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定森林环境中模拟绒毛皂荚自然下种成苗试验
1
作者 旷柏根 刘玲 +2 位作者 谢咏红 文儒仁 周春桃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S01期28-31,共4页
目的:为扩大绒毛皂荚种群数量,探索其野外回归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新途径。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母树林下的自然坡地,模拟自然下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分为3个区组,每区组设下种深度不同的3个处理小区,3个下种深度分别是半分解枯落物层... 目的:为扩大绒毛皂荚种群数量,探索其野外回归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新途径。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母树林下的自然坡地,模拟自然下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分为3个区组,每区组设下种深度不同的3个处理小区,3个下种深度分别是半分解枯落物层与粗腐殖质层之间、粗腐殖质层与腐殖质层之间、腐殖质层的1 cm深处,每小区30个下种点,每点下种子2粒,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绒毛皂荚的发芽率在44.44%~52.78%之间,平均为47.78%,高于苗圃常规育苗的发芽率(35.00%);成苗率在60.85%~77.29%之间,平均为70.60%,低于苗圃常规育苗的成苗率(95.00%);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与苗圃地常规育苗的差异不显著;人工干预的程度会影响成苗率的高低和苗木生长量大小。结论:特定的森林环境中,人工模拟绒毛皂荚自然下种的方法能够成苗,并可以获得比苗圃常规育苗略高的发芽率,水平层次完全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是提高绒毛皂荚发芽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皂荚 特定森林环境 摸拟自然下种 自然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皂荚嫁接苗抗寒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徐瑢 周帅 +3 位作者 韩丽君 郝向春 陈思 张峻尘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嫁接是提高植株抗寒性的常用手段,但砧木对嫁接苗抗寒性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首先收集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和山皂荚(Gleditsia japonica)在全球分布点的最冷月最低温数据,用于确认山皂荚的抗寒性是否优于皂荚。之后... 嫁接是提高植株抗寒性的常用手段,但砧木对嫁接苗抗寒性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首先收集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和山皂荚(Gleditsia japonica)在全球分布点的最冷月最低温数据,用于确认山皂荚的抗寒性是否优于皂荚。之后将皂荚接穗分别嫁接到2年生的皂荚和山皂荚砧木上,采用连续测定与控制试验的方法,观测低温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细胞膜完整性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以期了解以山皂荚为砧木的嫁接苗能否提高抗寒性。结果表明,从物种分布的角度分析,山皂荚比皂荚的耐寒性强。从嫁接效果分析,以山皂荚为砧木,嫁接苗在2℃至-4℃能维持较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和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GSH和SOD为代表的ROS清除机制得到加强,PSⅡ单位反应中心用于将电子从QA-传递到PSI受体侧的稳定性提高,以及PSⅡ的热耗散功效改善。此外,以山皂荚为砧木,使得嫁接苗叶片光合系统各组分之间,及其与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关联也得到增强。我们的研究揭示,选择山皂荚作为砧木,能够增强皂荚嫁接苗抵御早晚霜侵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山皂荚 gleditsia japonica 低温胁迫 嫁接 叶绿素荧光 反射光谱 保护酶
原文传递
滇皂荚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郜锐 陆斌 +2 位作者 宁德鲁 陈芳 杜春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从物候期、根系分布、结实习性、剪枝反应、环割和拉枝促进结实的效果、植株嫩梢叶片几种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规律等方面报导了对云南特有经济林树种滇皂荚此部分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其研究结果为制定滇皂荚的丰产栽培措施... 从物候期、根系分布、结实习性、剪枝反应、环割和拉枝促进结实的效果、植株嫩梢叶片几种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规律等方面报导了对云南特有经济林树种滇皂荚此部分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其研究结果为制定滇皂荚的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荚 生物学特性 培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皂角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万亚坤 董玉山 +4 位作者 祁志军 杨润亚 石磊 王渊 傅建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89-692,共4页
初步研究了山皂角种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 ,测定了氨基酸、多糖、矿物元素和脂肪的含量。预试结果表明 ,山皂角种子中含有酚性成分、生物碱、黄酮及其甙类、糖类、皂甙、甾体及其甙类、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氨基酸、蛋白质及多肽。
关键词 山皂角 种子 化学成分 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皂荚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芳 陆斌 +3 位作者 宁德鲁 张艳丽 杜春花 陈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5,50,共3页
采用CI301CO2气体分析仪(美国产)连续2a定时测定滇皂荚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叶温、CO2浓度等指标。试验测得:滇皂荚年净光合速率(Pn)年变化呈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5月中旬,次峰在10月;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11:3... 采用CI301CO2气体分析仪(美国产)连续2a定时测定滇皂荚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叶温、CO2浓度等指标。试验测得:滇皂荚年净光合速率(Pn)年变化呈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5月中旬,次峰在10月;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11:30达最大值,14:30出现次高峰,14:30~18:00逐渐下降至最低;光饱和点为1042μmol·m-2·s-1(约67.2klx),光补偿点为92.5μmol·m-2·s-1(0.96klx),CO2补偿点为74μL/L,CO2饱和点为343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荚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皂荚开发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7
6
作者 范崇 王媛媛 董文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年第4期30-33,共4页
滇皂荚是产于云南的皂荚属特有种类,其在医药、绿化、食品工业、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滇皂荚在各个方面的利用价值,以及相关开发研究的现状,并从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对滇皂荚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滇皂荚 利用价值 开发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皂荚果壳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武 刘嘉宝 +2 位作者 武力 马永涛 陆斌 《云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分析测定了滇皂荚果壳中的基础化学成分 ,其中粗淀粉的含量为 13 1g/ 10 0g,总糖的含量为 34 6g/ 10 0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滇皂荚果壳的总皂甙含量为 9 7g/ 10 0g。通过显色反应 ,初步鉴别果壳的皂甙类型为三萜皂甙。
关键词 滇皂荚 果壳 化学成分 粗淀粉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处理对山皂荚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长乐 《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分别用30、60、75和95℃的热水及用浓硫酸处理山皂荚种子的结果表明,30℃热水处理2min与5min的种子差异不显著,处理10min的种子与前两组差异显著。60℃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75℃的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95℃处理2min... 分别用30、60、75和95℃的热水及用浓硫酸处理山皂荚种子的结果表明,30℃热水处理2min与5min的种子差异不显著,处理10min的种子与前两组差异显著。60℃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75℃的热水处理的3组时间间的差异显著,95℃处理2min与5min的种子差异显著,处理2min与10min的种子差异显著,处理5min与10min的种子差异不显著。用75℃热水处理种子10min对山皂荚的种子萌发最为有利,浓硫酸处理60min的山皂荚种子较热水处理山皂荚种子吸水性能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皂荚 热水处理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河县滇皂荚的皂角米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为林 尹加笔 +4 位作者 高苹 杨丽梅 寸德山 石卓功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3-207,共5页
采用国标和农业部部颁标准的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不同单株滇皂荚的10个皂角米样品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皂角米样品蛋白质含量2.37%~3.64%,总糖及粗纤维含量... 采用国标和农业部部颁标准的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不同单株滇皂荚的10个皂角米样品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皂角米样品蛋白质含量2.37%~3.64%,总糖及粗纤维含量均低于1%;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及9种非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的E/T和E/N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富含K、P、Ca、Mg、Na、Fe、Zn、Mn、Cu等9种矿质元素,因此梁河县产皂角米是一种高蛋白、低糖、氨基酸齐全和矿质元素丰富,符合高K低Na饮食结构的营养保健食物。滇皂荚单株树龄与皂角米各类营养成分之间的关联序为氨基酸总量>蛋白质百分含量>粗纤维百分含量>矿物质元素总量>总糖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荚 皂角米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皂角米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瑾钰 彭小伟 +3 位作者 阚欢 赵平 全伟 刘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滇皂角米多糖碱提工艺,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NaOH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滇皂角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探究。结果表明,滇皂角米... 为探究滇皂角米多糖碱提工艺,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NaOH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滇皂角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探究。结果表明,滇皂角米多糖的碱提最佳工艺:液料比220∶1(mL/g)、NaOH溶液浓度0.16 mol/L、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滇皂角米多糖的提取率为(73.64±0.56)%。此外,滇皂角米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0.87、6.67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角米 多糖 碱提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株滇皂荚皂角仁的皂苷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为林 尹加笔 +3 位作者 高苹 杨丽梅 寸德山 赵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41-43,共3页
为筛选高皂苷含量滇皂荚优良单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定采自云南省梁河县的10份不同单株滇皂荚皂角仁的皂苷含量,并研究其植株性状因素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单株皂角仁皂苷含量的差异较大,对皂苷含... 为筛选高皂苷含量滇皂荚优良单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定采自云南省梁河县的10份不同单株滇皂荚皂角仁的皂苷含量,并研究其植株性状因素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单株皂角仁皂苷含量的差异较大,对皂苷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5株单株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单株2号植株,其皂苷含量[(25.49±0.04)mg/g]为平均水平的1.47倍。滇皂荚皂角仁的皂苷含量与植株性状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出籽率>冠幅面积>地径>株高>树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荚 皂角仁 皂苷 优良单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新品种‘大巴皂角母树林种子’育苗及造林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贞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9期26-27,共2页
‘大巴皂角母树林种子’为皂角树的实生变异品种,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有大巴林场选育,2018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该品种具有树体健壮、抗逆性强、坐果率高、结实量高等特性,近年来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荒山... ‘大巴皂角母树林种子’为皂角树的实生变异品种,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有大巴林场选育,2018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该品种具有树体健壮、抗逆性强、坐果率高、结实量高等特性,近年来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荒山生态造林。为提升辽西地区造林水平和质量,该文总结出皂角良种育苗及造林技术,供广大林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 母树林种子 良种 育苗 造林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皂角嫩枝扦插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佩福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9期52-52,109,共2页
山皂角用种子繁殖易产生高矮不齐、径粗大小不匀的实生苗后代,而采用优良种源的插条进行扦插而育出的无性苗,能保持优良母株优良性状,苗木整齐度较好。采用优树穗材,用外源植物激素作为生根剂,扦插形成愈伤组织率达93.6%,生根率达到88.... 山皂角用种子繁殖易产生高矮不齐、径粗大小不匀的实生苗后代,而采用优良种源的插条进行扦插而育出的无性苗,能保持优良母株优良性状,苗木整齐度较好。采用优树穗材,用外源植物激素作为生根剂,扦插形成愈伤组织率达93.6%,生根率达到88.4%,获得了较好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 基质 嫩枝扦插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皂角荒山造林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文博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6期38-39,48,共3页
皂角抗逆性强,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困难立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文章针对辽西北特点,开展了吸水剂应用、不同造林方式和时间、不同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皂角造林时应用吸水剂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其中吸水剂泥浆... 皂角抗逆性强,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困难立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文章针对辽西北特点,开展了吸水剂应用、不同造林方式和时间、不同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皂角造林时应用吸水剂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其中吸水剂泥浆蘸根的方式造林成活率最高,可达91.3%;容器苗造林也可显著提高皂角造林成活率,较裸根苗提高12.4个百分点;不同季节以雨季造林成活率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立地条件以中上坡、土壤肥沃的阳坡造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皂角 荒山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皂角实生嫁接苗繁育技术
15
作者 包海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8期18-19,80,共3页
大巴皂角树体长势强壮,结果多,出籽率较高,皂刺较多,2018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生产上种苗繁育主要有2种方式:实生苗繁育,遗传稳定性差,良种优势不能保持,育苗周期长,结果晚;实生嫁接苗繁育,可保持良种的生物学... 大巴皂角树体长势强壮,结果多,出籽率较高,皂刺较多,2018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生产上种苗繁育主要有2种方式:实生苗繁育,遗传稳定性差,良种优势不能保持,育苗周期长,结果晚;实生嫁接苗繁育,可保持良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的经济性状,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长快。该文结合实践总结出大巴皂角实生嫁接苗技术,旨在提高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皂角 种苗繁育 播种 嫁接 实生苗 嫁接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野生种群绒毛皂荚的社会认知与扩展
16
作者 蔡奕 舒骏生 谢咏红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了给极小野生植物种群绒毛皂荚恢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知网等专业学术网站和微软必应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共收集文献108篇,分析了种群的社会认知和扩展,结果如下:(1)认知上存在学界初步接纳新物种但缺乏非专业界认知、学界深化认... 为了给极小野生植物种群绒毛皂荚恢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知网等专业学术网站和微软必应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共收集文献108篇,分析了种群的社会认知和扩展,结果如下:(1)认知上存在学界初步接纳新物种但缺乏非专业界认知、学界深化认知与非专业界开始关注、业内和非业内学界认知停滞不前以及业内和非业内学界对其认知进一步深化4个时段。(2)野生种群数量从1954年发现5株起,先后在2009、2012、2019、2021、2022和2023年六次调查发现10株,但又先后消亡5株,现有野生植株10株(有3结果株1雄株)。(3)种群扩展大致可分为原地和异地初始扩展、第一子代种子回归原产地并开始向域外发展、扩大本地种群数量和外输扩大分布区的发展、野生种源和优树种源同时向外域扩展四个阶段。(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继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绒毛皂荚 社会认知 种群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皂荚良种晋皂2号与晋皂3号选育研究
17
作者 陈思 郝向春 韩丽君 《山西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
针对长期以来缺乏山皂荚优良品种的现状,笔者依据优树选择目标及标准,经过优树选择、苗期试验、无性系测定、区域试验选育出了山皂荚新品种。结果表明,晋皂2号为生态防护优良树种,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嫁接苗10年生平均树高7.11 m,平... 针对长期以来缺乏山皂荚优良品种的现状,笔者依据优树选择目标及标准,经过优树选择、苗期试验、无性系测定、区域试验选育出了山皂荚新品种。结果表明,晋皂2号为生态防护优良树种,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嫁接苗10年生平均树高7.11 m,平均胸径8.18 cm。晋皂3号为城乡绿化优良树种,荚果丰硕、扭曲度大,观赏性强,嫁接苗10年生平均树高6.55 m,平均胸径7.83 cm。这2个山皂荚良种适应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在山西省海拔1 200 m以下的地区均可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皂荚 晋皂2号 晋皂3号 良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皂角子与滇皂角子鉴别研究
18
作者 廖玉兰 杜琳霖 +2 位作者 张艳焱 王祥培 吴红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差异,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为皂角子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用Diasonsil C18(250 mm×4.6 mm,5 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 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差异,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为皂角子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用Diasonsil C18(250 mm×4.6 mm,5 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皂角子及滇皂角子的相似度。结果建立的皂角子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1个共有峰;滇皂角子整体的相似度较比皂角子样品低,在0.783~0.842之间,而皂角子样品中除亳州市外,其余产地的相似度均在0.898以上。聚类分析结果将13批皂角子和3批滇皂角子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区分皂角子与滇皂角子,可为控制皂角子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子 滇皂角子 化学模式识别 指纹图谱 鉴定
原文传递
山皂荚GjCYP71D1基因表达分析及在三萜合成中的功能鉴定
19
作者 董明 张玉琦 +5 位作者 李影 武文博 王硕 孟春雨 刘梦轻 尹静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5-2094,共10页
皂荚树含有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山皂荚组培苗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一个CYP450新基因,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该CYP450基因、GjLus(羽扇豆醇合酶)... 皂荚树含有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山皂荚组培苗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一个CYP450新基因,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该CYP450基因、GjLus(羽扇豆醇合酶)基因在不同处理下(10μmol·L^(-1)ABA、100mg·L^(-1)GA3、50 mg·L^(-1)SA、100μmol·L^(-1)MeJA、5μmol·L^(-1)乙烯利和机械伤害)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CYP450为新基因,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533 bp,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与决明(Senna tora)CYP71D10的相似度最高,为75.8%,暂命名为GjCYP71D1。GjCYP71D1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该基因在茎中和叶中表达量分别是根中的87.0%和89.9%。GjCYP71D1和GjLus响应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的诱导,在MeJA、SA、GA3、ABA、乙烯利和机械伤害诱导下,均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通过瞬时侵染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发现GjCYP71D1具有催化白桦脂醇合成的功能,为山皂荚CYP450基因功能挖掘及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皂荚 CYP450 三萜化合物 表达特性 基因功能
原文传递
滇皂角米成分分析及饮品制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祥 刘云 +2 位作者 杨晶晶 罗静思 阚欢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2,共6页
对云南省梁河县滇皂角米的多糖、皂苷、粗纤维、蛋白质、维生素C、矿质元素和氨基酸7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以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考察了水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玫瑰酱添加量、枸杞添加量四个因素对滇皂角米保健饮品口感的影响,通过正... 对云南省梁河县滇皂角米的多糖、皂苷、粗纤维、蛋白质、维生素C、矿质元素和氨基酸7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以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考察了水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玫瑰酱添加量、枸杞添加量四个因素对滇皂角米保健饮品口感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滇皂角米饮品的配方。结果表明,在滇皂角米5 g,水添加量400 mL、白砂糖45 g、玫瑰酱6 g、枸杞6 g时,滇皂角米饮品色泽棕黄色、颜色透亮、气味清香,口感甜度适中爽滑,组织完整黏稠、均匀。经测定,滇皂角米饮品中蛋白质含量为3.4 g/100 mL、脂肪含量为0.8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pH 5.5,属低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皂角米 成分分析 正交试验 多糖 皂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