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2000添加量对Pr_(x)Zr_(1-x)O_(2-δ)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龚宥精 田文珊 +2 位作者 赵光垒 贾丽娟 刘天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300℃、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Pr_(x)Zr_(1-x)O_(2-δ)的催化活性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81%。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XPS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会改变催化剂Pr_(2)Zr_(2)O_(7)晶型;催化剂为介孔结构,质量分数为2%时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有利于催化氧化NO。此外,模板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会增强催化剂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Pr_(x)Zr_(1-x)O_(2-δ)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上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海鸥 张富民 王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7-751,共5页
以硅胶为载体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磷钨酸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 (XRD)、程序升温氨脱附 (NH3-TPD)以及低温N2 吸附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并且考察了催化剂在苯与 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硅胶... 以硅胶为载体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磷钨酸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 (XRD)、程序升温氨脱附 (NH3-TPD)以及低温N2 吸附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并且考察了催化剂在苯与 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具有转化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通过改变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和杂多酸负载量 ,可有效地调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磷钨酸最佳负载量为 40 % (质量分数 ) ,催化剂最佳活化温度为 3 0 0℃ ,此时反应转化率为 71 4% ,2 -苯基十二烷的选择性为 41 9%。与HY沸石相比 ,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磷钨酸催化剂 硅胶 1-十二烯 直链烷基苯 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SZ36-1油藏深部调剖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唐孝芬 刘玉章 +4 位作者 向问陶 刘戈辉 江如意 覃和 潘伟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渤海SZ36-1油田具有油田水矿化度高、砾石充填完井及平台生产空间狭小等特点,常规深部调剖剂的溶解及耐盐性不能满足该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研制出抗盐速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剂(RNSTP-CTm),它由梳形抗盐聚合物、间苯二酚及复合助... 渤海SZ36-1油田具有油田水矿化度高、砾石充填完井及平台生产空间狭小等特点,常规深部调剖剂的溶解及耐盐性不能满足该油田深部调剖的要求.研制出抗盐速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剂(RNSTP-CTm),它由梳形抗盐聚合物、间苯二酚及复合助剂等组成.室内及现场试验均表明,该调剖剂在高矿化度盐水中能迅速地分散溶解,适宜在温度40~70℃、矿化度40g/L以下的油藏和作业空间受限的海上油田及陆地油田进行注水井深部调剖.SZ36-1-A21井深部调剖试验后,井组日增油50~60t、有效期超过1a,累计增油超过万吨,取得了良好的深部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调剖剂 深部调剖 聚合物凝胶 SZ36—1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Fe_x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烷的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成文 罗来涛 赵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4,408,共5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和微波技术制备了Ce1-xFexO2复合氧化物,以甲烷催化燃烧为探针反应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及XRD、DRS、BET和TP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1-xFexO2复合氧化物为介孔材料,所制得的复合氧化物在x≤0.2时以单一立方萤石结...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和微波技术制备了Ce1-xFexO2复合氧化物,以甲烷催化燃烧为探针反应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及XRD、DRS、BET和TP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1-xFexO2复合氧化物为介孔材料,所制得的复合氧化物在x≤0.2时以单一立方萤石结构的Ce1-xFexO2固溶体存在,x>0.2时形成了立方萤石结构Ce1-xFexO2固溶体和少量的CeFeO3混合相。Ce1-xFexO2固溶体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高于单组分CeO2,且随着x的不同而变化,其中以Ce0.9Fe0.1O2固溶体的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e1-x Fex O2复合氧化物 甲烷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_(10)-PAI-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凝胶阻滞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兴会 李平 +5 位作者 张宇清 谭理 王霞 侯敏 陈怡韵 朱运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用PCR方法构建 10个赖氨酸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的融合基因Lys10 PAI 1,并克隆于pET2 8a(+ )和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32 PAI和pET2 8 PAI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后可获得分子量分别为 6 3kD和 4 ... 用PCR方法构建 10个赖氨酸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的融合基因Lys10 PAI 1,并克隆于pET2 8a(+ )和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32 PAI和pET2 8 PAI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后可获得分子量分别为 6 3kD和 4 3kD的目的蛋白 ,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2 0 %以上 ,大多数重组蛋白以不溶形式存在 .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超滤、透析和亲和层析等步骤 ,可以得到纯化的Trx·PAI 1和rPAI 1重组蛋白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目的蛋白具有人PAI 1的抗原性 .凝胶阻滞实验发现 ,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与质粒结合 ,使质粒的迁移率明显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Trx·PAI 1和r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融合基因 凝胶阻滞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射性EMSA法检测AP-1蛋白DNA结合活性实验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房军帆 杜俊英 +1 位作者 梁宜 方剑乔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方案简便,仪器要求较低,且有效的非放射性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检测方法。方法以AP-1蛋白为实验对象,自制退火缓冲液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抽提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核蛋白(无需纯化),取10μg核蛋白与探针室温反应30 min... 目的探索一种方案简便,仪器要求较低,且有效的非放射性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的检测方法。方法以AP-1蛋白为实验对象,自制退火缓冲液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抽提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核蛋白(无需纯化),取10μg核蛋白与探针室温反应30 min。小型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电泳后将探针湿转至正电子加强尼龙膜上,紫外交联,ECL显影。通过正常探针与变性探针的竞争实验,证明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自制退火缓冲液成功合成生物素标记AP-1探针;炎症大鼠脊髓背角处AP-1蛋白与正常探针的结合后产生明显滞后条带,且结合力远高于变异探针。结论优化后的非放射性EMSA方案,有效降低了实验花费和仪器要求,且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 AP-1 凝胶电泳 实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气促进干胶法合成硅胶负载的TS-1纳米晶 被引量:4
7
作者 柯学斌 徐莉 +2 位作者 曾昌凤 张利雄 徐南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采用蒸气促进的干胶法,在工业硅胶上原位合成出TS-1纳米晶.先用TS-1合成液浸渍硅胶,再于130℃下和水蒸气作用2 d,得到硅胶上负载的TS-1纳米晶.采用XRD,FTIR,UV-Vis和NMR谱以及N2吸附、ICP、SEM和TEM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T... 采用蒸气促进的干胶法,在工业硅胶上原位合成出TS-1纳米晶.先用TS-1合成液浸渍硅胶,再于130℃下和水蒸气作用2 d,得到硅胶上负载的TS-1纳米晶.采用XRD,FTIR,UV-Vis和NMR谱以及N2吸附、ICP、SEM和TEM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TS-1纳米晶负载在硅胶上,其晶粒大小为20nm左右,Ti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所得的TS-1/silica gel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3.2 m2/g,平均中孔孔径达到23.7 nm.将其用于苯的羟基化反应,以n(C6H6)/n(H2O2)=3进料,环丁砜为溶剂,于100℃下反应2h,苯的转化率达到8.7%,苯酚的选择性超过99%,苯的氧化速率(TOF)为11.37,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传统水热合成的T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TS-1 干胶转化法 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ZT陶瓷纤维/环氧树脂1-3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坤 李金华 +1 位作者 李锦春 陈王丽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1-366,共6页
以乙酸铅、乙酸镧、乙酸氧锆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镧锆钛酸铅(PLZT)凝胶纤维.该纤维经热解、烧结后成为直径约25μm的陶瓷纤维.陶瓷纤维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的电子扫描图象表明,该陶瓷纤维均匀致密.用阿基米德法测得陶... 以乙酸铅、乙酸镧、乙酸氧锆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镧锆钛酸铅(PLZT)凝胶纤维.该纤维经热解、烧结后成为直径约25μm的陶瓷纤维.陶瓷纤维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的电子扫描图象表明,该陶瓷纤维均匀致密.用阿基米德法测得陶瓷纤维的密度为:7.78×103kg/m3.对于直径为4.4mm、厚度为43μm、陶瓷含量为70%的PLZT陶瓷纤维/环氧树脂1-3复合材料压电片,测得其压电常数d33、机电转换常数kt分别为:410pC/N和0.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ZT陶瓷纤维 环氧树脂 1-3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掺镧锆钛酸铅 压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1-x)La_xCo_(0.3)Ti_(0.3)Fe_(11.4)O_(19)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磊 丁铁柱 +4 位作者 尚涛 王晓波 闫祯 李丽 何杰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0-595,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Sr_(1-x)La_xCo_(0.3)Ti_(0.3)Fe_(11.4)O_(19)铁氧体,利用XRD和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对其相成分和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实验发现:适量的掺杂稀土镧时能够增大吸收频带宽度,改善吸收性能;当x=0.3时,最大吸收可达42.3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Sr_(1-x)La_xCo_(0.3)Ti_(0.3)Fe_(11.4)O_(19)铁氧体,利用XRD和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对其相成分和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实验发现:适量的掺杂稀土镧时能够增大吸收频带宽度,改善吸收性能;当x=0.3时,最大吸收可达42.37dB,10dB带宽达2.90GHz,20dB带宽达2.33GHz,这非常有利于作为高频吸波材料。通过对Sr_(0.7)La_(0.3)Co_(0.3)Ti_(0.3)Fe_(11.4)O_(19)铁氧体烧结温度的分析,发现在800℃烧结,晶粒只有40nm左右,吸收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Sr_(1-x)La_xCo_(0.3)Ti_(0.3)Fe_(11.4)O_(19) 微波吸收性能
原文传递
硅胶柱色谱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志华 鲁珊 +2 位作者 黄健花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73,共4页
以实验室自制1,3-二油酸甘油二酯粗品(含量76.41%)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通过硅胶薄层色谱对4种混合溶剂洗脱剂进行筛选,确定硅胶柱色谱最佳洗脱剂为D(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酸的混合液)。以1,3-二油... 以实验室自制1,3-二油酸甘油二酯粗品(含量76.41%)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通过硅胶薄层色谱对4种混合溶剂洗脱剂进行筛选,确定硅胶柱色谱最佳洗脱剂为D(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酸的混合液)。以1,3-二油酸甘油二酯的回收率和纯度为指标,系统考察了硅胶柱色谱的洗脱流速、上样质量浓度、硅胶量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硅胶柱色谱纯化条件为:洗脱流速1.5 m L/min,上样质量浓度75 mg/m L(上样体积10 m L),硅胶量30 g。该条件下制得的1,3-二油酸甘油二酯样品纯度达98.03%,回收率为6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甘油二酯 硅胶柱色谱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和溶血磷脂酸对三维胶原中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丽君 陈明 +2 位作者 丁丽华 李树强 方秋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和溶血磷脂酸(LPA)对三维培养肺纤维细胞HFL-1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Ⅰ型鼠尾胶原制作含有HFL-1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分别把不同浓度的S1P(10-6~10-8mol/L)和LPA(10-5~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待胶原收缩5d...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和溶血磷脂酸(LPA)对三维培养肺纤维细胞HFL-1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Ⅰ型鼠尾胶原制作含有HFL-1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分别把不同浓度的S1P(10-6~10-8mol/L)和LPA(10-5~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待胶原收缩5d后,测量胶的面积并加热使胶原溶解,采用TUNEL染色细胞核计算肺纤维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S1P和LPA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含有肺纤维细胞的胶原显著收缩,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S1P和LPA有引起组织收缩和抑制其内的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S1P和LPA可能参与肺组织重构,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1-磷酸鞘氨醇 溶血磷脂酸 胶原收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高温交联剂WLX-1及其凝胶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培培 王健 +4 位作者 范伟 庞启强 刘彦成 孟建勋 鲁光亮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苯酚与醛类活性剂LP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型高温交联剂WLX-1,并对此交联剂的作用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交联剂WLX-1的最佳配方:苯酚浓度为300mg/L、活性剂LP浓度为1500mg/L,将其在常温下放置65d后,仍保持良好的交联稳定性。部分... 以苯酚与醛类活性剂LP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型高温交联剂WLX-1,并对此交联剂的作用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交联剂WLX-1的最佳配方:苯酚浓度为300mg/L、活性剂LP浓度为1500mg/L,将其在常温下放置65d后,仍保持良好的交联稳定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此交联剂在高温下能生成强凝胶与可动凝胶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将可动凝胶在110℃下放置30d后,其粘度保持率在80%左右,说明生成的凝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且该体系成本较低、制备步骤简单、可推广应用到不同复杂油藏的调堵工艺措施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X-1交联剂 凝胶体系 高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材料SrMg_xTi_(1-x)O_3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富菊霞 邱法斌 +4 位作者 吴凤清 高伟 罗臻 徐宝琨 吴家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27-1630,共4页
采用硬脂酸法合成纳米晶 Sr Mgx Ti1 - x O3( x=0 .1~ 0 .5)材料 .用 DTA,TG,XRD,IR,XPS和 TEM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粉末粒径 d随 Sr Mgx Ti1 - x O3中镁含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烧结所产生的粉末粒度分布均匀、大小适... 采用硬脂酸法合成纳米晶 Sr Mgx Ti1 - x O3( x=0 .1~ 0 .5)材料 .用 DTA,TG,XRD,IR,XPS和 TEM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粉末粒径 d随 Sr Mgx Ti1 - x O3中镁含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烧结所产生的粉末粒度分布均匀、大小适中 ;Mg2 + 部分替代 Sr Ti O3的 Ti4+ 后 ,O的 1 s光谱随着 Mg2 + 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法 复合氧化物纳米晶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1-x)Bi_xFeO_(3-δ)(x≤0.50)的柠檬酸盐法制备和导电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文君 赵鸿喜 +2 位作者 徐明明 彭定坤 孟广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1-455,共5页
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了Sr1-xBixFeO3-δ(x≤0.50)系列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并采用XRD、IR、TG、DTA和交流复阻抗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初始凝胶经自燃和800℃下预烧,可得纯相钙钛矿产物粉体,其结构与SrFeO3相似,为正交对称性.... 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了Sr1-xBixFeO3-δ(x≤0.50)系列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并采用XRD、IR、TG、DTA和交流复阻抗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初始凝胶经自燃和800℃下预烧,可得纯相钙钛矿产物粉体,其结构与SrFeO3相似,为正交对称性.粉体在850~900℃下烧结,可得相对烧结密度在97%以上的烧结体.Sr0.5Bi0.5FeO3-δ的电导率在400℃出现极值,约为3.6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混合导体 柠檬酸盐法 氧化物 电极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LaCr_(1-x)Fe_xO_3超细粉末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秉济 李梅君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76,共3页
以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Cr1-xFexO3(x=0~10)超细粉末,其平均粒径<130nm。研究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加,粉末的粒径随之增大,比表面积则随之减小;LaCr1-xFexO... 以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Cr1-xFexO3(x=0~10)超细粉末,其平均粒径<130nm。研究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加,粉末的粒径随之增大,比表面积则随之减小;LaCr1-xFexO3粉末为钙钛矿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超细粉末 钙钛矿型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Ba_(1-x)Pb_xTiO_3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慧 王子忱 +1 位作者 李熙 赵慕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以醋酸铅、硬脂酸钡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用硬脂酸凝胶法(SAG)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10-20nm的Ba(1-x)PbxTiO3纳米晶粉末.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纳米晶粉末的合成过程... 以醋酸铅、硬脂酸钡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用硬脂酸凝胶法(SAG)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10-20nm的Ba(1-x)PbxTiO3纳米晶粉末.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纳米晶粉末的合成过程.用TEM、XRD观察和研究纳米晶的形貌及晶体结构,并用发射光谱测定样品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凝胶法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Eu_xO_(2-δ)(x=0.05~0.50)固溶体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晓敏 宋文福 +1 位作者 李莉萍 苏文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利用溶胶 -凝胶方法合成了固溶体Ce1 -xEuxO2 -δ,通过XRD ,Raman ,XPS和交流阻抗谱系统研究了固溶体Ce1 -x EuxO2 -δ的结构 ,确定了稀土离子价态及掺杂对CeO2 基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 .XPS分析表明固溶体Ce1 -xEuxO2 -δ中 ,Eu离子价态... 利用溶胶 -凝胶方法合成了固溶体Ce1 -xEuxO2 -δ,通过XRD ,Raman ,XPS和交流阻抗谱系统研究了固溶体Ce1 -x EuxO2 -δ的结构 ,确定了稀土离子价态及掺杂对CeO2 基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 .XPS分析表明固溶体Ce1 -xEuxO2 -δ中 ,Eu离子价态为 +3价 ,Ce离子主要以Ce4+ 离子形式存在 ,阻抗谱测试表明低价离子掺杂使固溶体Ce1 -xEuxO2 -δ的导电率得到很大提高 ,导电率x =0 .2时达到最大值σ60 0℃ =2 .87× 10 -3 S·cm-1 .导电活化能为Ea=0 .72e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e1-xEuxO2-δ 交流阻抗谱系统 电导率 价态 稀土元素 尾气净化系统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H-1菌株的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辛蕴甜 赵晓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3,共7页
采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钙法对芽孢杆菌H-1菌株进行包埋实验,测试各固定化因素对凝胶微球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合适的取值范围。以石油降解率为试验指标对固定化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 采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钙法对芽孢杆菌H-1菌株进行包埋实验,测试各固定化因素对凝胶微球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合适的取值范围。以石油降解率为试验指标对固定化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7%、菌悬液添加量75%、CaCl2浓度2%、交联时间24 h。对比固定化菌株与游离菌株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固定化菌株的降解效率大于游离菌株。对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石油浓度较低时,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Monod方程的线性简化形式,方程的半饱和常数K S=52.33 mg/L,最大反应速率v max=44.05 d-1。当原油浓度较高时,其降解速率大于方程的v 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H-1菌株 固定化 凝胶微球 正交试验 降解动力学 MONOD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0.5)Na_(0.5))_(1-x)Ba_xTiO_3陶瓷的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明磊 王渊旭 +3 位作者 王春雷 王矜奉 张家良 王晓颖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测量了使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Bi0.5Na0.5)1-xBaxTiO3(x=0,0.02,0.04,0.06)系无铅压电陶瓷的介电、压电和弹性参数。研究发现,该工艺制备的(Bi0.5Na0.5)0.94Ba0.06TiO3陶瓷具有此系列最强的压电性能,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该类压电陶瓷相比... 测量了使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Bi0.5Na0.5)1-xBaxTiO3(x=0,0.02,0.04,0.06)系无铅压电陶瓷的介电、压电和弹性参数。研究发现,该工艺制备的(Bi0.5Na0.5)0.94Ba0.06TiO3陶瓷具有此系列最强的压电性能,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该类压电陶瓷相比,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Bi0.5Na0.5)0.94Ba0.06TiO3陶瓷具有压电常数(d33=173×10-12C/N)、机电耦合系数(kt=56%,kp=26%)、泊松比(ν=0.3)提高;频率常数(Nt=2250Hz·m,Np=2810Hz·m)、退极化温度(Td=75℃)降低以及介电常数(εTr33=820)、介电损耗(tgδ=3.9%)稍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Bi0.5Na0.5)1-xBaxTiO3 系列 无铅压电陶瓷 压电性能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广宇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1,H IV-1)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研究揭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H IV-1感染母亲及其子女共4例的血浆中总RNA,通过逆转录多...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1,H IV-1)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研究揭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H IV-1感染母亲及其子女共4例的血浆中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 IV-1包膜蛋白(env)基因的C2-V5区域片段,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阳性克隆为模板行PCR,产物进行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conform 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分析,挑选优势准种和劣势准种测序。结果第1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低,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均为C亚型;第2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高,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母子均为AE亚型。结论H 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亚型不发生变化,病毒准种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具有选择性,进入新宿主后因环境变化而被重新筛选,二者可能共同导致优势/劣势准种的变化。此外,母婴之间准种的复杂性与其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准种 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