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G-phase in 20Cr32Ni1Nb Stainless Steel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被引量:4
1
作者 Xiao-Feng Guo Ying-Ying Ni +5 位作者 Jian-Ming Gong Lu-Yang Geng Jian-Qun Tang Yong Jiang Xian-Kai Jia Xin-Yu Y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829-839,共11页
A series of tensile tests, Charpy impact tests, optical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nd 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xaminations, were card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 A series of tensile tests, Charpy impact tests, optical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nd 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xaminations, were card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20Cr32NilNb stee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eel typically consists of a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of austenite matrix with a network of interdendritic primary carbides (NbC and M23C6). In the ex-service samples, large amounts of secondary carbides precipitate within austenite matrix. Besides the growth and coarsening of NbC and M23C6 carbides during service condition, the Ni-Nb silicides known as G-phase (Nil6Nb6Si7) are formed at the interdendritic boundaries.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results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service steel. In addition, the precipitate rate of G-phase, depending in part on Si content, varies greatly for the 20Cr32NilNb steel,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long-term micro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steel. Based on the X-ray diffraction data,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curve for the steel is obtained from the aged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32NilNb EMBRITTLEMENT g-phase TTT dial ram
原文传递
Phase-field modelling of spinodal decomposition with G-phase precipitation during ageing
2
作者 SHI JiaQing SHEN Y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568-2576,共9页
The duplex stainless steels(DSSs)are susceptible to thermal ageing embrittlement due to the spinodal decomposition and Gphase precipitation in the ferritic phase.This study presents a ternary(Fe-Cr-Ni)phase-field mode... The duplex stainless steels(DSSs)are susceptible to thermal ageing embrittlement due to the spinodal decomposition and Gphase precipitation in the ferritic phase.This study presents a ternary(Fe-Cr-Ni)phase-field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spinodal decomposition with concurrent G-phase precipitation.Two Cahn-Hilliard equations and one Ginzburg-Landau equation are used in the model to describe the diffusion of Cr,Ni,and the growth of G-phase,respectively.The model is able to generate a spinodally-interconnected structure with G-phase particles near theα-α′interfaces,similar to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The kinetic synergy between spinodal decomposition and G-phase precipitation is discus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Gphase can enhance the evolution of spinodal decomposition by occupying the volume where the decomposition could otherwise occur,and that the system’s elastic strain energy is largely contributed by G-phase rather than spinodal decomposition.These results would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tates of the materials for plant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 and lif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ITE DSSS spinodal decomposition g-phase phase-field model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the high-strength ductile ferritic alloys via regulating the intragranular and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ion of G-phase
3
作者 Mujin Yang Chao Huang +11 位作者 Jiajia Han Haichen Wu Yilu Zhao Tao Yang Shenbao Jin Chenglei Wang Zhou Li Ruiying Shu Cuiping Wang Huanming Lu Gang Sha Xingjun Li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80-199,共20页
A typical G-phase strengthened ferritic model alloy(1Ti:Fe-20Cr-3Ni-1Ti-3Si,wt.%)has been carefully studied using both advanced experimental(EBSD,TEM and APT)and theoretical(DFT)techniques.During the classic“solid so... A typical G-phase strengthened ferritic model alloy(1Ti:Fe-20Cr-3Ni-1Ti-3Si,wt.%)has been carefully studied using both advanced experimental(EBSD,TEM and APT)and theoretical(DFT)techniques.During the classic“solid solution and aging”process,the superfine(Fe,Ni)_(2)TiSi-L2_(1)particles densely precipitate within the ferritic grain and subsequently transform into the(Ni,Fe)_(16)Ti_(6)Si_(7)-G phase.In the meanwhile,the elemental segregation at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resulting precipit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the(Ni,Fe)_(16)Ti_(6)Si_(7)-G phase are also observed.These nanoscal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s result in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hardness(100-300 HV)and severe embrittlement.When the“cold rolling and aging”process is used,the brittle fracture is effectively suppressed without loss of nano-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ef-fect.Superhigh yield strength of 1700 MPa with 4%elongation at break is achieved.This key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pre-cold rolling process which effectively avoids the dense precipitation of the G-phase at the grain boundary.These findings could shed light o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site via optimal process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ase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Grain boundary segregation Nano-precipitates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ast TRIP-assisted 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
4
作者 Meng-xin Wang Zi-xiang Wu +1 位作者 Jing-yu He Xiang Chen 《China Found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Stainless steels ar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environment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s can offer an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strength,tough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 Stainless steels ar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environment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s can offer an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strength,tough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due to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ast 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composed of martensite,ferrite,and austenite,were investigated following appropriate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solution treatment at 1,050℃ for 0.5 h followed by water quenching to room temperature,and aging treatment at 500℃ for 4 h followed by water quenching to room temperature.Results show reversed austenite is formed by diffusion of Ni element during aging process,and the enrichment of Ni atom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austenite.The austenite with a lower Ni content undergoes a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exceeds 1,100 MPa and the elongation exceeds 24%after solid solution,and further increases to 1,247 MPa and 25%after aging treatment.This enhancement is due to the TRIP effect of austenite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nanoscale G-phase pinning dislocations in ferrite and marten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 mechanical properties TRIP effect reversed austenite g-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3 位作者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异质结g-C_(3)N_(4)/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智远 田伟光 +6 位作者 余伟 刘忠将 王润兵 付宇奇 薛成斌 江寒梅 贾碧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96-12103,共8页
环境污染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通过生物模板法合成了多孔异质结g-C_(3)N_(4)/TiO_(2)光催化剂,在降解甲基橙废水过程中显示高效的光催化性能。酵母菌作为软模板剂为材料提供了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增加了水溶液中... 环境污染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通过生物模板法合成了多孔异质结g-C_(3)N_(4)/TiO_(2)光催化剂,在降解甲基橙废水过程中显示高效的光催化性能。酵母菌作为软模板剂为材料提供了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增加了水溶液中活性反应位点;同时,g-C_(3)N_(4)/TiO_(2)异质结结构作为电子转移通道,太阳光照射时,在内电场和库伦力作用下,氧化还原性较弱的电子和空穴互相结合,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电子-空穴对保留下来。自由基捕获实验揭示了光照条件下复合材料周围出现的·OH和O_(2)^(-)分子,是光催化降解过程的主要作用成分。因此,生物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异质结g-C_(3)N_(4)/TiO_(2)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的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g-C_(3)N_(4) TiO_(2) 多孔结构 异质结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G-P算法求解关联维数
7
作者 方若望 何越磊 +2 位作者 李再帏 路宏遥 赵彦旭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5期1270-1274,共5页
为了解决研究混沌关联维数主流算法G-P算法存在的问题,包括相空间和距离矩阵的循环构造,相关参量选取不当影响结论,Heaviside阶跃函数判断冗余等,提出改进的G-P算法。该算法在原理和重复计算上作出优化,在原矩阵的基础上操作形成后续矩... 为了解决研究混沌关联维数主流算法G-P算法存在的问题,包括相空间和距离矩阵的循环构造,相关参量选取不当影响结论,Heaviside阶跃函数判断冗余等,提出改进的G-P算法。该算法在原理和重复计算上作出优化,在原矩阵的基础上操作形成后续矩阵及对距离矩阵进行排序,避免了循环判断,大大缩减了计算周期;对相关参量取值做出决策,使结论更严谨;对双对数图像的无标度区间采用Taylor级数法确定,使其更加直观。后续以Lorenz系统数据进行实例分析,仿真的结果也证明了改进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相空间重构 关联维数 算法优化 G-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混合冗余策略下多状态可修系统的可靠性
8
作者 温艳清 刘宝亮 +2 位作者 师海燕 邱青安 高采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3-2392,共10页
本文对G-混合冗余策略下可修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由4个部件和1个修理工组成,修理工采用多重休假策略,以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模型中各类随机变量用PH(phase-type)分布来描述,由此建立了通用性较好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并运... 本文对G-混合冗余策略下可修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由4个部件和1个修理工组成,修理工采用多重休假策略,以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模型中各类随机变量用PH(phase-type)分布来描述,由此建立了通用性较好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并运用矩阵分析的方法推导出系统在瞬态和稳态情形下的一些可靠性指标。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并对G-混合冗余策略下系统的可靠性与K-混合冗余策略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靠性模型在G-混合冗余策略下的可靠性明显高于在K-混合冗余策略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分布 多重休假 G-混合冗余策略 可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对纳米氮化碳制备的影响
9
作者 张迈 王议正 +3 位作者 王彦明 张晓亮 李小飞 王富兴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分别以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尿素为前驱体,在不同气氛下利用高温热聚合方制备g-C_(3)N_(4),优选制备方法,利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纳米g-C_(3)N_(4)。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不同原料制备的g-C_(3)N_(4)... 分别以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尿素为前驱体,在不同气氛下利用高温热聚合方制备g-C_(3)N_(4),优选制备方法,利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纳米g-C_(3)N_(4)。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不同原料制备的g-C_(3)N_(4)的结构异同及在不同气氛下制备的g-C_(3)N_(4)结晶性的优劣。综合结晶性、晶面间距与外部条件,选择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对在空气气氛下制备的g-C_(3)N_(4)进行液相剥离处理,通过SEM图像表征分析可知,对纳米g-C_(3)N_(4)细胞粉碎时间越长粒径越小。结果表明,原料对纳米氮化碳制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晶性和晶面间距上,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下制备的g-C_(3)N_(4)来制备纳米氮化碳粒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聚合法 纳米g-C_(3)N_(4) 液相超声剥离法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350℃长期时效组织演化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邹红 王均 +3 位作者 李聪 左汝林 邱绍宇 沈保罗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1,409,共6页
采用X-ray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350℃长期时效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沉淀硬化回火处理后,在典型的板条马氏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级的ε-Cu颗粒,二次碳化物M23C6沿马氏... 采用X-ray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350℃长期时效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沉淀硬化回火处理后,在典型的板条马氏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级的ε-Cu颗粒,二次碳化物M23C6沿马氏体板条束界析出。17-4PH马氏体不锈钢在350℃时效6个月后,组织发生一定变化,spinodal分解开始在晶界发生,另外析出的ε-Cu颗粒逐渐长大,并且有少量的逆转变奥氏体产生。17-4PH不锈钢在350℃时效15个月后,spinodal分解逐渐由晶界发生转向晶内,基体中析出大量有取向的细小的G相,并观测到少量sigma相。基体仍为板条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等温时效 组织演化 SPINODAL分解 G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温服役后HP40Nb钢炉管的组织及剩余寿命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钊 徐伟 +1 位作者 陈伟民 王光辉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拉伸及冲击试验机等对服役15a的制氢转化炉中HP40Nb钢炉管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依据高温持久试验结果估算了炉管剩余寿命。结果表明:长期高温服役后,炉管钢组织中晶界粗化并有G相析出,晶...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拉伸及冲击试验机等对服役15a的制氢转化炉中HP40Nb钢炉管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依据高温持久试验结果估算了炉管剩余寿命。结果表明:长期高温服役后,炉管钢组织中晶界粗化并有G相析出,晶内二次碳化物析出明显,近内壁、近外壁和基体中均出现蠕变孔洞,近内壁和近外壁发生氧化和贫铬,外壁形成脱碳层;与原始铸态炉管相比,长期高温服役后炉管的室温抗拉强度降幅超30%,高温抗拉强度降幅约18%,室温冲击功下降明显,剩余寿命不足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炉炉管 HP40Nb钢 显微组织 G相 剩余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3CN20.09M铸造双相钢热老化的调幅分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正品 王富广 +2 位作者 刘振亭 要玉宏 石崇哲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43-647,共5页
基于核电站压水堆的一回路主冷却管道的服役条件,本文对Z3CN20.09M铸造双相不锈钢进行了长时热老化实验,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老化态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其随热老化时间的转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铁素体相在热老化3 ... 基于核电站压水堆的一回路主冷却管道的服役条件,本文对Z3CN20.09M铸造双相不锈钢进行了长时热老化实验,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老化态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其随热老化时间的转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铁素体相在热老化3 000h后开始发生调幅分解,形成了明暗相间富铁的α相和α′相斑点状组织,在α/γ相界有极少量Cr2N相析出.调幅分解首先在晶界发生,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逐渐向晶内扩展.老化12 000h后调幅分解进行较充分,而且铁素体基体和位错线上有与之共格的G相析出.整个老化分解过程符合经典调幅分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双相不锈钢 热老化脆化 调幅分解 G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NiAl-Cr(Mo,Hf)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传勇 陈玉喜 +2 位作者 郭建亭 李斗星 叶恒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共4页
运用 Bridgman技术制备了定向凝固 Ni Al- 2 8Cr- 5 .5 Mo- 0 .5 Hf合金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 ,制备态合金是由 Ni Al、Cr(Mo)和不连续的网状 Heusler(Ni2 Al Hf)相组成 ,细小弥散的方型 G相与 Ni2 Al Hf相相... 运用 Bridgman技术制备了定向凝固 Ni Al- 2 8Cr- 5 .5 Mo- 0 .5 Hf合金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 ,制备态合金是由 Ni Al、Cr(Mo)和不连续的网状 Heusler(Ni2 Al Hf)相组成 ,细小弥散的方型 G相与 Ni2 Al Hf相相伴分布在 Ni Al和 Cr(Mo)相界附近 ,分析和推测了 G相和 Ni2 Al Hf相聚集生长的原因。HIP处理后 ,Ni Al和Cr(Mo)相界上的网状 Heusler相减少 ,G相消失。还研究了合金室温至高温下的压缩性能和高温拉伸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铝合金 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白龙对G_1期人胃癌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影响及与PKA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军 柳惠图 +1 位作者 梁云燕 王代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13-616,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白龙 (简称白龙 )对人胃癌BGC82 3G1期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KI) p16INK4a、p2 1以及Rb、c myc等基因转录的影响和cAMP PKA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 方法 :通过实验室常规分子生物学手段 (细胞同步化、分子杂交—...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白龙 (简称白龙 )对人胃癌BGC82 3G1期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KI) p16INK4a、p2 1以及Rb、c myc等基因转录的影响和cAMP PKA信号通路的调节关系。 方法 :通过实验室常规分子生物学手段 (细胞同步化、分子杂交———Northern杂交、Western杂交等 )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龙对G1期细胞p16INK4a表达有强烈促进作用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 ;处理细胞的同时加入PKA抑制剂阻断该信号通路后 ,白龙作用丧失 ,p16INK4a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 ;白龙还可以促进抑癌基因Rb、p2 1的mRNA表达和抑制癌基因c mycmRNA的表达 ;同样在白龙作用的同时阻断该信号通路 ,则白龙的上述作用随之丧失。结论 :白龙可以通过影响BGC82 3G1期细胞中众多抑癌基因 (包括p16INK4a、p2 1、Rb)和癌基因 (包括c myc)的转录发挥其抑瘤生理效应 ,而这种变化发生的机理是与cAMP PKA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白龙 G1期 胃癌 PKA抑制剂 C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NiAl—28Cr—5.5Mo-0.5Hf合金中Ni_2AlHf相和Ni_(16)Hf_6Si_7相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玉喜 崔传勇 +4 位作者 刘志权 刘志权 贺连龙 郭建亭 李斗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151-1154,共4页
少量的Hf(0.5%)加入到定向凝固的NiAl-Cr(Mo)合金中,会产生Heusler相Ni2AlHf,该相呈网状分布在NiAl/Cr(Mo)相界面区域.Ni2AlHf与NiAl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但有... 少量的Hf(0.5%)加入到定向凝固的NiAl-Cr(Mo)合金中,会产生Heusler相Ni2AlHf,该相呈网状分布在NiAl/Cr(Mo)相界面区域.Ni2AlHf与NiAl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但有时也发现二者存在立方-立方取向关系:[111]NiAl[111]H,(101)NiAl//(202)H,并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照片分析了二者界面的精细结构由于定向凝固过程中,Si元素进入到合金中,所以在此合金中发现了G-相Ni16Hf6Si7.细小弥散的Ni16Hf6Si7相呈立方体形状,与Ni2AlHf相相伴分布在NiAl/Cr(Mo)相界面附近同时讨论TNiAl/Ni2AlHf及NiAl/Ni16Hf6Si7的界面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高温合金 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案优化分析系统设计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建明 张海涛 +1 位作者 任福田 荣建 《公路交通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89,共3页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拥挤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手段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交通组织 交通管理 优化方法 城市道路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评价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室非同步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春奇 李殿富 +5 位作者 周艳丽 冯建林 袁冬兰 赵中强 曹克将 陈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1-855,共5页
目的:应用门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G-MPS)相位分析技术(SyncTool)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对左室非同步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G-MPS的LBBB、... 目的:应用门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G-MPS)相位分析技术(SyncTool)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对左室非同步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G-MPS的LBBB、RBBB和正常对照(NL)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正常。由Philips Cardio MD QGS自动计算出患者的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将重建后的G-MPS短轴图像由SyncTool进行室壁相位分析,以得到左室非同步参数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和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结果:与RBBB组以及NL组相比,LBBB组的PSD和PHB显著增加(P<0.01);EDV、ESV显著上升(P<0.01);LVEF显著下降(P<0.01)。与NL组相比,RBBB组的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若以PSD>12.4°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70.0%、16.7%、0.0%;若以PHB>43.7°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63.3%、13.3%、3.3%。PSD(或PHB)异常的LBBB亚组的左室功能明显低于PSD(或PHB)正常亚组(P<0.01)。结论:G-MPS相位分析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室非同步的影响,LBBB更易引起明显的左室非同步及心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相位分析 左室非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脑啡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彦博 刘霏霏 +3 位作者 刘垚 曲恒燕 高洪志 刘泽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3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et-ENK作用后肿瘤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Met-ENK作用后细胞内P21,P53基... 目的: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et-ENK作用后肿瘤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Met-ENK作用后细胞内P21,P53基因转录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21,P16,磷酸R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Met-ENK对SH-SY5Y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在Met-ENK浓度为10-5mol·L-1时抑制率为40%;流式细胞术证实Met-ENK作用后大多数细胞被抑制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该期细胞数由63.97%变为87.73%;P21的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3倍,P53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5倍;P21,P16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磷酸R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Met-ENK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及抑癌基因P5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下调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将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于生长周期的G0/G1期,表明Met-ENK的G0/G1期特异性周期抑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该途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脑啡肽 SH-SY5Y细胞株 G0 G1期 P21 P16 P53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青霉素G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子生 贾颖萍 +3 位作者 褚莹 王玉洁 刘沛妍 马占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相转移 青霉素G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关联时间两相湍流色噪声的近似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昭祥 徐江荣 杨忠华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从一般高斯型色噪声模型出发,通过泛函导数,应用小关联时间,近似计算多维色噪声,得到有效Fokker-Planck方程.将其应用到两相湍流中得到颗粒相的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从而得到颗粒相的二阶矩模型.将颗粒应力方程简化成代数方程,建立代... 从一般高斯型色噪声模型出发,通过泛函导数,应用小关联时间,近似计算多维色噪声,得到有效Fokker-Planck方程.将其应用到两相湍流中得到颗粒相的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从而得到颗粒相的二阶矩模型.将颗粒应力方程简化成代数方程,建立代数应力模型.将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分析法运用到求解两相流模型中,对壁面两相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函导数 两相流动 二阶矩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