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 flow and its sporadic spillover:H10 and N5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from wild birds and the H10N5 human cases in China
1
作者 Weijie Chen Shuiping Lu +10 位作者 Haiyan Xiong Zhiyu Xiang Yuxi Wang Jingjing Hu Yue Pan Yanjiao Li Qile Gao Qi Chen Siru Hu Weibing Wang Chenglong Xiong 《Virologica Sinica》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On January 30,2024,China announced the first human case of H10N5 influenza infection.Prior to this,human cases of H10N7 and H10N8 had been reported.It is now appropriate to re-examin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epidemio... On January 30,2024,China announced the first human case of H10N5 influenza infection.Prior to this,human cases of H10N7 and H10N8 had been reported.It is now appropriate to re-examin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the H10 and N5 subtype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reassor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human-derived H10N5 AIV(A/Zhejiang/ZJU01/2023),as well as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the wild bird-derived H10 and N5 subtypes of AIVs over the past decade.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human-derived H10N5 AIV exhibited low pathogenicity.A/bean_goose/Korea/KNU-10/2022(H10N7)and A/mallard/Novosibirsk_region/962k/2018(H12N5)were identified as the potential reassortment parents.The virus has existed since 2022 and several isol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Bangladesh.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H10Ny and HxN5 AIVs in China are clustered differently based on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eastern)and Central Asian-Indian(western)migratory flyways.The H10Ny and HxN5 AIV reassortant strains may cause human infections through accidental spillover.It is possible that another center of AIV evolution,mutation,and reassortment may be developing along the migratory flyways in northeastern Asia,distinct from Europe,the Americas,and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which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ub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h10N5 REASSORTMENT Evolution Migration flyway
原文传递
IGF-1介导MAPKs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冬 董晓俊 徐成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对数期细胞分为空白组、IGF-1组、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IGF-1组、p38通路抑制剂(SB202192)组、SB+IGF-1组,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GF-1组ALP显色加深,ALP活性升高,钙盐结节形成增多,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ERK、p38、JNK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SB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与IGF-1组比较,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IGF-1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朱峻锋 刘朔 +4 位作者 尹馨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张传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N6 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H10Nx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na
4
作者 Yina Xu Hailing Li +8 位作者 Haoyu Leng Chaofan Su Siqi Tang Yongtao Wang Shiwei Zhang Yali Feng Yanan Wu Daxin Wang Yi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3860-3869,共10页
H10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have been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40 years.H10 AIVs in China have expanded their host range from wild birds to domestic poultry and mammals,even human.Most of the H10 subtype A... H10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have been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40 years.H10 AIVs in China have expanded their host range from wild birds to domestic poultry and mammals,even human.Most of the H10 subtype AIVs reported in China were isolate from the southeast part.We isolated an H10N3 AIV,A/Chicken/Liaoning/SY1080/2021(SY1080),from live poultry market(LPM)in Liaoning Province of the Northeast China.SY1080replicated efficiently in mice lungs and nasal turbinates without prior adaptation.W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SY1080 with other H10 subtype isolates in China.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SY1080 and most of the H10strains belonged to the Eurasian lineage.H10 AIVs in China have formed 63 genotypes.SY1080 as well as the H10N3 strains from human infections belonged to G60 genotype.H10Nx AIV acquired multiple mammalian adaptive and virulence related mutations during circulation and the recent reassortants derived internal genes from chicken H9N2 AIVs.The H10Nx subtypes AIVs posed potential threat to public health.These results suggeste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and evaluation of H10 subtype st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influenza virus h10 subtype ADAPTATION PATHOGEN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魏凯威 赵霜 董海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85-0188,共4页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CaCO3组、联合治疗组,其中后四组均为铅染毒模型。五组的饲养条件相同,方法 /剂量建立铅染毒模型,提供对应治疗方法,通过评估体质量与血液中铅元素含量、NO含量和ACHE活力、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测量的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铅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6H10S2O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铅含量仅在联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三组的体质量和血铅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显著增加(P<0.05);与Nano-CaCO3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也显著增加(P<0.05)。五组在NO含量和ACHE活力、认知指数方面的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可以减少铅含量,提高体质量,对空间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对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染毒小鼠 C6h10S2O NANO-CACO3 海马学习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紫苏精油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张梦媛 徐芳 +3 位作者 柏桦 邹伟 刘晓颖 王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67-74,共8页
为探讨东紫苏精油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作用及降脂机制,利用噻唑蓝[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以界定浓度的适宜范围;用油红O染色法对东紫苏精油... 为探讨东紫苏精油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作用及降脂机制,利用噻唑蓝[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以界定浓度的适宜范围;用油红O染色法对东紫苏精油作用后的细胞成脂分化作用进行分析;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p-aminophenazone,GPO-PAP)法、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cholesterol oxidase,peroxidase and 4-aminoantipyrine phenol,COD-PAP)酶法检测东紫苏精油处理后细胞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4,FABP4)mRNA和相关蛋白在成脂分化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PPARγ、C/EBPα、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中剂量(50μg/mL)和高剂量(100μg/mL)精油组TC和TG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PPARγ、C/EBPα、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东紫苏精油可能通过调控PPARγ/C/EBPα/FABP4信号通路发挥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达到减脂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精油 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 成脂分化 降脂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10N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德丽 慈彦鹏 +6 位作者 崔艳芳 樊兆斌 刘丽玲 田国彬 曾显营 陈化兰 李雁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2013年,从秦皇岛野鸟林鹬体内分离到一株H10N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Wood Sandpiper/Qinhuangdao/660-662/2013(H10N7)[简称WSP/QHD/660-662/2013(H10N7)]。本研究对该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基因组... 2013年,从秦皇岛野鸟林鹬体内分离到一株H10N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Wood Sandpiper/Qinhuangdao/660-662/2013(H10N7)[简称WSP/QHD/660-662/2013(H10N7)]。本研究对该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为334PELMQGRGL343,属于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其HA基因与A/Duck/Hunan/S11205/2012(H10N3)的相似性达到97.90%,NA基因与A/Domestic Duck/Republic of Georgia/1/2010(H10N7)的相似性达到97.46%,内部基因与H9N2等多亚型AIV的相应基因节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该分离株可能为一株多亚型流感病毒的重组株。对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动物模型BALB/c小鼠,并且仅能够在鼠的肺脏和鼻甲骨粘膜上皮细胞中复制,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对小鼠也呈现低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10N7 进化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BD3融合抗菌肽修饰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欣然 刘翠 +3 位作者 钱智勇 徐红梅 郭希民 郭红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2-726,共5页
目的观察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取30只KM小鼠行直径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接种金黄色葡... 目的观察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取30只KM小鼠行直径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感染创面。造模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只,T组尾静脉注射p Adxsi-BPIBD3转染后的C3H10T1/2细胞,C组注射未转染的C3H10T1/2细胞,N组注射等量PBS。通过大体观察、痂下细菌计数、测定创面残留面积、HE染色等来评价BPI-BD3修饰的C3H10T1/2的促愈效果。结果与其余两组相比,T组痂下菌量较少(P<0.05),且T组愈合较快,7、14d时,创面残留面积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余两组相比,T组炎症较轻、表皮生长较快。结论 BPI-BD3修饰的C3H10T1/2可以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小鼠感染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10T1/2细胞 Β防御素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监测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建龙 王昌建 +5 位作者 谭丹 邓国华 范仲鑫 朱春霞 张朝阳 刘道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2期15-20,共6页
为了解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及该亚型病毒在禽流感病毒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在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上采集家禽和环境拭子,对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 为了解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及该亚型病毒在禽流感病毒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在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上采集家禽和环境拭子,对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测序,应用Mega 5软件包对病毒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绘制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活禽批发市场上总共分离到11株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的H10亚型禽流感阳性样品全来源于鸭拭子;在1个鸭场分离到2株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2株分离毒株序列分析显示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ELMQGR/GLF,属于低致病性病毒,与以往在其他国家(蒙古、瑞典、荷兰、泰国、日本等)野鸟中分离的H10亚型病毒处于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亚型禽流感病毒 洞庭湖区 监测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的能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在春 陈琼玉 +2 位作者 杨松海 孙奋勇 于永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肪分化能力,为临床脂肪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用20μg/mlBMP2对其诱导一定时间后,RT-PCR检测是否存在BMP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BM...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肪分化能力,为临床脂肪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用20μg/mlBMP2对其诱导一定时间后,RT-PCR检测是否存在BMP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BMP受体BMPRI,BMPRⅡ及Smad1/5/8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蛋白及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变化,QRT-PCR检测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同时用油红O染色,观测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情况.经BMP2诱导后,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标志(油红O染色)显著增加,Smad蛋白及p38磷酸化水平有所上升,同时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各有一定程度提高.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其成脂肪分化呈现对BMP2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C3h10T1/2细胞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C3H10T1/2细胞增殖与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屈长青 常好才 +1 位作者 宫雯珺 姬云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6,44,共5页
【目的】探讨Rho分子信号通路阻断剂盐酸法舒地尔(HA1077)对C3H10T1/2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H10T1/2细胞株,用HA1077浓度梯度培养液(0(对照组),20,40,60,80,100μmol/L)对其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油红O... 【目的】探讨Rho分子信号通路阻断剂盐酸法舒地尔(HA1077)对C3H10T1/2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H10T1/2细胞株,用HA1077浓度梯度培养液(0(对照组),20,40,60,80,100μmol/L)对其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油红O染色法分别检测C3H10T1/2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HA1077对C3H10T1/2细胞的体外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但HA1077可提高C3H10T1/2细胞的成脂分化效率,也呈浓度依赖性;且当HA1077浓度大于60μmol/L后,细胞成脂分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A1077可抑制C3H10T1/2细胞的增殖,但同时可以促进其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C3h10T1 2 增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_9对C_3H10T_(1/2)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金童 陈沅 向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形成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9,BMP9)在C3H10T1/2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高滴度(2.67ml/L)pAdEasy-BMP9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C3H10T1/2干细胞,1周后应用RT-PCR方法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分别检测C... 目的:研究骨形态形成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9,BMP9)在C3H10T1/2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高滴度(2.67ml/L)pAdEasy-BMP9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C3H10T1/2干细胞,1周后应用RT-PCR方法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分别检测C3H10T1/2干细胞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及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变化。2周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C3H10T1/2干细胞经pAdEasy-BMP9重组腺病毒质粒诱导1周后,细胞体积明显变大,排布走向趋于一致,细胞间连接紧密,折光性增强;细胞中开始出现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MEF2C及心肌特异性表达蛋白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isoform of TropninT,cTnT)的表达;出现心肌特异性超微结构肌丝和闰盘。结论:BMP9可影响体外培养的C3H10T1/2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9 C3h10T1/2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全球谱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文明 于美芳 +3 位作者 王素春 张玲妮 陈继明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2期56-58,共3页
本文借助于GenBank中的Influenza Virus Resource和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报道,对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和中国的流行谱系、流行情况和致病性进行了分析。全球H10亚型主要存在北美和欧亚2个谱系。H10病毒的HA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其倾向... 本文借助于GenBank中的Influenza Virus Resource和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报道,对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和中国的流行谱系、流行情况和致病性进行了分析。全球H10亚型主要存在北美和欧亚2个谱系。H10病毒的HA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其倾向于结合α-2,3-唾液酸受体,属于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特征。对H10病毒的HA裂解位点分析表明,大部分H10病毒具有低致病特性。综合分析认为,目前H10N8出现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10亚型 谱系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ndian hedgehog信号蛋白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成骨诱导潜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沙沙 陈婷婷 +4 位作者 张玲玲 田汝辉 杨施 李铮 胡洪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4381-4386,共6页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在骨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克隆Ihh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观察Ihh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成骨诱导效果。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Ihh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在骨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克隆Ihh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观察Ihh在C3H10T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成骨诱导效果。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Ihh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SFG上,包装出假病毒转染C3H10T1/2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及转染效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hh蛋白的表达,观察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活性。结果与结论: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hh基因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C3H10T1/2中呈显著共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Ihh能诱导C3H10T1/2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提示Ihh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向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发育 IHH 反转录病毒 C3h10T1/2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let-1在乙酰化调控网络中特异性辅助C3H10T1/2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建萍 田杰 +4 位作者 刘官信 鲁荣 刘建平 智深深 朱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筛选并分析转染Islet-1慢病毒载体的C3H10T1/2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与Islet-1相互作用的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明确Islet-1在C3H10T1/2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乙酰化调控网络中的关键枢纽作用。方法... 目的筛选并分析转染Islet-1慢病毒载体的C3H10T1/2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与Islet-1相互作用的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明确Islet-1在C3H10T1/2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乙酰化调控网络中的关键枢纽作用。方法培养转染Islet-1慢病毒载体的C3H10T1/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Islet-1的表达部位和最高表达时间点。免疫共沉淀与Islet-1结合的蛋白。免疫印迹验证Islet-1相互作用的HATs和HDACs。结果诱导组细胞形态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各组Islet-1主要在胞质表达。诱导组Islet-1表达量在诱导后3周最高(0.782±0.015)。诱导组Islet-1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3H10组(分别为0.819±0.026,0.127±0.006和0.126±0.001)(P<0.05),免疫共沉淀技术可行。与Islet-1相互作用的HATs和HDACs有GCN5、P300/CBP和HDAC4。结论 Islet-1与GCN5、P300/CBP和HDAC4相互作用特异性辅助C3H10T1/2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10T1/2细胞 Islet-1 心肌样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红梅 田国彬 +2 位作者 曾显营 王秀荣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为建立检测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选取H10N8亚型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中高度保守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针对H10N8亚型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 为建立检测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选取H10N8亚型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中高度保守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针对H10N8亚型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H10N8亚型AIV的HA和NA基因,与其它亚型AIV及其他常见禽呼吸道病原均无交叉反应;能够检测到AIV的最低检出量为10-1 EID50/0.1 mL,比常规RT-PCR方法敏感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2%。SPF鸡感染试验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4.44%,与常规RT-PCR方法的符合率为88.23%,而常规RT-PCR方法与病毒分离方法的符合率为83.33%,表明该方法与病毒分离方法的准确率更接近,可以用于临床检测。本实验结果表明H10N8亚型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为H10N8亚型AIV的检测及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10N8 双重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cH10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涛 王国喜 +4 位作者 鲁维山 顾伏平 王奇章 卢亦成 胡国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UbcH10(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H10)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09年9月在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脑膜瘤患者47例,所...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UbcH10(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H10)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09年9月在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脑膜瘤患者47例,所有经诊断的颅内脑膜瘤病例均按2007年WHO分类标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UbcH10及Ki-67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UbcH10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UbcH10表达与脑膜瘤无复发生存间的关系,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UbcH10表达与脑膜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UbcH10蛋白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核中,在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5.57±1.72)%vs 0,P=0.00]。定量分析证实其在非典型性及间变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典型性脑膜瘤[(10.53±5.79)%vs(4.23±2.85)%,P<0.01],提示UbcH10蛋白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有关。UbcH10表达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UbcH10、Ki-67表达及高级别病理分级脑膜瘤患者相对于低UbcH10(P=0.007)、Ki-67表达(P=0.018)及低级别脑膜瘤病理分级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P=0.029)及UbcH10表达水平(P=0.044)为影响脑膜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hazardratio,HR)分别为2.918和4.756。UbcH10过表达与脑膜瘤的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还不能确定性别、年龄、Ki-67表达水平、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对预后有影响。结论:UbcH10可能参与了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情况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指标预测脑膜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UBCh10 KI-67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长链非编码RNA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晨 高艳 +1 位作者 李静 潘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0期3223-3229,共7页
背景:人类长链非编码RNA是现今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报道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但其在成骨分化方面的机制并不明确。目的:观察人类长链非编码RNA在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背景:人类长链非编码RNA是现今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报道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但其在成骨分化方面的机制并不明确。目的:观察人类长链非编码RNA在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小鼠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成骨指标基因检测。对C3H10T1/2细胞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下的成骨分化过程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变化进行芯片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组和未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组的表达变化,筛选出表达下降的基因。过表达相应长链非编码RNA后观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C3H10T1/2细胞导致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72 h后,碱性磷酸酶、Id1、骨钙素、Runx2、sp7表达上升(P<0.05)。未诱导C3H10T1/2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细胞芯片杂交后结果比较,下降达1.5倍的长链非编码RNAs有24条,其中只有AK035085有内含子。与未过表达AK035085的对照组相比,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72 h后AK035085过表达的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Id1、骨钙素、Runx2、sp7表达均下降(P<0.0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刺激C3H10T1/2细胞发生成骨分化,AK035085可能对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存在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长链非编码RNA C3h10T12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分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VCAM-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 1/2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慧 朱恒 +6 位作者 褚亚男 徐芬芬 刘元林 唐博 李喜梅 胡亮钉 张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6-140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转染建立稳定高表达V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初步探讨VCAM-1基因过表达对MSC免疫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转染建立稳定高表达V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初步探讨VCAM-1基因过表达对MSC免疫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小鼠VCAM-1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MSCVmigr-1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MSCVmigr-1-mVCAM-1,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293细胞,收获含有病毒颗粒的上清;用病毒上清感染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 1/2)并检测其表达。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高表达VCAM-1的MSC在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正确构建了小鼠VCAM-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MSC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目的基因VCAM-1在MSC表面高表达。高表达VCAM-1的MSC对刀豆素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VCAM-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并使其在MSC中稳定高表达。高表达VCAM-1的MSC对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本课题为进一步研究VCAM-1基因调控MSC干预免疫相关性疾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粘附分-1 间充质干细胞 C3h10T 1/2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c2 稳定转染对C3H10T1/2细胞成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敏娇 司家文 +2 位作者 李洪亮 欧阳宁鹃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 :探讨Foxc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C3H10T1/2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Foxc2过表达C3H10T1/2细胞系,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Foxc2蛋白的表达。应用CCK-... 目的 :探讨Foxc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C3H10T1/2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Foxc2过表达C3H10T1/2细胞系,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Foxc2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过表达Foxc2对成骨、成脂相关基因(Runx2、OPN、OCN、PPARγ)表达的影响,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Foxc2稳定过表达的C3H10T1/2细胞系,发现Foxc2过表达阻滞细胞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过表达Foxc2可以显著上调Runx2、OPN、OCN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ALP染色显示,Foxc2稳定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组细胞染色深。在成脂诱导过程中,过表达Foxc2显著下调PPARγ基因的表达;油红染色显示,成脂分化进程被部分抑制。结论:Foxc2过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其机制是上调Runx2、OPN、OCN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PPARγ的表达,促进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c2基因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C3h10T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