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零切开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
作者 孙强 周英 +2 位作者 陈伟 任波 刘兴坤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14(6.24±4.76)岁;左侧48例,右侧5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 d,其中急诊手术26例。术中先运用杠杆原理,将克氏针钝性插入骨折断端,行经皮撬拨复位。再采用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做到零切开。采用Flynn评分对术后6个月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结果: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时间6~14(9.82±3.51)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时间6~8(6.72±1.17)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功能评分:优95例,良3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肘内翻畸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克氏针断裂及排异反应、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结论: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零切开、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等优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Ⅳ型 极度失稳 撬拨复位 改良带针旋转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无菌技术对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患儿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黄翔毓 刘祎 +2 位作者 雷昱 傅宇 李俊宁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半无菌技术在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目的分析半无菌技术在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铺巾,观察组采用半无菌技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肘关节功能、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及Baumann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效果显著,半无菌技术可缩短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Ⅱ型 半无菌技术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3
作者 纵成成 杨峰 +1 位作者 张思成 孙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8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过程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7 d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肘关节活动能力、肘关节功能差异,并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9±8.1)min、(6.8±1.8)d,均长于对照组[(53.0±6.7)min、(5.5±1.5)d],出血量为(48.0±5.6)mL,大于对照组[(17.4±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2.74±0.69)、(1.43±0.52)分,均高于对照组[(2.21±0.53)、(1.31±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周,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屈曲、伸直功能分别为(129.6±7.0)、(6.7±1.7)°,均小于对照组[(134.9±6.1)、(8.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肘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稳定性评分、日常活动情况评分、Mayo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并发症率为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联合内侧小切口经皮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尤其对尺神经损害更低,但是所需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大、术后恢复时间稍长,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固定 小切口 内固定 gartland Ⅲ型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进针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光辉 张茗慧 +2 位作者 李小荣 潘永太 邓建龙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由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GartlandⅢ... 目的 探讨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由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结果 24例患儿均成功由一名医生完成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个月。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3 min。术后3例患儿出现张力性水疱,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单人闭合复位单桡侧交叉进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上可行,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桡侧进针 gartland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涛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68-70,7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费县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与...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费县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参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试验组采用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微创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DR影像学分析
6
作者 刘开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学征象,旨在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选取131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DR检查。以CT三维重建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GartlandⅠ型骨...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学征象,旨在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选取131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DR检查。以CT三维重建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GartlandⅠ型骨折DR影像学征象,并统计其漏诊率;比较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DR单一征象与综合征象漏诊率。结果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的DR影像学征象包括骨皮质起皱征、骨小梁中断征、肱骨髁窝“X”白线中断征、脂肪垫“八”字征、综合征象(两种或两种以上骨折征象),CT三维重建显示率分别为16.0%、20.6%、13.0%、9.2%、41.2%,DR影像学漏诊率分别为4.8%、7.4%、11.8%、83.3%、0。DR综合征象漏诊率0低于单一征象漏诊率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影像学征象中综合征象(两种或两种以上骨折征象)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主要影像学观察点,DR影像单一征象是GartlandⅠ型骨折漏诊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肪垫“八”字征是GartlandⅠ型骨折最可能漏诊的影像学征象;骨皮质起皱、骨小梁中断、肱骨髁窝“X”白线中断、脂肪垫“八”字征对GartlandⅠ型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Ⅰ型骨折 数字化X线摄影 影像学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与延迟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7
作者 程建和 吕仁发 +2 位作者 章毛古 吴广 郭金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鹰潭市第一八四医院收治的92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根据...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鹰潭市第一八四医院收治的92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进行早期手术治疗)、B组(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进行延迟手术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侧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与提携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早期手术、延迟手术,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相当,但早期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早期手术 延迟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尾酒”封闭与臂丛神经阻滞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张飞 李金通 吴田俊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鸡尾酒”封闭与臂丛神经阻滞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都匀市黔南州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对比分析“鸡尾酒”封闭与臂丛神经阻滞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都匀市黔南州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研究组(46例)采用骨折端血肿内“鸡尾酒”封闭镇痛。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肿胀分级、麻醉中毒反应、肘关节功能。结果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组内末次随访Mayo评分、肘屈-伸ROM、前臂旋前-旋后ROM均得到提升(P<0.05);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间Mayo评分、肘屈-伸ROM、前臂旋前-旋后RO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7 d时,两组肿胀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3 d时,研究组2级肿胀例数多于对照组、3级肿胀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中毒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7 d时,两组WB-FAC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3 d时,研究组WB-FACE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与骨折端血肿内“鸡尾酒”封闭镇痛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麻醉中毒反应方面应用效果相当,但骨折端血肿内“鸡尾酒”封闭镇痛在患儿术后镇痛效果与减轻肿胀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gartlandⅢ型 “鸡尾酒”封闭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平行置针固定与内外侧交叉置针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
9
作者 李长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比较桡侧平行置针固定与内外侧交叉置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GartlandⅢ型SFH患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接受闭... 目的:比较桡侧平行置针固定与内外侧交叉置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GartlandⅢ型SFH患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接受闭合复位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内外侧交叉置针固定,观察组行桡侧平行置针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前臂旋转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肘关节提携角均大于对照组,而提携角丢失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高,而尺神经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针道感染、复位丢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侧平行置针固定是一种适用于GartlandⅢ型SFH患儿的置针固定方式,其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效果好、利于骨折愈合、尺神经损伤发生风险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桡侧平行置针固定 内外侧交叉置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10
作者 柳锦华 刘远文 陈白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单人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罗定市中医院3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并... 目的:探讨通过单人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罗定市中医院3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儿手术时间31~53 min,中位手术时间41 min。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6~52 d,中位临床愈合时间43 d;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25°~147°,中位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37°;肘关节屈曲活动度4°~9°,中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6°;前臂旋前活动度71°~79°,中位前臂旋前活动度76°;前臂旋后活动度70°~78°,中位前臂旋后活动度74°。患儿均未发生克氏针松动、针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单人手法整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手法整复 克氏针 经皮内固定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IV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刘晨宏 张丰经 张树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5-0108,共4页
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 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医治方法对其分组,分为常规手术组、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单组中各包含40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常规手术组优良率37(92.50%),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优良率39(97.5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临床研究显示,常规手术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情状况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还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在进行治疗时常规手术产生的风险较大,容易引发儿童。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研究人员通过本次实验,证实了针对儿童进行实际治疗时选择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能够获得相对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可推广价值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gartland IV型肱骨髁上骨折 血管弯钳闭合撬拨术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客 唐盛平 +2 位作者 于薇 刘宝萍 韩镜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0-1791,共2页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儿童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组87例,均为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伴尺偏型68例,桡偏型19例,并旋转者18例。均行尺骨鹰嘴...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儿童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组87例,均为伸直性、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伴尺偏型68例,桡偏型19例,并旋转者18例。均行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治疗,术后第2、5天床旁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术后7d内根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断端位置进行三维方向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以达到骨折复位要求。其中5例术后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明显,改为切开复位。术后第14天摄片了解骨痂形成情况,拔出牵引钢针,行石膏固定肘关节功能位置,2周左右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87例中67例均在门诊获得1.5a的随诊,未发现肘内翻畸形。入院时存在神经损伤者,除1例尺神经损伤不恢复,于术后4个月再次行尺神经前置术外,均在出院3个月内恢复。结论尺骨鹰嘴过头位牵引能增加肘关节活动,迅速减轻肘部肿胀和疼痛,改善上肢力线,操作简便,预后良好。但在骨牵引的前5d应特别警惕,若考虑骨折断端间嵌顿有血管、神经或软组织,应立即改为切开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Ⅲ型 尺骨牵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玉婵 陈博昌 +4 位作者 徐蕴岚 杨杰 蔡海清 王志刚 杨根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介绍采用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GartlandШ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 ,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侧进路 ,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 2枚克氏针... 介绍采用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GartlandШ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 ,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侧进路 ,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 ,石膏固定 4周。结果 :2 7例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 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 10°以上改变 ,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 >15°外 ,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内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Ш肱骨髁上骨折 ,方便了直视下内侧髁的准确对位 ,避免误伤尺神经 ,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 ,隐藏了切口 ,达到美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肘内侧进路切开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文博 苏利国 +5 位作者 段家波 张会勇 王连玉 李鹏 刘晓军 刘秀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947-949,共3页
目的探讨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9例,均采用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依据Flynn功能评... 目的探讨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9例,均采用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依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09例患儿均随访1~3 a,平均(2.1±0.7)a;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8.2%。所有患儿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移位,术后无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及Volkmann肌挛缩等并发症。4例术前尺神经损伤患儿均在术后5个月内恢复。结论肘内侧入路3枚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直视下复位保护尺神经,骨折断端稳定性高,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侧切口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Ⅲ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景新 王瑜 +3 位作者 魏然 曹海营 孔庆柱 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2-2073,共2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最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最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已不适用,但目前在闭合不能复位情况下也经常使用,目前大多学者多对手术方式进行分析[1-3],尚无对其闭合复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86例,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 内简单复位骨折是否影响手术是否闭合或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后 急诊处理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闭合复位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穿针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辛文琼 刘凤 +1 位作者 李宇 蒋欣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00-401,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儿童,男性多见,左侧多于右侧[1]。根据远端骨折块移动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将伸直型再分为Ⅰ、Ⅱ、Ⅲ型[2]。目前对Gart...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儿童,男性多见,左侧多于右侧[1]。根据远端骨折块移动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将伸直型再分为Ⅰ、Ⅱ、Ⅲ型[2]。目前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穿针术 儿童 gartland Ⅲ型 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尺骨鹰嘴牵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磊 程杰 +2 位作者 鲜明 郝雷 沈赟 《中医正骨》 2010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改良尺骨鹰嘴骨牵引 gartlandⅢ型 儿童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雷茗 刘立航 +2 位作者 鲁晓波 王远辉 叶里子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Ⅱ型 儿童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群 楼跃 +4 位作者 夏榕圻 范毓华 唐凯 潘新华 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探讨肘内侧入路在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2008年9月,采用经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16例。随访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目的:探讨肘内侧入路在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2008年9月,采用经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伸直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16例。随访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从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4个月。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术后优良率达92.13%,疗效满意。结论: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切口瘢痕位于肘内侧,隐蔽性好,符合现代人对美观的要求。手术中对骨折解剖复位,尤其是对骨折远端尺偏、尺倾和内旋的矫正,可以有效减少肘内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入路 gartland Ⅲ型 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斌 王云华 陈琦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鹰嘴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者均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3~5 d后,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3~4周,并分期功能锻炼。结果9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 目的探讨鹰嘴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者均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3~5 d后,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3~4周,并分期功能锻炼。结果9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参照Flynn et al标准:优72例,良2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9%。无严重肘内翻畸形发生。11例合并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后按Frankel分级: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4例恢复至D级1例、E级3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B级1例无恢复者术后3个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D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Ⅲ型 鹰嘴牵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