 李林 张建伟 沈佳 郑小兰 姜北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采用1998-2009年在河北、河南及山东分离的3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d,采血测定HI抗体,然后用从上述3个地区及北京分离的共5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进行攻击,观察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流行毒... 采用1998-2009年在河北、河南及山东分离的3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d,采血测定HI抗体,然后用从上述3个地区及北京分离的共5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进行攻击,观察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流行毒株的交叉免疫攻毒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用不同时期及地点的3个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各免疫组试验鸡H9亚型禽流感的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不同毒株灭活疫苗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用同源毒株作为抗原测定免疫组鸡的血清样品,可获得较高的HI抗体效价。攻毒试验结果证明,对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间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力。用1998年分离的WD98株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对目前的流行毒株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流行毒株 疫苗 交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1年河南省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0
作者 岳旭龙 陈礼朋 +4 位作者 李双亮 高文明 张宇耕 崔保安 李新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了解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从河南省15个地市发病鸡场采集病鸡组织样品309份,采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并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RT-PCR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 为了解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从河南省15个地市发病鸡场采集病鸡组织样品309份,采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并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RT-PCR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类病毒的总检出率为26.54%,其中NDV、IBV和AIV(H9)的检出率分别为11.00%、3.88%和11.65%。2010年10月NDV和IBV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30.00%、15.00%,2011年1月AIV(H9)检出率最高,为43.24%。2类病毒混合感染的检出率达3.24%。表明2010年7月—2011年4月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遍流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感染。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河南省3种主要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h9亚型禽流感 新城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诊治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钟登科 魏建超 +1 位作者 张训海 路振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165-13166,共2页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一例发生马立克氏病继发H9亚型禽流感的蛋鸡群的症状进行分析、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马立克氏病和H9亚型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h9亚型禽流感 继发感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鸭肠炎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莹 张兵 +8 位作者 李岭 黄小洁 侯力丹 刘丹 李启红 李俊平 王乐元 李慧姣 杨承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98-4405,共8页
【背景】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存在宿主范围扩大、毒力增强的趋势,并为其他亚型AIV重排提供基因,给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水禽不仅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更是其天然储存库,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控... 【背景】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存在宿主范围扩大、毒力增强的趋势,并为其他亚型AIV重排提供基因,给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水禽不仅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更是其天然储存库,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控制水禽感染对养禽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鸭肠炎病毒(DEV)属于疱疹病毒,能感染鸭、鹅等雁形目禽类,可引起产蛋下降及高死亡率。DEV基因组大,免疫原性好,具有开发成活疫苗载体的潜力。【目的】构建缺失gE基因、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探讨重组病毒rDEV-△gE-HA作为防治DEV-AIV的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含有HA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载体pT-gE-HA,将其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后,进行蚀斑筛选、纯化表达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利用PCR、基因测序鉴定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重组病毒20次,测定外源基因传代稳定性。以10^3 TCID50免疫易感鸭,分析重组病毒rDEV-ΔgE-HA对致死性DEV强毒攻毒保护效果;将不同剂量(10^3-10^6TCID50)rDEV-△gE-HA免疫鸭,免疫后14、21、28 d分别采集血清,测定H9血凝抑制(HI)抗体,并在免疫后28 d,以108EID50的剂量静脉注射H9N2AIV(A/duck/GD/08),攻毒后2 d,采集喉拭子,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将构建的转移质粒载体pT-gE-HA与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经过3轮蚀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rDEV-△gE-HA。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成功地插入到DEV基因组中,替换了绿色荧光蛋白。重组病毒在CEF中至少能稳定传代20代。重组病毒rDEV-ΔgE-HA以10^3 TCID50免疫易感鸭,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攻击。重组病毒rDEV-Δg E-HA免疫易感鸭后14 d,各剂量免疫组均能检测到H9 HI抗体效价;免疫后21日,各组抗体效价水平略有上升,10^3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4,而10^4-10^6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在1:22.4-1:23。免疫鸭后28 d,用H9N2 AIV进行攻毒,10^3、10^4、10^6TCID50免疫组均未从喉拭子分离到病毒H9N2,说明能完全保护,阻止喉头排毒,而10^5TCID50免疫组保护率为80%(4/5),1/5病毒分离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DEV,该重组病毒保留了亲本毒的免疫原性,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的攻击;免疫鸭后能诱导产生AIV HI抗体,尽管HI抗体滴度不高,但至少80%免疫鸭能阻止排毒。该研究为研制DEV-H9亚型AIV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房大学 赵胜杰 +2 位作者 王华俊 刘光辉 郭洛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3,958,共5页
为准确掌握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12月在河南全省108个养殖场、7个屠宰场、12个活禽市场和3个野鸟栖息地共采集3887份拭子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9亚型AIV,并统计H9亚型AIV的阳性率。结果显示,H9亚... 为准确掌握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12月在河南全省108个养殖场、7个屠宰场、12个活禽市场和3个野鸟栖息地共采集3887份拭子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9亚型AIV,并统计H9亚型AIV的阳性率。结果显示,H9亚型AIV的阳性率为2.75%(107/3887),其中,豫南、豫北、豫西、豫东和豫中地区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706)、6.04%(80/1325)、0.49%(3/607)、2.81%(16/570)和1.18%(8/679),其中豫北地区样品阳性率最高;种禽场、商品代养殖场、屠宰场、活禽市场和野鸟栖息地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803)、1.37%(34/2477)、17.93%(33/184)、10.05%(40/398)和0(0/25),其中屠宰场样品阳性率最高;鸡样品、水禽样品和野鸟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3.03%(107/3532)、0(0/330)和0(0/25),其中鸡样品阳性率最高;喉头及泄殖腔拭子样品、环境拭子样品和粪便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2.58%(99/3830)、15%(8/32)和0(0/25),其中环境样品阳性率最高。结果表明,河南省H9亚型AIV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豫北地区H9亚型AIV阳性率较高,主要来源于鸡,同时活禽市场是H9亚型AI防控的重要区域。本研究首次系统调查了河南省H9亚型AIV的流行情况,为河南及我国中部H9亚型AI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监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梅梅 陆吉虎 +2 位作者 张雪花 唐应华 侯继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9-62,共4页
试验对临床疑似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鸡的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接种鸡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PCR鉴定,确定该病例为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动物回归试验证明,1 000 ELD_(50)病毒量对2日... 试验对临床疑似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鸡的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接种鸡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PCR鉴定,确定该病例为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动物回归试验证明,1 000 ELD_(50)病毒量对2日龄SPF鸡致死率达到100%,剖检病变呈现典型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而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变特征不明显,说明混合感染中血清4型禽腺病毒病变非常典型,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则呈现非典型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新城疫病毒 混合感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晓娟 刘媛媛 +5 位作者 王俊亚 李新生 高文明 李双亮 李燕 崔保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67-70,共4页
为了分离鉴定河南漯河、郑州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于2011年用SPF鸡胚从河南漯河、郑州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料中分离出2株病毒,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确定为AIVH9亚型;用河南省动物... 为了分离鉴定河南漯河、郑州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于2011年用SPF鸡胚从河南漯河、郑州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料中分离出2株病毒,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确定为AIVH9亚型;用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分离的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然后再用上述4株病毒对免疫鸡群进行交叉攻毒,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测定其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2001年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试验鸡体内抗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平均HI效价均大于11log2,不同毒株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间均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且同一地区的保护率更高,2001年的分离株对目前的流行毒株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分离鉴定 毒株 交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A法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詹爱军 王新卫 +5 位作者 金鑫 陈书琨 卢体康 花群义 秦智锋 秦爱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6-1270,共5页
为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蛋白A法免疫传感器,将石英晶片谐振的高灵敏度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用蛋白A(SPA)在镀金膜的石英晶体电极偶联抗H9亚型流感病毒的单抗构建传感器探头形成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 为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蛋白A法免疫传感器,将石英晶片谐振的高灵敏度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用蛋白A(SPA)在镀金膜的石英晶体电极偶联抗H9亚型流感病毒的单抗构建传感器探头形成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个EID50;组成的检测器对相应的流感病毒响应良好,该法与鸡胚病毒分离法检出流感病毒的符合率达到91%。本文结果为检测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压电免疫传感器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琴 傅光华 +2 位作者 黄瑜 韦启鹏 唐维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7-730,共4页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和DTMUV的NS5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和DTMUV的NS5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H5亚型AIV、H9亚型AIV和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检验,并在临床中进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同时扩增出大小分别为732bp(H9亚型AIV)、380bp(H5亚型AIV)、250bp(DTMUV)的特异片段,利用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对其他鸭病病原体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利用这3对引物对H5、H9亚型AIV和DTMUV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最低检测极限分别为533pg·μL-1、56pg·μL-1和6.6ng·μL-1。对临床20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鸭坦布苏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浮细胞制备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安全性和免疫产生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佳 赵蕾 +5 位作者 习硕 史爱华 李林 靳换 章振华 张建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探讨悬浮细胞制备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以下简称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产生期,试验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BX13株分别接种BHK-21和MDCK悬浮细胞,收获抗原液,制... 为探讨悬浮细胞制备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以下简称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产生期,试验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BX13株分别接种BHK-21和MDCK悬浮细胞,收获抗原液,制备二联灭活疫苗;采用1 mL/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进行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试验;以0.02、0.05、0.1、0.3、0.5 mL/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免疫后7、14、21 d采血测定NDV HI和AIVHI抗体,并于免疫后21日龄攻毒进行免疫保护试验和免疫产生期试验。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对SPF鸡安全,鸡只无不良反应,疫苗吸收良好;各剂量组免疫后抗体水平均逐渐升高,免疫后21 d NDV HI效价为6.1~8.5 log2,AIV HI效价为7.5~11.2 log2;免疫后21 d,0.02 mL/只剂量组对两种毒株的攻毒保护率均为9/10,其余剂量组均为10/10保护。研究表明,二联灭活疫苗对SPF鸡安全,以0.1 mL/只的剂量免疫SPF鸡21 d可获得对NDV和H9 AIV的有效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新城疫 h9亚型禽流感 悬浮培养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产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某地区肉鸡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8
19
作者 毕志香 朱亚露 +5 位作者 赵阳 张元鹏 于晓明 揭鸿英 何家惠 于漾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对山东某地连片家禽专业养殖户送检的病死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验室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鸡胚接种、血凝价测定、特异性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诊断手段,确诊临床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减食、精神萎顿的病死鸡为H9... 对山东某地连片家禽专业养殖户送检的病死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验室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鸡胚接种、血凝价测定、特异性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诊断手段,确诊临床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减食、精神萎顿的病死鸡为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建议对发病养鸡场进行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并在以后批次的肉鸡饲养中改变免疫程序,增加7日龄鸡群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三联灭活疫苗免疫,饲养鸡群没有再发生禽流感与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实验室检测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毒沙门氏菌介导H9亚型禽流感DNA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志明 程宁宁 +5 位作者 刘蓓蓓 孙林 耿士忠 陈祥 黄金林 焦新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构建获得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HA。重组质粒电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获得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CAGGS-HA)。重组菌SL7207(pCAGGS-HA)以5×109cfu的剂量2次口服免疫1日龄商品代伊莎... 构建获得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HA。重组质粒电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获得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CAGGS-HA)。重组菌SL7207(pCAGGS-HA)以5×109cfu的剂量2次口服免疫1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后,再以油乳剂灭活疫苗加强免疫1次,并设立重组菌单独免疫组、灭活苗免疫组、空载体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和重组菌单独免疫组的小肠黏膜抗体效价与其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的攻毒免疫保护水平与空载体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联合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100%,而灭活苗免疫组保护率为80%,表明减毒沙门氏菌介导的H9亚型禽流感DNA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免疫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减毒沙门氏菌 DNA疫苗 灭活油乳苗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