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副文本解读辜鸿铭《论语》英译本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林
-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
基金
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6WYKY09)
-
文摘
副文本作为译文正文本的必要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文规范、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它与正文本一起,共同建构译本的意义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本副文本与正文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身份与地位、翻译的目的与动机以及由此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译本,对译本作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关键词
副文本
辜鸿铭
《论语》
英译本
翻译研究
-
Keywords
paratext
gu Hongming
the Discourse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English
-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生态翻译理论下的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研究
- 2
-
-
作者
傅煊翔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
出处
《科教文汇》
2017年第2期183-184,共2页
-
基金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青年基金资助"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研究"
项目编号:050211
-
文摘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对外传播中,不同译者从不同视角对《论语》形成了多个英译版本。本文引入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选择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作为研究内容,在简述"生态翻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译者在复杂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应该尽力立足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旨在扭转西方人对我国文化的偏见,重塑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轴心地位。
-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辜鸿铭
论语
英译
-
Keywords
theory of ecological translation
gu Hongming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English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跨文化互释
- 3
-
-
作者
史青玲
-
机构
德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
基金
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机交互的大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202102062008)。
-
文摘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传的背景下,辜鸿铭坚持“东学西行”,向西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辜鸿铭的“交互”文化背景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他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来推介中国文化。其翻译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多维对话,沟通中西文化;概念拆解,凸显儒学思想的普世价值;文体套嵌,增强读者认知;意象比拟,消除读者陌生感。辜鸿铭使用“以西释中”方式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本意义,找到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阐释和表达方式。其译文本呈现给读者的是中西两种文化、思想的对等和互补。
-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国文化
《论语》翻译
以西释中
-
Keywords
gu Hongming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ion of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western-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故塞”“故徼”的由来与秦并天下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尚宇昌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70,214,共13页
-
文摘
秦代的“故塞”“故徼”,是秦统一后初期的边界。其内大体是传统的“华夏”地区,其外是“蛮夷”地区。一方面,在理念上,秦统一后将“边塞”“边徼”改称为“故塞”“故徼”,反映出从“有边”向“无边”的转变,彰显出“王者无外”的理念。另一方面,在现实中,虽已不承认“故塞”“故徼”是其边境,但由于尚未消除匈奴、百越等带来的威胁,“故塞”“故徼”仍然承担着军事防御、控制人员出入等边境职能,继续发挥着“严夷夏之防”的现实作用。
-
关键词
故塞
故徼
秦统一
天下
-
Keywords
gu sai
gu Jiao
the Unification of Qin
Under Heaven
-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