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9-5p靶向GPR56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玉果 陶海云 +1 位作者 叶向阳 王海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4329-4333,共5页
目的:研究miR-139-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检测软骨肉瘤细胞中miR-139-5p、GPR5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56的蛋白表达;将miR-139-5p组(转染miR-139-5p mimics)、miR-NC组(... 目的:研究miR-139-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检测软骨肉瘤细胞中miR-139-5p、GPR5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56的蛋白表达;将miR-139-5p组(转染miR-139-5p mimics)、miR-NC组(转染miR-NC)、si-NC组(转染si-NC)、si-GPR56组(转染si-GPR56)、miR-139-5p+pcDNA3.1组(miR-139-5p mimics和pcDNA3.1共转染)、miR-139-5p+pcDNA3.1-GPR56组(miR-139-5p mimics和pcDNA3.1-GPR56共转染),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U-2OS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结果:与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相比,人骨肉瘤细胞U-2OS中miR-139-5p表达显著降低,GPR56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39-5p、敲减GPR56均可明显抑制U-2O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GPR56是miR-139-5p的靶点。过表达GPR56可逆转miR-139-5p对U-2O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39-5p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GPR56有关,将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9-5p gpr56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5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2
作者 杨刚 郑茂华 +1 位作者 徐吉光 袁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第19期134-13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GPR56及其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分析GPR56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胶质瘤患者标本作为观察组,以6例脑外伤患者切除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半定量检测法检测GPR56...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GPR56及其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分析GPR56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胶质瘤患者标本作为观察组,以6例脑外伤患者切除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半定量检测法检测GPR56及其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述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GPR56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18120),在Ⅰ-Ⅲ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8118),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38例脑胶质瘤中GPR56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4%(32138);且GPR56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PR56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胶质瘤标本中GPR56mRNA的表达比较稳定。可作为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56 胶质瘤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compound heterozygous GPR56 gene mutation in a twin with lissencephaly: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3
作者 Wen-Xin Lin Ying-Ying Chai +5 位作者 Ting-Ting Huang Xia Zhang Guo Zheng Gang Zhang Fang Peng Yan-Ju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期607-617,共11页
BACKGROUND Lissencephaly(LIS)is a 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with broad gyri,shallow sulci and thickened cortex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al delays and seizures.Currently,20 ge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L... BACKGROUND Lissencephaly(LIS)is a 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with broad gyri,shallow sulci and thickened cortex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al delays and seizures.Currently,20 ge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LIS.However,GRP56-related LIS has never been reported.GRP56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causative genes for bilateral frontoparietal polymicrogyria.Here,we report a twin infant with LIS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e twins both carried the novel compound heterozygous GPR56 mutations.CASE SUMMARY A 5-mo-old female infant was hospitalized due to repeated convulsions for 1 d.The patient had a flat head deformity that manifested as developmental delays and a sudden onset of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at 5 mo without any causes.Th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was normal.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 simple brain structure with widened and thickened gyri and shallow sulci.The white matter of the brai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Patchy long T1 and T2 signals could be seen around the ventricles,which were expanded,and the extracerebral space was widened.Genetic testing confirmed that the patient carried the GPR56 gene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c.228delC(p.F76fs)and c.1820_1821delAT(p.H607fs).The unaffected father carried a heterozygous c.1820_1821delAT mutation,and the unaffected mother carried a heterozygous c.228delC mutation.The twin sister carried the same mutations as the proband.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LIS.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of LIS that is likely caused by mutations of the GPR56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ENCEPHALY EPILEPSY gpr56 mutations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9激活GPR56的Gq通路促进米色脂肪棕色化
4
作者 王腾威 林慧 +2 位作者 张明祥 孙金鹏 张道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目的探究GPR56的Stachel peptide(P19)对米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PR56在米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50μmol/L P19激活小鼠米色脂肪组织中GPR56的Gq通路而导致... 目的探究GPR56的Stachel peptide(P19)对米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PR56在米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50μmol/L P19激活小鼠米色脂肪组织中GPR56的Gq通路而导致的下游3-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3)水平变化。随后,在诱导原代米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分化过程中,通过qPCR方法检测棕色化标志基因和产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对P19、YM-254890(YM)和沉默Gpr56基因的表达对分化进程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PR56在米色脂肪组织中高表达。P19可以使棕色化标志基因(Tbx和Tmem26)和产热标志基因(Ppargc1a、Cox7a1和Cide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当加入YM或沉默Gpr56基因的表达时,这些棕色化标志基因和产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了反转。结论P19能够通过激活GPR56的Gq通路来促进米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56 P19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脂肪分化
原文传递
粘附受体GPR56与肿瘤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芮伶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66-68,共3页
细胞在持续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接触,这些主要通过细胞粘连完成的联系对细胞的分化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出错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疾病状态,比如癌症[1-2]。事实上,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细胞粘连的变化可以在肿瘤发生及转移的每一步被观察到... 细胞在持续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接触,这些主要通过细胞粘连完成的联系对细胞的分化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出错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疾病状态,比如癌症[1-2]。事实上,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细胞粘连的变化可以在肿瘤发生及转移的每一步被观察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连 肿瘤 G蛋白耦联受体 gpr56 TG2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受体5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娇 董卫国 +4 位作者 王静 刘敏 季梦瑶 宋佳 詹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62-563,共2页
目的 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56(GPR56)表达及其与人肝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探讨GPR56表达与肝癌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包含7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56的表达情况,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获... 目的 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56(GPR56)表达及其与人肝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探讨GPR56表达与肝癌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包含75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56的表达情况,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获得不同研究标本的光密度值.通过比较和计算不同研究标本间光密度值的差异,分析GPR5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GPR5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MOD值为0.0915 &#177;0.04107,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的MOD值为0.1057&#177;0.04323.GPR56在肝癌旁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P<0.01).肝癌组织中GPR56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均存在相关性(P均<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结论 GPR56的高表达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gpr56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受体56胞外端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7
作者 赵去非 韩红辉 +4 位作者 刘俊晨 潘新华 汪磊 钱旻 杜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3,465,共5页
目的:制备G蛋白偶联受体56(G protien-coupled recepter 56,GPR56)的高效抗体,为其功能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灵敏、高效的免疫学检测工具。方法:以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GPR56 N端序列(661~1 073 bp... 目的:制备G蛋白偶联受体56(G protien-coupled recepter 56,GPR56)的高效抗体,为其功能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灵敏、高效的免疫学检测工具。方法:以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GPR56 N端序列(661~1 073 bp),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GPR56N。阳性克隆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初步鉴定后,用GST磁珠分离纯化,纯化后蛋白与免疫佐剂混合直接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阳性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细胞或组织中的GPR56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GPR56N,GPR56N与GST的融合蛋白(GST-GPR56)在原核系统中进行了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制备的兔抗人GPR56抗体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抗体可同时对人源性和鼠源性的GPR56进行特异性检测。结论:成功对GPR56蛋白N端序列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制备的抗GPR56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GPR56功能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56 GST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56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方芳 许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56)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4例声门型喉癌组织(喉癌组)及23例正常声门区喉组织(正常组)中GPR5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GPR56的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56)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4例声门型喉癌组织(喉癌组)及23例正常声门区喉组织(正常组)中GPR5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GPR56的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806.0(1414.1,13 257.0),显著高于正常组的428.7(26.4,3266.3)(Z=-4.936,P=0.000);在喉癌组中,GPR56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喉癌组织中GPR56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喉癌的发生,GPR56的特异性配体有望成为治疗喉癌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56 喉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5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敏 董卫国 +3 位作者 王静 宋佳 季梦遥 詹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56)表达与人结肠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75例人结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56蛋白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检测20例人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R56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56)表达与人结肠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75例人结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56蛋白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检测20例人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R56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结肠癌组织中GPR5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OD值0.052±0.030比0.045±0.026,t=4.529,P<0.05);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5例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组织中GPR56蛋白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及远处转移有无、浸润程度、p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GPR56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也无明显关系(t=0.841,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GPR5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0.927±0.063)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797±0.050,P<0.05)。结论:GPR56表达升高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结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56 结肠癌 免疫组化 WESTERN-BLOT 表达
原文传递
GPCR-G蛋白融合传感器检测GPCR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灵敏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传顺 林慧 +1 位作者 孙金鹏 张道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90,共6页
目的以GPR56-G蛋白融合传感器为例,建立一种检测GPCR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高灵敏方法。方法将带有NanoLuc荧光素酶(Nluc)的G蛋白α亚基的N端融合到GPCR的C端,构建GPCR和G蛋白α亚基两者的融合蛋白为实验组,受体和G蛋白共表达作为对照组。... 目的以GPR56-G蛋白融合传感器为例,建立一种检测GPCR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高灵敏方法。方法将带有NanoLuc荧光素酶(Nluc)的G蛋白α亚基的N端融合到GPCR的C端,构建GPCR和G蛋白α亚基两者的融合蛋白为实验组,受体和G蛋白共表达作为对照组。在受体表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利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方法检测GPR56-Gα_(12)亚基融合蛋白、GPR56和Gα_(12)亚基共表达的组成性活力。利用BRET方法检测GPR56激动剂(P19)对GPR56-Gα_(12)亚基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BRET比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GPR56和Gα_(12)亚基共表达相比,GPR56-Gα_(12)亚基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组成性活力(F=424.7,P<0.001);与对照组比较,P19激活实验组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01),GPR56-Gα_(12)亚基融合蛋白对激动剂(P19)的感知更灵敏,亲和力更强。结论GPCR-Gα亚基融合蛋白系统是一种检测GPCR与G蛋白相互作用更灵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R-Gα亚基融合蛋白 gpr56 Gα_(12) 组成性活力 P1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