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enolic Profil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Mench and Fagopyrum tartaricum L. Gaerth) Hulls, Brans and Flours 被引量:15
1
作者 LI Fu-hua YUAN Ya +2 位作者 YANG Xiao-lan TAO Shu-ying MING J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84-1693,共10页
The extracts from hulls, brans and flours of Fagopyrum esculentum M6ench (FEM, three varieties) and Fagopyrum tartaricum L. Gaerth (FTG, seven varieties) were screened for free and bound phenolic content or total ... The extracts from hulls, brans and flours of Fagopyrum esculentum M6ench (FEM, three varieties) and Fagopyrum tartaricum L. Gaerth (FTG, seven varieties) were screened for free and bound phenolic content or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as well as 1,1 diphenyl-2-picryl 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reducing power. Free phenolics were predominant in buckwheat hulls, brans and flours. FEM hulls extract exhibited the highest reducing power and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ith the average ECs0 84.54 μg mL^-1 and IC50 11.54 μg mL^-1 respectively, FTG brans extract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TPC (24.87 mg GAE g^-1 DW), and FEM flours extract showed the lowest TPC, reducing power and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PC,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reducing power of all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s) between reducing power and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buckwheat hulls, between TPC and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buckwheat flours were 0.76 and 0.79, respectively (P〈0.05).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maining indexes of hulls and flours, as well as the ten buckwheat brans.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some non-phenolic compound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hulls, brans and flours of buckwhea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uckwheat hulls and brans, rather than flours, are good source of antioxid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gopyrum esculentum MSench Fagopyrum tartaricum L. gaerth phenolic content antioxidative activity buckwheat correl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of Total Saponins from <i>Sapindus mukorossi</i>Gaerth 被引量:4
2
作者 Menghao Du Sumei Huang +3 位作者 Jinping Zhang Jingwen Wang Lisong Hu Jingmin Jiang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Th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ngle factors such as solvent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imes, solid-liquid ration, and the time of extractions on the yields of saponins present in the pul... Th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ngle factors such as solvent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imes, solid-liquid ration, and the time of extractions on the yields of saponins present in the pulp of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h. On this basis, an L9 orthogonal design of experiment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extraction of saponin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xtraction of saponins are put in the order of extraction times, extraction time, solid-liquid ration,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 is that the powder of the pulp is extracted with EtOH (solid-to-solvent ratio = 1:8, w/v) for three times at 60°C for 3 hour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bout 1.63 g saponins will be extracted from 10 g raw material. The st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Sapindus mukuross saponins can maintain surface activity at water temperature (25°C - 40°C), pH (6.3 - 7.7) and water hardness (50 - 250 mg.L-1). It is proved that Sapindus mukuross saponins are quality non-ionic active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NINS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h ORTHOGONAL Design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莲藕酶促褐变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郝亚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0-2623,共4页
选择柠檬酸(CA)、D-异抗坏血酸钠(D-E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3种对莲藕(Neulmbo nucifera Gaerth)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抑制率较高的抑制剂,作为鲜切莲藕酶促褐变抑制剂,研究3种抑制剂及其组合对抑制鲜切莲... 选择柠檬酸(CA)、D-异抗坏血酸钠(D-E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3种对莲藕(Neulmbo nucifera Gaerth)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抑制率较高的抑制剂,作为鲜切莲藕酶促褐变抑制剂,研究3种抑制剂及其组合对抑制鲜切莲藕酶促褐变的效应。结果表明,3种褐变抑制剂最佳组合用量为2.5 g/L CA+1.5 g/L D-EA+1.5 g/L EDTA-2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莲藕(Neulmbo nucifera gaerth) 酶促褐变 控制 柠檬酸(CA)、D-异抗坏血酸钠(D-EA)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和甜荞萌发后脂肪酸营养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美莉 吴继红 +1 位作者 赵镭 胡小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苦荞和甜荞在萌发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苦荞和甜荞在萌发72h后其EFA含量分别增加了5.4和5.8个百分点,与PUFA含量变化相同。苦荞萌发前SFA∶MUFA∶PUFA为1∶2.2∶2.0,萌发后为1∶1.8∶2.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苦荞和甜荞在萌发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苦荞和甜荞在萌发72h后其EFA含量分别增加了5.4和5.8个百分点,与PUFA含量变化相同。苦荞萌发前SFA∶MUFA∶PUFA为1∶2.2∶2.0,萌发后为1∶1.8∶2.2。甜荞萌发前SFA∶MUFA∶PUFA为1∶1.8∶1.6,萌发后为1∶1.5∶1.8。荞麦萌发后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变化,而MUFA含量下降,PUFA含量增加,因此荞麦萌发后脂肪酸营养价值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萌发 甜荞 苦荞 营养评价 PUFA 气相色谱法 系统研究 含量变化 营养价值 SFA EFA 荞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敏 高锦明 +1 位作者 王军 王丽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min,再... 目的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min,再在90℃下提取3次,每次30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47%。结论纤维素酶适用于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的辅助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茎叶粉 总黄酮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和甜荞萌发后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营养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美莉 吴继红 +1 位作者 赵镭 胡小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苦荞和甜荞在萌发后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和甜荞氨基酸总量在萌发36h内均无显著变化,萌发72h时苦荞氨基酸总量有所下降,而甜荞则比萌发前提高了11 2 % (P <0 0 ...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苦荞和甜荞在萌发后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和甜荞氨基酸总量在萌发36h内均无显著变化,萌发72h时苦荞氨基酸总量有所下降,而甜荞则比萌发前提高了11 2 % (P <0 0 5 )。甜荞在萌发72h时苯丙氨酸等5种必需氨基酸AAS值有所增加,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升高。苦荞除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在萌发72h时的AAS值有所下降外,其余氨基酸的AAS值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 甜荞 苦荞 营养评价 含量变化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氨基酸总量 高效液相色谱仪 苯丙氨酸 氨基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S值 AA 蛋氨酸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黄素梅 王敬文 +2 位作者 杜孟浩 张金萍 姜景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56,共3页
[目的]确立无患子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各种提取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对无患子皂苷得率的影响,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无患子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醇... [目的]确立无患子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各种提取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对无患子皂苷得率的影响,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无患子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醇,提取温度为60℃时,料液比为1∶9,提取时间为3 h,提取为3次。在该条件下,无患子皂苷得率为9.32%。[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对环境友好,适合于无患子皂苷的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皂苷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素梅 王敬文 +2 位作者 杜孟浩 张金萍 姜景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76,共3页
为了开发利用无患子资源,对无患子籽油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种仁含油量为42.7%,无患子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63%,其中油酸含量为55.68%;无患子籽油的酸值(KOH)为4.33 mg/g,碘值(I)为102.22 g/10... 为了开发利用无患子资源,对无患子籽油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种仁含油量为42.7%,无患子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63%,其中油酸含量为55.68%;无患子籽油的酸值(KOH)为4.33 mg/g,碘值(I)为102.22 g/100 g,是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柴油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籽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组培过程中愈伤组织诱导和芽苗增殖的培养基配方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倩 辜夕容 +4 位作者 万宇轩 吴雪莲 刘飞 钱春 姚永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2-1387,共6页
为探讨大量元素和植物激素对无患子愈伤组织诱导和芽苗增殖的影响并优化培养基组成,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BA和NAA对无患子茎段培养的影响,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BA在无患子茎段愈伤组织... 为探讨大量元素和植物激素对无患子愈伤组织诱导和芽苗增殖的影响并优化培养基组成,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BA和NAA对无患子茎段培养的影响,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BA在无患子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芽苗增殖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MS大量元素,NAA无明显作用。全量MS和2.0 mg·L-1的BA最适于无患子茎段上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分化以及芽苗的增殖和伸长;MS大量元素含量降低、BA和NAA浓度增加均不利于无患子离体培养物的生长,这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上表现尤为显著。无患子茎段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MS+BA 2.0 mg·L-1+NAA 0.01 mg·L-1,本试验中MS+BA 2.0 mg·L-1+NAA 0.05 mg·L-1即2号培养基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大量元素 激素 愈伤组织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皂甙在不同展开体系中的薄层色谱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素梅 王敬文 +2 位作者 杜孟浩 张金萍 姜景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88-890,894,共4页
以三氯化锑为显色剂,在不同展开体系中,对无患子假种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建立快速有效的无患子皂甙薄层色谱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三氯甲烷展开体系的展开效果不太理想;正丁醇展开体系有利于大极性的皂甙的展开、分离,但... 以三氯化锑为显色剂,在不同展开体系中,对无患子假种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建立快速有效的无患子皂甙薄层色谱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三氯甲烷展开体系的展开效果不太理想;正丁醇展开体系有利于大极性的皂甙的展开、分离,但是不适合于小极性的皂甙的分离;苯展开体系对小极性皂甙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但不适合于大极性皂甙的展开。薄层色谱分析操作简便,适合于不同极性的无患子皂甙的快速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皂甙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沙生蒙药沙芥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文中 黄培建 +3 位作者 阮静雅 杨圣财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蒙药的研发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沙产业发展。[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 [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蒙药的研发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沙产业发展。[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芥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素(2)、staphylionoside D(3)、TgSSTg(4)、乙基-α-D-果糖苷(5)、pinellic acid(6)、Z-咖啡酸硬脂醇酯(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沙生蒙药 沙芥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芥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俊峰 刘步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27-830,共4页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比较了7种大孔树脂对沙芥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优选出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并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4020纯化沙芥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4 mg/mL...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比较了7种大孔树脂对沙芥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优选出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并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4020纯化沙芥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4 mg/mL,pH值5,上样流速2 mL/min;使用4BV用量95%的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2 mL/min。采用该工艺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含量达4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总黄酮 分离纯化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140型大孔树脂纯化荷叶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云 刘良燚 朱欣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6163-16164,16184,共3页
[目的]为荷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先采用静态吸附法对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再利用动态吸附法对筛选出的大孔树脂进行进一步考察。[结果]D140型大孔树脂能更有效地纯化荷叶黄酮。当上样浓度为1.012~4.048mg/ml,... [目的]为荷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先采用静态吸附法对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再利用动态吸附法对筛选出的大孔树脂进行进一步考察。[结果]D140型大孔树脂能更有效地纯化荷叶黄酮。当上样浓度为1.012~4.048mg/ml,上样速率为3BV/h时,荷叶黄酮的回收率较高。上样体积为5.5BV时,树脂基本达到动态饱和吸附。当乙醇浓度为60%、洗脱速率为2BV/h时,洗脱率最大,产物纯度最高。[结论]D140型大孔树脂纯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浓度为4.048mg/ml的荷叶总黄酮上样,上样速率控制在3BV/h左右,上样体积为5.5BV,再用3BV60%乙醇以2BV/h的速率洗脱,获得的荷叶总黄酮纯度为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大孔树脂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麦中赖氨酸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萍 谭萍 +1 位作者 王玉珠 李红宁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36-37,43,共3页
采用茚三酮显色法,以苦荞麦中赖氨酸得率为考察指标,测定了十二种苦荞麦种子中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的苦荞麦种子中赖氨酸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六盘水地区荞麦赖氨酸含量较高。
关键词 苦荞麦 赖氨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芥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俊峰 王高祥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优化沙芥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设计最佳单因素水平并做正交试验,确定以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沙芥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原料...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优化沙芥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设计最佳单因素水平并做正交试验,确定以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沙芥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原料沙芥粉20g,乙醇浓度为80%,索氏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2.5;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0.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提取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酸浆子胶与海藻酸钠凝胶球的质构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梦洁 金忠兴 +3 位作者 李志勇 杜杰 王正武 钟耀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33-239,共7页
制备了假酸浆子胶、海藻酸钠以及二者混胶的凝胶球,研究了混胶的最佳配比,并且利用质构仪对胶球的硬度、咀嚼性、回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胶体浓度、钙浓度、凝胶时间、温度和p H条件下,假酸浆胶球的硬度和咀嚼度均低于海藻酸... 制备了假酸浆子胶、海藻酸钠以及二者混胶的凝胶球,研究了混胶的最佳配比,并且利用质构仪对胶球的硬度、咀嚼性、回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胶体浓度、钙浓度、凝胶时间、温度和p H条件下,假酸浆胶球的硬度和咀嚼度均低于海藻酸钠胶球;海藻酸钠胶球的硬度和咀嚼度均随着胶体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凝胶温度升高而降低;假酸浆胶球的硬度也随胶体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凝胶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当胶体浓度达到10 g/L之后,假酸浆胶球咀嚼度达到最大,并趋于平稳;p H<3时假酸浆凝胶硬度、咀嚼度的稳定性高于海藻酸钠凝胶;海藻酸钠胶球的回弹性高于假酸浆胶球,但胶球易破裂;通过胶体复配可有效提高假酸浆凝胶初始硬度和咀嚼度,假酸浆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7时,混胶凝胶球呈现出较好的质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酸浆子胶 海藻酸钠 凝胶球 凝胶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部分苦荞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安守海 郑显明 +1 位作者 宋志成 秦礼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38个苦荞地方品种和其中部分品种分别进行了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相对较低。品质特性中的主要营养要素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VE和VPP含量较低;脂肪和芦丁含量大... 对38个苦荞地方品种和其中部分品种分别进行了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相对较低。品质特性中的主要营养要素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VE和VPP含量较低;脂肪和芦丁含量大致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农艺性状 品质特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埋深度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海静 王萍 +1 位作者 宝音德力格尔 田鹏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本文以沙芥属蔬菜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h.)和斧翅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人工控制6个沙埋深度,研究沙芥与斧翅沙芥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种子... 本文以沙芥属蔬菜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h.)和斧翅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人工控制6个沙埋深度,研究沙芥与斧翅沙芥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种子的萌发和出苗。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沙芥与斧翅沙芥在2cm和4cm的浅层沙埋时,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最高,休眠率和死亡率最低,且沙芥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高于斧翅沙芥种子,而休眠率和死亡率低于斧翅沙芥种子;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8cm、斧翅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4cm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显著降低,休眠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总体上,种子平均萌发率、平均出苗率和平均出苗速率与沙埋深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平均休眠率和平均死亡率与沙埋深度呈显著正相关,沙芥的耐沙埋能力大于斧翅沙芥,这种差异也与沙芥种子千粒重大于斧翅沙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斧翅沙芥 沙埋深度 种子萌发 出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杰 冯永涛 +2 位作者 陈民良 刘希华 邢建宏 《三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无患子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无患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芽苗生根以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出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TDZ... 以无患子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无患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芽苗生根以及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出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TDZ+0.4 mg·L-12,4-D+6.0 mg·L-1AgNO3,诱导率为86.4℅。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 mg·L-1NAA+1.0 mg·L-1TDZ,分化率为42.5℅。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3 MS+0.5 mg·L-16-BA+0.5 mg·L-12,4-D,生根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愈伤组织 丛生芽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活性成分梓醇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融 刘冲 +1 位作者 王贺 余斌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11期89-91,共3页
查阅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对梓醇的研究现状加以归纳。综述了地黄中梓醇的组织学分布、累积动态及影响梓醇含量的因素,为地黄质量控制、优良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分布 累积动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