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Treprostinil in High-Risk Single Ventricle Patients Undergoing Glenn Procedure
1
作者 Xiaofeng Wang Xingwei Chen +4 位作者 Shilin Wang Xia Li Zhongyuan Lu Wenlong Wang Xu Wa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IE 2024年第5期489-498,共10页
Objective: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ecovery after Glenn procedur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treprostinil on hemodynamic status and hospita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u... Objective: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ecovery after Glenn procedur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treprostinil on hemodynamic status and hospita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under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strategie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Fuwai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2 who underwent the Glenn procedure and had intraoperative measurements of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15 mmHg postoperatively.Patients with non-anatomical single ventricle physiology undergoing the Glenn procedure and those requiring postoperativ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ere excluded.Due to the standardized use of treprostinil in our center starting in 2021,patients from 2019–2020 were included in Group 1,and patients from 2021–2022 were included in Group 2.The changes in hemodynamic data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for both groups of patients,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were compared.Results: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eventually enrolled in the study.Group 1 consisted of 14 cases,with a maintenance dose of 11±2 ng/(kg·min)1 to 2 days postoperatively.Group 2 also consisted of 14 cases,with a maintenance dose of 26±7 ng/(kg·min)1 day postoperatively.After a 24-h observation period,the mPAP decreased from 17±3 to 13±3 mmHg(p<0.001)in the first group and decreased from 18±3 to 13±3 mmHg(p<0.001)in the second group.The 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in the first group decreased from 9(6,17)to 6(4,9)(p=0.001)and decreased from 12(6,23)to 10(3,15)(p=0.002)in the second group.Group 2 patients had a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han Group 1,with durations of 18(11,22)days and 29(19,47)days,respectively(p=0.021).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Conclusion: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reprostinil in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the Glenn procedure can decreas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reduce 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and demonstrate satisfactory drug tolerance without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Standardized use of treprostinil facilitat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hortens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ventricl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glenn procedure TREPROSTIN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4 位作者 汪曾炜 郝家骅 王尔松 陆方林 徐激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研究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施行了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测定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室壁应力、心... 目的:研究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施行了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测定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室壁应力、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早期,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收缩压降低,但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无明显改变;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室壁应力显著降低,心室壁厚度显著增加,但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在术后早期能增加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室前、后负荷,而心室负荷的降低对心室功能具有长期的、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室 双向glenn 心室容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丁芳宝 梅举 +2 位作者 邹良建 赵枫 张宝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手术 (Glenn)的经验。 方法 对 17例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 ,不关闭肺动脉。 结果 全组无死亡 ,...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手术 (Glenn)的经验。 方法 对 17例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 ,不关闭肺动脉。 结果 全组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除 2例反复发生胸腔积液患者外 ,其余 15例患者均未输注血细胞或血浆 ,出院呼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为 0 .89± 0 .0 3,活动耐力较术前明显增加 ,随访 6个月至 3.5年未发现肺动静脉瘘发生。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 ,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glenn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血管发育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莫莹 丁文虹 +2 位作者 韩玲 刘迎龙 金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发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101例复杂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双向Glenn分流术前后左、右肺动脉内径,同时测量术前、术后经皮血...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发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101例复杂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双向Glenn分流术前后左、右肺动脉内径,同时测量术前、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评价其术后肺血管发育。根据有无肺动脉前向血流将患儿分为肺动脉闭锁组(30例)和肺动脉狭窄组(71例);另分为婴幼儿组(年龄≤3岁,51例)和儿童组(年龄>3岁,50例),比较各组内及组间手术前后肺动脉分支内径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12~36个月,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肺动脉狭窄组较肺动脉闭锁组术后肺动脉生长发育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更明显;婴幼儿组肺动脉发育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儿童组(P<0.01)。应用超声定量的肺动脉分支发育与临床血氧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满意(P<0.001)。结论: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施行双向Glenn分流术后,可在不增加右心室前负荷情况下增加肺血流,促进患者肺动脉血管发育,提高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对术后定量随访评估肺血管发育,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glenn分流术 超声心动图 肺血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海生 刘盛华 +3 位作者 何勇 钟焕清 钟志敏 谢翠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5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采用电话和信件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5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采用电话和信件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增高(16.3±3.2mmHgvs.12.4±2.1mmHg,P<0.05);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提高(91%±5%vs.74%±10%,P<0.05)。随访3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失访1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出院后即死于心力衰竭,1例于3年后死于肺气肿。37例生存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5%(37/39),32例紫绀有所减轻,21例患者于术后3~6个月行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均通畅,肺动脉压为17.3±1.8mmHg。2例患者于术后2年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二期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手术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双向glenn手术 紫绀型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杰 于湘友 +1 位作者 张为民 潘鹏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4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Glenn分流术,年龄4个月~14岁,体重6~30kg。以芬太尼5~10μ... 目的回顾总结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4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Glenn分流术,年龄4个月~14岁,体重6~30kg。以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分别于右侧颈内及右股静脉置入双腔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左侧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麻醉维持药物为芬太尼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手术开始后,根据心率、血压变化泵入多巴胺3~8μg.kg-1.min-1、硝酸甘油0.1~0.5μg.kg-1.min-1或肾上腺素0.02~0.05μg.kg-1.min-1,维持循环平稳;纠正酸血症,并适当补充人造胶体及新鲜冰冻血浆。结果术后早期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8±6)%,较术前的(69±11)%显著升高(P<0.01)。所有患儿术前肺动脉压力为(13.9±4.3)mmHg(1mmHg=0.133kPa),术后升至(16.8±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VP为(6.4±2.3)cmH2O(1cmH2O=0.098kPa),术后显著升高至(19.3±3.6)cmH2O(P<0.01)。无1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双向Glenn分流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平稳,并及时纠正酸血症和低血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glenn手术 紫绀型 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GLENN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4
7
作者 谷疆蓉 杨仕海 +1 位作者 陶曙光 王建明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720-1721,共2页
目的总结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4例。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9例,建立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转流;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主动脉不阻断;同时存在左上腔静脉6例,... 目的总结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4例。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9例,建立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转流;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主动脉不阻断;同时存在左上腔静脉6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死亡2例,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其余42例术后恢复顺利,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胜任一般体力活动,发绀减轻,平均经皮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0.2±5.1)%,上升至(92.5±1.5)%。结论对于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操作得当,加强术后监护,双向GLENN手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gle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栓堵双向Glenn术后扩张的奇静脉 被引量:2
8
作者 凌雁 沈向东 +3 位作者 范祥明 张戈军 金梅 刘迎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介入栓堵双向Glenn术后扩张奇静脉的结果。方法:8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双向Glenn术后发现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扩张,平均年龄(7.7±3.3)岁,平均体质量(24±6)kg,距双向Glenn手术1.0~4.7年,平均2.7年。入院时... 目的:总结经皮介入栓堵双向Glenn术后扩张奇静脉的结果。方法:8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双向Glenn术后发现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扩张,平均年龄(7.7±3.3)岁,平均体质量(24±6)kg,距双向Glenn手术1.0~4.7年,平均2.7年。入院时氧饱和度(SO2)平均(0.80±0.08)。心血管造影显示扩张的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平均内径(8±2)mm,与上腔静脉内径比值平均0.66±0.14。肺动脉的Mcgoon比值平均2.3±0.3,Nakata指数平均(248±75)mm2/m2,平均肺动脉压(PAP)和上腔静脉压(SCVP)均为(13.4±3.3)mmHg(1 mmHg=0.133 kPa)。1例合并左肺动脉(LPA)起始部中度狭窄。于基础麻醉下经皮导管栓堵奇和/或半奇静脉,1例同时行LPA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结果:栓堵术后SO2升高至平均〔(0.86±0.04),P<0.0001〕,PAP〔(12.9±3.4)mmHg,P=0.53〕和SVCP〔(12.7±3.2)mmHg,P=0.09〕无变化。4例于栓堵术后1 w至1年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4例随诊1~2年SO2无变化。结论:双向Glenn术后合并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扩张、SO2降低,但无SCVP或PAP升高者,可经皮介入栓堵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以增加肺血流量,提高体循环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glenn手术 奇静脉 静脉侧枝 经皮介入栓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朝军 尹晓清 +2 位作者 王兆礼 杨进 宋岚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5期35-38,41,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双向Glenn分流术的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21例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处理,2010年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双向Glenn分流术的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21例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处理,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28例为快速康复组,术后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临床处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早拔管率、再次气管插管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无住院死亡,均康复出院。快速康复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的早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患儿中应用安全、可行,能缩短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glenn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变异度在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俊平 韩喆 +3 位作者 温林林 王建明 谷疆蓉 金立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脉压变异度(PPV)在指导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时的变化。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双向Glenn术的患儿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个月~4岁2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8.0~17.5kg,平均(13.0±3.2)kg。作为对照,同... 目的:研究脉压变异度(PPV)在指导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时的变化。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双向Glenn术的患儿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个月~4岁2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8.0~17.5kg,平均(13.0±3.2)kg。作为对照,同期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5岁10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7.0~18.5kg,平均(11.9±3.9)kg。所有患儿术中穿刺左挠动脉,术后接Mostcare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以及PPV、心动周期效率值(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等参数至术后12h。以平均动脉压50~90mm Hg(1mm Hg=0.133k Pa)、中心静脉压6~11mm Hg,并维持CCE-0.3^+0.3,dp/dt 0.8mm Hg/msec-1.4mm Hg/msec为目标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将Mostcare数据导入计算机,采集术毕(T0)、术后1h(T1)、术后3h(T2)、术后6h(T3)、术后12h(T4)数据进行PPV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Glenn组的PPV值均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enn术后应用Mostcare监测系统将PPV作为容量反应指标时,不应和VSD术后选用相同的标准。Glenn术后对容量的改变敏感,较小的PPV的改变就应及时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glenn 室间隔缺损 Mostcare监护仪 脉压变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双向Glenn手术的全三维血液动力学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大伟 孙琦 +3 位作者 刘应征 朱铭 曹兆敏 刘锦纷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探讨双侧、双向Glenn术后腔-肺连接区域的能量损失情况。通过对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处理,完成了左、右肺动脉和左、右上腔静脉连接段的全三维数字化重构,结合相关血液流量等MRI测量结果,模拟了左、右肺动脉不同流...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探讨双侧、双向Glenn术后腔-肺连接区域的能量损失情况。通过对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处理,完成了左、右肺动脉和左、右上腔静脉连接段的全三维数字化重构,结合相关血液流量等MRI测量结果,模拟了左、右肺动脉不同流量条件下连接段内的血液流动细节。结果表明:在肺动脉不同流量的情况下,腔-肺连接段内的能量损失相差2倍左右,血液流场形态对其有重要影响。由此得出结论:患者术后腔-肺连接段内的血流能量损失较小,人体肺动脉阻力大小决定左右肺的血流分配。在Fontan手术之前对Glenn连接结构进行血液流场的数值分析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nn手术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磁共振成像(MRI) 能量损失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艳超 齐杰 +3 位作者 李强 孟自力 贺延法 李巅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57-58,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的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1月25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低年龄组患儿术后随访McGoon比率、...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的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1月25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低年龄组患儿术后随访McGoon比率、Nakata指数升高均好于高年龄组(P均<0.05)。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分流术后肺血管的发育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glenn分流术 肺血管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行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超 李强 +2 位作者 孟自力 贺延法 齐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和高年龄组(年龄>3岁),对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儿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低年龄组患儿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高年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高年龄组,住院时间短于高体重组。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手术效果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于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双向glenn 心脏手术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Glenn术中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寒 贝亚军 +4 位作者 张载高 姜相伟 解水本 赵哲 迟海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3期178-179,186,共3页
目的总结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2例,其中9例存在双侧上腔静脉。根据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结果,7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2例直接结扎较细侧上腔静脉,... 目的总结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2例,其中9例存在双侧上腔静脉。根据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结果,7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2例直接结扎较细侧上腔静脉,其中2例体外循环下实施,7例行非体外循环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随访。结论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取决于:①两侧上腔静脉之间是否存在交通支;②上腔静脉直径与相应肺动脉是否匹配;③可在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glenn 双侧上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Glenn术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毅 王钊 +2 位作者 李亚雄 张雅永 李富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向Glenn术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5例,年龄5~33岁,2例合并双侧上腔静脉,保留奇静脉,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结果无死亡,术后SaO2(82.6±2.3)%,紫绀明显减轻,活动量增加... 目的探讨双向Glenn术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5例,年龄5~33岁,2例合并双侧上腔静脉,保留奇静脉,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结果无死亡,术后SaO2(82.6±2.3)%,紫绀明显减轻,活动量增加.术后出现乳糜胸1例.结论掌握严格的适应症,双向Glenn术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双向gle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enn术、Fontan术及改良Fontan术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石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35-343,共9页
改良 Fontan手术是近 30年来外科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本文对改良 Fontan手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旨在系统地介绍这一复杂的心外科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基础、手术设计及其演变的过程 ,使读者对这种高难度手术的不... 改良 Fontan手术是近 30年来外科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本文对改良 Fontan手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旨在系统地介绍这一复杂的心外科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基础、手术设计及其演变的过程 ,使读者对这种高难度手术的不同术式、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nn手术 改良FONTAN手术 血流动力学 手术指征 术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Glenn手术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 被引量:1
17
作者 岑坚正 张镜芳 +2 位作者 庄建 陈欣欣 陈寄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 ,年龄 1~ 13岁 ,平均 (4 94± 3 18)岁 ,体重 10~ 2 9kg,平均(15 1... 目的 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 ,年龄 1~ 13岁 ,平均 (4 94± 3 18)岁 ,体重 10~ 2 9kg,平均(15 13± 5 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 ,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 RPA端 -侧吻合 10例 ;SVC与MPA端 -侧吻合 2例 ;LSVC LPA端 -侧吻合 2例 ;LSVC LPA端 -侧吻合及RSVC RPA端 -侧吻合 1例。同期 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 有 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 ,全组病死率为 6 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 ,P <0 0 1。 1例于术后 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 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 ,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Glenn术后患儿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芳 李多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6-726,共1页
患儿,女,9岁,体重28kg,因"发现颈部肿物3月余"入院,诊断"甲状腺肿物",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儿口唇轻微发绀,杵状指(趾)。术前检查:血常规示RBC 5.63×10^12/L,Hb 164g/L;甲状腺功能检查示... 患儿,女,9岁,体重28kg,因"发现颈部肿物3月余"入院,诊断"甲状腺肿物",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儿口唇轻微发绀,杵状指(趾)。术前检查:血常规示RBC 5.63×10^12/L,Hb 164g/L;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4.40 mIU/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T3)7.62pmol/L;血气分析示PaO2 50mm Hg,SpO2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物 glenn 麻醉管理 甲状腺功能检查 颈部肿物 三碘甲腺原氨酸 单心室 促甲状腺激素 杵状指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手术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才 范全心 +2 位作者 郭兰敏 王正军 郑善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839-840,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双向glenn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enn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汀洲 冯昱 贺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分析Glenn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行Glenn手术患儿163例临床资料,以有创通气时间24h作为节点,分为延迟拔管组41例、非延迟拔管组122例。结果:共纳入16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年龄、手术... 目的:分析Glenn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行Glenn手术患儿163例临床资料,以有创通气时间24h作为节点,分为延迟拔管组41例、非延迟拔管组122例。结果:共纳入16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年龄、手术时间、术后24h内最大VIS、术后氧饱和度、术后上腔静脉压力、经历体外循环与延迟拔管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24h内最大VIS增加、术后氧饱和度降低及术后上腔静脉压力增高为Glenn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结论:行Glenn手术的患儿发生延迟拔管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术后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nn手术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