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1~2005年中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家淮 徐红 +4 位作者 张烨 赵翔 郭俊峰 蓝雨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0-355,共6页
为了解1981~2005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选取H1N1甲型流感病毒370株,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 为了解1981~2005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选取H1N1甲型流感病毒370株,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HA1氨基酸的变异表现为抗原决定簇4个区均有变异,Sb区和Ca区变化较大;HA1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前壁130环的第134位赖氨酸从1991年起在部分毒株HA1序列上开始缺失,以后缺失株逐步增多,自2000年起测定的所有毒株上该氨基酸全部缺失,同时这些缺失株的第137位氨基酸也全部由苏氨酸替换为丝氨酸;糖基化位点从增多到减少,最后稳定在7个;1981~2004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1编码的氨基酸在种系发育树上同年代基本呈现集中分布,与时间和地域无关,2005年毒株分成两个分支在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hA1 种系发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影响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聂培婷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08-2114,共7页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是NF-κB和ERK信号通路的上游调控因子,而这两条信号通路是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机体起始免疫所必需的,为探讨CIRP对H1N1甲型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构建了CIRP过表达BHK-21细胞系(Cirp+BHK-21),用We...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是NF-κB和ERK信号通路的上游调控因子,而这两条信号通路是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机体起始免疫所必需的,为探讨CIRP对H1N1甲型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构建了CIRP过表达BHK-21细胞系(Cirp+BHK-21),用Western blot检测NF-кB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研究CIRP对NF-кB和ERK1/2的调节作用;用Real-time RT-PCR检测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Cirp+BHK-21和对照细胞中病毒拷贝数的动态变化,以及在特异性阻断剂PDTC阻断NF-кB通路的Cirp+BHK-21细胞中病毒拷贝数的动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IRP显著促进了BHK-21细胞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对ERK1/2的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影响;病毒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IRP能显著促进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感染后3、9、15、21h病毒在Cirp+BHK-21细胞中的拷贝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03%、167%和235%(P<0.05);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病毒的拷贝数显著下降,在感染后3、9、15、21h分别为未阻断组的98%、42%、19%(P<0.05)和7%(P<0.05)。从本研究结果可见,CIRP可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促进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h1n1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复制 nF-ΚB BhK-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N1甲型流感病毒在BHK21中的增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聂培婷 汤承 岳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764-769,共6页
BHK21细胞是多种动物病毒的易感宿主,是病毒疫苗生产的常用基质,为了解H1N1甲型流感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RT-PCR(RRT-PCR)方法,用于研究H1N1甲型流感... BHK21细胞是多种动物病毒的易感宿主,是病毒疫苗生产的常用基质,为了解H1N1甲型流感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RT-PCR(RRT-PCR)方法,用于研究H1N1甲型流感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结果发现:用1MOI H1N1甲型流感病毒接种BHK21,细胞于感染后24 h开始出现细胞病变,36h细胞大量脱落和崩解;病毒定量检测结果显示,H1N1甲型流感病毒增殖迅速,于感染后6、12、24、36 h病毒滴度分别为1.77×106拷贝/mL、2.39×106拷贝/mL、6.58×105拷贝/mL、2.87×105拷贝/mL.研究结果证实本实验建立的RRT-PCR能用于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精确定量,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为利用细胞毒生产疫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BhK21细胞 病毒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的演变特征
4
作者 王妮莎 马文丽 +4 位作者 赵海全 危敏 张宝 郑文岭 向星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2000~2009年世界各地不同物种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演变特征。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所需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以及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病毒株HA1基因抗原决定簇和多个受体结合位点发生变... 目的研究2000~2009年世界各地不同物种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演变特征。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所需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以及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病毒株HA1基因抗原决定簇和多个受体结合位点发生变异,并且新型病毒与猪H1N1流感病毒在大多数变异位点的氨基酸相同。结论新型毒株HA1基因可能由早期来自北美洲的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一些重要位点的变异导致HA1基因发生抗原性变异,从而导致流感的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hA1 种系发生树 变异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谭福燕 乔乔 +3 位作者 王敏 熊红叶 余克花 刘金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目的 比较2007—2014年分离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与分离于1934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差异性,以了解近几年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变异特征。方法从Genebank的基因数据库中获取16株H1N1甲型流感病... 目的 比较2007—2014年分离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与分离于1934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差异性,以了解近几年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变异特征。方法从Genebank的基因数据库中获取16株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采用在线软件SignalP4.1预测信号肽,运用Clustal X,Bioedit等国际通用软件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序列比对,计算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在线软件Antheprot分析二级结构。结果 H1血凝素蛋白编码框架长约1701bp,编码含56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16株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氨基酸同源性为92.4%~99.8%,核苷酸同源性为91.8%~99.6%。H1血凝素蛋白aa1-aa17区域为潜在信号肽,血凝素蛋白A1和A2裂解序列为位于aa324-aa330序列IQSR↓GLF。H1血凝素蛋白富含潜在α螺旋(25%~32%)、β折叠(27%~28%)和卷曲结构(23%~26%)等二级结构。2007—2014年的15株病毒的血凝素蛋白A1高变区位于羧基端aa278-aa321,有11个位点变异,变异率高达25%。参与二硫键形成的10个半胱氨酸位点未发生变异,3个受体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PKTS、VLVLWAIHH和SRYSKKFK)比较保守,有2个序列出现毒力相关位点D222G突变。结论 与1934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比较,2007—2014年间分离H1N1甲型流感病毒H1血凝素蛋白的重要功能结构域的序列仍保守稳定,但在某些位点出现较高频率的替代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蛋白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全文增补中
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胆木糖浆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存思 钱文娟 +8 位作者 林丽丽 陈古月 项莹颖 张正光 谢彤 纪建建 徐建亚 汪受传 单进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1,共6页
目的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胆木糖浆干预H1N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相关代谢网络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ICR小鼠分成四组:正常组、H1N1肺炎模型组、阳性药达菲组、胆木糖浆组。模型组以H1N1病毒滴鼻造模,给药组以胆木糖浆... 目的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胆木糖浆干预H1N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相关代谢网络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ICR小鼠分成四组:正常组、H1N1肺炎模型组、阳性药达菲组、胆木糖浆组。模型组以H1N1病毒滴鼻造模,给药组以胆木糖浆灌胃治疗,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样本,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小鼠肺组织中的差异性代谢产物(FDR<0.05,Fold Change>1.5)并寻找其潜在的代谢通路。结果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各组间小鼠肺组织的代谢轮廓可明显区分,筛选出21种潜在差异性代谢产物在模型组出现不同趋势改变,胆木糖浆组具有明显回调作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提示胆木糖浆主要影响了嘌呤、嘧啶及磷酸戊糖途径等代谢相关通路发挥治疗H1N1肺炎的作用。结论胆木糖浆主要可通过调节机体嘌呤、嘧啶及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代谢产物发挥治疗H1N1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代谢产物 胆木糖浆 h1n1 肺炎
原文传递
H1N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玉凤 牛娟琴 +2 位作者 成满平 杨菊红 罗雅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经临床证实且住院治疗的2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行胸部CT检查者,观察病变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胸部CT阴性者2例,阳性...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经临床证实且住院治疗的2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行胸部CT检查者,观察病变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胸部CT阴性者2例,阳性者24例。24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的特点,多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以肺野外带为著,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空气支气管征。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能为甲型H1N1肺炎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 h1n1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根含有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成分
8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37-537,共1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化学成分 h1n1 阿魏 中国科学家 西班牙流感 高雄医学大学 流感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并发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惠静 杨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并发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5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并发肺部疾病组(68例...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并发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5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并发肺部疾病组(68例)和未并发肺部疾病组(88例),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各危险因素对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疾病的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数量(MONO)、中性粒细胞(NE)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氧气压力(PaO_(2))、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均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LYM)百分比是其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LYM、PLT、MONO、NE、血清IL-6、PA-aO_(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联合检测对预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疾病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均>0.50,表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其中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0.485,95%CI为0.972~0.999,当模型的截断值P>0.296时,敏感度为0.985,特异度为0.898(P<0.05)。结论 冬季和春季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季节,疾控部门需加强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流感病毒监测,做好防控指导。另PLT、MONO、NE、血清IL-6、PA-aO_(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肺部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YM是其保护因素,各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并发肺部疾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特点 肺部疾病 危险因素 预测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效果及对免疫稳态的影响
10
作者 陈月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1-024,共4页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甲型H1N1流感的价值。方法 56例小儿甲型H1N1流感患儿,采取随机抽签分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体现在疗效更高,患...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甲型H1N1流感的价值。方法 56例小儿甲型H1N1流感患儿,采取随机抽签分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体现在疗效更高,患者病后恢复更快,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更强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更低,预后更好方面。结论 小儿甲型H1N1流感通过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效果好,康复时间短,这主要依赖于该药物在改善免疫稳态水平及降低炎性水平,尽早促进流感病毒转阴的功效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h1n1流感 磷酸奥司他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1
作者 司维 谭茜宇 +3 位作者 徐玲芸 罗廷荣 李晓宁 顾金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9-1749,共11页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2005(H3N2))毒株的HA1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HA1蛋白表达条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进行优化,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将获得的重组蛋白与QuickAntibody-Mouse3W佐剂混合后以肌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制备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反应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H3N2亚型SIV HA1重组蛋白在1 mmol/L IPTG 26℃诱导10 h时表达量最高,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9.5 ku。成功制备5株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均为1∶1 638 400。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与H1N1亚型SIV、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HA1蛋白均不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及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制备了反应性及特异性良好的鼠源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3N2亚型SIV H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SIV) h3n2亚 hA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RP、SAA、IL-6水平联合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赵静 杜豪伟 杨翠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蛋白(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某院收治的102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为甲流组,乙型流感病毒患儿102例为乙流... 目的:探究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蛋白(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某院收治的102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为甲流组,乙型流感病毒患儿102例为乙流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RP、SAA、IL-6水平及实验室指标,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甲流组分为轻症者76例、重症者26例,比较其血清CRP、SAA、IL-6水平,分析血清CRP、SAA、IL-6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血清指标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价值。结果:甲流组血清CRP、SAA、IL-6水平分别为(5.62±1.47)mg/L、(43.26±11.42)mg/L、(15.96±4.32)ng/mL,高于乙流组的(4.11±1.30)mg/L、(36.57±11.19)mg/L、(12.24±3.08)ng/mL和对照组的(2.18±0.70)mg/L、(12.52±4.08)mg/L、(6.85±2.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者血清CRP、SAA、IL-6水平分别为(8.16±2.52)mg/L、(52.32±11.44)mg/L、(24.55±6.18)ng/mL,高于轻症者的(4.75±1.38)mg/L、(40.16±10.38)mg/L、(13.02±3.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SAA、IL-6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CRP、SAA、IL-6水平单项及联合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AUC值分别为0.761、0.746、0.780、0.932。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儿血清CRP、SAA、IL-6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C-反应蛋白 淀粉酶A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止咳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贺 秦文艳 +4 位作者 葛兴森 吴怡 范英兰 武晓琳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11.86%,提示在攻毒剂量为100TCID_(50)的条件下,射干止咳胶囊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小鼠滴鼻感染5LD_(50)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射干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30%、10%、30%,死亡保护率达50%、70%、50%,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3 d、14 d、13 d,说明各给药组对攻毒小鼠具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结论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显著,但射干止咳胶囊各剂量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攻毒致小鼠死亡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止咳胶囊 病毒 h1n1流感病毒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魏岗 魏计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邹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1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8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常规指标及IL-6、CRP、SAA水平,分析血常规指标联合IL-6、CRP、SAA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效能。结果:对照组PLT水平>健康组>观察组,健康组MPV水平>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观察组>健康组,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IL-6、CRP、SAA水平>对照组>健康组,观察组单核细胞百分比>健康组>对照组(P<0.001)。血常规指标联合IL-6、CRP、SAA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价值较高(AUC=0.920)。结论:血常规指标联合血清IL-6、CRP、SAA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血常规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文 王小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情况。方法10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感冒清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指标(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痊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咽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乏力评分分别为(0.83±0.24)、(1.12±0.30)、(1.07±0.29)、(1.03±0.32)、(1.05±0.33)、(1.09±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6±0.37)、(2.31±0.58)、(2.14±0.52)、(2.25±0.63)、(2.36±0.61)、(2.42±0.65)分(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1.03±0.34)d、退热时间(1.56±0.40)d、止咳时间(4.35±0.68)d、痊愈时间(6.63±1.26)d均短于对照组的(2.32±0.57)、(2.63±0.74)、(7.24±1.16)、(9.38±1.72)d(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2.11±0.56)mg/L、TNF-α(19.34±2.20)μg/L、IL-6(4.02±0.5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3±0.69)mg/L、(25.89±2.73)μg/L、(6.13±0.62)ng/L(P<0.05)。结论感冒清热片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证候,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提高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感染 感冒清热片 磷酸奥司他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研究
16
作者 许丽 乐丽欢 +6 位作者 杨雪 王炤坤 李兰英 闻艳丽 陶晴 胡轶红 刘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299,共6页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 以人工培养真实病毒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灭活病毒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经化学灭活及灭活效果验证后,联合多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拷贝数浓度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80~-70℃保存条件下稳定保存5个月,标准物质最终定值结果为(1384.5±249.3)copies/μL(k=2)。该标准物质可为H1N1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全过程提供计量溯源和质量控制支撑,有助于提升相关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流感病毒 h1n1 灭活病毒 标准物质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学校聚集性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涛 邱超 张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分析2023年12月枣庄市某学校发生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全基因组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随后对分离得... 目的分析2023年12月枣庄市某学校发生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全基因组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随后对分离得到的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进化特征。结果此次聚集性疫情共报告19例病例,其中16例(84.21%)核酸检测呈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成功分离7株病毒毒株。7株分离株与疫苗株A/Darwin/6/2021同属3C.2a1b.2a2进化分支。与疫苗株A/Darwin/6/2021相比,7株分离株的8个基因节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7.37%~99.50%,氨基酸同源性为94.90%~100.00%。7株分离株血凝素HA蛋白共发生17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其中4个突变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神经氨酸酶NA蛋白发生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但这些突变不涉及NA酶活性及其抑制剂耐药位点。此外,多个蛋白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发生改变。结论引起本次学校聚集性疫情的病原体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流感病毒 聚集性疫情 全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18
作者 杨梦霞 李亚可 +2 位作者 陈腾飞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目的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 目的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Hub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0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2个,下调基因497个。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质、蛋白质磷酸化、免疫应答、补体成分、激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FoxO信号通路等。最终确定了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为Hub基因。结论本研究阐明了10个Hub基因(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有可能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这些Hub基因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病毒性肺炎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赵天兰 钟长云 +1 位作者 任盛 卢国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IL-1β、IL-6、IFN-γ的影响。方法10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IL-1β、IL-6、IFN-γ的影响。方法10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相关指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IFN-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1β、IL-6、IFN-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快速康复,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肺炎 儿童 疏风解毒胶囊 炎性因子 奥司他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珊珊 胡丹丹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3,190,共8页
目的寻找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相关性脑病(IAE)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型H1N1 IA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 目的寻找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相关性脑病(IAE)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型H1N1 IA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甲型H1N1 IAE患儿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甲型H1N1 IAE 59例患儿,男39例、女20例,中位年龄为42(21~73)个月,<5岁患儿占66.1%(39/59)。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发热相距时间中位数为1(0.5~2)天。33例(55.9%)患儿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其中1例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58例患儿使用奥司他韦抗流感治疗,发病至使用抗流感药物中位时间为2(1~4)天。好转出院48例,死亡11例(18.6%),入院至死亡中位时间为3(1~5)天。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脑疝发生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降钙素原、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更高,凝血酶原时间更长,头颅CT异常比例更高,单核细胞计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可能与甲型H1N1 IAE患儿死亡发生相关(P<0.05)。结论对于甲型H1N1 IAE患儿,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时,发生死亡的风险可能增加,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脑病 死亡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