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捷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829-2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腹腔镜下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方式分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腹腔镜下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方式分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组(内解剖组)81例和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组(外解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血常规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解剖组手术时间、缺血线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均短于或低于内解剖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7 d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外解剖组术后7 d 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内解剖组(均P<0.05)。外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解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肝切除术相比,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具有缺血线出现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glisson 解剖路径 肝切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荣 陈姜 喻晨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临床应用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40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A组(行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 目的探究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临床应用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40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A组(行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和B组(行Pringle法全肝血流阻断、左肝Glisson蒂鞘内腹腔镜解剖左半肝切除术),每组患者各20例。使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比B组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A组(10%)低于B组(40%)(P<0.05)。结论循Glisson蒂鞘外解剖、Laennec膜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glisson蒂鞘外解剖 Laennec膜 解剖
原文传递
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明海 朱少功 魏思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5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癌患者中,8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A组)。7例采用间歇...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5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癌患者中,8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A组)。7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glisson交替血流阻断 glisson肝切除术 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 解剖性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鞘内与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鑫涛 唐彪 +3 位作者 潘长斌 何华日 谢龙辉 李来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行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1例术中应用鞘内解剖...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行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1例术中应用鞘内解剖纳入鞘内组,32例应用鞘外解剖纳入鞘外组。统计两组手术结果及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1 d、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肝功能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并发症情况,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鞘内组手术时间长于鞘外组(P<0.05);两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不同时点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均可获得有效、安全的手术效果,但鞘外解剖在手术时间方面略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左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解剖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鞘内与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贾广宇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与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各30例。试验1组应... 目的:探究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与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各30例。试验1组应用鞘内解剖技术治疗,试验2组应用鞘外解剖肝蒂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手术时间短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鞘内、鞘外解剖肝蒂技术两者效果相近,且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但鞘外解剖肝蒂技术手术时间更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术 解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外法和鞘内法Glisson蒂阻断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洪汉崟 陈志坚 +3 位作者 池小斌 陈剑伟 俞建达 陈永标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比较鞘外法和鞘内法Glisson蒂阻断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第九○○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0例,... 目的比较鞘外法和鞘内法Glisson蒂阻断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第九○○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0例,女82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性肝癌(肝癌)96例,其他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96例。根据Glisson蒂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鞘外解剖Glisson蒂(鞘外组,65例)和鞘内解剖Glisson蒂(鞘内组,127例)。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复发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鞘外组平均手术时间、肝蒂处理时间分别为(212±79)、(18±5)min,明显短于鞘内组的(236±68)、(21±5)min(t=-2.097,-3.927;P<0.05)。鞘外组和鞘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5/65)、6.3%(8/1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13)、11(8,14)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1.626,P>0.05)。96例肝癌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两组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4,0.154;P>0.05)。结论鞘外法和鞘内法Glisson蒂阻断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均可行且安全,肿瘤学获益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鞘外法Glisson蒂阻断可提升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 内法 腹腔镜 肝切除术 Laennec膜间隙
原文传递
Laennec膜入路Glisson鞘外阻断联合ICG荧光影像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视频)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后平 欧廷政 +3 位作者 尚明铭 袁源 李贝贝 姚本能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Laennec膜入路Glisson鞘外阻断联合ICG荧光影像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肝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 目的探讨Laennec膜入路Glisson鞘外阻断联合ICG荧光影像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南省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肝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中位年龄50岁。术中沿Laennec膜间隙入路鞘外解剖Glisson蒂,使用弹力带悬吊阻断目标Glisson蒂;从外周静脉注射ICG利用荧光影像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均采用Glisson鞘外区域肝蒂弹性阻断联合ICG荧光染色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内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前叶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3例、S2段切除1例、S3段切除2例、S3+S4段切除1例、S4+右前叶腹侧段切除1例、肝S6+S5d段切除1例。切除病肝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剩余肝体积的组织功能,无一例医源性胆管血管损伤。手术时间中位数4.3(1.5~6.0)h,术中出血量80(20~600)ml。术后1周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发生,均恢复顺利出院。结论Laennec膜入路Glisson鞘外阻断联合ICG荧光影像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安全、有效,为建立流程化、标准化的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解剖 Laennec膜间隙 手术入路 glisson 吲哚氰绿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胆囊板入路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恺 孙世波 +5 位作者 李芷西 唐善华 王鑫 李尧 周杰 张起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探讨胆囊板入路(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MIAL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 目的:探讨胆囊板入路(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MIAL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例,女6例;年龄为(55±13)岁。42例患者中,25例术中采用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设为CPA组;17例术中采用传统入路右肝蒂鞘外解剖法,设为传统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切缘均为阴性。CP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目标肝蒂时间,解剖右前肝蒂主干例数及时间,解剖右后肝蒂主干例数及时间,肝蒂损伤,肝组织损伤,解剖操作空间(大、小)分别为150.00(130.00)min,100.00(100.00)mL,472.00(201.00)s,10例,366.00(94.75)s,9例,564.00(138.50)s,2例,2例,25、0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0.00(113.00)min,100.00(125.00)mL,670.00(107.00)s,8例,663.00(136.00)s,7例,783.00(189.00)s,8例,5例,2、19例;两组患者解剖目标肝蒂时间、解剖右前肝蒂主干时间、解剖右后肝蒂主干时间、肝蒂损伤、解剖操作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09、-3.254、-3.188,χ^(2)=6.493、34.314,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右前肝蒂例数、解剖右后肝蒂例数、肝组织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2、-0.412,χ^(2)=0.095、0.002、1.976,P>0.05)。(2)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出血;CPA组患者术后第3天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胆漏,肿瘤病理学类型(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分别为68.00(48.50)U/L,52.00(35.50)U/L,28.30(12.35)mmol/L,12.40(2.40)s,2例,21、4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8.00(25.00)U/L,41.00(19.50)U/L,26.80(14.25)mmol/L,12.50(2.95)s,5例,15、2例;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胆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18、-1.488、-0.205、-0.320,χ^(2)=1.976,P>0.05),肿瘤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用于MIALR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解剖 微创解剖性肝切除 Laennec膜 胆囊板入路
原文传递
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国忠 翁山耕 +4 位作者 石铮 林间 陈易平 张建斌 林春忠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7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7... 目的探讨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7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57例患者中,22例采用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行左半肝切除术,设为鞘外解剖组;35例采用常规鞘内解剖肝蒂技术行左半肝切除术,设为鞘内解剖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短期疗效情况。(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疾病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术中及术后短期疗效情况:鞘外解剖组患者手术时间、左肝蒂解剖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37)min、(14±5)min、(337±169)mL,鞘内解剖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8±27)min、(22±3)min、(495±203)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2,7.733,3.045,P<0.05)。鞘外解剖组患者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例、(1.8±0.9)d、(3.2±0.9)d、(8.2±1.7)d,鞘内解剖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例、(2.0±0.8)d、(3.6±0.8)d、(10.0±4.0)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t=1.304,1.857,1.622,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及空气栓塞。(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鞘外解剖组和鞘内解剖组分别有3例和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鞘外解剖组患者中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均为Clavien-DindoⅠ级);鞘内解剖组患者中2例肺部感染,2例肝脏断面积液,1例膈下脓肿,1例胆汁漏,1例切口感染。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3)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鞘外解剖组患者中2例肝细胞癌复发,1例肝胆管结石病复发,无肝海绵状血管瘤及胆管细胞癌复发;鞘内解剖组患者中5例肝细胞癌复发,无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胆管结石病及胆管细胞癌复发。鞘外解剖组和鞘内解剖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分别为13.6%(3/22)和14.3%(5/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结论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安全、可行,能快速和精确控制左半肝入肝血流,简化手术流程,缩短左肝蒂处理时间,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肝血管瘤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 半肝切除术 静脉韧带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